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平安。
經過了一段時間,我們終於又可以接著來看愛德華滋屬靈情感的第三部分。
上次我們花了一整個主日的時間只講了他的第一點,現在來複習一下。
真正可以讓我們知道自己是基督徒的第一種屬靈情感記號是「屬靈、超自然、神聖的感動」。
愛德華滋說,
聖經用「屬靈的」這三個字來表示「與聖靈有關係」;
屬靈的人有新感官、新本性,是完全超自然的、非人力所能及的改變;
屬靈的新感官在看到自己的好處之前一定能看出神聖潔美好的屬性;
新感官與我們舊有的感官差別非常大,以致於聖經說基督徒是新造的人;
這些神聖獨特的美好本質無法由人力或被魔鬼仿冒;
這些神聖獨特的美好本質會透過聖靈傳給真基督徒;
所以一切缺乏神聖獨特美好本質的想像、聽見看見的事物、預言,都沒甚麼了不起,也都跟我們是否重生無關;
然後愛德華滋說,
我們未重生前,上帝不可能向我們提出任何安慰鼓勵的保證;
就算我們重生後,若出於自私的動機硬把某節經文講成是上帝對我個人直接說的話,這也是錯誤的應用──正確的應用經文會使我們成聖並看見神聖潔美好的屬性;
最後愛德華滋告訴我們,
聖靈的見證就是聖靈的印記就是聖靈的憑據就是對神完全的愛心。
有這種愛心,我們的良心就可以確定自己跟神是有關係的,是已經得救的,可以稱神為阿爸父。
以上是愛德華滋十二種真正屬靈情感裡面的第一個記號。
接下來我們開始講第二個屬靈情感的記號:首先基於神的美善本質而愛祂。
之前愛德華滋說過,
「愛」是所有情感的根源,所以屬靈的愛也是所有屬靈情感的根源。
一個人會基於兩種原因去愛某種事物,一是因為那事物本身是卓越而且美好的,所以我們愛它;第二種原因是這事物會帶給我們好處,所以我們愛它。
這就像在博物館裡看見一幅畫,若我是一個狂熱的藝術愛好者,看到一幅美麗的畫,我會非常喜歡它、即使高價也想把它買下來;但有些根本不關心藝術的投資客,他們買那幅畫,是打算用更高的價錢轉賣得到利潤,他們對畫的本身是沒感情的。
這兩種愛截然不同。
正如愛德華滋說基督徒「愛神」跟「愛自己」是截然不同的。
透過聖靈在基督徒內心的工作,基督徒得到新的感官跟新的本性,喜好跟視野發生改變,可以領悟神本性中的美好、榮耀跟至善,因此被神吸引去愛祂;這個愛會發生在基督徒考量自己的利益跟好處之先。
但若一個人對別人的愛是因為對方會給他禮物或與他有某種關係,這種愛的源頭其實是「愛自己」。
愛自己是一種自然本能,絕不可能是超自然或神聖的,也因此不會是真正屬靈的愛。
神一切的美好都是以祂本性的美好為基礎,若我們不愛祂的本性,就不可能真實正確地愛神。
若我們只是因為「神對我們有利」而愛祂,其實我們只是愛自己。
感恩不必帶有任何愛心就能存在,例如我們賄賂一個官員而他收了我們的賄賂幫助我們,或者像阿狗會因為我們給牠吃住而愛我們。
所以單單「對神感恩」不代表我們已經重生。
「愛自己」可以讓我們毫無困難地感謝別人。就像聖經裡那個長大痲瘋的乃縵,他非常感謝上帝醫好他,所以下定決心只拜那位醫治他的神──除了他的皇上主子要拜拜的時候,為了不損及他世界上的利益,乃縵還是跟神說「那種時候拜託原諒我,讓我拜一下偶像」。
這是真的愛神嗎?
說穿了他只是愛自己。
當然啦,「不知感恩」是更可惡的,但「不知感恩」很可惡,不代表「會感恩」就具備了屬靈的性質。這是兩回事。
愛德華滋說,單單透過屬血氣的感恩,「愛自己」就可以在很多方面成為「自以為愛神」的基礎。
例如有些人對神有錯誤的認知,他們以為神只有良善跟憐憫、只會賞善不會罰惡;或者他們以為可以靠自己的好行為使神向他們施恩;或者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神眼中的光景,以為犯點小罪沒關係、一點都不曉得自己已經惹動神的憤怒。
這些人基於錯誤的認知,幻想無論他們做了甚麼,神都會認同、恩待或忍耐、饒恕他們,所以他們很容易去愛那位「想像中」的神、那位「迎合他們」的神。
但他們愛的真的是那位在天上掌權的神嗎?
