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19:23-30
大家平安:今天我們要繼續講約翰福音19章,耶穌釘十字架。祭司長和猶太人在羅馬總督彼拉多面前控告耶穌死罪,雖然彼拉多查不出耶穌有罪,三次公開宣告耶穌無罪必須釋放,祭司長和反對耶穌的猶太人,卻仍然堅持要彼拉多處死耶穌。他們說:「我們有律法,按那律法,他是該死的,因他以自己為神的兒子。」彼拉多雖然想釋放耶穌,猶太人卻喊叫恐嚇彼拉多:「你若釋放這個人,就不是該撒的忠臣。凡以自己為王的,就是背叛該撒了。」彼拉多害怕被控告,所以同意猶太人的要求,判耶穌釘十字架處死。耶穌被帶去鞭打,接著背上自己的十字架,來到刑場各各他。耶穌在這裡被釘上十字架,有兩個恐怖份子和耶穌一起釘十字架,一個在耶穌左邊,一個在耶穌右邊。耶穌釘十字架的罪名是「猶太人的王,拿撒勒人耶穌。」彼拉多用以色列當地通用文字、羅馬官方文字,以及當時全世界通用的文字,書寫耶穌的罪名,有許多猶太人看見耶穌的罪名。祭司長不喜歡彼拉多寫的罪名,就對彼拉多說:「不要寫猶太人的王,要寫他自己說:我是猶太人的王。」彼拉多卻回答:「我所寫的,我已經寫上了。」
約翰福音19章23到24節「兵丁既然將耶穌釘在十字架上,就拿他的衣服分為四分,每兵一分;又拿他的裡衣,這件裡衣原來沒有縫兒,是上下一片織成的。他們就彼此說:我們不要撕開,只要拈鬮,看誰得著。這要應驗經上的話說:他們分了我的外衣,為我的裡衣拈鬮。兵丁果然做了這事。」羅馬士兵把耶穌釘上十字架以後,按照他們的習慣,開始瓜分耶穌的衣服。衣服是耶穌唯一留下的財產。耶穌時代的衣服通常包括鞋子、頭巾、腰帶、裡衣和外衣,裡衣不是今天我們穿的內衣,而是貼身穿在身上的套裝,外衣是穿在裡衣外面的外袍。羅馬士兵把耶穌的衣服分成四份,每個士兵一份,表示執行釘耶穌十字架任務的士兵一共四個人。四個士兵把耶穌的鞋子、頭巾、腰帶、外衣分掉以後,剩下一件沒有縫合處,上下一片織成的裡衣。四個士兵不願意破壞裡衣,讓裡衣失去價值,所以決定用抽籤的方式,看誰可以得到耶穌的裡衣。
約翰福音為這件事加上補充說明,「這要應驗經上的話」。這裡應驗的經文是指詩篇22篇18節「他們分我的外衣,為我的裡衣拈鬮。」羅馬士兵分了耶穌僅有的衣服,又為耶穌的裡衣抽籤拈鬮,這是舊約聖經早就預言必須發生的事。羅馬士兵不可能知道自己做的事,是應驗舊約聖經的預言,但是透過這個事件,我們可以看見上帝的至高主權,超越時間空間持續運行在整個受造世界裡。詩篇22篇是以色列王大衛的詩,大衛生活的年代是在主前第11世紀到主前第10世紀,簡單的說,大衛比耶穌基督早出生1千年。上帝使用大衛的一生,來預表1千年以後降生的耶穌基督。詩篇22篇是有名的彌賽亞詩篇,預言描述耶穌基督釘十字架受的痛苦。詩篇22篇第一句就是「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根據馬太福音和馬可福音記載,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說過這句話。在詩篇22篇,大衛不但受到身體的痛苦,同時被反對者嘲笑、藐視、羞辱,身體和心靈都在極大的苦難當中。詩篇22篇7到8節「凡看見我的都嗤笑我;他們撇嘴搖頭,說:他把自己交託耶和華,耶和華可以救他吧!耶和華既喜悅他,可以搭救他吧!」這段經文應驗在耶穌基督身上,馬太福音27章39到43節「從那裡經過的人譏誚他,搖著頭,說:你這拆毀聖殿、三日又建造起來的,可以救自己吧!你如果是神的兒子,就從十字架上下來吧!祭司長和文士並長老也是這樣戲弄他,說:他救了別人,不能救自己。他是以色列的王,現在可以從十字架上下來,我們就信他。他倚靠神,神若喜悅他,現在可以救他;因為他曾說:我是神的兒子。」
