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平安:今天我們要繼續講約翰福音11章。耶穌的好朋友拉撒路生了重病,拉撒路的姐姐馬大和馬利亞請人告訴耶穌,耶穌知道以後卻沒有立刻去看拉撒路,故意多耽擱兩天,才告訴門徒拉撒路死了,帶著門徒一起去拉撒路住的村莊。出發以前耶穌告訴門徒:「我沒有在那裡就歡喜,這是為你們的緣故,好叫你們相信。如今我們可以往他那裡去吧。」耶穌將要使拉撒路死裡復活,門徒看見這個神蹟,信心將要大幅成長,因此耶穌高興歡喜。耶穌和門徒到拉撒路住的村莊,那時候拉撒路已經死了四天,有許多猶太人來參加拉撒路的追思禮拜,馬大聽見耶穌來了,就出來迎接耶穌,馬大相信耶穌,向耶穌告白:「主啊,你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就是現在,我也知道,你無論向神求什麼,神也必賜給你。」耶穌回答馬大:「你兄弟必然復活。」馬大以為耶穌在講末日復活,耶穌卻明白啟示馬大:「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這話嗎?」馬大雖然當時沒有真正聽懂,卻以信心回應耶穌,說:「主啊,是的,我信你是基督,是神的兒子,就是那要臨到世界的。」上個禮拜我們講到這裡,現在我們接下去講。
約翰福音11章28節「馬大說了這話,就回去暗暗的叫他妹子馬利亞,說:夫子來了,叫你。」耶穌與馬大的對話從馬大對耶穌的信仰告白開始,也結束在馬大對耶穌的信仰告白,耶穌不再繼續和馬大對話,因為在這個階段裡,耶穌已經不需要再向馬大多說什麼。在荒漠甘泉裡有一個小故事,有一個基督徒做了一個夢,夢裡有三個基督徒正跪著禱告,主耶穌漸漸走到他們面前,主耶穌走到第一個人面前,臉上帶著榮光和愛,彎腰用溫柔的聲音安慰鼓勵他。接著耶穌走到第二個人面前,伸手在他頭上按一下,點點頭就走了。最後耶穌走過第三個人,一句話也沒有,看也不看就走過去了。作夢的基督徒在夢裡認為,耶穌最愛第一個禱告的人,其次是第二個,第三個人一定是得罪耶穌,所以耶穌完全不理他。但是耶穌向作夢的基督徒解釋,第一個禱告的人最軟弱,靈命最幼稚,每時每刻都需要耶穌明顯的扶持幫助,否則在窄路上一步也走不下去,立刻就要跌倒。第二個人靈命比較成熟,所以只要稍微鼓勵就可以。第三個人靈命已經進入成熟階段,有信心,有愛心,因此耶穌用猛烈的方式訓練他,讓他將來能夠承擔更高、更聖潔的事奉。第三個禱告的人對耶穌的信心極大,不需要靠感官感覺的幫助建立信心,不會因為環境軟弱跌倒,雖然頭腦不能明白,還是願意順服主,因為他知道主的美意是為他將來永遠的榮耀。耶穌給第三個人的評價反而是最高的。這個故事雖然不是真實的,但是仍然有可以讓我們省思的地方。
馬大和耶穌結束了對話,回去告訴妹妹馬利亞:「夫子來了,叫你。」在先前耶穌和馬大的對話裡,約翰福音省略了耶穌要馬大叫馬利亞的部分,這個省略讓我們知道約翰福音不是記載所有事件的所有細節,而是選擇性記載,要把讀者的注意力集中在重點上,不要被不重要的細節分心。馬大告訴馬利亞耶穌叫她,說的是「夫子來了」老師來了,對比前幾次馬大對耶穌的稱呼,夫子老師是一個不尋常的稱呼方式,通常馬大稱呼耶穌是「主」。在耶穌的時代,女人普遍缺乏受教育的權利,猶太拉比不願意教導女人,但是耶穌對女人採取不同的態度,耶穌願意將上帝國度的道理,教導給願意學習的女人,完全和教導男人沒有分別。