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平安:今天我們要進入約翰福音第四章,約翰福音第四章講到耶穌與撒瑪利亞婦人的故事。在約翰福音第三章裡,我們看見耶穌與一個年高德劭的法利賽人尼哥底母對話,耶穌向這位猶太人的官長、公認的聖經老師講論人進入上帝國度的基本條件,條件是藉著相信被舉起在十字架上的人子耶穌基督,從聖靈重生,才能進入永生。約翰福音第三章沒有告訴我們,在對話最後尼哥底母到底有沒有相信接受耶穌,耶穌與尼哥底母的對話結束在耶穌的結論,這暗示我們尼哥底母沒有做出進一步回應,不像約翰福音第一章的拿但業,對耶穌宣告說:「拉比,你是神的兒子,你是以色列的王!」進入約翰福音第四章,我們將會看見一個與精英份子尼哥底母完全相反的典型,我們會看見一個身處社會最底層、最被人瞧不起、最卑微的人,耶穌基督如何向她顯現,耶穌基督如何引導她認識自己,還有這個卑微的人怎麼回應耶穌,奇妙的是這個卑微的人對耶穌的回應,竟然超越了宗教社會菁英分子尼哥底母,耶穌的福音大大顛覆人類世界,在人看來最有希望、最有可能的人沒有正確回應耶穌,在人看來最不抱希望、最不可以的人卻正確回應耶穌,不但正確回應耶穌,還遠遠超過一般人對她的期待。我們會分幾次來看這個故事,今天我們先看4章1到10節。
約翰福音4章1到3節「主知道法利賽人聽見他收門徒,施洗,比約翰還多,(其實不是耶穌親自施洗,乃是他的門徒施洗,)他就離了猶太,又往加利利去。」聖經原文在4章1節最前面有一個「所以」,中文和合本聖經翻譯的時候省略了,「所以」表示接下來第四章的經文,和前面的經文有關聯。約翰福音3章26節「拉比,從前同你在約但河外、你所見證的那位,現在施洗,眾人都往他那裡去了。」施洗約翰的門徒透露一個訊息,耶穌基督的福音工作迅速成長,影響力甚至超過施洗約翰,約翰福音一章19節「猶太人從耶路撒冷差祭司和利未人到約翰那裡,問他說:你是誰?」當施洗約翰展開傳道工作的時候,因為許多人來到施洗約翰面前悔改受洗,因此引起法利賽人的注意,耶路撒冷宗教當局還正式派了一個調查團來調查施洗約翰,當時施洗約翰做見證說:「我是用水施洗,但有一位站在你們中間,是你們不認識的,就是那在我以後來的,我給他解鞋帶也不配。」沒過多久,耶穌基督出現公開傳道,不但公開傳道,耶穌基督工作發展的比施洗約翰更快、更好,對法利賽人來說,一個施洗約翰已經夠他們頭痛了,現在又憑空冒出一個更厲害的耶穌,法力賽人的頭就更痛了。耶穌基督按照天父旨意出來傳道大有果效,但是這個果效不是讓耶穌基督繼續在原地發展工作,反而引起法利賽人注意,為了避開不必要的衝突,因此耶穌基督必須轉換事奉地點,不能繼續在原來的地方。
馬可福音1章14節「約翰下監以後,耶穌來到加利利,宣傳神的福音,」馬可福音補充了約翰福音沒有提到的細節,為什麼耶穌要離開南方的猶太,前往北方的加利利?因為約翰被抓進監牢了。施洗約翰在約翰福音3章30節見證說:「他必興旺,我必衰微。」下一個場景就是約翰下監,耶路撒冷的宗教和政治勢力開始逼迫福音工作,因為耶穌釘十字架的時候還沒到,門徒還沒培訓起來,所以耶穌選擇這個時候離開猶太,回到北方加利利繼續展開福音工作。第四章除了延續耶穌的工作以外,也繼續發展第三章「水」的話題和象徵,耶穌向尼哥底母講論重生的時候,引用以西結書水和聖靈使人潔淨、生命改變的異象,到了第四章「水」的主題會更加凸顯。透過第三章、第四章耶穌與完全不同兩類人的對話,一個是精英領袖尼哥底母,一個是社會最底層撒瑪利亞婦女,約翰福音要告訴我們耶穌如何應驗舊約聖經的預言。