詩篇22篇18節使用執行死刑的場景,描述大衛受的痛苦,「他們分我的外衣,為我的裡衣拈鬮。」其實大衛一生從來沒有真正成為死刑犯,在刑場上被人分裡衣外衣。但是大衛在極深的苦難中,在極深被上帝遺棄、被人遺棄的經歷感受中,預嚐千年以後,耶穌基督釘十字架的一部分痛苦。在聖靈的啟示下,大衛留下彌賽亞詩篇詩篇22篇,預言描寫耶穌基督釘十字架受害。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也親自引用詩篇22篇,述說自己釘十字架的痛苦感受,包括剛剛講的22篇1節「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使徒約翰的見證也與耶穌一致,「這要應驗經上的話」。詩篇22篇大衛的經歷不只屬於大衛個人,真正終極的目標乃是指向耶穌基督釘十字架。四福音書裡只有約翰福音明確指出,耶穌的經歷是要應驗舊約聖經的預言。這不是說在馬太、馬可、路加福音裡沒有這種概念,馬太、馬可、路加福音裡有這種概念,不過只有約翰福音清楚寫出來。越在耶穌受難的時候,約翰福音越多告訴我們,這是要應驗舊約聖經的預言。耶穌釘十字架受難的一切細節,都是按照早已啟示出來的舊約聖經預言一一成就,耶穌就是完整應驗舊約聖經預言的那一位。耶穌不是因為無能為力,所以被人陷害虐死在十字架上。耶穌乃是按照上帝在古時候,多次多方啟示祂的眾僕人和眾先知,按照所預言的一切降生、傳道、死亡、復活、被高舉,將來還要再來。約翰福音19章24節記載「兵丁果然做了這事」就是要告訴我們,當我們看聖經認識耶穌受難的時候,不要忽略耶穌受的一切痛苦,乃是要成就舊約聖經的預言。
在約翰福音13章,最後的晚餐開始以前,耶穌脫去外衣為門徒洗腳。耶穌以主和老師的身分,降卑自己成為奴僕,預表他受難將要潔淨門徒的罪惡污穢。現在耶穌在十字架上失去一切所有,包括他的外衣和裡衣。上帝兒子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降卑到底,徹底放棄身為上帝的榮耀,以及身為一個人的尊嚴。然而耶穌這樣徹底降卑自己,卻正是天父上帝使耶穌基督得到至高榮耀的道路。
約翰福音19章25到27節「站在耶穌十字架旁邊的,有他母親與他母親的姊妹,並革羅罷的妻子馬利亞,和抹大拉的馬利亞。耶穌見母親和他所愛的那門徒站在旁邊,就對他母親說:母親(原文作婦人),看,你的兒子!又對那門徒說:看,你的母親!從此,那門徒就接他到自己家裡去了。」耶穌釘十字架的時候,除了負責執行死刑的四個羅馬士兵以外,還有許多人在耶穌的十字架底下圍觀。這些人包括耶穌的對頭、看熱鬧的百姓,還有一群愛耶穌的門徒。這群跟隨耶穌到十字架前的門徒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徵,就是以婦女為主,不是只有婦女,乃是大部份是婦女。這些人是特別愛主的人,當其他門徒逃命躲藏的時候,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冒著被當作耶穌同夥定罪的危險,跟隨耶穌到底,跟隨耶穌到死。這一小群人當時雖然不明白耶穌受難的真正意義,以為耶穌的死是天底下最大的悲劇,為耶穌無辜受死感到心如刀割,這群門徒對耶穌的愛卻是真實的,他們對耶穌的忠心是相當寶貴的。約翰福音告訴我們這群門徒主要的組成份子,是一群不起眼的婦女。裡面包括耶穌的母親馬利亞、耶穌母親馬利亞的姐妹,馬可福音告訴我們她的名字叫做撒羅米,馬太福音告訴我們這位撒羅米是使徒雅各和使徒約翰的媽媽。第三位是革羅罷的妻子馬利亞,這位馬利亞在馬太、馬可福音裡,被稱為是小雅各和約西的母親。第四位是抹大拉的馬利亞,馬可福音說「耶穌從他身上曾趕出七個鬼。」除了這四位愛主的婦女以外,還有主所愛的那門徒,就是使徒約翰。使徒約翰也在十字架下陪伴耶穌基督,實際上他是使徒當中,唯一親眼見證耶穌基督釘十字架受死的人,也是使徒當中最年輕、壽命最長的人。使徒約翰一直活到第一世紀末,上帝使他一生忠心擔任耶穌基督死裡復活的第一手見證。使徒約翰也不負所託,活著的時候守望教會,也為教會培育出下一代、下下一代優秀的教會領袖。
耶穌在十字架上看見母親馬利亞,和他所愛的門徒使徒約翰,就對母親說:「婦人,看,你的兒子!」又對使徒約翰說:「看,你的母親!」像約翰福音第2章變水為酒的時候一樣,耶穌稱呼母親馬利亞「婦人」。這不是因為耶穌沒有禮貌,乃是耶穌以上帝兒子的身分說話,不是只以馬利亞兒子的身分說話。耶穌是馬利亞的長子,在耶穌公開傳道以前,耶穌曾經負責賺錢養家,奉養母親馬利亞。現在是耶穌公開傳道,被釘在十字架上受死前的最後時刻,儘管耶穌正在十字架上受痛苦,耶穌卻表達對母親馬利亞的愛和關懷。耶穌在十字架上顧念母親馬利亞的需要,並且為馬利亞的未來做出安排。約翰福音告訴我們,「從此,那門徒就接他到自己家裡去了。」從耶穌受難死裡復活以後,使徒約翰就按照主耶穌的吩咐,把耶穌的母親馬利亞接到自己家裡,代替耶穌負起照顧馬利亞的責任。
