大家平安:今天我們要講創世記23章。從亞伯拉罕在創世記22章通過上帝最終的信心考驗以後,接下來創世記記載的內容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一個從第一代的亞伯拉罕過渡到第二代的以撒的階段。這個過渡是以亞伯拉罕的妻子,以撒的母親撒拉結束她的人生旅程作為開始。
創世記23章1到2節「撒拉享壽一百二十七歲,這是撒拉一生的歲數。撒拉死在迦南地的基列亞巴,就是希伯崙。亞伯拉罕為他哀慟哭號。」時間過得很快,從創世記21章撒拉90歲生以撒,到22章以撒十幾歲再到23章,一共過了37年的時間。「撒拉享壽一百二十七歲,這是撒拉一生的歲數。」撒拉離世的時候,以撒已經37歲成年了。先前創世記的家譜紀錄的全部是男性先祖,從亞當到挪亞,再從挪亞到亞伯拉罕的父親他拉,全部都是男性。創世記記載了他們離世時的壽命。然而對於女性先祖,創世記連夏娃離世都沒有記載。一直要到撒拉,創世記才第一次記載女性先祖離世和壽命。事實上,撒拉是創世記裡唯一有離世壽命記錄的女性先祖。創世記這樣做的目的是要突顯撒拉作為承受上帝應許之民族先祖的地位。對整個承受上帝應許的人民來說,撒拉的地位非常高超,甚至可以和信心之父亞伯拉罕媲美。希伯來書提到古代信心偉人的時候,第一個提到的女性也是撒拉。希伯來書11章11到12節「因著信,連撒拉自己,雖然過了生育的歲數,還能懷孕,因他以為那應許他的是可信的。所以從一個彷彿已死的人就生出子孫,如同天上的星那樣眾多,海邊的沙那樣無數。」創世記沒有什麼記載撒拉生以撒之後的事蹟,然而創世記最後記載撒拉說的兩段話是「神使我喜笑,凡聽見的必與我一同喜笑;又說:誰能預先對亞伯拉罕說撒拉要乳養嬰孩呢?因為在他年老的時候,我給他生了一個兒子。」還有「你把這使女和他兒子趕出去!因為這使女的兒子不可與我的兒子以撒一同承受產業。」撒拉生下以撒之後心滿意足,並且她在有生之年穩固了以撒身為亞伯拉罕正式繼承人的地位。因此我們可以之道,撒拉的晚年是充滿喜樂的,她看見上帝的應許正在一步步實現中。
撒拉得享高壽,活到127歲離世。「撒拉死在迦南地的基列亞巴,就是希伯崙。」基列亞巴的意思是亞巴的城,或者是四城。基列亞巴的居民是由不同的部族組成的,例如之前和亞伯拉罕聯盟的亞摩利人,和我們今天會看到的赫人。基列亞巴後來改名叫做希伯崙,希伯崙的意思是聯盟,這個名字反映出當地居民之間的關係。撒拉死在希伯崙,「亞伯拉罕為他哀慟哭號。」撒拉是亞伯拉罕同父異母的妹妹,後來成為亞伯拉罕的妻子,所以撒拉一生都與亞伯拉罕在一起。撒拉陪伴亞伯拉罕127年,一起經歷人生中的大小事。現在撒拉比亞伯拉罕先走一步,亞伯拉罕捨不得撒拉。儘管亞伯拉罕知道撒拉到上帝那裡去了,亞伯拉罕還是為撒拉哀慟哭號。
創世記23章3到6節「後來亞伯拉罕從死人面前起來,對赫人說:我在你們中間是外人,是寄居的。求你們在這裡給我一塊地,我好埋葬我的死人,使他不在我眼前。赫人回答亞伯拉罕說:我主請聽。你在我們中間是一位尊大的王子,只管在我們最好的墳地裡埋葬你的死人;我們沒有一人不容你在他的墳地裡埋葬你的死人。」亞伯拉罕為撒拉的死哀慟,但他仍要振作精神,為撒拉操辦後事。亞伯拉罕去找了希伯崙當地的赫人,對他們說:「我在你們中間是外人,是寄居的。