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平安:今天我們要繼續講腓立比書第2章。保羅在第2章教導教會,「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保羅教導教會基督謙卑虛己,降卑成為人,且順服地死在十字架上。上帝便將基督升為至高,接受受造萬物的敬拜,「使榮耀歸與父神」。接著保羅以基督的謙卑順服教導教會,「這樣看來,我親愛的弟兄,你們既是常順服的,不但我在你們那裡,就是我如今不在你們那裡,更是順服的,就當恐懼戰兢做成你們得救的工夫。」上次我們講到這裡,現在我們繼續往下講。
腓立比書2章13節「因為你們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們心裡運行,為要成就他的美意。」保羅鼓勵腓立比教會「恐懼戰兢做成你們得救的工夫」。然而保羅知道,這不是人靠自己能夠成就的事,乃是上帝的恩典在人身上運行。所以保羅緊接著告訴教會,「因為你們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們心裡運行,為要成就他的美意。」「運行」的意思是「將一個人的能力投入操作、工作中,或者是忙於、積極、運轉,和有效的」。因為上帝以祂的大能在人裡面工作,發動、維持,最後完成祂的工作,所以教會的努力不會白費, 必定能夠得到好的結果。在我們「做成得救的工夫」以前,上帝已經在人心裡動工,賜給我們力量幫助我們。上帝的恩典使我們可以有效地工作。上帝的恩典沒有消除人「做成得救的工夫」的責任,而是堅固我們可以效法基督,活出基督徒生命該有的樣式。我們能夠「做成得救的工夫」,不是因為我們自己很好,上帝只需要幫助我們一點點就夠了。不是這樣。腓立比書告訴我們,「做成得救的工夫」都是上帝的工作,連人心裡「立志」這樣做,也都是上帝的工作。「立志」意思是「想要擁有某樣事物、希望得到、想要某樣東西;存著某個目的或決心;以某事為樂」。立志不是人憑自己肉體的喜好下決定,而是上帝主動在我們裡面驅動的意志。是上帝讓我們願意為主而活,是上帝讓我們想要為主做工。上帝才是真正發動一切善的那一位,因此保羅說:「當恐懼戰兢做成你們得救的工夫。」是上帝在我們裡面發動做成得救工夫的意願和行動,讓我們可以謙卑順服上帝的旨意為主而活。如果不是這樣,人只是按照自己的心願立志行事,我們每個人的意願就會產生矛盾,以至於彼此對抗,結果自然是分裂教會、拆毀教會。如果我們的意志沒有順服上帝的意志,教會分裂是必然的結果。除非我們的意志順服上帝的意志,教會才能在恩典的自由中團結合一。
按照聖經原文,腓立比書2章12節和13節是連在一起的。12節是13節的效果,13節是12節的原因。我們「恐懼戰兢做成得救的工夫」,是「因為我們立志行事都是神在我們心裡運行」,「因為我們立志行事都是神在我們心裡運行」,所以我們可以「恐懼戰兢做成得救的工夫」。13節清楚告訴我們,真正工作的是上帝,工作範圍是人的意志和行為,目的是「為要成就他的美意」。以弗所書2章10節「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上帝的美意就是要我們行善,行上帝眼中一切看為正、看為善的事。從表面上來看,基督徒順服上帝的思想和好行為都是人自己做的,然而上帝才是隱藏在看不見的地方工作的那一位。沒有上帝的工作,我們毫無能力順服上帝,毫無能力活出基督的生命。耶穌說:「你們要常在我裡面,我也常在你們裡面。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樹上,自己就不能結果子;你們若不常在我裡面,也是這樣。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什麼。」除非上帝加給我們力量,否則我們一切努力都是徒勞無功,沒有神聖的本質和永恆的價值。詩篇127篇1節「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90篇17節「願主─我們神的榮美歸於我們身上。願你堅立我們手所做的工;我們手所做的工,願你堅立。」我們需要更多禱告,求主加給我們力量討主喜悅。
