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平安:今天我們要講創世記14章。創世記14章是聖經第1次記載戰爭,也是亞伯蘭唯一一次被捲入戰爭打仗的記錄。在創世記13章,亞伯蘭與姪兒羅得因為財產太多,沒有辦法繼續住在一起,於是亞伯蘭提議,讓羅得先選擇要去的地方。亞伯蘭願意和羅得分享上帝應許賜下之地,羅得卻選擇離開應許之地,去到應許之地以外的約但河平原,2人就彼此分離了。「亞伯蘭住在迦南地,羅得住在平原的城邑,漸漸挪移帳棚,直到所多瑪。」然而「所多瑪人在耶和華面前罪大惡極。」「羅得離別亞伯蘭以後,耶和華對亞伯蘭說:從你所在的地方,你舉目向東西南北觀看;凡你所看見的一切地,我都要賜給你和你的後裔,直到永遠。我也要使你的後裔如同地上的塵沙那樣多,人若能數算地上的塵沙才能數算你的後裔。你起來,縱橫走遍這地,因為我必把這地賜給你。亞伯蘭就搬了帳棚,來到希伯崙幔利的橡樹那裡居住,在那裡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上次我們講到這裡,現在我們繼續往下講。
創世記14章1到4節「當暗拉非作示拿王,亞略作以拉撒王,基大老瑪作以攔王,提達作戈印王的時候,他們都攻打所多瑪王比拉、蛾摩拉王比沙、押瑪王示納、洗扁王善以別,和比拉王;比拉就是瑣珥。這五王都在西訂谷會合;西訂谷就是鹽海。他們已經事奉基大老瑪十二年,到十三年就背叛了。」14章的前4節經文告訴我們亞伯蘭拯救羅得的歷史背景,原來在亞伯蘭拯救羅得的事件發生以前,從東方來的4王已經和約但河平原的5王打過仗,並且得勝,使約但河平原的5王成為附庸國。從東方來的4王分別是示拿王暗拉非、以拉撒王亞略、以攔王基大老瑪、戈印王提達。今天我們沒有辦法清楚知道這幾個王到底是誰,只知道一些相關資訊。示拿地位於巴比倫,示拿地是挪亞子孫開始聚集公開反叛上帝之地,寧錄曾經帶領人在示拿地建造巴別城和塔。示拿王暗拉非可能是亞摩利人,他名字意思是諸神的守護者。以拉撒也在兩河流域,意思是上帝是懲戒者。以拉撒王亞略可能是何利人,他名字意思是像獅子。以攔是閃的長子,後來成為地名,位於今天伊朗西南。以攔2萬年前就有人類活動遺跡,當地可以考據的文明歷史長達6500年。以攔的首都是書珊城,先知但以理曾經在書珊城看見公綿羊與公山羊的異象,書珊城也是以斯帖記發生的地點。以攔王基大老瑪名字意思是女神的僕人,他是4王聯軍的領袖。亞伯蘭生存的年代是以攔國最強盛時期,亞伯蘭離開吾珥以後,以攔人入侵,消滅當時的吾珥第三王朝,蘇美文明從此逐漸消失。直到近代考古學興起,我們才能重新揭開蘇美文明的面紗。戈印位於兩河流域,意思是列國、邦國。戈印可能是提達的頭銜,如果這樣的話,戈印王提達意思是列國之王提達。提達意思是大首領,提達應該是赫人。
這4個從東方來的王,分別屬於亞摩利人、何利人、以攔人、赫人。這4個民族都是當時非常強大的民族,他們結成聯盟,一起西征攻打位於死海南端的5座城市。這5座城市都是小城市,面積不大,但是這5座小城卻各有1個王。這5個王分別是「所多瑪王比拉、蛾摩拉王比沙、押瑪王示納、洗扁王善以別,和比拉王;比拉就是瑣珥。」所多瑪意思是焚燒,比拉意思是毀滅。蛾摩拉意思是廢墟,比沙意思是罪惡。押瑪意思是堡壘,示納意思是月神是父親。洗扁意思是蹬羚,善以別意思是高飛。比拉王的比拉和所多瑪王比拉的比拉原文不一樣,比拉王的比拉意思是在罪惡中,瑣珥意思是細小。值得注意的是所多瑪、蛾摩拉2座城市與2個王的名字,特別凸顯他們不但是罪大惡極,也即將面臨毀滅的結局。在第1次4王與5王戰爭的時候,約但河平原的「五王都在西訂谷會合」,這5座城可能都位於西訂谷,所以5王在此會師聯合,對抗前來侵略的東方4王。