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平安:今天我們要開始看士師記18章的故事,士師記18章是17章的延續,兩章合在一起是一個完整的故事。在士師記17章,首先我們看見一個有錢、表面上敬畏上帝的家庭,但是實際上對上帝的認識模糊不清,甚至亂七八糟,以致於打著上帝的名號做了許多違反上帝心意的事。第二、我們看見一個離開上帝的少年利未人,這個少年人雖然離開上帝,不願意按照上帝給他的身分生活,少年人卻利用上帝給他的特殊身分當作利益交換的籌碼,在第一個故事裡提到的富有家庭裡,為富二代米迦打工,作米迦私人神壇的祭司,以致於米迦得意地說:「現在我知道耶和華必賜福與我,因我有一個利未人作祭司。」接下來是18章的故事:
士師記18章1節「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但支派的人仍是尋地居住;因為到那日子,他們還沒有在以色列支派中得地為業。」18章1 節一開始重複17章6節聖經對士師時代的評論,但是18章1節省略了「各人任意而行」,這不是說上帝的百姓沒有任意而行,而是在上帝百姓不把上帝當王的時候,各人任意而行已經成為一個常態,不需要再重複說一遍。在士師記17章沒有王的情形從米迦一個家庭擴展到分別為聖事奉上帝的利未人,到第18章沒有王的情形更加擴展,從個人、小群體演變成為以色列一個支派的問題,如果我們繼續往下看19到21章,整個以色列12支派都不以上帝為王。18章1節提到但支派還在找居住的地方,還沒有得地為業,好像以色列人沒有把地分給但,其實不是這樣,約書亞記19章40到46節記載「為但支派,按著宗族,拈出第七鬮。他們地業的境界是瑣拉、以實陶、伊珥示麥、沙拉賓、亞雅崙、伊提拉、以倫、亭拿他、以革倫、伊利提基、基比頓、巴拉、伊胡得、比尼比拉、迦特臨門、美耶昆、拉昆,並約帕對面的地界。」以色列人分地的時候,已經把屬於但支派的一份分給他們,但支派可以去那裡得地為業,但是士師記1章34、35節告訴我們「亞摩利人強逼但人住在山地,不容他們下到平原;亞摩利人卻執意住在希烈山和亞雅倫並沙賓。然而約瑟家勝了他們,使他們成了服苦的人。亞摩利人的境界,是從亞克拉濱坡,從西拉而上。」士師記第1章告訴我們,約書亞死了以後,以色列12支派怎樣繼續完成得地為業的工作,雖然每個支派完成度不一樣,但是在12支派中間,只有但一個支派完全沒有按照上帝的吩咐,上去為分給他們的產業爭戰,簡單的說,但支派看見困難就直接投降了,完全沒有依靠上帝的大能大力,像其他11個支派一樣去得地為業,因此但支派面臨土地不夠居住的問題。約書亞記19章47到48節繼續說「但人的地界越過原得的地界;因為但人上去攻取利善,用刀擊殺城中的人,得了那城,住在其中,以他們先祖但的名將利善改名為但。這些城並屬城的村莊就是但支派按著宗族所得的地業。」士師記18章的故事就是告訴我們但支派怎樣「越過原得的地界」,得到另外一片土地居住的故事,但是對上帝子民來說,「地業」不只是一塊可以居住、可以耕種、可以繁衍後代的土地,「地業」更是上帝預備給各個支派,要各個支派依靠祂上去努力爭戰得到的應許之地,但支派因為現實的困難放棄上帝分給他們的土地,在困難中也沒有尋求上帝的幫助,反而忘記上帝是他們的王,靠自己要找一塊可以居住,得地為業的地方。因為不願意按照上帝的預備來生活,我們看見士師記17章一個少年利未人在尋地居住,18章一整個支派都在尋地居住。
