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4:8

大家平安:今天我們要繼續講腓立比書第4章。上次我們講到,保羅在腓立比書4章4到9節,列出一連串命令,要我們遵守。首先是4到7節「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當叫眾人知道你們謙讓的心。主已經近了。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上次我們就講到這裡。第2部分是8到9節,我們現在開始往下講。

腓立比書4章8節「弟兄們,我還有未盡的話: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什麼德行,若有什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8節和9節是一個包含兩個命令的句子,第一個命令是第8節「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第二個命令是第9節「這些事你們都要去行」。這兩節經文結束了腓立比書4章4到9節對基督徒生活的命令。既然上帝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保守了我們的心懷意念,我們的思想就能夠集中在德行和值得稱讚的事上。保羅在第8節使用6個形容詞和2個名詞,講解基督徒應當有的德行。按照聖經原文,6個形容詞前面都有「凡是」,表示這是一份廣泛的綜合性清單。腓立比書吩咐我們「都要思念」6個形容詞和2個名詞列出8種德行。列出美德清單是希臘文學的慣用方式,「德行」是希臘文學討論美德的用詞。保羅使用當代世界通用的方式,列出基督徒應該追求的美德。保羅使用當時流行的道德思想用語,要基督徒思想美好的德行。他用這種方式告訴我們,儘管教會受到世界敵對逼迫,我們卻不應該完全否定人類文化的價值,完全反對一切文化。因著上帝的普遍恩惠,世人清楚知道什麼是好的,基督徒也需要知道,而且需要比世人更清楚知道。保羅這樣做不是向教會推廣希臘文化的道德觀念,而是從信仰的角度提升世人所認識的美德,用他的教導和榜樣重新定義這些美德,以基督的生命成為人在世界上最高的道德目標。

思念「凡是真實的」表示我們需要全面地追求真理。真實的和真理是同一個字,只是一個是形容詞,一個是名詞。當聖經提到真理的時候,常常和上帝、基督的福音相連。例如羅馬書1章18節「原來,神的忿怒從天上顯明在一切不虔不義的人身上,就是那些行不義阻擋真理的人。」加拉太書2章5節「我們就是一刻的工夫也沒有容讓順服他們,為要叫福音的真理仍存在你們中間。」在腓立比書4章8節,真實、真理與德行相連,表示我們需要思想凡是真實的,我們需要有分辨真假的能力。在腓立比書第1章,保羅區別了真心和假意傳福音者的動機。哥林多前書13章6節「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我們不只要思想真理,還要喜愛真理。何西阿書4章1到2節「以色列人哪,你們當聽耶和華的話。耶和華與這地的居民爭辯,因這地上無誠實,無良善,無人認識神。但起假誓,不踐前言,殺害,偷盜,姦淫,行強暴,殺人流血,接連不斷。」不喜愛真理的人為了眼前的利益偏向謊言,失去誠實、良善的心。這樣的人儘管腦子裡充滿上帝的話語,充滿神學知識,上帝卻不承認他們認識祂。喜愛虛假的人不喜愛真理,到喜愛聽從謊言,由此產生許多罪惡。因此在德行的清單裡,保羅第一條列出的就是「凡是真實的」。一切真理都屬於上帝,都是上帝的真理。

思念「凡是可敬的」是要我們恭敬欽佩崇高、莊重、有尊嚴、可敬,和無可指責的人。「可敬的」有時候被翻譯成「端莊」。提摩太前書3章8節「作執事的,也是如此:必須端莊,不一口兩舌,不好喝酒,不貪不義之財。」3章11節「女執事也是如此:必須端莊,不說讒言,有節制,凡事忠心。」提多書2章2節「勸老年人要有節制、端莊、自守,在信心、愛心、忍耐上都要純全無疵。」端莊是配得尊敬。基督徒要把思想放在可敬的事上,要有清楚的意識,遠離卑鄙、可恥、不莊重的事情。以弗所書5章11到12節「那暗昧無益的事,不要與人同行,倒要責備行這事的人;因為他們暗中所行的,就是提起來也是可恥的。」羅馬書13章12到14節「黑夜已深,白晝將近;我們就當脫去暗昧的行為,帶上光明的兵器。行事為人要端正,好像行在白晝。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蕩,不可爭競嫉妒;總要披戴主耶穌基督,不要為肉體安排,去放縱私慾。」在先知耶利米的時代,猶大國從上到下完全都敗壞了。耶利米書5章7到8節「我怎能赦免你呢?你的兒女離棄我,又指著那不是神的起誓。我使他們飽足,他們就行姦淫,成群地聚集在娼妓家裡。他們像餵飽的馬到處亂跑,各向他鄰舍的妻發嘶聲。」除了姦淫以外,猶大國還充滿各樣的罪。當猶大通國犯罪的時候,先知和祭司有責任本著上帝的話語,責備犯罪者,重新導正社會風氣,但是那時候連應當成為社會良心的先知、祭司也墮落了。耶利米書6章13到15節「他們從最小的到至大的都一味地貪婪,從先知到祭司都行事虛謊。他們輕輕忽忽地醫治我百姓的損傷,說:平安了!平安了!其實沒有平安。他們行可憎的事知道慚愧嗎?不然,他們毫不慚愧,也不知羞恥。因此,他們必在仆倒的人中仆倒;我向他們討罪的時候,他們必致跌倒。這是耶和華說的。

