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平安:今天我們要進入路得記最後一章。和婆婆拿俄米一起回到猶大伯利恆的摩押女子路得,受到至近親屬波阿斯照顧,在收穫季節拾取大量麥穗,解決兩個寡婦的糧食問題。拿俄米看見上帝藉著波阿斯的手拯救她們,決定為路得爭取未來幸福,教導路得主動到打穀場私下向波阿斯求婚,路得順服婆婆拿俄米的指示,向波阿斯求婚,並且告訴波阿斯自己這麼做的原因:「因為你是我一個至近的親屬。」波阿斯看見路得專心奉獻家庭的決心,為了照顧拿俄米,路得沒有接受任何其他少年人求婚,因此答應路德求婚,只是按照律法,還有一個比波阿斯更近的親屬,擁有更優先的權利為拿俄米和路得盡親屬的本分,波阿斯答應路得,他或是另一個更近的親屬必定為路得盡本分,又給了路得六簸箕大麥豐厚的禮物,帶回去給拿俄米,拿俄米知道事情的發展,看見禮物以後告訴路得:「女兒啊,你只管安坐等候,看這事怎樣成就,因為那人今日不辦成這事必不休息。」
路得記第4章1到2節「波阿斯到了城門,坐在那裡,恰巧波阿斯所說的那至近的親屬經過。波阿斯說:某人哪,你來坐在這裡。他就來坐下。波阿斯又從本城的長老中揀選了十人,對他們說:請你們坐在這裡。他們就都坐下。」城門是伯利恆人必經之地,不管要去田裡工作、要到打穀場、要前往其他城市,都必須經過城門,古代城門除了門這個用途以外,還是城市當中唯一夠寬闊,可以提供民眾公開聚會的場所,城門有市場,在舊約聖經裡,當先知被上帝呼召向百姓說話的時候,先知也會來到城門宣講上帝的話語,耶利米書17章19到20節「耶和華對我如此說:你去站在平民的門口,就是猶大君王出入的門,又站在耶路撒冷的各門口,對他們說:你們這猶大君王和猶大眾人,並耶路撒冷的一切居民,凡從這些門進入的都當聽耶和華的話。」城門除了有這些功能,更重要的是城門也是法院所在地,因此波阿斯來到城門,準備在城門以正式法律程序兌現給路得的承諾。波阿斯坐在城門以後,我們看見一個熟悉的字眼出現─「恰巧」,波阿斯屁股才沒坐下來多久,恰巧波阿斯等的那個比他更近的親屬就出現了。這不是路得記第一次出現恰巧、剛好的事情,路得記第一章最後一節「拿俄米和他兒婦摩押女子路得,從摩押地回來到伯利恆,正是動手割大麥的時候。」拿俄米和路得回故鄉的時間剛剛好是收割季節開始。路得記第二章,路得出門拾穗,「恰巧」來到波阿斯田裡,波阿斯又「恰巧」來巡視田地遇見路得。我們知道,「恰巧」背後其實不只是運氣好而已,而是耶和華上帝精密計算之下的安排帶領,為了使敬畏上帝的人蒙福。波阿斯「恰巧」在城門口遇見親屬,同樣是上帝以至高主權在背後穿針引線。關於這位親屬,聖經沒有留下他的名字,連波阿斯稱呼他的時候,也只是說「某人」,不是波阿斯不知道這位親屬的名字,而是聖經刻意不留下某人的名字,因為沒有永遠被紀念的價值。找到某人以後,波阿斯召聚長老,展開正式法律程序。
3到8節「波阿斯對那至近的親屬說:從摩押地回來的拿俄米,現在要賣我們族兄以利米勒的那塊地;我想當贖那塊地的是你,其次是我,以外再沒有別人了。你可以在這裡的人面前和我本國的長老面前說明,你若肯贖就贖,若不肯贖就告訴我。那人回答說:我肯贖。波阿斯說:你從拿俄米手中買這地的時候,也當娶死人的妻摩押女子路得,使死人在產業上存留他的名。那人說:這樣我就不能贖了,恐怕於我的產業有礙。你可以贖我所當贖的,我不能贖了。從前,在以色列中要定奪什麼事,或贖回,或交易,這人就脫鞋給那人。以色列人都以此為證據。那人對波阿斯說:你自己買吧!於是將鞋脫下來了。」波阿斯召聚完親屬和長老之後,提出他的申請,波阿斯申請什麼?拿俄米要賣土地,我們兩個人誰要花錢贖回來?我們回想一下路得記第三章,波阿斯答應路得的是什麼?為路得找老公,人選是波阿斯或另一個更近的親屬,兩個選一個,怎麼到隔天早上結婚變成要賣土地?是不是波阿斯欺騙路得、欺騙拿俄米,實際上是要謀奪以利米勒留下來的土地?不是,波阿斯不是這樣的人,如果波阿斯是這樣的人,一開始他就不會慷慨幫助路得、幫助拿俄米了。波阿斯在玩什麼把戲?