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平安:我們今天要講完路得記第二章。上個禮拜我們講到摩押女子路得,和她的婆婆拿俄米兩個寡婦,從摩押地歸回到猶大伯利恆。兩個寡婦沒有人照顧、沒有存款,也沒有工作,唯一活下去的方式是到別人田裡撿剩下的麥穗,沒有等拿俄米開口,路得主動一肩挑起這個責任,到田裡尋找拾取麥穗的機會。上帝引導路得來到過世的公公以利米勒親人大財主波阿斯的麥田,並且上帝引導波阿斯剛好來到麥田遇見路得,路得雖然不認識波阿斯,然而上帝卻藉著波阿斯的手大大賜福給路得。路得不但可以在波阿斯田裡拾穗,波阿斯還給了路得幾項特別的權利,是一般拾穗者沒有的,在身分上接納外邦摩押女子路得成為波阿斯一家人,在工作上幫助路得可以緊跟著收割的使女拾穗,又開放自己所有的田地給路得,讓路得很長一段時間都不必再擔心食物的事,波阿斯也保護路得的安全和尊嚴,不准人用手碰她、不准人欺負路得,路得還不用自己打水,口渴可以直接喝僕人打來放在器皿裡的水。路得為波阿斯這樣慷慨、出乎意料之外的恩典大為感謝,波阿斯告訴路得,自己這樣恩待路得是因為路得選擇投靠耶和華上帝,並且在丈夫死後還是不斷恩待婆婆,離開父母和故鄉摩押。聽到波阿斯的話,路得大為感動,回答波阿斯說:「我主啊,願在你眼前蒙恩。我雖然不及你的一個使女,你還用慈愛的話安慰我的心。」
路得記2章14到17節「到了吃飯的時候,波阿斯對路得說:你到這裡來吃餅,將餅蘸在醋裡。路得就在收割的人旁邊坐下;他們把烘了的穗子遞給他。他吃飽了,還有餘剩的。他起來又拾取麥穗,波阿斯吩咐僕人說:他就是在捆中拾取麥穗,也可以容他,不可羞辱他;並要從捆裡抽出些來,留在地下任他拾取,不可叱嚇他。這樣,路得在田間拾取麥穗,直到晚上,將所拾取的打了,約有一伊法大麥。」透過邀請一起吃飯的動作,波阿斯再一次提升路得在波阿斯家裡的地位,路得不再只是一個外圍的拾穗者,反而像波阿斯家人一樣被對待。這個外邦來的摩押女子路得,原本在以色列無親無故、無依無靠,現在卻成為以色列領袖之一的家族成員。基督也是這樣接納我這個罪人,不但洗淨我們的罪,使我們從有罪成為無罪,基督更把自己完全的義加在我們身上,使我們像基督一樣在上帝面前成為義,哥林多前書1章30節「但你們得在基督耶穌裡,是本乎神,神又使他成為我們的智慧、公義、聖潔、救贖。」我們本來沒有屬神的智慧、公義、聖潔、救贖,但是基督有,並且基督把自己擁有的這些好東西都給了我們。約翰福音17章23節「我在他們裡面,你在我裡面,使他們完完全全的合而為一,叫世人知道你差了我來,也知道你愛他們如同愛我一樣。」這是基督耶穌向天父上帝的禱告,因為基督的緣故,上帝愛我們這些屬基督的人,就像愛基督一樣,天父上帝怎樣愛基督,也照樣愛我們,因此我們對上帝的愛不需要有任何懷疑,除非天父不愛聖子耶穌,天父才會照樣不愛我們,但這是不可能的事,基督耶穌受洗的時候,天父親自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