2到6節「但人從瑣拉和以實陶打發本族中的五個勇士,去仔細窺探那地,吩咐他們說:你們去窺探那地。他們來到以法蓮山地,進了米迦的住宅,就在那裡住宿。他們臨近米迦的住宅,聽出那少年利未人的口音來,就進去問他說:誰領你到這裡來?你在這裡做什麼?你在這裡得什麼?他回答說:米迦待我如此如此,請我作祭司。他們對他說:請你求問神,使我們知道所行的道路通達不通達。祭司對他們說:你們可以平平安安地去,你們所行的道路是在耶和華面前的。」但人派5個勇士作探子出來「窺探那地」,經文故意不告訴我們「那地」是什麼地方,反正不是上帝分配給但支派的地方,探子去窺探可以居住得地為業的地方,本來應該往沒有人住的地方去找,可是這5個探子卻來到以法蓮山地米迦的住宅,並且在那裡住宿,像17章的少年利未人一樣。其實耶和華上帝的會幕就在以法蓮山地的示羅,但人如果要求問上帝,其實就在附近,可是但人的探子和少年利未人一樣,都選擇來到米迦的住宅,不願意到附近示羅上帝的面前。但人5個探子窺探並且住宿的經歷讓人想起約書亞記第二章約書亞派遣兩個探子窺探耶利哥的故事,在約書亞記的故事裡,兩個窺探耶利哥的探子住宿在妓女喇合的家,喇合保護了兩個探子,並且因此救了自己和全家,喇合雖然是妓女,但是她在與兩個探子相遇之後,不管從屬靈或世俗的角度來看,喇合都從一個行淫亂的人改變成為一個歸正的人。相反的,但人的5個探子卻從上帝分派給他們的地業出發,來到屬靈行淫亂的米迦之家,他們不但沒有帶領米迦歸正,反而從恩典中墮落,在米迦的罪上有份,甚至將來還要犯更重的罪。5個探子來到米迦的家,來到米迦的神壇,遇見少年利未人,聽見少年利未人說話口音和當地人不一樣,這件事引起5個探子的注意力,為什麼在以法蓮山地有一個少年外地人在這裡,於是探子們問了3個問題,第一、「誰領你到這裡來?」第二、「你在這裡做什麼?」第三、「你在這裡得什麼?」少年利未人應該很年輕,甚至可能不到20歲,以致於探子們覺得奇怪,你這樣一個少年人怎麼在沒有家長陪伴的狀況下跑到外地?你在這裡做什麼事情?你為什麼會在這裡?
如果少年利未人真是敬畏上帝,遵行上帝話語的人,面對這三個問題,他可以大方地回答:「耶和華引領我到這裡」、「我在這裡指示上帝百姓律法、教導聖經」、「我是按照上帝給我的利未人職分完成上帝託付的使命」,甚至少年利未人應該把5個探子問他的問題回問5個探子:「誰領你們到這裡來?」「你們在這裡做什麼事?」「你們為什麼在這裡?」但人的5個探子就會回答:「但支派派我們出來的」、「我們要在這裡住宿過夜」、「我們要去尋地為業」,這時候少年利未人就可以告訴他們:你們應該受上帝差派,而不是受人的差派,摩西差派12個探子窺探迦南地,是因為民數記13章1到2節「耶和華曉諭摩西說:你打發人去窺探我所賜給以色列人的迦南地,他們每支派中要打發一個人,都要作首領的。」於是摩西按照上帝的吩咐差派探子,在約書亞的例子裡,是因為約書亞記1章1到4節「耶和華的僕人摩西死了以後,耶和華曉諭摩西的幫手,嫩的兒子約書亞,說:我的僕人摩西死了。現在你要起來,和眾百姓過這約但河,往我所要賜給以色列人的地去。凡你們腳掌所踏之地,我都照著我所應許摩西的話賜給你們了。從曠野和這利巴嫩,直到伯拉大河,赫人的全地,又到大海日落之處,都要作你們的境界。」上帝先吩咐了約書亞,甚至為約書亞清楚劃定了土地範圍,約書亞領受上帝的吩咐,第二章才差派兩個探子過河窺探離他們最近的耶利哥城。並且少年利未人應該告訴但人的5個探子:你們不必再去尋找可以居住得地為業的地方了,上帝早就已經在以色列中把地業分給但支派了,現在但支派要做的不是再去尋找土地,乃是要依靠上帝去取得上帝已經應許給他們的土地。