創世記特別補充,「西訂谷就是鹽海」。在創世記19章,上帝的審判臨到以後,西訂谷就不復存在,成為鹽海,也就是死海的一部分。當上帝向摩西啟示創世記時,西訂谷已經成為鹽海的一部分好幾百年。雖然約但河平原5王聯合起來對抗東方4王,結果卻是不敵。5王聯軍敗給4王聯軍,從此5王和5王的國成為4王聯軍首領以攔王基大老瑪的附庸國。14章4節「他們已經事奉基大老瑪十二年,到十三年就背叛了。」12年的時間,5王年年向以攔王基大老瑪稱臣納貢,但是到第13年,5王停止納貢,背叛基大老瑪。聖經沒有告訴我們,為什麼5王背叛,有可能是基大老瑪忙著在別處打仗,5王趁機反叛,不再向基大老瑪稱臣納貢。
創世記14章5到12節「十四年,基大老瑪和同盟的王都來在亞特律加寧,殺敗了利乏音人,在哈麥殺敗了蘇西人,在沙微基列亭殺敗了以米人,在何利人的西珥山殺敗了何利人,一直殺到靠近曠野的伊勒巴蘭。他們回到安密巴,就是加低斯,殺敗了亞瑪力全地的人,以及住在哈洗遜他瑪的亞摩利人。於是所多瑪王、蛾摩拉王、押瑪王、洗扁王,和比拉王(比拉就是瑣珥)都出來,在西訂谷擺陣,與他們交戰,就是與以攔王基大老瑪、戈印王提達、示拿王暗拉非、以拉撒王亞略交戰;乃是四王與五王交戰。西訂谷有許多石漆坑。所多瑪王和蛾摩拉王逃跑,有掉在坑裡的,其餘的人都往山上逃跑。四王就把所多瑪和蛾摩拉所有的財物,並一切的糧食都擄掠去了;又把亞伯蘭的姪兒羅得和羅得的財物擄掠去了。當時羅得正住在所多瑪。」基大老瑪不能忍受5王背叛,因此找回之前同盟的3王,再次出兵討伐5王。創世記14章5節稱呼4王為「基大老瑪和同盟的王」,表明基大老瑪在4王中具有領導地位。在前一個段落裡,4王的排列順序是按照字母先後次序,所以基大老瑪排第3位。14章9節按照地位排列,因此4王的順序是「以攔王基大老瑪、戈印王提達、示拿王暗拉非、以拉撒王亞略」。基大老瑪排第1位。約但河平原5王在13年背叛,基大老瑪的4王聯軍在14年出兵,中間的時間差可能是因為基大老瑪需要先平定其他地方的反叛或戰爭,也有可能是需要時間籌備4王遠征所需。
在東方4王來到約但河平原,討伐5王以前,他們先在約但河東岸,從北到南橫掃當地其他民族。4王來到亞特律加寧,亞特律加寧位於加利利海東方,他們在那裡「殺敗了利乏音人」。利乏音意思是強壯、巨人,利乏音人是強壯的巨人,摩西帶領以色列人打敗的巴珊王噩就是利乏音人,申命記3章記載巴珊王噩的床長四公尺,寬兩公尺。接著4王「在哈麥殺敗了蘇西人」。哈麥在死海東北,蘇西人也是很高大的民族。接著4王「在沙微基列亭殺敗了以米人」。沙微基列亭在摩押地,以米意思是大得驚人、恐怖的人,以米人同樣是高大魁梧的人。4王「在何利人的西珥山殺敗了何利人,一直殺到靠近曠野的伊勒巴蘭」。西珥山後來成為亞伯蘭孫子以掃子孫以東人的土地,在以東人居住當地以前,西珥山的原住民是何利人。「何利人原為兩河流域一族,於主前約二十世紀進侵敘利亞和迦南,其中一部分留居西珥山區」。4王當中的以拉撒王亞略可能也是何利人。4王「回到安密巴,就是加低斯,殺敗了亞瑪力全地的人」。亞瑪力是亞伯蘭孫子以掃的孫子,因此在創世記14章,亞瑪力還沒有出生。創世記14章是使用後來的地名,稱呼那塊土地。加低斯位於迦南地南方邊界,當以色列人在曠野40年漂流時,加低斯是以色列人在曠野的重要基地。4王「殺敗了亞瑪力全地的人,以及住在哈洗遜他瑪的亞摩利人。」哈洗遜他瑪位於鹽海西岸,距離西訂谷只有30公里。亞摩利意思是山地居民,亞摩利人是迦南的子孫,亞摩利人分布很廣,從兩河流域南部橫跨整個肥沃月彎,直到埃及邊境,都有他們的蹤跡。亞摩利人建立了古巴比倫帝國,古巴比倫帝國的第6任國王叫做漢摩拉比,我們在歷史課本上可以讀到他的名字,漢摩拉比就是亞摩利人。亞摩利人是高大的民族,也是迦南地的主要民族。
