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6:11-28
大家平安:今天我們要結束但以理書第6章。上個禮拜我們講到,瑪代波斯消滅新巴比倫以後,大利烏王為了管理廣大的國土,設立120個總督管理全國,又在120總督以上設立3個總長,負責監管120個總督。但以理是3個總長中的一個。大利烏王看出但以理有美好的靈性,超越一切其他總長和總督,所以想要力但以理為首相治理全國。另外2個總長和支持他們的總督,想要扳倒但以理,「尋找但以理誤國的把柄,只是找不著但以理的錯誤過失,因為但以理忠心辦事,毫無錯誤過失。」既然在工作上找不到把柄,控告者轉向從上帝的律法下手,陷害但以理。總長和總督來見大利烏王,向王請安:「願大利烏王萬歲!」接著謊稱全國的大臣都商量好了,請王立一條禁令,「三十日內,不拘何人,若在王以外,或向神或向人求什麼,就必扔在獅子坑中。」為了確保王絕對沒有反悔的餘地,控告者又向王說:「王啊,現在求你立這禁令,加蓋玉璽,使禁令決不更改;照瑪代和波斯人的例是不可更改的。」大利烏王沒有看出他們的陰謀詭計,於是立下禁令,加蓋玉璽。「但以理知道這禁令蓋了玉璽,就到自己家裡(他樓上的窗戶開向耶路撒冷),一日三次,雙膝跪在他神面前,禱告感謝,與素常一樣。」上個禮拜我們講到這裡,現在我們繼續往下看。
但以理書6章11到15節「那些人就紛紛聚集,見但以理在他神面前祈禱懇求。他們便進到王前,提王的禁令,說:王啊,三十日內不拘何人,若在王以外,或向神或向人求什麼,必被扔在獅子坑中。王不是在這禁令上蓋了玉璽嗎?王回答說:實有這事,照瑪代和波斯人的例是不可更改的。他們對王說:王啊,那被擄之猶大人中的但以理不理你,也不遵你蓋了玉璽的禁令,他竟一日三次祈禱。王聽見這話,就甚愁煩,一心要救但以理,籌劃解救他,直到日落的時候。那些人就紛紛聚集來見王,說:王啊,當知道瑪代人和波斯人有例,凡王所立的禁令和律例都不可更改。」但以理照常一天三次,在家開窗向上帝禱告。控告但以理的人看見了。但以理果然如他們所料,寧願違反王的禁令,也要向耶和華上帝禱告。現在但以理罪證確鑿,控告者的陰謀成功了,他們要正式控告但以理,趁這個機會一次解決但以理。他們來到王面前,沒有直接控告但以理,而是繞個彎,讓王再次確認先前下的禁令。他們問王:「王啊,三十日內不拘何人,若在王以外,或向神或向人求什麼,必被扔在獅子坑中。王不是在這禁令上蓋了玉璽嗎?」他們透過問句提醒王,禁令蓋了玉璽,所以連王都不能更改反悔。
王不曉得他們的詭計,單純地直接回答:「實有這事,照瑪代和波斯人的例是不可更改的。」沒錯,禁令蓋了玉璽,所以連王都不能更改。好了,既然王承認這一點,控告者的布局就完成了。他們套住王的話以後,立刻按照王的話,在王面前控告但以理:「王啊,那被擄之猶大人中的但以理不理你,也不遵你蓋了玉璽的禁令,他竟一日三次祈禱。」對控告者來說,但以理是一個卑賤的人。他們怎麼稱呼但以理?「那被擄之猶大人中的但以理」。雖然但以理是三大總長之一,雖然但以理是大利烏王想要立為首相的人,但是對控告者來說,但以理就是一個不值得被信賴的外國戰俘。控告者刻意用「那被擄之猶大人」這個稱呼,提醒大利烏王不要太相信但以理。除了抹黑出生,他們還向王詆毀但以理「不理你,也不遵你蓋了玉璽的禁令」。這個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但以理,不但沒有向王禱告,反而一天三次向上帝禱告。一天三次很明顯不是不小心忘記,不是一時疏忽採取的行動,而是清清楚楚跟王的禁令唱反調,是多次故意的反叛行為。