這些人甚至可能因為認定「神救我脫離了地獄、赦免了我的罪、接納我成為祂的兒女」而產生對神非常高昂的情感。
他們深信自己被神選中、神視自己為珍寶、有求必應,所以覺得這神真是可愛啊,所以常常讚美神、傳福音稱頌神!
可惜這一切的起源都是人的私慾。
這些人的情感每隔一陣子會激昂起來,因為他們幻想神如何地愛他們。
事實上每一個可以滿足他們野心、為他們大大效力的人物對他們來說都是可愛的。
大家認為神會很看重這種「愛心」嗎?
真正基督徒的愛應該是怎樣的呢?
會有不一樣的順序。
雖然人無論如何無法擺脫「愛自己」的本能,但對真正的聖徒來說,他們會先看到神是美好的。
他們先因為神本性的美好、在心中存有對神的愛,然後因為受到神的恩典激勵,其他的情感自然向神流露出來。
對真正的聖徒來說,「愛自己」是後面的、次要的情感。
在「愛自己」前面,有「對神的愛」為基礎。
真基督徒愛神不只是因為神跟我們有利害關係、會對我們好,而是因為神本身屬性的榮美。
這就像我們交朋友一樣。
有人因為喜歡你本身的緣故對你好、有人因為可以利用你或你對他有好處所以對你好。
哪一種會是你認為真正的朋友?
約一4:19說「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
這段經文並不是在說「我愛神,是因為神先愛我給了我好處」,而是在說「神在我們根本不愛祂的時候就已經愛我們了」。
所以不要錯解聖經,拿這段經文來主張「『我拿到神的禮物了所以我愛祂』是正確的態度」。
不是的。
真基督徒跟假冒偽善者的不同就在於,真基督徒單單想到神的神聖之美就會很開心了,無論這神聖之美跟自己有沒有關係。
就像我看到阿狗覺得牠好可愛喔,雖然事實上牠很麻煩、很髒、常常讓我要掃地很累、也常常不聽話,但我還是覺得牠很可愛,這應該就是真愛了吧?
耶穌基督本身很美好,祂超乎萬人之上、全然可愛;「藉基督得救」的這個方法美妙地彰顯了神的智慧;「福音」高舉神、推崇聖潔、羞辱罪惡。
這一切都是榮耀並且使人愉悅的──無論跟我們有沒有關係。
當然,若跟我們有關係,我們可以從神得到恩典,我們會更喜樂。
但假冒偽善者會如何?
雖然他們一樣說自己因為知道救恩很奇妙或神很偉大而喜樂,
不過當我們仔細檢驗,就會發現他們其實是覺得這些事抬高了他們的身價而高興──基督從萬人中揀選我耶!我一定非常與眾不同!
他們以自己為樂,所以習慣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對自己的屬靈經驗很讚嘆,所以會用經驗來取代基督。當他們因為自己被神恩待而產生激昂的情感時,他們會認為神對這些情感非常滿意,以至於宗教狂熱更加升高。他們會一直談論自己的經驗而不談論神跟基督、非常確定神愛他們、非常確定自己會上天堂,到處跟人講個不停。甚至他們的認罪悔改也是出於「自以為神非常看重我,所以我應該乖一點」的這種心態。
表面上他們好像很愛傳福音很順服,但他們所做的都是空中樓閣,唯一的基礎是對自己的愛、對神的想像以及驕傲的心。
他們的激昂情感是建立在「自己比別人更高一等」的想法上。
但愛德華滋說,
真正的屬靈情感不是以自我為基礎,而是以神跟耶穌基督為基礎。
真基督徒發現自己的經驗不足、根本不算甚麼的時候,反而會在某方面變得更加美好或熱切。
以上是第二個真正屬靈情的記號,首先基於神的美善本質而愛祂。
接下來我們開始講第三個屬靈情感的記號:喜愛神在道德上的美好與聖潔。
這第三點的內容其實是第二點的聚焦。
我們前面說過要愛神的美善本質,這個美善本質,按照愛德華滋的意思,就是道德上的美好。
那甚麼又是道德上的美好呢?