波阿斯給路得沾醋的餅和烘好的穗子吃,路得不但有得吃,還吃飽有剩餘。這樣的經文在今天我們看來不覺得有什麼特別,但是如果我們設身處地,思想路得當時的處境,窮到極點的寡婦,有東西吃就要感謝上帝了,何況是熱騰騰剛出爐的美食,窮人常常處在缺乏食物的狀態,挨餓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吃飽是過年過節了,吃飽又有食物剩下是不可思議的事情,但是今天這樣不可思議的事情就在路得眼前發生了。利未記23章10節「你曉諭以色列人說:你們到了我賜給你們的地,收割莊稼的時候,要將初熟的莊稼一捆帶給祭司。」、14節「無論是餅,是烘的子粒,是新穗子,你們都不可吃,直等到把你們獻給神的供物帶來的那一天才可以吃。這在你們一切的住處作為世世代代永遠的定例。」路得來拾穗之前不久,波阿斯和以色列人才剛把初熟的莊稼按照律法獻給上帝為祭,波阿斯的慷慨背後來自於慷慨賜下糧食收獲的上帝,上帝造訪了以色列,使以色列人歸向上帝,解決了饑荒沒有食物的問題,波阿斯原本也是饑荒難民的一份子,然而因著上帝慷慨的恩典,現在波阿斯不但不用再做難民,反而有能力回頭堅固、幫助像他從前一樣在缺乏困苦中的可憐人。
路得吃完飯以後立刻站起來拾穗,分秒必爭,一點都不浪費時間、不浪費波阿斯給她的恩惠。這個時候波阿斯和其他人還在吃飯或者休息,反正還沒開始下午的工作,波阿斯看見路得這個拼命三娘,又開口下令,命令僕人「他就是在捆中拾取麥穗,也可以容他,不可羞辱他;並要從捆裡抽出些來,留在地下任他拾取,不可叱嚇他。」這次波阿斯沒有透過監工轉告僕人,而是直接面對面吩咐僕人,這樣作讓命令更具權威性,是波阿斯親口說的,不是透過第三人傳話。吃過午飯、看見路得的表現,波阿斯決定再給路得三個特權:第一、開放禁區給路得拾穗。照常理說,已經收割好的禾捆產權屬於田主,拾穗者不可以到存放收割禾捆的區域偷拿,但是波阿斯決定開放禁區。第二、僕人不可以羞辱路得、責罵路得,波阿斯這樣恩待路得,難免有人眼紅,所以先打預防針。第三、不但開放禁區,僕人還要主動從收割好的莊稼裡抽禾捆出來留在地上,給路得隨便拿。波阿斯大概只差沒有拿推車直接推到路得家裡,波阿斯盡他的能力幫助路得,波阿斯的善行已經遠遠超越律法的要求。
對路得來說,波阿斯給的一切都是恩典,路得的反應就是感恩,可是對僕人來說,波阿斯給的都是命令,有一些是禁止的命令,有一些是增加僕人工作量的命令。對僕人來說,路得的出現是個麻煩,可是僕人增加一點麻煩,卻可以拯救路得和靠路得扶養的拿俄米,對我們來說也是一樣,我們重生得救完全是上帝主動的恩典,好像波阿斯主動恩待路得一樣,但是上帝使用傳福音、使用來關懷陪伴的人,必須付出代價帶領人聽信福音得救,不管是時間的代價、愛心的代價,還是禱告的代價,我們每個人承受恩典之後,也必須從單純領受恩典拿的角色,成長成為與上帝同工、被上帝使用來給予的角色,如果不從拿變成給的話,我們的靈命一定不會健康成長。
路得一直工作到晚上,她拍打拾取的麥穗,把麥殼和麥子分開,減輕重量把可以吃的部分帶回家,路得的收穫相當豐盛,除了殼以後還有一伊法大麥,一伊法容量差不多是22公升,換算成重量大概13公斤多。單純講體積和重量大家可能沒什麼概念,古代巴比倫一個男性雇工,工作一天所得大約在半公斤到一公斤之間,通常不到一公斤,路得竟然有13公斤多,她做一天一般人要做半個月,甚至更久。是因為路得勤勞嗎?路得的確很勤勞,連吃飯時間都比別人更短,但是路得的收穫遠遠超過勤勞能夠得到的,路得得到的是滿滿的恩典。路得從摩押來以色列以前,把自己完全獻給上帝,上帝雖然沒有立刻現身說話,稱讚路得的信心和決心,但是上帝不是沒有看見,上帝隱身在路得的際遇背後,讓路得到遠超過所求所想的恩典。本來路得出門前只是找一個普通的拾穗機會,沒想到這一天不但找到工作,還受到地主慷慨地歡迎和對待,但這只是上帝剛剛開始施恩給路得,不是上帝恩典的全部,還有更好的在後面。