約翰福音19章28到30節「這事以後,耶穌知道各樣的事已經成了,為要使經上的話應驗,就說:我渴了。有一個器皿盛滿了醋,放在那裡;他們就拿海絨蘸滿了醋,綁在牛膝草上,送到他口。耶穌嘗(原文作受)了那醋,就說:成了!便低下頭,將靈魂交付神了。」雖然釘耶穌十字架的人不明白耶穌釘十字架的真正意義,例如大祭司該亞法、亞拿和他們的同夥、羅馬總督比拉多、羅馬士兵這些人,耶穌基督卻清楚知道自己為什麼上十字架。耶穌知道自己是照天父旨意,完成救贖世人的工作。耶穌知道贖罪必須經歷的每一個步驟、每一個細節,耶穌知道自己必須經歷的一切刑罰和痛苦,知道這都是按照天父的計畫進行完成。現在耶穌釘十字架的時間接近滿足了,耶穌一方面要使舊約聖經的預言應驗,另一方面要順天父上帝的旨意到底,就說:「我渴了。」耶穌因為受鞭打和釘十字架流血過多,又曝曬在大太陽底下好幾個小時,身體呈現脫水狀態,所以感覺深度的口渴。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耶穌說「我渴了」要應驗詩篇69篇21節的經文,「他們拿苦膽給我當食物;我渴了,他們拿醋給我喝。」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時候,除了感受到痛苦以外,耶穌清楚知道自己正在應驗聖經預言。耶穌的心被聖經話語充滿,因此在適當的時候引用詩篇預言,說出:「我渴了。」接下來的發展和詩篇69篇21節其餘經文一樣,羅馬士兵果然拿醋來給耶穌喝。羅馬士兵給耶穌的醋是一種醋酒,醋酒是很便宜的酸酒。羅馬士兵用器皿裝滿著醋酒,放在那裡,表示這種醋酒是專門提供給釘十字架的人使用。他們提供醋酒不是出於憐憫,而是為了延長人的生命,增加人在十字架上受苦的時間。同樣是酒,耶穌變水為酒的時候,給人喝的是上好的酒,然而上帝兒子最痛苦的時候,自己喝的卻是劣等的便宜貨。耶穌自己接受最差的,卻把最好的賜給我們,這是耶穌對我們的愛。
羅馬士兵拿「拿海絨蘸滿了醋,綁在牛膝草上,送到」耶穌口前,耶穌按照聖經預言,接受了醋酒,使聖經的預言實現。耶穌嘗了醋酒以後,知道釘十字架的時候滿足了,就大聲喊叫:「成了。」約翰福音沒有告訴我們耶穌大聲喊叫,這記載在馬可福音裡,馬可福音15章37節「耶穌大聲喊叫,氣就斷了。」耶穌大喊「成了」,表示耶穌救贖罪人的工作完成了,表示耶穌已經在十字架上得勝罪惡和死亡的權勢,審判了世界的王魔鬼撒但。耶穌已經按照天父上帝的旨意,完成天父上帝差遣祂道成肉身,進入世界要完成的工作了,如同約翰福音17章4節所說,「我在地上已經榮耀你,你所託付我的事,我已成全了。」耶穌已經得勝了。既然耶穌已經得勝,完成受天父差遣來的使命,耶穌就「低下頭,將靈魂交付神」。路加福音23章46節「耶穌大聲喊著說:父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裡。說了這話,氣就斷了。」耶穌的死和一般人的死不同,一般人的死是不得不死,我們沒有拒絕死亡的權柄和能力,耶穌不是這樣。約翰福音10章17到18節「我父愛我;因我將命捨去,好再取回來。沒有人奪我的命去,是我自己捨的。我有權柄捨了,也有權柄取回來。這是我從我父所受的命令。」如果耶穌不願意,誰也殺不死耶穌,但是為了順服天父上帝的旨意,耶穌甘願把自己人的生命交出來,進入死亡之下。耶穌有權柄捨棄生命進入死亡,也有權柄從死亡取回生命死裡復活。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死亡,是他順服天父上帝救贖世人旨意的高峰。腓立比書2章8節「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希伯來書2章14到15節「兒女既同有血肉之體,他也照樣親自成了血肉之體,特要藉著死敗壞那掌死權的,就是魔鬼,並要釋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為奴僕的人。」感謝耶穌按照天父旨意為我們死,使我們可以因為他的死而永遠活著。今天我們講到這裡,接下來我們一起禱告感謝,回應耶穌對我們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