「王聽見這話,就甚愁煩」。王醒悟過來了,原來一切都是陰謀,是但以理的政敵為了扳倒但以理,搞出來的把戲。原來自己這個王,只是被設計利用來配合演出的小丑。眼前這些大臣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忠心耿耿,一心為了王和國家的好處謀算籌畫,實際上卻是要透過王的權柄,設局陷害但以理。他們透過王加蓋玉璽的禁令殺害但以理,設一個連王都無法解救的局。王現在知道是這麼一回事了。怎麼辦呢?王就甚憂愁。沒有辦法,無能為力。這位堂堂剛剛滅掉新巴比倫帝國,建立新的瑪代波斯大帝國,了不起的大利烏王,現在竟然搞到,連要救一個「被擄的猶大人」都無能為力。好了不起的君王。這是但以理書第六章刻意表現出來對人間帝國君王的諷刺。大利烏王「一心要救但以理,籌劃解救他,直到日落的時候。」大利烏王想要鑽法律漏洞救但以理,只是忙了一整天,結果卻是白忙一場,結論是無能為力。按照當時的習慣,執行刑罰的時間會在提出控告、確定判決當天晚上。大利烏王忙了一整天,卻救不了但以理。控告但以理的大臣們聚集在王面前,提醒王:「王啊,當知道瑪代人和波斯人有例,凡王所立的禁令和律例都不可更改。」原本應該掌管一切、制定法律的王,現在倒被自己所定的法律綁住無法脫困。王被迫採取與自己意願不相符的行動,殺掉但以理。
但以理書6章16到18節「王下令,人就把但以理帶來,扔在獅子坑中。王對但以理說:你所常事奉的神,他必救你。有人搬石頭放在坑口,王用自己的璽和大臣的印,封閉那坑,使懲辦但以理的事毫無更改。王回宮,終夜禁食,無人拿樂器到他面前,並且睡不著覺。」大利烏王中了大臣的陰謀詭計,只好按照自己先前加蓋玉璽的禁令,下令把但以理丟到獅子坑裡去。王向但以理承認,自己雖然想救但以理,但卻無能為力。現在只有靠但以理的上帝,只有上帝才能拯救但以理。大利烏王希望但以理的上帝,為但以理施行拯救。比起尼布甲尼撒和其他巴比倫帝國的君王,大利烏算是比較謙卑柔和的君王,大利烏王承認上帝的主權和能力高過自己。大利烏王承認,當地上的王無能為力時,天上的王還是有能力伸出援手。大利烏王被迫無奈執行判決,把但以理關進獅子坑。獅子坑洞口用大石頭封住,用玉璽和大臣的印封閉坑口。如果有人偷放但以理出來,就會破壞封印。這樣做可以保證但以理必定遭受獅子坑審判,絕無逃脫機會,至少是沒有人救得了但以理,連王也不能。因為擔心但以理,王整個晚上不能睡覺,整個晚上在王宮裡吃不下飯,聽不了音樂。王整個晚上都在擔心但以理會不會被獅子吃掉,獅子會不會把但以理斯成碎片。王整個晚上都在猜想,到底但以理的上帝會不會施行拯救。按照當時的慣例,如果但以理到第二天還沒死,沒有被獅子吃掉,但以理就可以無罪重獲自由。這是大利烏王整晚緊緊抓住的一線希望。
但以理書6章19到24節「次日黎明,王就起來,急忙往獅子坑那裡去。臨近坑邊,哀聲呼叫但以理,對但以理說:永生神的僕人但以理啊,你所常事奉的神能救你脫離獅子嗎?但以理對王說:願王萬歲!我的神差遣使者,封住獅子的口,叫獅子不傷我;因我在神面前無辜,我在王面前也沒有行過虧損的事。王就甚喜樂,吩咐人將但以理從坑裡繫上來。於是但以理從坑裡被繫上來,身上毫無傷損,因為信靠他的神。王下令,人就把那些控告但以理的人,連他們的妻子兒女都帶來,扔在獅子坑中。