4到6節「必須經過撒瑪利亞,於是到了撒瑪利亞的一座城,名叫敘加,靠近雅各給他兒子約瑟的那塊地。在那裡有雅各井;耶穌因走路困乏,就坐在井旁。那時約有午正。」從地理位置來看,以色列從南到北分別是南部猶太地、中部撒馬利亞和北部加利利,耶穌和門徒從猶太地出發前往加利利,最短的路線就是直接北上,經過撒馬利亞到加利利,這樣三天可以到達。另外一個走法是從猶太地靠近耶利哥的地方向東走,過約旦河,從約旦河東岸北上,再向西過約旦河,進入加利利,耶穌時代有一些很討厭撒馬利亞人的猶太人會這樣繞遠路走。列王紀上16章24節「暗利用二他連得銀子向撒瑪買了撒瑪利亞山,在山上造城,就按著山的原主撒瑪的名,給所造的城起名叫撒瑪利亞。」撒瑪利亞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從北國以色列王暗利開始,暗利是亞哈的爸爸,以色列王暗利向一個叫撒瑪的人購買一座山,在山上建造城市,這座新建造的城市按照原來地主撒瑪的名字命名為撒瑪利亞,以色列王暗利立撒瑪利亞城為北國首都,後來撒瑪利亞逐漸成為整個區域的名稱。
撒瑪利亞人不是正統以色列人,他們起源自主前722年,亞述帝國攻打北國以色列,北國以色列滅亡,亞述人打勝仗以後,把原來住在北國的以色列人擄到亞述,從外國遷入其他民族的移民,這些來自其他地方的移民,和剩下的以色列人通婚,他們的後代就是撒瑪利亞人。撒瑪利亞人是混血的以色列人,他們在宗教上也呈現混雜的狀態,列王紀下17章33節「他們又懼怕耶和華,又事奉自己的神,從何邦遷移,就隨何邦的風俗。」他們一方面持續崇拜外來的偶像,一方面敬拜耶和華,不過時間久了以後他們只敬拜耶和華。撒瑪利亞人只承認摩西五經是上帝直接啟示的話語,不承認歷史書、詩歌智慧書、先知書同樣擁有聖經的權威。主前5百多年南國猶大亡國被擄歸回以後,猶太人打算重新建造耶路撒冷聖殿,從巴比倫回來的猶太人認為撒瑪利亞人,不管在宗教、血緣和政治上都受到汙染,因此不准撒瑪利亞人參與重建聖殿的工作,雙方從此結下仇恨,撒瑪利亞人不斷想辦法攔阻猶太人重建聖殿、重建聖城,這些在以斯拉記、尼西米記裡都有記載。到主前4百年左右,撒瑪利亞人在基利心山上建造自己的聖殿,不過到主前128年,猶太人燒毀這座聖殿,撒瑪利亞人和猶太人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惡劣。到第一世紀耶穌的時代,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彼此敵視,撒瑪利亞人只承認摩西五經,繼續在基利心山上敬拜,猶太人承認全部舊約聖經,在耶路撒冷聖殿敬拜。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身為猶太人的耶穌和門徒「必須」經過撒瑪利亞,才能從南部猶太地前往北部加利利。這個「必須」不只是地理上的必須,更是上帝的「必須」,耶穌基督經過撒瑪利亞是上帝的旨意,這是天父刻意的安排,要讓耶穌基督向猶太人瞧不起的撒瑪利亞人傳揚福音。耶穌來到撒瑪利亞的敘加城,敘加城在以巴路山側面,與基利心山相對,敘加城靠近雅各給約瑟的那塊地,創世記33章18到20節「雅各從巴旦亞蘭回來的時候,平平安安地到了迦南地的示劍城,在城東支搭帳棚,就用一百塊銀子向示劍的父親、哈抹的子孫買了支帳棚的那塊地,在那裡築了一座壇,起名叫伊利伊羅伊以色列【就是神、以色列神的意思】。」雅各曾經在示劍城東邊買了一塊地,到創世記48章21、22節「以色列又對約瑟說:我要死了,但神必與你們同在,領你們回到你們列祖之地。並且我從前用弓用刀從亞摩利人手下奪的那塊地,我都賜給你,使你比眾弟兄多得一分。」雅各就是以色列,以色列是上帝賜給雅各的新名字,以色列把這塊地給約瑟以後,約瑟臨死前留下遺言,創世記50章25節「約瑟叫以色列的子孫起誓說:神必定看顧你們;你們要把我的骸骨從這裡搬上去。」到約書亞記24章32節「以色列人從埃及所帶來約瑟的骸骨,葬埋在示劍,就是在雅各從前用一百塊銀子向示劍的父親、哈抹的子孫所買的那塊地裡;這就作了約瑟子孫的產業。」以色列人進應許之地得地為業以後,按照約瑟快四百年前的吩咐,把約瑟埋葬在雅各給他的這塊地上。耶穌來到敘加城外,約瑟的墳地附近,在那裡有一口井,叫作雅各井,是雅各留下來給後代子孫的,從雅各到耶穌,已經存在一千多年。