可惜少年利未人早就已經失去這樣說話的立場,他早就為了利益出賣信仰、出賣上帝,所以他不但沒有辦法反問5個探子,連5個探子的問題都沒有辦法回答,只好含糊地說:「米迦待我如此如此」米迦對我很好,顧左右而言他,不過這不是重點,重點在後面「請我作祭司。」「請我作祭司」這句話原文完整表達是「他僱用我,我就做他的祭司。」少年利未人以身為祭司為榮,儘管這個祭司的身分是米迦私人給他的,並且違反上帝的心意。5個但支派的探子聽到少年利未人的回答之後,他們應該要立刻發現,少年利未人的祭司職分根本完全不合格,身為上帝子民的一份子,但支派的5個探子應該指責少年利未人和米迦違反十誡,或者回去報告支派族長,或者前往就在附近示羅的上帝會幕,向上帝揀選的祭司報告,請以色列的領袖來處理這樣背道的事。不過我們看見,但人的5個探子在屬靈方面的警覺性一點都沒有,他們雖然明顯看見背叛上帝的事,卻沒有發現有任何不妥,甚至聽到他們眼前的少年人是個祭司之後,以為自己碰到絕佳的好機會,可以藉機求問神,他們所行的道路「通達不通達」,到底這趟偵查之旅能不能順利?
在探子的問句裡,「耶和華」上帝與以色列人立約的名字沒有出現,代替的是一個籠統的稱謂「神」,但人求問「神」,而不是明確地求問「耶和華」。在士師記幾個相似的情況裡,1章1節「約書亞死後,以色列人求問耶和華」、2章5節「眾人在那裡向耶和華獻祭」、3章9節和15節都提到「以色列人呼求耶和華的時候」、4章3節「以色列人就呼求耶和華」、6章6節「以色列人因米甸人的緣故,極其窮乏,就呼求耶和華」、10章10節「以色列人哀求耶和華說」,這些經文都清楚指出求告的對象是耶和華上帝,相反的,士師記出現「神」的時候,除了特定用法,例如「耶和華你們的神」、「以色列的神」、「列祖的神」這種情況以外,把耶和華簡稱為「神」通常表示信仰的人對上帝認識不清楚,人偏離了立約的上帝,也偏離和上帝所立的約,所以耶和華這個上帝與人立約的名字變得模糊不清,另外士師記也用「神」這個籠統性的用字來稱呼迦南人的偶像。5個探子求問「神」,表示以探子為代表的但支派遠離了與他們立約的耶和華上帝,信仰逐漸與迦南人混雜。5個探子其實不是真的要求問上帝的旨意,他們只是想找上帝或者神明來背書,他們早就想好、早就決定要怎麼做了,只是想要上帝幫他們蓋章背書,他們不在乎上帝已經指示分給他們的產業。面對5個探子求問,少年利未人立刻發揮假先知的本事,先是保證他們前面的道路「平平安安」,後面又抬出「耶和華」上帝的名加強自己話語的可靠性,少年利未人以耶和華上帝的名,提供虛假的安全感給對前途感到迷茫的但人,雖然少年利未人自己根本離開了上帝為他安排的道路。