4王從北到南沿路打敗約但河東岸6大民族,其中包括以高大勇猛著名的利乏音人、蘇西人、以米人、亞摩利人。由此可見4王聯軍實力驚人,不管到那裡都勢如破竹,每戰必勝。因此聚集在西訂谷的5王不是4王聯軍的對手,5王聯軍一觸即潰,一下就被打敗,敗軍四散逃命。「西訂谷有許多石漆坑,所多瑪王和蛾摩拉王逃跑,有掉在坑裡的,其餘的人都往山上逃跑」。「所多瑪王和蛾摩拉王逃跑,有掉在坑裡的」,更好的翻譯是「所多瑪王和蛾摩拉王逃跑的時候,都掉在坑裡」。所多瑪王和蛾摩拉王都掉在坑裡是什麼意思呢?如果他們是掉在坑裡逃不掉,2個人都要被抓被殺死,但是從後面的經文來看,所多瑪王明顯沒有被抓。從聖經原文來看,「掉在坑裡」可以指他們主動躲進坑裡,因此所多瑪王和蛾摩拉王是躲進坑裡,逃避4王聯軍追殺。等到4王聯軍走了,他們才從坑裡出來。4王打敗5王以後,「四王就把所多瑪和蛾摩拉所有的財物,並一切的糧食都擄掠去了;又把亞伯蘭的姪兒羅得和羅得的財物擄掠去了。當時羅得正住在所多瑪。」在創世記13章,羅得與亞伯蘭分離以後,「漸漸挪移帳棚,直到所多瑪」。羅得住進所多瑪城,因此當所多瑪城被擄掠的時候,羅得也成為俘虜,羅得和他的財產都成為4王的戰利品被擄走。羅得離開亞伯蘭,離開上帝的應許之地,以為可以生活得更好,結果卻是失去一切,成為階下囚。然而羅得是亞伯蘭的姪兒,聖經原文說得更詳細,羅得是亞伯蘭兄弟的兒子。因著這一層關係,羅得雖然因為自己錯誤的選擇遭遇不幸,卻不至於毫無盼望徹底失敗。上帝的恩典將透過叔叔亞伯蘭,臨到羅得和與他一同被擄的人身上。
創世記14章13到16節「有一個逃出來的人告訴希伯來人亞伯蘭;亞伯蘭正住在亞摩利人幔利的橡樹那裡。幔利和以實各並亞乃都是弟兄,曾與亞伯蘭聯盟。亞伯蘭聽見他姪兒被擄去,就率領他家裡生養的精練壯丁三百一十八人,直追到但,便在夜間,自己同僕人分隊殺敗敵人,又追到大馬色左邊的何把,將被擄掠的一切財物奪回來,連他姪兒羅得和他的財物,以及婦女、人民也都奪回來。」羅得在危難之中時,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竟然有一個往山上逃跑的人,逃到希伯崙幔利橡樹那裡,報告亞伯蘭羅得被擄的消息。我們不知道這個人是誰,但他很可能與羅得有淵源,甚至可能是羅得的僕人。13節稱呼亞伯蘭為希伯來人,希伯來人指的是從大河過來的人,這是創世記唯一一次這樣稱呼亞伯蘭。亞伯蘭希伯來人的身分與眾不同,有別於迦南地所有民族,也與東方4王不同。這是一個特別、獨一無二的人,這個獨一無二的人,即將要在上帝大能的保守之下,做出特別的事。在創世記13章,上帝向亞伯蘭顯現以後,亞伯蘭就搬到希伯崙幔利的橡樹那裡居住。幔利是一個亞摩利人,「幔利和以實各並亞乃都是弟兄」。幔利意思是能力,以實各意思是一串葡萄,亞乃意思是年幼。幔利、以實各、亞乃不但是人名,也是地名,由此可知這3個亞摩利人,在當地都是有財產、有勢力的人,因此他們有能力出兵與亞伯蘭組成聯軍。幔利、以實各、亞乃「曾與亞伯蘭聯盟」,聯盟是一種正式契約,聯盟者有互相幫助的義務,當其中一人有難時,聯盟其餘成員必須出手幫助。因此當亞伯蘭要出兵拯救姪兒羅得時,幔利、以實各、亞乃按照盟約也一同出兵,協同亞伯蘭執行救援任務。