「耶穌因走路困乏,就坐在井旁。那時約有午正。」從早上出發到現在中午,耶穌已經走了半天的路,被太陽曬旅途勞累,所以耶穌又累又渴。雖然耶穌是三一上帝第二位格,具有完全的神性,但是他道成「肉身」,同時具備完全的人性,耶穌的人性、耶穌的肉身不是幻影,而是真實的存在,耶穌是百分之一百的神,也是百分之一百的人,因此耶穌受到人性肉體的限制,會疲勞也會需要補充水分、補充食物、需要休息,和我們一樣。
7到9節「有一個撒瑪利亞的婦人來打水。耶穌對他說:請你給我水喝。(那時門徒進城買食物去了。)撒瑪利亞的婦人對他說:你既是猶太人,怎麼向我一個撒瑪利亞婦人要水喝呢?原來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沒有來往。」當耶穌在雅各井旁休息的時候,有一個撒馬利亞婦人出現了,這個撒馬利亞婦人是為打水來的。通常按照當時的習慣,婦女打水不會單獨一個人,會結伴而行甚至人多一點成群結隊,一方面是安全考量,一方面人多要出力做事也比較方便,打水的時間通常會選擇清晨或者傍晚,太陽比較不大、天氣比較不炎熱的時候。可是這個撒瑪利亞婦人卻反其道而行,不但單獨自己一個人來打水,而且還挑大中午的時間,很明顯這個女人是為了避開其他人,不想遇到其他打水的人,不想和其他人有任何見面說話的機會。只是人算不如天算,這天中午她在不應該有人的井旁遇見耶穌,對撒瑪利亞婦人來說,耶穌出現的真不是時候,不過耶穌不但出現的不是時候,耶穌還開口和撒瑪利亞婦人說話,打破撒瑪利亞婦人一直以來在井邊獨來獨往的慣例。耶穌的第一句話是「請你給我水喝。」耶穌與尼哥底母對話的時候,尼哥底母講了一堆客套話,耶穌老實不客氣的回他:「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神的國。」第一句話就刺進尼哥底母的神學核心,把尼哥底母整個賴以維生的宗教神學思想體系打翻,要尼哥底母重生。可是面對這個撒瑪利亞婦人,耶穌沒有等對方先開口,因為耶穌知道,如果他不先說話,這個婦人就會默默打水,打完水後默默離開,因此耶穌先開口了。耶穌開口第一句話是請求這個撒瑪利亞婦人的幫助,請她給耶穌水喝。面對一個不想和人接觸、不想和人互動的人,耶穌首先讓對方知道自己有能力幫助另一個人,耶穌主動表現出自己需要幫助,面對一個需要幫助的人,不想和人接觸的人不需要擔心自己會受到傷害。耶穌主動示弱請求幫助,讓這個不想和任何人打交道的撒瑪利亞婦人,有機會與耶穌展開對話互動。身為人的耶穌基督,透過他的人性,讓來到他面前的人,可以認識身為上帝的耶穌基督。
耶穌主動向一個撒瑪利亞婦人開口請求幫助,是冒一點風險的。耶穌當時公開傳道大有果效,許多人認為耶穌是一個聖潔的人,正在帶領以色列人歸向上帝。在當時的文化裡,一個敬虔的猶太人不會允許自己單獨和一位婦女相處,如果實在沒辦法避免這樣的情況,也絕對不會與她交談,以免瓜田李下,可是耶穌冒著被人說閒話的危險,主動與撒瑪利亞婦人交談。耶穌請求撒瑪利亞婦人幫助的時候,門徒剛好進城買食物去了,因為本來可以幫耶穌打水的人不在了,所以耶穌必須打破習俗向外求助。對於耶穌這個猶太人的請求,撒瑪利亞婦人感到很驚訝,對耶穌說:「你既是猶太人,怎麼向我一個撒瑪利亞婦人要水喝呢?」約翰福音加了一個註腳「原來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沒有來往。」沒有往來的意思是「猶太人不使用撒瑪利亞人用過的餐具」。因為猶太人瞧不起撒瑪利亞人,所以不和撒瑪利亞人共同使用器皿、物品,恐怕沾染撒瑪利亞人在宗教禮儀上的不潔淨,如果這個撒瑪利亞人又剛好是女人,會讓猶太人更不願意接觸,恐怕觸犯利未記的潔淨條例,讓自己成為不潔淨。所以當耶穌開口請求的時候,撒瑪利亞婦人覺得驚奇,怎麼一個老死不相往來的猶太男人,竟然會向一個撒瑪利亞婦人要水喝?你們不是覺得我們不潔淨嗎?難道你不怕我用過的水桶不潔淨沾染到你身上?