腓立比書2章14節「凡所行的,都不要發怨言,起爭論。」在腓立比書的處境裡,教會和諧團結合一是上帝要腓立比教會活出的美意,這是教會要恐懼戰兢做出的得救工夫。所以保羅在14到16節,具體告訴腓立比教會,實際上他們要做什麼事,以及這些事可以達到的功能。我們今天會先講到15節,16節下次再講。保羅首先提出一道清楚的命令,「凡所行的,都不要發怨言,起爭論。」「凡所行的」指生活裡每一個層面,我們在生活所有的層面裡都要做成得救的工夫。好像哥林多前書10章31節說的,「所以,你們或吃或喝,無論做什麼,都要為榮耀神而行。」我們不是只有到教會聚會敬拜上帝的時候才是基督徒,我們基督徒的身分不應該因為空間和時間移動產生任何改變。相反的,聖經告訴我們,基督徒生命裡每一件事情、生活裡每一個細節,都應該因為救恩產生改變。產生什麼改變?腓立比書2章14節告訴我們,「不要發怨言,起爭論」。「凡所行的」告訴我們改變的範圍,「不要發怨言,起爭論」告訴我們改變的本質。「發怨言」是指「竊竊私語的投訴,暗地裡講別人的壞話,並且在他人背後提出負面的評論」。「起爭論」是指「會引起分裂和懷疑的爭吵與辯論」。
以色列人出埃及以後,在曠野常常發怨言。民數記11章1到3節「眾百姓發怨言,他們的惡語達到耶和華的耳中。耶和華聽見了就怒氣發作,使火在他們中間焚燒,直燒到營的邊界。百姓向摩西哀求,摩西祈求耶和華,火就熄了。那地方便叫做他備拉,因為耶和華的火燒在他們中間。」14章36到38節「摩西所打發、窺探那地的人回來,報那地的惡信,叫全會眾向摩西發怨言,這些報惡信的人都遭瘟疫,死在耶和華面前。其中惟有嫩的兒子約書亞和耶孚尼的兒子迦勒仍然存活。」21章4到6節「他們從何珥山起行,往紅海那條路走,要繞過以東地。百姓因這路難行,心中甚是煩躁,就怨讟神和摩西說:你們為什麼把我們從埃及領出來、使我們死在曠野呢?這裡沒有糧,沒有水,我們的心厭惡這淡薄的食物。於是耶和華使火蛇進入百姓中間,蛇就咬他們。以色列人中死了許多。」上帝很討厭人發怨言,這是一種不信的表現。民數記14章26到27節「耶和華對摩西、亞倫說:這惡會眾向我發怨言,我忍耐他們要到幾時呢?以色列人向我所發的怨言,我都聽見了。」在哥林多前書第10章,保羅以以色列人的歷史,提醒教會不要重蹈覆轍。10章10節「你們也不要發怨言,像他們有發怨言的,就被滅命的所滅。」11節「他們遭遇這些事,都要作為鑑戒;並且寫在經上,正是警戒我們這末世的人。」
以色列人在曠野裡,以各式各樣的理由埋怨上帝。埋怨上帝拯救他們出埃及、埋怨上帝沒有飯吃、埋怨上帝沒有水喝、埋怨上帝給他們嗎哪吃、埋怨上帝路不好走、埋怨上帝帶他們進應許之地、埋怨上帝揀選亞倫作大祭司、埋怨上帝興起摩西。所有生活裡經歷的一切事,都可以成為以色列人埋怨的理由。雖然埋怨的理由各有不同,埋怨的本質卻都相同,都是否定上帝的同在、否定上帝的帶領、否定上帝的良善,都是不信上帝。上帝不要我們成為這樣的人,上帝不喜悅這樣的人。發怨言和爭吵會破壞教會的合一,破壞教會向上帝所存純一的信心。因此保羅呼籲教會要合一,「要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要「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效法基督的謙卑和捨己。要「恐懼戰兢做成得救的工夫」,相信上帝在教會眾人「心裡運行,為要成就他的美意」,因此「凡所行的,都不要發怨言,起爭論」。當我們不「發怨言,起爭論」時,我們就是「做成得救的工夫」,顯明我們真是上帝的兒女。