現代人權是一個很熱門的口號,聖經教導我們,真正的人權來自對人發自內心的尊重,不分職業、身分、地位、財產,能夠有這種不分貧富貴賤的尊重,因為每一個人都是按照上帝形象被造,羞辱人就是羞辱上帝的形象,就是羞辱上帝。如果尊重人權不是出於尊重上帝和上帝的形象,爭取人權的口號很容易淪為爭取自己利益,卻剝奪別人人權的工具。馬大暗暗告訴馬利亞耶穌來了,因為在充滿弔喪者的屋子裡,馬大需要刻意製造馬利亞私下非公開和耶穌見面的機會,這樣馬利亞才能和耶穌自由交談。對我們來說,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們也需要刻意製造與耶穌私下相處交談靈修禱告的機會,以免被生活的忙碌完全淹沒。
約翰福音11章29到32節「馬利亞聽見了,就急忙起來,到耶穌那裡去。那時,耶穌還沒有進村子,仍在馬大迎接他的地方。那些同馬利亞在家裡安慰他的猶太人,見他急忙起來出去,就跟著他,以為他要往墳墓那裡去哭。馬利亞到了耶穌那裡,看見他,就俯伏在他腳前,說:主啊,你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馬利亞聽見馬大的話,立刻起來去見耶穌,耶穌還沒有進伯大尼,還停留在馬大之前迎接他的地方。在馬利亞家裡安慰馬利亞的猶太人,不曉得馬大對馬利亞說什麼,只看見馬利亞匆匆忙忙出去,以為馬利亞要去拉撒路墳墓前面哭泣,於是跟著馬利亞一起去,目的是要陪伴安慰馬利亞。馬利亞一見到耶穌,就俯伏在耶穌腳前。比起之前馬大見到耶穌的場景,明顯馬利亞控制情緒的能力不如姐姐,不過馬利亞仍然是有信心的人,馬利亞見到耶穌說的話和馬大對耶穌說的話一模一樣,「主啊,你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這表示馬利亞對耶穌的信心以及認識,和馬大相似,但是馬利亞的信仰告白,重點比較放在耶穌神蹟醫治的能力上,馬利亞沒有像姐姐馬大一樣,繼續在信仰上和耶穌對話,因為馬利亞的心已經被憂傷充滿。
約翰福音11章33到35節「耶穌看見他哭,並看見與他同來的猶太人也哭,就心裡悲歎,又甚憂愁,便說:你們把他安放在哪裡?他們回答說:請主來看。耶穌哭了。」馬利亞的哭泣不是只有輕輕啜泣流一點眼淚,而是放聲痛哭極其哀傷,和馬利亞一起來的猶太人也是這樣哭,所以耶穌和馬利亞見面的時候,不像之前和馬大見面,現在場面是一片混亂與哀傷。馬利亞的哀傷我們可以了解,為什麼其他人也和馬利亞一樣哭呢?因為按照猶太人的習俗,越是大聲痛哭,越能表達尊敬,而且猶太人也有像我們五子哭墓的職業哭喪者,拉撒路的喪禮裡少不了這些專業人士,他們出現在馬利亞的身邊陪哭,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耶穌看見眼前一片放聲痛哭的混亂景象,「就心裡悲歎,又甚憂愁」,「悲歎」這個字按照聖經原文應該翻譯成「生氣、憤怒」,這個字原本是指馬的鼻子噴氣,耶穌看見大家哭成一片,不是心裡悲嘆,乃是「心裡憤怒,甚是憂愁」。耶穌的情緒不是只有同情和憂傷,而是生氣和憂愁,強烈的生氣和憂愁。耶穌生氣憂愁什麼呢?是不是馬利亞對耶穌說:「主啊,你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然後和其他人一起哭給耶穌看,故意給耶穌製造壓力,要耶穌行神蹟,因為耶穌不久之前才對馬大講過拉撒路要死裡復活。還是耶穌在生氣和馬利亞一起來的五子哭墓哭得太假。都不是。