思念「凡是公義的」是要成就一切基於公平的要求而應盡的責任。「公義的」帶有在上帝面前公義的意思。羅馬書3章10節「就如經上所記: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罪人要在上帝面前成為公義,唯一的方法是依靠耶穌基督的救恩。加拉太書3章11節「沒有一個人靠著律法在神面前稱義,這是明顯的;因為經上說,義人必因信得生。」除了與上帝的關係以外,公義也包括與人、與萬物的關係。歌羅西書4章1節「你們作主人的,要公公平平的待僕人,因為知道你們也有一位主在天上。」箴言14章34節「公義使邦國高舉;罪惡是人民的羞辱。」先知彌迦的時候,北國以色列和南國猶大都失去公平。先知彌迦責備首領和官長:「你們惡善好惡,從人身上剝皮,從人骨頭上剔肉,吃我民的肉,剝他們的皮,打折他們的骨頭,分成塊子像要下鍋,又像釜中的肉。」有錢有勢的人為了增加自己的財產,巧取豪奪別人的家產。商人做生意也不誠實。阿摩司書8章5到6節「賣出用小升斗,收銀用大戥子,用詭詐的天平欺哄人,好用銀子買貧寒人,用一雙鞋換窮乏人,將壞了的麥子賣給人。」彌迦書3章9到12節「雅各家的首領、以色列家的官長啊,當聽我的話!你們厭惡公平,在一切事上屈枉正直;以人血建立錫安,以罪孽建造耶路撒冷。首領為賄賂行審判;祭司為雇價施訓誨;先知為銀錢行占卜。他們卻倚賴耶和華,說:耶和華不是在我們中間嗎?災禍必不臨到我們。所以因你們的緣故,錫安必被耕種像一塊田,耶路撒冷必變為亂堆;這殿的山必像叢林的高處。」為了利益出賣公平,這是上帝不喜悅的事。基督徒不應該這樣做。我們應當追求公義,在各自的岡位上實踐上帝的公平公義,討上帝喜悅。彌迦書6章8節「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

思念「凡是清潔的」是要人把注意力集中在道德上沒有瑕疵的事。「清潔的」與上帝的聖潔有關。哥林多後書11章2節「我為你們起的憤恨,原是神那樣的憤恨。因為我曾把你們許配一個丈夫,要把你們如同貞潔的童女,獻給基督。」聖經要我們追求道德上的純潔。基督徒必須追求過聖潔生活,這是理所應當的,因為我們的主是聖潔的。希伯來書12章14節「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聖經裡許多書卷都強調道德清潔的重要。提摩太前書5章22節「不要在別人的罪上有分,要保守自己清潔。」提多書2章5節「好指教少年婦人,愛丈夫,愛兒女,謹守,貞潔,料理家務,待人有恩,順服自己的丈夫,免得神的道理被毀謗。」雅各書3章17節「惟獨從上頭來的智慧,先是清潔,後是和平,溫良柔順,滿有憐憫,多結善果,沒有偏見,沒有假冒。」約翰壹書3章3節「凡向他有這指望的,就潔淨自己,像他潔淨一樣。」早期教會教父坡旅甲,他是使徒約翰的學生,是2世紀教父愛任紐的老師。坡旅甲曾經寫信給腓立比教會,那封信叫做《致腓立比人書》。坡旅甲在那封信裡教導年輕人要「在一切事上無可指摘,注意純淨,並且抑制自己行惡」,又教導年輕姊妹要「帶著清白和純潔的良心行走」。現代教會在過聖潔生活上,需要多向古代教會學習。很多人以為自己已經在恩典裡了,就不怕犯罪、隨意犯罪,故意忘記羅馬書6章15到16節說的,「這卻怎麼樣呢?我們在恩典之下,不在律法之下,就可以犯罪嗎?斷乎不可!豈不曉得你們獻上自己作奴僕,順從誰,就作誰的奴僕嗎?或作罪的奴僕,以至於死;或作順命的奴僕,以至成義。