亞伯蘭一聽見姪兒羅得被擄去,立刻採取行動,完全不像之前在埃及時那樣膽怯懦弱,他在上帝的恩典下變得煥然一新。創世記14章14節「亞伯蘭聽見他姪兒被擄去」。姪兒的聖經原文是弟兄,這表示亞伯蘭看羅得是自己的弟兄,是自己的骨肉至親,不是說羅得真的是亞伯蘭的兄弟。雖然羅得曾經對亞伯蘭不禮貌,但是亞伯蘭不計前嫌,一聽見羅得有難,沒有幸災樂禍、落井下石,說羅得是咎由自取,自己要選所多瑪,活該有此報應。亞伯蘭不但沒有這樣做,反而「就率領他家裡生養的精練壯丁三百一十八人,直追到但」。亞伯蘭率領318個精練壯丁,精練壯丁是受過訓練的人,像今天的保鑣、傭兵。這些精練壯丁不但是受過訓練的人,還是亞伯蘭家裡生養的人,不是從外招募的傭兵,因此比外人更加可靠。亞伯蘭把家裡能動員的人全部招聚,傾巢而出拯救羅得。亞伯蘭家裡能上戰場打仗的人有318個,加上其他不適合上戰場的和婢女,可以看出亞伯蘭的確是大財主,但是比起4王聯軍,318人實在只是九牛一毛,不算什麼。即使加上幔利、以實各、亞乃3人聯軍,總人數也很難超過2千人,遠遠比不上能橫掃各地的4王聯軍的兵力。從人的角度來看,亞伯蘭實在是以卵擊石,不自量力。
亞伯蘭聯軍從希伯崙幔利橡樹出發,直追到但。希伯崙幔利橡樹位於迦南地南部,但在迦南地最北邊,2地距離200公里,差不多是從嘉義到桃園的距離。亞伯蘭那時候已經超過80歲,還是馬不停蹄連夜追趕,在但追上4王聯軍。追上以後,奇妙的事發生了,「便在夜間,自己同僕人分隊殺敗敵人」。亞伯蘭追上以後,趁敵人沒有防備,夜襲敵營。亞伯蘭把手下的人分成小隊進攻,目的是為了讓敵人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人。亞伯蘭甚至親自上陣作戰,不是只在戰場外指揮。上帝與亞伯蘭同在,亞伯蘭聯軍奇襲成功以少勝多,殺敗打遍天下無敵手的4王聯軍,「又追到大馬色左邊的何把」。大馬色就是大馬士革,何把在大馬色北方80公里。以色列人以東方為基準點,所以左邊就是北方。亞伯蘭聯軍不但戰勝4王聯軍,還從但繼續往北追擊150公里。4王聯軍從此被遠遠趕出迦南地,不敢再來輕易進犯。亞伯蘭「將被擄掠的一切財物奪回來,連他姪兒羅得和他的財物,以及婦女、人民也都奪回來。」在上帝的幫助下,亞伯蘭大獲全勝,完成不可能的任務。亞伯蘭不但成功拯救羅得,甚至連與羅得一起被擄的婦女、人民和一切財物,都成功奪回。
從4王與5王之戰可以看見,罪惡世界彼此是不能相和的,基督徒不必羨慕惡人之間的暫時和睦。基督徒也不要以為同化成為世界的一份子,就可以免除苦難,從此凡事順利。羅得的經歷清楚告訴我們不是這樣。亞伯蘭雖然使用武力,但是他不是主動用武力攻打搶奪的人,他乃是被迫被動使用武力,目的是拯救被擄的親人,性質是正當防衛。上帝同樣允許國家面臨戰爭攻擊時,使用武力保護自己的百姓,如果國家沒有這樣做,反而是失職,沒有盡到保護百姓的責任。亞伯蘭以少勝多,救回羅得和一切被擄的人民、財物是一個奇蹟。如果不是上帝與亞伯蘭同在,幫助亞伯蘭,亞伯蘭不可能做到。除了亞伯蘭以外,亞伯蘭的子孫士師基甸,也曾經在上帝的同在下,奇蹟式的以300精兵,大破13萬5千前來攻打以色列的敵軍。上帝也與亞伯蘭的子孫大衛同在,大衛曾經率領400人,以少勝多大破人數多倍於他們的敵軍,從敵人手中搶回眾人被擄走的妻子、兒女、財物,沒有失落一個。今天基督徒要打屬靈爭戰,我們打仗的對象不是屬血氣的,乃是與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我們也要靠著聖靈治死身體的惡行,靠著主耶穌攻克己身,叫身服我。這些若沒有上帝同在幫助,我們沒有一項能做得到,然而「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今天講到這裡,我們一起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