7到10節「五人就走了,來到拉億,見那裡的民安居無慮,如同西頓人安居一樣。在那地沒有人掌權擾亂他們;他們離西頓人也遠,與別人沒有來往。五人回到瑣拉和以實陶,見他們的弟兄;弟兄問他們說:你們有什麼話?他們回答說:起來,我們上去攻擊他們吧!我們已經窺探那地,見那地甚好。你們為何靜坐不動呢?要急速前往得那地為業,不可遲延。你們到了那裡,必看見安居無慮的民,地也寬闊。神已將那地交在你們手中;那地百物俱全,一無所缺。」5個探子聽了少年利未人的保證之後,繼續往前走,結果真的順利找到一片合乎他們期待的土地,這個地方叫做「拉億」,「拉億」的意思是「獅子」,這個地方有幾個特點,第一、「那裡的民安居無慮」,這個地方的生活安靜、和平,是個與世無爭的小天地。第二、「如同西頓人安居一樣」,這是指拉億人的風俗和西頓人相似,西頓人的風俗特色是什麼?善於經商、文化發達,但是充滿偶像崇拜和不道德的生活。第三、「沒有人掌權擾亂他們;他們離西頓人也遠,與別人沒有來往。」,拉億這個地方北邊是黑門山,西北邊是黎巴嫩山,黑門山的另外一面是亞蘭人,亞蘭人是強大的民族,但是因為有黑門山作天然屏障,亞蘭人的政治勢力沒有直接控制拉億,西北方的西頓也因為黎巴嫩山的阻隔,沒有辦法控制拉億,拉億「與別人沒有來往」不是說他們真的沒有和任何人接觸,而是表示沒有任何其他地方的勢力,沒有其他地方的王統治他們,拉億人可以在自己的小天地過一個富足、安靜、安全,沒有人侵擾,自給自足的生活。但支派的5個探子看見拉億,知道自己終於找到心目中的樂園,可以回去報告交差了,他們就回到故鄉,向同胞弟兄們報告,弟兄問他們說:「你們有什麼話?」「你們有什麼話?」在原文裡不是一句完整的句子,原文只有「你們,什麼」,沒有動詞,中文聖經為了文理通順,補充「說話」這個動詞,讓我們不會看得一頭霧水,但是在原文裡,經文藉著「你們,什麼」這個不完整的表達,緊接5個探子的回答:「起來,我們上去攻擊他們吧!」來表示5個探子根本等不及弟兄們慢慢問,打斷他們的問句,搶先呼召弟兄們起來一起去攻佔拉億。5個探子同心合一急著把他們看見的好地推銷給弟兄們,那個地方「民無慮、地寬闊,是一無所缺之地」,為了加強弟兄們的信心,5個探子還抬出少年利未人給他們的保證「神已將那地交在你們手中」,探子們同心合意呼召同胞:「你們為何靜坐不動呢?要急速前往得那地為業,不可遲延。」
當年摩西順服上帝的吩咐,差派12個探子窺探迦南地,結果探子回來之後,其中10個人向以色列人報惡信,拼命阻止以色列人進入應許之地,因為他們認為敵人太強,以色列人會死在敵人手裡。現在但人的5個探子好像勝過前輩,同心合意鼓勵同胞上去得地為業,問題是從頭到尾上帝都沒有吩咐他們上去,那裡雖然好,可是根本不是上帝給他們的應許之地,上帝給他們的是亞摩利人居住的地方,是在以色列西南部的海岸平原。上帝給他們的他們不要、不去,上帝沒有給他們的他們拼命要、拼命去,但人的5個探子表面上好像勝過摩西時代報惡信的10個探子,可惜本質上都是一樣的,都是憑自己呼召人離開上帝的賜福、呼召人離開上帝的帶領。真正的祝福不是來自米迦的神壇、來自米迦私人雇用的祭司,真正的祝福應該來自示羅上帝的會幕,但人面對亞摩利人的困難不是應該自作主張,另外找一塊自己喜歡的地方,而是應該依靠上帝的應許,在上帝的同在中去得未得之地。真正的信心是來自上帝的話語、來自上帝的應許,而不是自己的想像、來自自己的貪心和慾望。但人的故事今天先講到這裡,接下來我們一起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