迂迴法。表面上是在談這件事情,實際上卻不只是在談這件事情,要完成另一件事情。兩百多年前英國議會討論廢除奴隸制度的時候,支持和廢除奴隸制度兩邊陣營僵持不下,後來1805年的時候,一位基督徒議員出版了一本小冊子,書名叫《戰爭的假象》,小冊子的內容完全和奴隸買賣沒有關係,它討論的是兩個國家打仗的時候,可以在公海搜索中立國家的船,看有沒有幫助敵國的物資和武器。那時候恰巧英國和法國在打仗,這本小冊子表面上和廢除奴隸沒有關係,可是它改變了英國全國對廢除奴隸的觀點,從反對廢除變成支持廢除,本來大家認為「因為和法國正在打仗,所以不要提廢奴法案,以免製造國家動盪不安,影響國家經濟」,現在卻變成「因為和法國正在打仗,所以要通過廢奴法案,以免奴隸生產過多糧食、武器,被拿去資助敵國」,兩年後英國議會正式以法律廢除奴隸制度。波阿斯從土地買賣切入,後面要解決的卻是路得的婚姻。
波阿斯提出贖回土地的申請以後,接著提出擁有贖回土地權利的名單,只有兩個人,第一是無名氏某人,第二是波阿斯,可能拿俄米過世的先生以利米勒真的只剩下這兩個近親,也可能是因為波阿斯已經決定出手,所以不需要考慮第三名以後的人選,目標、人選講完以後,波阿斯直接單刀直入,問排名第一的親屬選擇贖還是不贖,不贖的話就告訴他。聽完波阿斯的話,無名親屬很爽快地回應:「我肯贖」,對無名親屬來說,花錢買回以利米勒留給拿俄米的土地,是一筆划算的投資,無名親屬買了拿俄米的土地,要負起養活拿俄米的責任,照顧拿俄米的生活,但是拿俄米已經年老,不再有生育能力,所以拿俄米死了以後,以利米勒家等於再也沒有繼承人,土地會自動成為無名親屬的產業。以色列土地買賣有一個特別規定,利未記25章13節「這禧年,你們各人要歸自己的地業。」每五十年一個禧年,到了禧年買賣得到的土地要歸還原本的地主,這個制度是為了保障土地不會隨著時間過去,過度集中在某些人手中,保障以色列各族各家世世代代都有賴以維生的土地,但是因為以利米勒家沒有後代,就算按照律法到了要歸還買賣土地的禧年,也沒有可以歸還的對象,這時候無名親屬或者他的繼承人就可以永遠成為土地的所有者。除了現實利益以外,無名親屬還可以賺到好名聲,因為付出代價贖回家族親人產業,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人。
無名親屬答應贖回產業,表示路得必須跟著拿俄米投靠無名親屬,這是不是代表波阿斯沒有辦法回應路得主動求婚了呢?波阿斯是很有智慧的人,等無名親屬打完算盤,波阿斯才提出買贖產業的但書「你從拿俄米手中買這地的時候,也當娶死人的妻摩押女子路得,使死人在產業上存留他的名。」這段話是什麼意思?意思就是你的如意算盤打錯了,拿俄米雖然不能生,但是以利米勒家還有一個能生的寡婦路得,你要買土地就要娶路得,然後你們生的第一個兒子將成為以利米勒家真正的繼承人,將來要繼承你現在花錢買的土地,以利米勒的土地不會成為你的土地。波阿斯一開始就留一手,買土地可以選擇要不要,但是娶路得不是一個選擇,是要買土地一定要附加的條件,沒有得選擇,波阿斯亮出底牌,這是他對路得的承諾,並且波阿斯給這個附加條件一個律法上的正當理由,讓以利米勒有正式的繼承人,不至於在以色列各宗族裡消失。波阿斯有很好的法律頭腦和生意頭腦,他知道路得的婚姻是建立在近親買贖產業的律法基礎上,知道律法關於為親屬贖回產業的規定,也知道比他有優先權的無名親屬算盤怎麼打,波阿斯不是用金錢、勢力逼無名親屬把路得讓給他,而是在律法的規定下,讓無名親屬因為覺得自己不划算,主動放棄買贖的權利,讓給第二順位的波阿斯。
果然聽見附加條款的無名親屬,立刻亮出底牌:「這樣我就不能贖了,恐怕於我的產業有礙。」「我不能」除了我不願意之外,還包括一點哀兵政策,我能力不夠,如果我像波阿斯這麼有錢的話,沒有問題,可是我沒錢。如果娶了路得、生了兒子不歸自己,除了買土地的錢一去不回以外,還要花錢養拿俄米、路得,和以利米勒的繼承人,這個兒子將來還會分走自己的遺產,讓自己家產業的一部分變成以利米勒家的產業,這個算盤怎麼打都賠本,於是無名親屬放棄了,把買贖的權利移交給第二順位波阿斯。接下來經文解釋了一個波阿斯時代的風俗習慣,用脫鞋子交給對方來證明權利移轉,這是聖經教導我們需要認識經文文化背景的範例,認識經文文化背景有助於我們更了解當時發生事件的意義。無名親屬藉著脫鞋,正式轉移買贖權利給波阿斯。