思念「凡是可愛的」與審美能力有關。「可愛的」意思是使人愉快或高興、惹人喜歡、合意、可愛的。以斯帖記敘述以斯帖與亞哈隨魯王見面的時候,就使用可愛的這個詞,形容皇后以斯帖的美貌。可愛的被放在德行清單中,表示真正的美具有道德性。以賽亞書43章21節「這百姓是我為自己所造的,好述說我的美德。」上帝是一切美善、可愛的源頭。箴言2章10節「智慧必入你心;你的靈要以知識為美。」真正的智慧和知識帶有美的道德屬性。箴言15章23節「口善應對,自覺喜樂;話合其時,何等美好。」25章11節「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裡。」合宜的話語也可以彰顯美好。傳道書5章18節「我所見為善為美的,就是人在神賜他一生的日子吃喝,享受日光之下勞碌得來的好處,因為這是他的分。」3章12到13節「我知道世人,莫強如終身喜樂行善;並且人人吃喝,在他一切勞碌中享福,這也是神的恩賜。」這是聖經對美好人生的定義。箴言11章22節「婦女美貌而無見識,如同金環帶在豬鼻上。」聖經告訴我們,光是具有物質性的美,卻缺乏道德性的美,這樣的美是不足的,是被醜惡破壞的美。金環雖然很美好,但是戴在豬鼻子上,就不美好了。

思念「凡是有美名的」是要我們思想任何值得稱讚和表揚的事物。詩篇8篇9節「耶和華─我們的主啊,你的名在全地何其美!」箴言22章1節「美名勝過大財;恩寵強如金銀。」歷代志下9章1到2節「示巴女王聽見所羅門的名聲,就來到耶路撒冷,要用難解的話試問所羅門;跟隨他的人甚多,又有駱駝馱著香料、寶石,和許多金子。他來見了所羅門,就把心裡所有的對所羅門都說出來。所羅門將他所問的都答上了,沒有一句不明白、不能答的。」所羅門王智慧的美名傳遍天下,示巴女王不相信所聽見的話,因此率團來朝見所羅門王,要親自試試所羅門王。最後示巴女王說:「我先不信那些話,及至我來親眼見了,才知道你的大智慧;人所告訴我的,還不到一半;你的實跡越過我所聽見的名聲。」使徒行傳6章3節「所以弟兄們,當從你們中間選出七個有好名聲、被聖靈充滿、智慧充足的人,我們就派他們管理這事。」初代教會選執事的時候,有好名聲是必備條件之一。提摩太前書5章9到10節「寡婦記在冊子上,必須年紀到六十歲,從來只作一個丈夫的妻子,又有行善的名聲,就如養育兒女,接待遠人,洗聖徒的腳,救濟遭難的人,竭力行各樣善事。」貞潔、行善、盡自己的本分,是聖經認可的美好名聲。上帝透過使徒吩咐教會,要把她們的名字記錄在冊子上。

保羅列出「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6樣美德以後,接著用「若有什麼德行,若有什麼稱讚」2句話強調這6樣美德的優越性。它們的本質是有道德和配得稱讚。保羅鼓勵教會要把注意力放在追求生命品格的成聖和卓越上,不要把注意力放在沒有價值,甚至是罪惡的事物上。保羅說:「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這句話表示我們需要運用理性分辨,從上帝的話語看待社會文化中看為有德行和配得稱讚的事。我們不能越過上帝的話語,不能不經大腦,囫圇吞棗照單全收。「思念」的意思是仔細思想問題,考慮、衡量,並且不斷想著某些事情。上帝要我們歸主以後,順從聖經的引導,好好使用自己的大腦,學習深思熟慮、學習分辨好壞是非,然後擇善棄惡,在成聖的道路上鍛鍊我們的基督徒生命與品格,效法耶穌基督,成為上帝所喜悅的樣式。今天我們講到這裡,下次我們繼續講第9節。我們一起禱告。


講章聲音檔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myqE3ypc8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