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平安:上次我們講完了基甸的故事,基甸死後,基甸的兒子亞比米勒成為士師記新時代的主角,不過亞比米勒是一個完全負面的主角,他繼承基甸所有的缺點,並且加以發揚光大。基甸一生生了70個兒子,因為他打勝仗之後回家娶了很多老婆,雖然基甸有70個兒子,士師記第9章的主角亞比米勒卻不在70人名單當中。為什麼不在當中呢?和亞比米勒的媽媽有關係,原來亞比米勒的媽媽不是基甸明媒正娶的老婆,只是基甸的小妾,由於媽媽不是正式的老婆、身分不高,所以亞比米勒的名字沒有被包含在基甸正式繼承人的名單當中。亞比米勒在家裡的地位雖然不如他70個兄弟,不過亞比米勒比他所有的兄弟更有野心、更有雄心壯志,他要實踐他爸爸基甸給他名字的意義,亞比米勒意思是我爸爸是王,既然爸爸是王,王的兒子當然也是王,亞比米勒要像他爸爸基甸一樣稱王,不同的是基甸一輩子雖然實際上過著王的生活,可是從來沒有正式稱王,亞比米勒要比他爸爸更進一步,作一個名實相符的王。接下來就是士師記第9章的故事:
士師記9章1到6節「耶路巴力的兒子亞比米勒到了示劍見他的眾母舅,對他們和他外祖全家的人說:請你們問示劍的眾人說,是耶路巴力的眾子七十人都管理你們好呢?還是一人管理你們好呢?你們又要記念我是你們的骨肉。他的眾母舅便將這一切話為他說給示劍人聽,示劍人的心就歸向亞比米勒。他們說:他原是我們的弟兄;就從巴力比利土的廟中取了七十舍客勒銀子給亞比米勒;亞比米勒用以雇了些匪徒跟隨他。他往俄弗拉到他父親的家,將他弟兄、耶路巴力的眾子七十人都殺在一塊磐石上;只剩下耶路巴力的小兒子約坦,因為他躲藏了。示劍人和米羅人都一同聚集,往示劍橡樹旁的柱子那裡,立亞比米勒為王。」
士師記第9章是很特別的一章,它和我們前面讀過的8章都不一樣。在前面每一個士師故事裡,我們都會看到幾句好像公式一樣的敘述出現,首先是「以色列人又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再來是「耶和華就把他們交在某個仇敵手中多少年」,第三是「以色列人呼求耶和華」,第四是「耶和華就為他們興起士師」。每一代士師都是這樣出場,可是我們看見,在亞比米勒的故事裡,我們完全沒有看見這些公式。這表示什麼意思呢?是不是表示以色列沒有得罪上帝,以色列沒有受敵人挾制?不是,士師記第8章最後告訴我們,「基甸死後,以色列人又去隨從諸巴力行邪淫,以巴力比利土為他們的神。以色列人不記念耶和華─他們的神,就是拯救他們脫離四圍仇敵之手的,」在亞比米勒出場之前,以色列人已經「又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既然以色列人「又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上帝把他們交在敵人手中是必然的事。那麼為什麼亞比米勒的故事完全不像前面的士師呢?因為亞比米勒根本不是士師,上帝從來沒有興起他。
之前我們講過,基甸是士師時代的分水嶺,在他之前的士師雖然一代不如一代,但是沒有一個士師用上帝的名號為自己撈好處,每個人都是全心全意事奉上帝,拯救以色列人;在基甸之後情況改觀了,幾乎每一個士師都趁職位之便為自己撈好處,越來越不把上帝放在眼裡,這個改變就是從基甸開始。當基甸離開世界之後,他的兒子關心的不是以色列人的屬靈光景,不是以色列人有沒有受到外敵侵略,而是我要怎麼打敗其他兄弟登上王位。所以士師記第9章不是士師的故事,而是繼續講死了之後的基甸留給以色列人的禍患。從基甸的墮落開始,以色列人的歷史走上一條充滿權謀、算計、內部鬥爭的道路,基甸的兒子亞比米勒是當中的代表人物。
示劍是以色列中部的一座大城市,亞伯拉罕當年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從哈蘭進入應許之地定居的第一站就是示劍,在那裡上帝向亞伯拉罕顯現,說:「我要把這地賜給你的後裔。」然後亞伯拉罕在示劍為上帝築了第一座壇。當以色列人按照支派分配土地的時候,上帝吩咐約書亞把示劍分別出來作逃城,讓一切不是故意殺人、意外不小心殺死人的人可以逃到逃城,躲避追殺他們的人,以色列一共有6座逃城,約旦河東西兩岸各三座,示劍是約旦河西岸中部的逃城。不只如此,示劍的居民也大有來頭,以色列人分地的時候把示劍分給了哥轄子孫,哥轄是誰呢?是利未的兒子,利未是雅各的兒子,舊約聖經裡有一群人專門分別出來服事上帝,叫做利未人,說的就是這個利未,所以示劍裡住的是一群利未人。約書亞去世之前,在示劍召聚以色列人,帶領以色列人立約事奉耶和華,「在示劍為他們立定律例典章。把它寫在神的律法書上,又把一塊大石頭立在橡樹下耶和華的聖所旁邊」為証。連雅各的兒子約瑟的骸骨,以色列人都照著約瑟的遺願帶出埃及,埋葬在示劍。