求你們在這裡給我一塊地,我好埋葬我的死人,使他不在我眼前。」亞伯拉罕時代的人和我們一樣,都習慣讓人死後回故鄉安葬。撒拉死了,亞伯拉罕卻沒有讓撒拉回故鄉安葬,而是打算安葬她在上帝應許之地。這個決定顯露出亞伯拉罕的信心。儘管亞伯拉罕當時仍然只是一個沒有土地所有權的外地人,但是亞伯拉罕相信上帝的應許,將來有一天整個應許之地都會屬於亞伯拉罕的後裔。身為第一代與上帝立約的人,亞伯拉罕決定自己和撒拉死後都要葬在應許之地。希伯來書11章13節「這些人都是存著信心死的,並沒有得著所應許的;卻從遠處望見,且歡喜迎接,又承認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上帝的應許不會在人短暫的一生完全實現,然而耶穌說:「你們的祖宗亞伯拉罕歡歡喜喜的仰望我的日子,既看見了就快樂。」義人離開世界不是結束,而是繼續活在上帝面前,看見上帝的應許實現,等候末後身體復活,等候新天新地降臨。
儘管亞伯拉罕有信心,他現在的處境卻是一個從外地來寄居的外人。亞伯拉罕沒有拿上帝的應許和自己的勢力壓迫當地人。亞伯拉罕不濫用上帝的恩典,沒有自以為有特權,亞伯拉罕是一個謙卑的人。儘管擁有上帝的應許,亞伯拉罕還是遵守規矩。他知道自己需要得到當地人的同意,才能夠以合乎當時法律的商業模式,購買和擁有土地。擁有上帝應許的亞伯拉罕,謙卑請求當地赫人賣給他一塊地,讓他可以埋葬撒拉。亞伯拉罕希望買下一塊永遠屬於他和他後代的土地,做為他的家族墳地。「赫人回答亞伯拉罕說:我主請聽。你在我們中間是一位尊大的王子,只管在我們最好的墳地裡埋葬你的死人;我們沒有一人不容你在他的墳地裡埋葬你的死人。」從赫人的回答我們可以知道,亞伯拉罕雖然說自己只是一個寄居的外人,當地人卻公認亞伯拉罕是一位尊大的王子。上帝的確賜福給亞伯拉罕,亞伯拉罕不是一個無名小卒,他在外地成為一個有錢有勢、有名譽、有地位的人。在創世記13章,亞伯拉罕和侄兒羅得分離以後,就搬到希伯崙居住。在那裡他和亞摩利人幔利和以實各並亞乃聯盟,一起出兵攻打東方來的四王,救回羅得和其他一切被擄去的人民和財物。亞伯拉罕在那裡住到99歲,直到上帝毀滅所多瑪、蛾摩拉和約旦河平原各城為止。後來亞伯拉罕搬到別是巴,在那裡至少住了十幾年,然後再搬回希伯崙。在這些年裡,上帝大大賜福亞伯拉罕,大家都看見了,希伯崙當地人都尊重亞伯拉罕。現在亞伯拉罕的妻子撒拉死了,大家都樂意拿出土地,讓亞伯拉罕埋葬撒拉。然而赫人的回話表明,他們不願意將土地賣給亞伯拉罕,即使只是一塊墳地。他們不願意轉讓土地所有權給亞伯拉罕,讓亞伯拉罕成為一個永遠擁有土地的當地人。
創世記23章7到11節「亞伯拉罕就起來,向那地的赫人下拜,對他們說:你們若有意叫我埋葬我的死人,使他不在我眼前,就請聽我的話,為我求瑣轄的兒子以弗崙,把田頭上那麥比拉洞給我;他可以按著足價賣給我,作我在你們中間的墳地。當時以弗崙正坐在赫人中間。於是,赫人以弗崙在城門出入的赫人面前對亞伯拉罕說:不然,我主請聽。我送給你這塊田,連田間的洞也送給你,在我同族的人面前都給你,可以埋葬你的死人。」亞伯拉罕結束第一輪談判之後,又開啟第二輪談判。雖然赫人拒絕賣地給他,他卻「起來,向那地的赫人下拜」。亞伯拉罕這位尊大的王子,行事為人卻極為謙卑,以最隆重的禮節感謝當地赫人。除了謙卑表達自己的感謝以外,亞伯拉罕還很有智慧,提出一個具體請求。他說:「你們若有意叫我埋葬我的死人,使他不在我眼前,就請聽我的話,為我求瑣轄的兒子以弗崙,把田頭上那麥比拉洞給我;他可以按著足價賣給我,作我在你們中間的墳地。」