他們還沒有到坑底,獅子就抓住他們,咬碎他們的骨頭。」大利烏王終於挨到早上了。王第一時間趕到獅子坑,「哀聲呼叫但以理」。但以理和大利烏王之間有很友好的君臣情誼,以至於王真心為但以理的安危擔憂。大利烏呼叫但以理:「永生神的僕人但以理啊,你所常事奉的神能救你脫離獅子嗎?」相較於控告者對但以理的輕蔑,大利烏王對但以理的評價是非常高的。大利烏王稱呼但以理的希伯來名字但以理,不稱呼但以理的巴比倫名字。但以理名字的意思正好是上帝是我的審判者。大利烏王盼望上帝對但以理做出有利的判決,並且施行拯救。除了稱呼但以理的希伯來名字以外,大利烏王還稱呼但以理是「永生神的僕人」。大利烏和尼布甲尼撒、伯沙撒不一樣。尼布甲尼撒受到教訓以後,才承認耶和華上帝的主權和大能,伯沙撒到死都還糊裡糊塗,大利烏卻知道並且承認,但以理的上帝是永生上帝。但以理遭遇危難時,大利烏不是盼望人手所做的偶像假神拯救但以理,好像伯沙撒稱讚金銀銅鐵木石做的偶像一樣。大利烏乃是盼望永生上帝─那位活的神─施行拯救,從獅子的口中拯救但以理。
大利烏王雖然盼望永生上帝施行拯救,但是他對於上帝到底會不會拯救,沒有足夠的信心確據,所以相當焦急,整晚睡不著覺。大利烏王一早趕到獅子坑邊,用哀聲呼叫但以理,但以理卻回答王:「願王萬歲!」這是但以理書唯一一次由但以理口中說出願王萬歲。但以理這句願王萬歲,沒有歸給尼布甲尼撒,沒有歸給伯沙撒,唯獨歸給承認永生上帝,盼望永生上帝施行拯救的大利烏王。但以理向王報平安,這句願王萬歲讓大利烏王心裡的大石頭放下來了,因為知道但以理沒死。但以理接著說:「我的神差遣使者,封住獅子的口,叫獅子不傷我。」上帝保守但以理平安,不被獅子抓傷,不被獅子咬傷。獅子坑理雖然有許多獅子,但是上帝差遣使者與但以理同在,上帝使者關上獅子們的嘴巴。獅子們雖然肚子餓,看到但以理很想吃,但是上帝不准,獅子們只能乖乖餓著肚子,閉上嘴巴在旁邊挨餓。在多年以前,但以理的三個朋友被尼布甲尼撒丟進燒著烈火的火窯。那時候上帝的使者顯現出來,與三友同在火窯裡。上帝差遣使者保護三友的性命。多年以後但以理年老,被奸人陷害進入獅子坑。上帝仍舊差遣使者保護,拯救但以理免受獅子吞吃。但以理告訴王,上帝差派使者保護是「因我在神面前無辜,我在王面前也沒有行過虧損的事。」在上帝和人面前,但以理都問心無愧。
但以理遭受的刑罰是一種被稱為神明裁判的古代習俗。但以理沒有直接被執行死刑,例如砍頭,但以理是被丟進獅子坑。被丟進獅子坑通常會死,但是如果但以理活下來,大家會認為是上帝認定但以理無辜無罪。這樣但以理可以被釋放。現在既然上帝施行拯救,大利烏王就可以合法釋放被上帝看為無罪的但以理。因此,「王就甚喜樂,吩咐人將但以理從坑裡繫上來。於是但以理從坑裡被繫上來,身上毫無傷損,因為信靠他的神。」從前上帝保護拯救了但以理的三個朋友,使他們雖然經過烈火的火窯,火卻「無力傷他們的身體,頭髮也沒有燒焦,衣裳也沒有變色,並沒有火燎的氣味。」現在在但以理身上,上帝也照樣施行拯救,但以理「身上毫無傷損,因為信靠他的神。」獅子們不能傷害但以理。但以理的危機解除了,但是大利烏王沒有忘記利用他的權威,製造這次事件害但以理的罪魁禍首。「王下令,人就把那些控告但以理的人,連他們的妻子兒女都帶來,扔在獅子坑中。」申命記24章16節規定「不可因子殺父,也不可因父殺子;凡被殺的都為本身的罪。」大利烏沒有遵守摩西律法。沒錯,因為他不是與上帝立約的上帝百姓,而是瑪代波斯人。大利烏這樣做是按照波斯人的慣例,行自己眼中看為正的事。這些被丟下去的人,「還沒有到坑底,獅子就抓住他們,咬碎他們的骨頭。」獅子們忍了一個晚上,所以迫不及待。上帝不派使者封住獅子的口,獅子們就不客氣了。這群獅子的反應告訴我們,獅子不傷害但以理,是一個貨真價實的神蹟,上帝的確差派使者拯救但以理。