9到12節「波阿斯對長老和眾民說:你們今日作見證,凡屬以利米勒和基連、瑪倫的,我都從拿俄米手中置買了;又娶了瑪倫的妻摩押女子路得為妻,好在死人的產業上存留他的名,免得他的名在本族本鄉滅沒。你們今日可以作見證。在城門坐著的眾民和長老都說:我們作見證。願耶和華使進你家的這女子,像建立以色列家的拉結、利亞二人一樣。又願你在以法他得亨通,在伯利恆得名聲。願耶和華從這少年女子賜你後裔,使你的家像他瑪從猶大所生法勒斯的家一般。」無名親屬某人為了自保放棄權利,波阿斯卻冒著損失財產的風險爭取權利,兩個人的生命特質在這裡明顯比對出來。基督救贖我們也是這樣,基督自己卑微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犧牲自己身為人一切所有的,連命都給了我們,為的不是自己的好處,而是為了讓我們得到好處,基督將自己的命傾倒,卻使我們進入永生。波阿斯終於得到基會,在十名挑選出來的長老和在城門圍觀的群眾面前,正式以法律形式作出宣告,屬於以利米勒和兩個兒子基連、瑪倫的一切,波阿斯都付出代價正式從拿俄米手裡購買過來,連瑪倫的遺孀路得都一起買贖娶為妻,目的是為了讓以利米勒家存留後代,以利米勒家族得以延續。
從波阿斯的口裡我們知道,路得的正式身分是瑪倫的妻、摩押女子,路得生來不是以色列人,在上帝的國度以外,結婚以後又成為寡婦,對在以色列生活的路得來說,這是雙重的不幸,但是透過波阿斯的行動,路得的身分產生改變,路得完全被接納成為真正的以色列人,不再是外邦寡婦,而是波阿斯的合法妻子。與基督聯合的我們,也因為基督完全的接納,我們從上帝國度以外,與上帝國度無關的身分,轉變成為上帝國度的子民,從罪惡和魔鬼的權勢底下被釋放出來,進入上帝愛子光明的國度。路得是一個典範,上帝透過眷顧路得、賜福給路得,讓人知道上帝在人身上的心意,上帝願意眷顧全世界的路得,波阿斯只能照顧一個路得,上帝卻可以在世世代代,地球每個角落眷顧像路得一樣的人,上帝願意贖回本來不在祂國度內的外邦人,回到上帝國度之內,上帝歡迎任何一個展現路得信心的外邦人成為以色列人,屬靈上的以色列人,繼承亞伯拉罕的信心與祝福。上帝在基督裡拯救萬民的計畫不是從新約才開始,上帝的心意在舊約聖經就已經顯露出來了,路得不是唯一的例子,但她是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在一無所有、前途一片黑暗之中,還犧牲自己能掌握的幸福,全心全意選擇信靠上帝。馬太福音28章18到20節「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萬民都可以像路得一樣,藉著信心承受上帝賜福。
最後波阿斯呼籲眾人為他今天的行動作見證,將來有一天有人出來質疑繼承人行使權利的時候,今天看見、聽見這一切的人要出來證實法律行為有效性。眾民和長老都樂意回應波阿斯:「我們作見證。」波阿斯的行動受到大家普遍並且合法的接納。眾人又祝福波阿斯,和波阿斯即將娶進門的路得,像祖先以色列的妻子一樣生養眾多,拉結和利亞都是以色列,也就是雅各的妻子,拉結、利亞和兩個人各自的使女為以色列生了12個兒子,12個兒子後來成為以色列12支派。眾人以上帝的名祝福即將成婚的新人,使波阿斯和路得得到後代,對波阿斯來說,他的年紀已經不小了,對路得來說,路得先前結婚十年沒有生下孩子,雖然透過波阿斯,路得再次進入婚姻,但是若沒有上帝的幫助,兩人像前一段婚姻一樣生不出孩子,最終以利米勒還是沒有繼承人,上帝的恩典才能保障兩個人為了延續家族命脈的婚姻可以開花結果。接下來我們一起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