愛德華滋大概自己也知道他講得很抽象,所以這裡一開始就提出解釋。
我先說結論,愛德華滋認為神聖事物在「道德上的美好」就是「聖潔」。
現在我們來看他的解釋。
愛德華滋說,神學家把好、壞分成兩種,一種是「道德上的好壞」,一種是「自然的好壞」。
前者跟犯罪、責任、正當與否有關;後者則否。
甚麼意思?
違反自然、跟責任扯不上關係的,例如精神上的痛苦、羞辱、天生畸形或智能不足等等,這些無論是好人壞人天使魔鬼都會遇到的事情,與犯罪、責任無關的,叫做自然的壞;榮譽、力量、學問、知識,叫做自然的好。
而道德上的壞,則是指不正當、犯罪、意志選擇邪惡;道德上的好,就是正當、不犯罪、意志選擇良善。換句話說,所謂道德上的好壞,指的是跟「對錯」有關的事。
神學家也把神的完美區分為自然完美以及道德上的完美。
自然完美指神的偉大、無所不知、永恆、無所不在、令人敬畏的威嚴;道德完美指的是善良、正直、公義、信實等等。
所以我們也可以說神有兩種屬性,一種是自然屬性(就是剛剛講的自然完美),一種是道德屬性(就是剛剛講的道德完美)。
同樣地神的形象在人裡面也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神道德的形象(這部分已經因為人的墮落而失去了),一種是神自然的形象(彰顯在人的理解力、理性及管理受造物方面的能力)。
愛德華滋說,一個有理性的生命在道德上的美好,是因為他有美好的意志。
換言之,若一個有理性的生命有美好的意志,就會有道德上的美好。
美好的意志會讓我們擇善棄惡,以致擁有道德上的美好。
愛德華滋說,這種道德上的美好就是「聖潔」。
他並且說,只有聖潔才是真實的美德,所有生命中真實的美好都包括在聖潔裡面。
為什麼他這麼說?
因為任何自然的美好,若缺乏道德的美好,就會讓生命顯得可憎。
是道德的美讓自然屬性變得美好。
舉例來說,天使跟魔鬼的差別在哪?
魔鬼本來也是天使,牠們的能力、智慧等自然屬性一點也不在天使之下,
但牠們非常惹人厭惡、令人害怕。
兩者差在哪?
差在道德上的美好──也就是聖潔。
魔鬼不聖潔,牠們做的事情沒有一件是正當的、牠們的意志喜愛偷竊殺害毀壞,也因此牠們的自然屬性愈強,對人對世界造成的傷害愈大、愈惡、愈不美。
天使是聖潔的,它們做的事情都符合神的旨意、它們的意志敵擋犯罪邪惡,也因此它們的自然屬性愈強,對人對世界形成的保護跟建設愈大、愈好、愈美。
神的智慧之所以是榮耀的,因為那是一種聖潔的智慧,不是邪惡的精明和詭詐;
神的威嚴之所以美好,因為那是一種聖潔的威嚴,不是令人恐懼或毛骨悚然的凶狠;
神的永不改變之所以美好,因為那是一種聖潔的永恆,不是茅坑裡的石頭冥頑不靈。
如果沒有聖潔,神其他的屬性都不會是美好的。
所以在我們看見神的聖潔之前,我們不可能真正愛上神的任何其他屬性。
當然我們愛神不會單單愛祂的聖潔,因為神所有的屬性都是美好而且榮耀的,而且神的屬性(無論道德或自然)事實上不可分割;但對聖潔的愛,是所有愛神的情感中最基本不可少的。
正如神性的美好主要在於神的聖潔一樣,
所以神聖事物的美好也是在於聖潔。
我們在屬靈情感的第一個記號裡面提過,神會給重生的人一種新感官、新本性。
這種新感官、新本性能在神聖事物中察覺到的正是「聖潔」。
屬血氣的人不喜歡聖潔,他們根本不知道甚麼是道德的美。
但當我們被聖靈重生,聖靈就把祂的性情傳遞給我們,使我們開始因著事物的聖潔而喜愛它們。
聖靈的本性就是聖潔的本性,祂把聖潔的的本性傳遞給我們,我們就一定會愛聖潔的事物,因為聖潔的事物最能與我們聖潔的本性產生共鳴。
聖潔跟邪惡有完全相反的本質,我們可以用這個原則來檢驗自己的情感。
不同本性的受造物把不同事物視為珍寶時,就顯出他們的本性有極大差異。
屬血氣的人完全感受不到聖潔事物有的美善,所以他們不會認為聖潔是好的。
為什麼要誠實?為什麼要做好事?為什麼不能罵人?為什麼不能以惡報惡?