但以理書6章25到28節「那時,大利烏王傳旨,曉諭住在全地各方、各國、各族的人說:願你們大享平安!現在我降旨曉諭我所統轄的全國人民,要在但以理的神面前,戰兢恐懼。因為他是永遠長存的活神,他的國永不敗壞;他的權柄永存無極!他護庇人,搭救人,在天上地下施行神蹟奇事,救了但以理脫離獅子的口。如此,這但以理,當大利烏王在位的時候和波斯王古列在位的時候,大享亨通。」上帝拯救但以理是但以理書第6章第1個神蹟。上帝透過第1個神蹟,施行但以理書第6章第2個神蹟。上帝透過拯救但以理,讓當時世界最強大帝國的最高元首,發通告曉諭全國各地人民,敬畏尊崇但以理的上帝。大利烏王下令,全國人民都要認識但以理的上帝,是永遠長存的活神。但以理的上帝是活的。這位上帝的國度永遠不敗壞,不像已經過去的新巴比倫帝國,也不像將會消失在歷史中的瑪代波斯帝國。這位活著的上帝透過在人間施行神蹟、施行拯救,顯明祂的確是活著的上帝。活著的上帝在大利烏王的時候,拯救但以理脫離獅子的口。在但以理書第6章一開始,大利烏王下旨確立自己在全國裡擁有至高主權。到但以理書第6章結束,大利烏王下旨承認拯救但以理的永生上帝,才真正擁有至高主權。上帝的國永不敗壞,權柄存到永遠。
對上帝百姓來說,上帝施行拯救不是一個陌生的主題。所有上帝百姓都知道出埃及記,不過親身經歷上帝拯救,卻是另外一回事。上帝顯出祂的作為,激勵上帝百姓歸向這位活神。無論遭遇什麼情況,上帝百姓可以像但以理一樣,效忠天上的國,勝過效忠地上的國。正如使徒對猶太公會說的:「順從神,不順從人,是應當的。」當地上的法律反對上帝的律法時,我們必須選擇順從上帝的律法。耶穌說:「凡在人面前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認他;凡在人面前不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認他。」提摩太後書2章11到13節,「有可信的話說:我們若與基督同死,也必與他同活;我們若能忍耐,也必和他一同作王;我們若不認他,他也必不認我們;我們縱然失信,他仍是可信的,因為他不能背乎自己。」但以理信靠上帝,上帝就將他從獅子坑理拯救出來,毫髮無傷。但以理的上帝今天仍然活著,沒有改變。耶穌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又說:「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你們信神,也當信我。在我父的家裡有許多住處;若是沒有,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我若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我在哪裡,叫你們也在那裡。」但以理書第6章最後一節,「如此,這但以理,當大利烏王在位的時候和波斯王古列在位的時候,大享亨通。」今天我們講到這裡,接下來我們一起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