18到23節「他就把所拾取的帶進城去給婆婆看,又把他吃飽了所剩的給了婆婆。婆婆問他說:你今日在哪裡拾取麥穗,在哪裡做工呢?願那顧恤你的得福。路得就告訴婆婆說:我今日在一個名叫波阿斯的人那裡做工。拿俄米對兒婦說:願那人蒙耶和華賜福,因為他不斷地恩待活人死人。拿俄米又說:那是我們本族的人,是一個至近的親屬。摩押女子路得說:他對我說:你要緊隨我的僕人拾取麥穗,直等他們收完了我的莊稼。拿俄米對兒婦路得說:女兒啊,你跟著他的使女出去,不叫人遇見你在別人田間,這才為好。於是路得與波阿斯的使女常在一處拾取麥穗,直到收完了大麥和小麥。路得仍與婆婆同住。」路得離開家一整天,白天離開家門,回家天黑了,從伯利恆城出到城外的麥田,再從城外的麥田回到城裡的家。對出外工作的路得來說,這是辛苦的一天,但是對留在家裡的拿俄米來說,這也是難熬的一天,拿俄米像媽媽一樣,整天擔心路得,可能一整天都在為路得禱告、禁食禱告,因為沒東西吃。但是當路得帶著豐富的成果,進城回家的時候,婆婆拿俄米看見神蹟了,除了了不起的收穫以外,拿俄米還看見第二個神蹟,路得帶回吃飽剩下的食物。路得把吃飽剩下的食物給拿俄米,不是不孝順的表現,相反的,那是路得孝順的表現,好東西要帶回來和婆婆一起分享,今天有一些經濟比較困難的家庭還是這樣做,來表現對家人的愛心。路得帶回來的晚餐可能是拿俄米這段時間以來吃得最好的一餐。
看見路得拾取的麥穗和晚餐,拿俄米興奮地連問路得兩個問題:「你今日在哪裡拾取麥穗,在哪裡做工呢?」從路得記第一章開始到現在,這是我們第一次看見拿俄米心情這麼好。路得記一開始,拿俄米跟著老公帶著兒子逃離鬧饑荒的家鄉,後來兩個兒子雖然結婚,可是老公死了,更慘的是兩個兒子沒幾年,沒留下後代也都死了,拿俄米哭著和兩個媳婦道別,拿俄米默默地接受路得死都要跟隨她的選擇,雖然鄉親歡迎拿俄米回伯利恆,但是拿俄米本人卻心裡痛苦,因為4個人出去,只剩1個人回來,即使到路得早上出門前詢問拿俄米,拿俄米也只是淡淡回一句:「女兒啊,你只管去。」經過這麼多痛苦,拿俄米的心已經被磨得沒有熱情、沒有盼望,甚至她覺得上帝已經丟棄她,不再賜福給她、不再眷顧她。可是從這個晚上開始,拿俄米改變了不再一樣,她看見上帝超乎所求所想的恩典,她重新看見上帝的眷顧保守,她知道上帝沒有丟棄她,所以拿俄米冷淡的心再一次火熱起來。拿俄米是路得的婆婆,不是小孩子了,一個老年人冷淡的心要重新火熱起來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因為老年人有很多人生經驗,沒有什麼沒見過,可是上帝新的恩典,出乎拿俄米意料之外的恩典,重新使拿俄米的心甦醒起來,以至於拿俄米好像小孩子一樣,抓著路得問東問西。