在第一輪的談判裡,赫人表示他們都很有誠意幫助亞伯拉罕。亞伯拉罕就以此為基礎,更加具體地提出他的請求。既然赫人們有誠意幫助亞伯拉罕,他們就應該幫助亞伯拉罕一個忙。如果他們不幫助,就不是真心樂意幫助亞伯拉罕。亞伯拉罕已經看中瑣轄的兒子以弗崙的一塊地,因此他向其他赫人請求的不是買他們的土地,而是幫忙一起求以弗崙賣土地給亞伯拉罕。亞伯拉罕願意按照市價向以弗崙購買土地,不會讓以弗崙吃虧。看到亞伯拉罕這麼客氣,赫人們也不好意思再太過堅持。亞伯拉罕這個提案打破赫人原本團結一致的立場。除非迫不得已,否則人很不容易把祖傳的土地拿出來賣。亞伯拉罕指定要買以弗崙的土地,其他人不需要再擔心亞伯拉罕想買他們的土地,可以放心幫助亞伯拉罕。亞伯拉罕按照當時的習慣,不是直接找上以弗崙,而是請求其他人做中間人,幫助他購買以弗崙的土地。亞伯拉罕沒有獅子大開口,要買一大塊土地,他要買的只是以弗崙田地盡頭的一個小山洞。以弗崙就算賣土地給亞伯拉罕,他不會因此失去太多土地,或者讓他剩餘的土地被分割得亂七八糟。
「當時以弗崙正坐在赫人中間。於是,赫人以弗崙在城門出入的赫人面前對亞伯拉罕說:不然,我主請聽。我送給你這塊田,連田間的洞也送給你,在我同族的人面前都給你,可以埋葬你的死人。」在同族的人面前,以弗崙表現得很大氣。以弗崙沒有等其他同胞開口,就自己說要把土地送給亞伯拉罕。以弗崙不但說要免費送給亞伯拉罕,還自己加碼,連山洞旁邊的田地也免費送給亞伯拉罕。本來亞伯拉罕只是要買一個山洞,現在以弗崙連田地都要送給亞伯拉罕。以弗崙表現得很大方,但是實際上他不是真的想這樣做,以弗崙沒有真的要免費把田地送給亞伯拉罕。以弗崙知道亞伯拉罕的為人,從前亞伯拉罕曾經對所多瑪王說:「我已經向天地的主─至高的神耶和華起誓:凡是你的東西,就是一根線、一根鞋帶,我都不拿,免得你說:我使亞伯蘭富足!」亞伯拉罕連可以合法拿走的戰利品都不願意拿。以弗崙知道敬畏上帝的亞伯拉罕不會白白占人便宜,以弗崙是要趁這個機會,敲亞伯拉罕這個大財主一個大竹槓。
創世記23章12到15節「亞伯拉罕就在那地的人民面前下拜,在他們面前對以弗崙說:你若應允,請聽我的話。我要把田價給你,求你收下,我就在那裡埋葬我的死人。以弗崙回答亞伯拉罕說:我主請聽。值四百舍客勒銀子的一塊田,在你我中間還算什麼呢?只管埋葬你的死人吧!」聽到以弗崙的回答,亞伯拉罕知道買地的事有譜了。亞伯拉罕再一次用最隆重的禮節感謝當地居民。既然以弗崙在大家面前公開說要把土地送給亞伯拉罕,亞伯拉罕就可以和以弗崙進行最後談判。亞伯拉罕接受以弗崙的提議,不但買山洞,連旁邊的田地也願意一起買下。如以弗崙所料,亞伯拉罕堅持要用錢購買土地。亞伯拉罕不願意佔以弗崙便宜,不願意白白接受以弗崙的贈與。不管面對君王還是小老百姓,敬畏上帝的亞伯拉罕都堅持秉公行義,沒有因為對方身分尊卑不同,給予差別對待拜高踩低。