腓立比書2章15節「使你們無可指摘,誠實無偽,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神無瑕疵的兒女。你們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上帝為什麼要我們除去一切的抱怨和爭論?因為要使我們活出基督的見證,在黑暗世界裡做一盞燈,把明光照在黑暗中。上帝不喜歡基督徒世俗化,上帝不喜歡我們活得像個沒有救恩的人,失去上帝兒女獨特的生命本質。15節告訴我們,上帝嚴格要求祂的兒女,要祂的兒女「無可指摘,誠實無偽」和「無瑕疵」。「無可指摘」是沒有責備,「誠實無偽」是沒有缺點,「無瑕疵」是沒有瑕疵。這是上帝兒女彼此交往、彼此互動應該有的本質。這是上帝對整個教會群體的期望。我們容易傾向從個人道德操守的角度來看這節經文,可是從上下文來看,保羅是在和整個教會說話,講的是教會群體生活。如果教會要成為無可挑剔,基督徒彼此之間就應該除去一切抱怨和爭論。當然,我們不能用假冒為善來代替真實的聖潔。上帝的兒女在彼此交往、彼此談話中間,必須表現出合乎我們實際身分的行為。然而保羅不是叫我們成為一個缺乏分辨能力,軟綿綿的應聲蟲。在腓立比書第1章,保羅為腓立比教會禱告,「我所禱告的,就是要你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使你們能分別是非,作誠實無過的人,直到基督的日子;並靠著耶穌基督結滿了仁義的果子,叫榮耀稱讚歸與神。」「凡所行的,都不要發怨言,起爭論」是不應該堅持的不需要堅持,應該堅持的不可以不堅持。否則保羅就不會在安提阿教會,當面指責彼得不按福音的真裡行。彼得因為怕奉割禮的人,就退去不和外邦基督徒一起吃飯。保羅在羅馬書12章18節說:「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在不違反福音真理的前提下,要盡力保持和睦,顯出我們真是上帝的兒女。
世界的本質與教會相反,聖經稱呼這個世界是「彎曲悖謬的世代」。上帝看這個世界裡的人際關係是「彎曲悖謬」。上帝不要祂的教會效法世界,而是要教會裡的人際關係「無可指摘,誠實無偽、無瑕疵」。上帝不要我們像曠野裡抱怨的以色列人,「他們中間多半是神不喜歡的人,所以在曠野倒斃。」在上帝眼中,世界的文化是「彎曲悖謬」的。「彎曲」指的是「在道德上彎曲或扭曲、不擇手段、不誠實」。「悖謬」意思是「離開了標準的道德價值觀」。上帝不要教會離棄祂的標準,把祂的話語丟到腦後。教會應當保守自己在上帝純正的真道裡。猶大書20到21節「親愛的弟兄啊,你們卻要在至聖的真道上造就自己,在聖靈裡禱告,保守自己常在神的愛中,仰望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憐憫,直到永生。」上帝要祂的教會「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但以理書12章3節「智慧人必發光如同天上的光;那使多人歸義的,必發光如星,直到永永遠遠。」古代沒有電燈,沒有衛星導航,夜空裡的星星就是導航系統。路上的旅行者、海上的水手必須在黑暗中看著星星,為自己定位,畫出航線圖,才能安全抵達目的地。星星在黑暗中為人照出回家的路。越是在黑暗的環境裡,星星照明和定位的功能就越重要。上帝要教會像黑夜裡的星星一樣,以好行為光照這個「彎曲悖謬的世代」。為了要達到明光照耀的功能,保羅要教會「凡所行的,都不要發怨言,起爭論」。耶穌在馬太福音5章14到16節也如此教導門徒:「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今天我們講到這裡,我們一起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