就在這個有利未人,有信仰歷史見證的示劍,出了一個亞比米勒。亞比米勒雖然出身不夠好,有70個兄弟排在他前面,可是他的野心和權謀勝過兄弟,最終還是登上王位。基甸的家鄉在俄弗拉,和示劍相比,俄弗拉只是一個小地方,亞比米勒知道如果他想當王,他一定要跨越70個兄弟的障礙,在俄弗拉這個障礙無論如何跨不過去,因為沒有人會承認他,所以亞比米勒轉向他母親的家鄉,向他的舅舅們和外公家求援。亞比米勒一來就開門見山請家族幫忙,動員家族勸說整個示劍城,勸說的重點有兩個,第一、大家想要服事70個老闆,還是1個老闆?第二、亞比米勒是示劍人,雙方有血緣關係、地緣關係。亞比米勒像他老爸基甸一樣,非常懂得判斷利害關係,也和他老爸一樣很會講話。他請外公家的親戚詢問示劍人:「是耶路巴力的眾子七十人都管理你們好呢?還是一人管理你們好呢?你們又要記念我是你們的骨肉。」亞比米勒簡單的幾句話就包括並且操弄了利益和族群兩大議題,而且完全沒有提到他要當王這一件事。原來人為了得到權力、得到好處,操弄人民的利益和分裂族群不是今天才有的事,3千多年前遙遠的以色列人就曉得這樣做了。當人離開上帝之後,人為了奪取權力,想得出來、會用的方法其實都差不多,不分古今、不分中外。
亞比米勒的策略非常成功,示劍人馬上一面倒支持他,事奉一個人當然比事奉70個人輕鬆,進貢上繳的物資差了70倍,而且挺一個自己人當老闆,不但護駕有功,老闆還是家人、鄰居,老闆發達了,將來我們這些功臣、皇親國戚也可以跟著吃香喝辣,這筆生意怎麼想都划算。示劍人不只口頭上支持亞比米勒,他們還到巴力比利土的廟裡拿出一筆革命基金交給亞比米勒,用金錢實際支持亞比米勒,不過金額不是太多就是了。關於巴力比利土,我們第一次看到這個偶像的名字是在士師記8章33節,巴力比利土的意思是立約的巴力,以色列人和巴力立約。我們剛剛說過,示劍是上帝分給以色列的6座逃城之一,裡面的居民是利未子孫,進入士師時代下半場,連利未子孫居住的逃城都被迦南人同化,巴力比利土廟成為示劍人的信仰中心,以色列人的靈性已經黑暗到骨頭裡了。
示劍人的墮落給我們一個很重要的提醒,過去的信心、過去與上帝的關係不能保證將來我們不會跌倒。當約書亞從前在示劍開大會的時候,「約書亞對百姓說:你們不能事奉耶和華;因為他是聖潔的神,是忌邪的神,必不赦免你們的過犯罪惡。」那時以色列人怎麼回答約書亞呢?他們回答約書亞說:「不然,我們定要事奉耶和華。」講一次不夠,以色列百姓又講了第二次:「我們必事奉耶和華─我們的神,聽從他的話。」就在同樣一個地方,以色列人現在事奉、聽從的是巴力比利土─立約的巴力。
在啟示錄裡,復活的主吩咐年老的使徒約翰:「你要寫信給撒狄教會的使者,說:那有神的七靈和七星的,說:我知道你的行為,按名你是活的,其實是死的。你要警醒,堅固那剩下將要衰微的;因我見你的行為,在我神面前,沒有一樣是完全的。所以要回想你是怎樣領受、怎樣聽見的、又要遵守,並要悔改。若不警醒,我必臨到你那裡,如同賊一樣。我幾時臨到,你也決不能知道。然而在撒狄,你還有幾名是未曾污穢自己衣服的,他們要穿白衣與我同行,因為他們是配得過的。凡得勝的必這樣穿白衣,我也必不從生命冊上塗抹他的名;且要在我父面前,和我父眾使者面前,認他的名。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主耶穌給撒狄教會的評語是「死的教會」,因為撒狄教會的行為在主面前沒有一樣是完全的,也就是說撒狄教會的信仰生活、信仰實踐是完全失敗的。撒狄教會沒有以弗所教會的勤勞、在困難中堅守主的道,沒有示每拿教會的忍受逼迫、忍受貧窮,沒有推雅推喇教會的愛心、信心、勤勞、忍耐、行善,這些教會的優點撒狄教會通通沒有。撒狄教會不是一開始就這樣,主耶穌說:「所以要回想你是怎樣領受、怎樣聽見的、又要遵守,並要悔改。」這句話表示撒狄教會也曾經是一個有生命、有活力的教會,但是隨著時間過去,撒狄教會好像士師時代的以色列人一樣,越來越遠離上帝,以致於完全被周圍的世界同化,撒狄教會的基督徒生活方式和他們沒得救的鄰居一模一樣,結果主給他們的評語是「按名你是活的,其實是死的。」空有教會的名號,卻完全沒有教會的實際。我相信在撒狄教會裡聚會的基督徒沒有一個人會說他不信耶穌,可是這個信心對他們的價值觀,對他們的行為模式、生活方式完全沒有產生影響力。對這樣的教會,主說:「你要悔改,否則滅亡。」