既然亞伯拉罕買以弗崙的土地已經勢在必行,以弗崙就亮出最後底牌。「以弗崙回答亞伯拉罕說:我主請聽。值四百舍客勒銀子的一塊田,在你我中間還算什麼呢?只管埋葬你的死人吧!」以弗崙亮底牌的方式很有技巧,他的話聽起來好像很大方,很為亞伯拉罕著想,實際上卻不是這樣。400舍克勒銀子這個價格是一筆天文數字,遠遠超過市價許多倍。以弗崙把400舍克勒銀子講得好像很便宜,目的是讓亞伯拉罕不好意思殺價。當然對大財主亞伯拉罕來說,他一定拿得出這筆錢,而且不會是很大的負擔,可是亞伯拉罕的的確確被敲了一大筆竹槓。一千年後大衛王買亞勞拿的田地和牛時,只付了50舍克勒銀子,後來所羅門王在這塊土地上建造聖殿,這個價格包括田地和牛。再後來暗利(就是亞哈的爸爸)買撒瑪利亞山,整座山買下來花了6000舍克勒銀子。再後來先知耶利米買贖他堂弟的土地,只花了17舍克勒銀子。以弗崙開價400舍克勒,賣一個山洞和旁邊的田地,這個價格高出市價許多倍。以弗崙為什麼敢這樣開價?因為他知道亞伯拉罕非買不可。所以不管他賣多貴,價格多不合理,亞伯拉罕都必須買單,亞伯拉罕沒有討價還價的空間。以弗崙是趁亞伯拉罕家辦喪事趁火打劫。
創世記23章16到20節「亞伯拉罕聽從了以弗崙,照著他在赫人面前所說的話,把買賣通用的銀子平了四百舍客勒給以弗崙。於是,麥比拉、幔利前、以弗崙的那塊田和其中的洞,並田間四圍的樹木,都定準歸與亞伯拉罕,乃是他在赫人面前並城門出入的人面前買妥的。此後,亞伯拉罕把他妻子撒拉埋葬在迦南地幔利前的麥比拉田間的洞裡。(幔利就是希伯崙)。從此,那塊田和田間的洞就藉著赫人定準歸與亞伯拉罕作墳地。」以弗崙的評估是正確的,亞伯拉罕沒有討價還價,直接按照以弗崙遠超過市價,獅子大開口的價格付錢買地。亞伯拉罕付出鉅款,在眾人見證下公開購買「麥比拉、幔利前、以弗崙的那塊田和其中的洞,並田間四圍的樹木」。從此大家都知道這塊地屬於亞伯拉罕和他的後代。之前亞伯拉罕在別是巴擁有的是一口井,現在亞伯拉罕正式在應許之地擁有第一塊土地。亞伯拉罕付出鉅款才能買下一塊土地作為墳地,但是在上帝的帶領之下,亞伯拉罕的子孫將不必付出任何金錢代價,就能夠承受整個應許之地得地為業。亞伯拉罕買了土地以後,「把他妻子撒拉埋葬在迦南地幔利前的麥比拉田間的洞裡」。經文特別註解「幔利就是希伯崙」。希伯崙幔利這個地方對上帝和亞伯拉罕之約有特別意義。上帝第一次告訴亞伯拉罕「我必把這地賜給你」之後,亞伯拉罕就來到希伯崙幔利橡樹居住。在希伯崙幔利橡樹,上帝也曾向亞伯拉罕顯現,告訴亞伯拉罕:「到明年這時候,我必要回到你這裡;你的妻子撒拉必生一個兒子。」在希伯崙幔利這個地方,上帝向亞伯拉罕應許賜下後裔和土地,這是亞伯拉罕一家一族在應許之地的發跡之處。因此,撒拉死後葬在這裡特別有意義。「從此,那塊田和田間的洞就藉著赫人定準歸與亞伯拉罕作墳地。」事實上,不只撒拉,後來亞伯拉罕自己、他們的兒子、媳婦、孫子、孫媳婦,也都葬在這裡。希伯崙幔利成為以色列民族一個重要的歷史回憶,一個見證上帝以恩典實現應許的起始之地。我們一起禱告。
講章聲音檔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MUpt2tyGKE&list=PLDnM0_a6tKIerBEo_g_MnI38icVHiM3xe&index=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