若這樣做不能帶給他們好處,屬血氣的人根本不會認同也不會願意這樣做。
但真基督徒不是如此。
愛德華滋書裡有一段奇怪的文字,我讀給大家聽:
他說「藉著神的大能,聖潔的美善對於聖徒而言是明顯可見的;他們能察覺到這種美善,乃是因為神賜給他們超自然的、最高貴且神聖的感官。聖潔的美善深深打動他們的心,且比其他事物更令他們歡喜。不論是天上或地上的聖徒,都會打從心底認為聖潔的美善是最美好最甘甜的事物。聖潔的美善比其他事物更多地吸引與佔據他的心靈;他的喜樂主要是建立在這美善之上,他今生心靈的安慰和享受,以及來世完全的滿足和幸福,也都寄託在這美善上。」
他還說「你們可藉這原則來檢驗自己對神的愛、對耶穌基督的愛、對神話語的愛,以及從神和祂話語而得的喜樂,同時也可以用它來檢驗你們對神百姓的愛、對天堂的渴慕;看看這些愛和喜樂的情感是否出於喜愛這種聖潔的美善,而不是主要因你們想像這些事物帶給你們好處,才使你們產生這些情感。有許多高昂的情感(例如表面的熱愛和狂喜),其中並不包括這種對聖潔的喜愛。」
大家聽了感覺如何?
你對上帝的愛是哪一種?
有兩種方式會讓神的恩典看起來是美好的。
一種是用途的好、一種是美善的好。
基督徒的心應該被後者感動吸引,而不是前者。
所以如果有人強烈感受到神自然屬性的完美因而引發強烈的情感,或者他對神的認知不包括「感受到神道德屬性的美善」,他心中肯定沒有得救重生的記號。
屬血氣的人跟魔鬼可以看到神自然屬性的美好(他們知道神很偉大、有威嚴、有能力),但他們一點也不覺得這些事情在道德上有甚麼好、有甚麼美。
事實上在末日審判的時候,神一定會讓全世界都深刻地看見祂的威嚴榮光。
那時屬血氣的人跟魔鬼會有甚麼反應?
他們會害怕、會在地獄裡面戰戰兢兢地等候公義、公平、正直的懲罰,但他們不會覺得這樣的事情有甚麼美好,反而牠們會很氣憤因為自己快要完蛋了。
聖徒跟天使卻看得到神威嚴榮光的美。
他們還會因此而受到吸引,真正喜愛上帝。
看不到這些道德美好的人或魔鬼也許會因為神大有能力而受到壓制,但他們的心中只會充滿敵意;或者他們可能因為幻想至高無上的神把他們當成心肝寶貝會給他們永恆的榮耀所以把對神的喜樂跟讚美提到天這麼高。
但無論對神始終抱持敵意的人、或者出於自私動機一天到晚讚美神的人,我們都不會在他們身上看見與聖潔情感相稱的基督徒性情,也不會看見他們的生命結出聖靈的果子。
我們不是說感受神偉大的自然屬性是不必要的,這當然很必要因為神的自然屬性跟道德屬性是一體、無法分割的;我們要強調的是,當一個人能夠感受到神道德屬性的美好(也就是聖潔),他就一定能感受到神的偉大,以及神其他屬性的美好,原因就是剛講的,神的自然屬性跟道德屬性是一體的、無法分割,有了基礎的人,一定看得見神其他的美善。
以上,我們講完第三個屬靈情感的記號:喜愛神在道德上的美好與聖潔。
現在來複習一下今天講到的內容,
屬靈情感的第二個記號是首先基於神的美善本質而愛祂。
若一個人愛別人是因為對方會給他好處或與他有某種關係,這種愛的源頭其實是「愛自己」。
愛自己是一種自然本能,絕不可能是超自然或神聖的,也因此不會是真正屬靈的愛。
真正愛神,首先應該要愛神美好善良的本性。
這種本性是甚麼呢?
就是第三個記號講的「道德上的美好」,也就是「聖潔」。
任何強大的自然屬性若沒有聖潔為前提,只會淪為偷竊、殺害、毀壞的力量;
因此我們知道,是道德屬性讓自然屬性變得美好的。
也因此若我們不覺得上帝有甚麼道德上的美好,就算我們把上帝其他的優點稱讚得上了天,愛德華滋還是會認為我們沒有重生得救,因為我們缺乏能感受到聖潔的新感官與新本性,不可能是真基督徒。
以上,我們一同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