除了詢問路得在哪裡拾穗以外,拿俄米也感謝顧恤路得的人,盼望上帝賜福給那人,拿俄米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報答顧念她們的人,唯一有的就是全心全意真誠祝福,拿俄米的心思也由從哪個地方得福轉向從誰手中得福。路得告訴拿俄米她在一個叫波阿斯的人田裡工作,這是拿俄米第三個驚喜。路得不認識波阿斯,可是拿俄米認識波阿斯,波阿斯也認識拿俄米,拿俄米聽到是波阿斯,第一件事就是感謝上帝,以上帝與人立約的名為波阿斯祝福禱告,因為波阿斯「不斷恩待活人死人」,在路得記1章8節,拿俄米曾經以相同的理由祝福兩個媳婦,她說:「願耶和華恩待你們,像你們恩待已死的人與我一樣!」雖然老公以利米勒、兩個兒子瑪連、基倫都不在了,但是上帝安排愛她的媳婦路得,還有至近的親屬波阿斯照顧拿俄米,恩待拿俄米,拿俄米現在知道上帝的恩典沒有離開她。拿俄米告訴路得:波阿斯是「我們本族的人,是一個至近的親屬。」本來路得只是覺得自己被波阿斯當做自己人,沒想到真的是自己人,連拿俄米也沒有想到,上帝竟然默默引導路得到波阿斯田裡蒙恩。
至近的親屬在舊約以色列是一種特殊身分,有責任拯救落入困境的親屬,這種責任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為親屬買回被賣的產業。利未記25章25到27節「你的弟兄若漸漸窮乏,賣了幾分地業,他至近的親屬就要來把弟兄所賣的贖回。若沒有能給他贖回的,他自己漸漸富足,能夠贖回,就要算出賣地的年數,把餘剩年數的價值還那買主,自己便歸回自己的地業。」第二、為賣為奴隸的親屬贖身。利未記25章47到49節「住在你那裡的外人,或是寄居的,若漸漸富足,你的弟兄卻漸漸窮乏,將自己賣給那外人,或是寄居的,或是外人的宗族,賣了以後,可以將他贖回。無論是他的弟兄,或伯叔、伯叔的兒子,本家的近支,都可以贖他。他自己若漸漸富足,也可以自贖。」第三、為被害的親屬伸張正義、主持公道。民數記35章19節「報血仇的必親自殺那故殺人的,一遇見就殺他。」當至近的親屬有能力的時候,要伸手拯救陷入困境的親屬,這個制度存在目的是要長期維護家族人口和財產的完整性。對拿俄米和路得來說,波阿斯就是一個這樣的親屬,透過波阿斯對路得的慷慨,拿俄米曉得波阿斯有意願,也有能力承擔買贖幫助的責任。對我們來說,基督耶穌就是我們至近的親屬,他用自己的命買贖我們,拯救我們脫離罪惡、撒旦的權勢,不再給牠們做奴隸。基督也為我們伸張正義、主持公道,除了使我們在上帝面前成為義之外,啟示錄告訴我們,基督將來要審判世界,為歷世歷代受苦被害的眾聖徒伸冤。基督還把屬於自己的永恆產業與我們一同分享,將來我們要與基督一起承受產業。基督是我們至近的親屬恩待我們,只是我們從前卻像路得不認識波阿斯一樣不認識他。
路得告訴拿俄米,波阿斯要她緊跟著僕人收割拾穗,直到收完所有莊稼,但拿俄米告訴路得,要跟著波阿斯的使女工作,意思是讓路得避開男性雇工,這是為了保護路得,免得路得被人在背後議論,拿俄米也要路得專心在波阿斯田裡工作,不用再到別人田裡。路得順服遵照婆婆拿俄米的指示,和波阿斯的使女一起工作,路得沒有趁機為自己找再嫁的機會,而是專心日復一日辛苦工作,大麥收完收小麥,過了兩個月收割工作結束,兩個寡婦的糧食危機宣告解除,至少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都不用擔心沒有食物。工作完成後,路得又回到與婆婆同住的生活。到路得記第二章結束,拿俄米和路得眼前的困境雖然解決了,但是兩個寡婦未來該往哪裡走還是不知道,不過上帝知道,上帝已經安排好了,第三章開始我們會看見上帝美好的安排。接下來我們一起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