耶穌不怕,耶穌真的不怕,耶穌的聖潔不是被動式的聖潔,深怕自己不小心被弄髒,像猶太人長期以來在宗教和社會形成許多的禁忌和藩籬一樣,耶穌的聖潔是主動式的聖潔,是可以潔淨一切汙穢的聖潔,這是上帝獨有的能力,因此耶穌讓門徒進城向撒瑪利亞人買食物,不用擔心食物潔不潔淨,會不會觸犯什麼禁忌,耶穌更進一步向這個撒瑪利亞婦人交談要水喝,打破幾百年來的禁忌,「原來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沒有來往」,沒有關係,從耶穌開始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可以來往,在上帝之子耶穌基督的福音裡面,沒有文化種族和傳統仇恨的界限,長期彼此敵對的民族也可以藉著福音和好,真正與上帝和好的人,也可以忘記過去的仇恨彼此和睦。
第10節「耶穌回答說:你若知道神的恩賜,和對你說給我水喝的是誰,你必早求他,他也必早給了你活水。」神的恩賜就是永生,就是耶穌告訴尼哥底母的內容,耶穌雖然以請求喝水做開場白,但是耶穌沒有停留在人肉體的需要上,立刻把話題轉向永恆的生命,永生是上帝的恩典,唯有三一上帝第二位格道成肉身的耶穌基督有權柄賜給人,關鍵在於真正認識耶穌是誰。雖然上帝兒子以需要幫助的模樣來到撒瑪利亞婦人面前,但是耶穌真正的目的其實是來幫助撒瑪利亞婦人,幫助的方法是讓撒瑪利亞婦人認識耶穌的身分,從耶穌得到生命的活水。活水就是流動的水,流動的水比不流動的水乾淨、清澈,耶利米書2章13節「因為我的百姓做了兩件惡事,就是離棄我這活水的泉源,為自己鑿出池子,是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上帝把自己比喻成活水的泉源,供應祂的百性生命所需,但是以色列人拒絕上帝這位活水的泉源,拒絕上帝豐富信實的供應,以色列人選擇停滯不動的池水,池水是人靠自己鑿出來的,選擇池水表示人不要靠上帝要靠自己,但是選擇池水的結果是池子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沒有辦法供應水源,使人維持生命。以西結書47章9節「這河水所到之處,凡滋生的動物都必生活,並且因這流來的水必有極多的魚,海水也變甜了。這河水所到之處,百物都必生活。」啟示錄7章16到17節「他們不再飢,不再渴;日頭和炎熱也必不傷害他們。因為寶座中的羔羊必牧養他們,領他們到生命水的泉源;神也必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22章1到2節「天使又指示我在城內街道當中一道生命水的河,明亮如水晶,從神和羔羊的寶座流出來。在河這邊與那邊有生命樹,結十二樣果子,每月都結果子;樹上的葉子乃為醫治萬民。」耶穌就是人生命的活水泉源,耶穌來要解人生命的乾渴,耶穌表面上是向撒瑪利亞婦人要水解渴,可是耶穌其實是來解撒瑪利亞婦人生命的乾渴。如果婦人知道上帝藉著與她說話的耶穌要賜下永生,請求水喝的場景必定反轉過來,迫不及待請求水喝的將會是大中午避開所有人,孤單一人來道井旁取水的撒瑪利亞婦人。面對耶穌的呼召,撒瑪利亞婦人如何回應?我們下次繼續再講。接下來我們一起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