舊約的以色列人以為自己是上帝的選民,上帝一定與他們同在,就逐漸放肆胡作非為,結果惹動上帝的怒氣,最後連國家都滅亡了。到了新約,教會以為自己是上帝揀選的,也逐漸放肆胡作非為,以為上帝一定與祂的教會同在,所以亂搞也沒有關係,反正我信了耶穌一定得救。對有這樣想法的人,保羅在羅馬書11章21節說:「神既不愛惜原來的枝子,也必不愛惜你。」原來的枝子就是以色列人,你就是教會。真正的信心一定帶出合乎信仰的好行為,因此當我們檢視自己的生活,發現沒有結出聖靈的果子「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之時,這時候我們必須來到主面前,重新檢討自己的信仰,是不是我的信心只是一種有名無實的信心,我實際上沒有真正為我的罪懊悔,祈求主的赦免,祈求主的救恩真正改變我的生命,使我能夠在實際的生活行為中經歷到十字架更新生命的大能。信仰不可以只是一個口號而已,不然我們就會進入士師記的黑暗循環,越來越被罪惡同化,結果成為撒狄教會,一個有名無實的死的教會。
基甸的兒子亞比米勒拿了示劍人從巴力比利土廟裡拿出來的錢,用這些錢雇了一批地痞流氓,這些人除了仗勢欺人、打架鬧事之外沒有什麼其他的本領。雖然沒有上帝的呼召,亞比米勒卻打算效法基甸崛起的模式來為自己鋪路。基甸有跟隨他的300人,亞比米勒也有花錢僱來的地痞流氓,然後亞比米勒就帶著他雇來的流氓兵團,回老家俄弗拉去對付自己的本家,為自己合法繼承基甸留下來的位置開路。亞比米勒和他的流氓兵團沒有和俄弗拉人起衝突,亞比米勒很清楚擒賊先擒王的兵法,直接帶人回老家,把70個兄弟都抓起來,帶到磐石上殺了。這塊磐石估計不是很大,因此亞比米勒不太可能在磐石上一次殺了70個兄弟,他應該是一個一個輪流殺掉他的兄弟。亞比米勒從示劍人手裡拿的錢只有70舍客勒銀子,按照最近的白銀價格換算,大概不到新台幣1萬5千元。當人遠離上帝的時候,人命就會變得很沒有價值,亞比米勒只花不到1萬5,就雇了一批黑社會回他老家殺光70個兄弟。上個月月底新北市發生一起命案,命案的起因是為了新台幣3000元,當警察問其中一個動手的人「為了3000元動手值得嗎?」的時候,那個人回答「就是為了3000元才殺他」。求主憐憫台灣,當社會越來越不像樣的時候,盼望上帝興起教會,透過教會改變台灣這塊土地。個人的能力比起整個大環境雖然微小,但是我們可以盡力在生活當中遵行上帝的話語,不要隨波逐流,被環境吞沒,或許上帝就透過我們的好行為,讓人產生想要認識耶穌的心。
士師記9章6節說「示劍人和米羅人都一同聚集,往示劍橡樹旁的柱子那裡,立亞比米勒為王。」在亞比米勒除去兄弟的行動當中,最小的兄弟約坦躲過了亞比米勒的刀。亞比米勒一直在效法他的父親耶路巴力,耶路巴力就是基甸,不過他效法的不是除去巴力祭壇之時的耶路巴力,而是勝利後成為巴力俘虜,像巴力一樣活著的耶路巴力。亞比米勒的父親基甸在戰場上呼喊「耶和華和基甸的刀」戰勝米甸人,以色列人因此想立基甸為王;亞比米勒在他父親的家拿刀殺了他的兄弟回到示劍,示劍人立了亞比米勒為王。亞比米勒登基的地方在「示劍橡樹旁的柱子那裡」,「示劍橡樹旁的柱子」不是一根普通的柱子,那是巴力的太太,協助他登基的米羅人是示劍的宗教人員,不過這些宗教人員是從巴力比利土廟裡來的。亞比米勒不虧是耶路巴力的兒子,他成為以色列立國以來第一位擁有「王」這個稱號的人,完成他爸爸的夢想,只是支持他的不是耶和華上帝,而是巴力比利土。亞比米勒用殺戮兄弟的手段登上王位,統治示劍和附近的區域,他雖然沒有統治整個以色列,但是他成為以色列歷史的創造者,一段更加黑暗的歷史。接下來我們一起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