耶穌的憤怒有兩方面因素:首先、耶穌痛恨罪惡、疾病與死亡。這些不是上帝原先創造世界的計畫,而是墮落以後帶來的破壞。惡帶給世界許多痛苦和哀傷,罪惡破壞上帝創造的美好世界,耶穌恨惡罪惡和罪惡帶來的悲劇結果。第二、耶穌對人的不信感到憤怒。耶穌面前的人,包括馬利亞在內,都哭得好像拉撒路已經完全消滅,不可能再復活一樣。聖經不是不近人情,聖經沒有阻止人為親人死亡憂傷痛苦,聖經沒有阻止人為親人死亡悲哀哭泣,亞伯拉罕的太太離開世界的時候,亞伯拉罕也為撒拉「哀慟哭號」。當親人死亡時,我們心裡憂傷痛苦是很正常的情況,但是有復活盼望的人,不應該憂傷到徹底絕望,好像死人再也不會復活,這樣做是明明否認上帝的話語。耶穌剛剛才講過:「你兄弟必然復活。」還有「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很明顯沒有人把耶穌的話聽進去。帖撒羅尼迦前書 4章13節「論到睡了的人,我們不願意弟兄們不知道,恐怕你們憂傷,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一樣。」有指望的哀傷和沒有指望的哀傷不同,在哀傷中絕望和在哀傷中帶著盼望,哀傷的深度絕對不會一樣。
耶穌詢問拉撒路被安放在哪裡,眾人邀請耶穌來看。當我們在最大的絕望與憂傷中時,「請主來看」是使我們得勝的祕訣。「耶穌哭了」,耶穌的哭和馬利亞、猶太人的哭不同,馬利亞和猶太人是放聲大哭,耶穌是安靜默默流眼淚。耶穌流眼淚不是哀嘆拉撒路死了,因為耶穌知道,自己將要使拉撒路死裡復活,所以不需要為拉撒路的死流眼淚。耶穌流眼淚是為了人的不信,為了罪惡死亡帶給人的破壞和威脅,耶穌因此心裡充滿憤怒和憂愁。類似的情感在路加福音19章41到44節可以看見,「耶穌快到耶路撒冷,看見城,就為他哀哭,說:巴不得你在這日子知道關係你平安的事;無奈這事現在是隱藏的,叫你的眼看不出來。因為日子將到,你的仇敵必築起土壘,周圍環繞你,四面困住你,並要掃滅你和你裡頭的兒女,連一塊石頭也不留在石頭上,因你不知道眷顧你的時候。」耶穌為耶路撒冷哭泣,因為耶路撒冷不願意接受上帝的眷顧,因此將要受到上帝審判,耶穌的憤怒與憂傷同時在這段預言中顯現。耶穌的預言在主後70年應驗,羅馬人攻打耶路撒冷,徹底毀滅耶路撒冷,從此猶太人四散到全世界,直到20世紀才在上帝的恩典下重新復國。憤怒使人不至於淪為像馬利亞一樣,純粹被悲傷驅使的感情用事,憂傷使人不至於淪為自以為義的憤怒和驕傲,能夠保持對人的同理和同情。耶穌的情感同時具備憤怒與憂傷,巧妙平衡恨惡罪惡與憐憫罪人的心理狀態。
約翰福音11章36到37節「猶太人就說:你看他愛這人是何等懇切。其中有人說:他既然開了瞎子的眼睛,豈不能叫這人不死嗎?」猶太人看見耶穌的眼淚,但是沒有真正明白耶穌為什麼流眼淚。他們提出兩種解釋,第一是因為耶穌愛拉撒路。耶穌愛拉撒路是正確的,約翰福音11章5節告訴我們「耶穌素來愛馬大和他妹子並拉撒路。」但是猶太人誤會耶穌的哭和他們一樣,是一種對生命被死亡勝過的無奈,雖然知道復活的道理,卻對復活沒有真正盼望的絕望憂傷。當然我們知道這不是耶穌流淚的真正原因。接著有人提出第二種解釋,一種帶著疑惑的解釋。耶穌不久前才醫治一個生來瞎眼的人,想必耶穌有充分的能力可以完全醫治拉撒路,叫拉撒路不死,既然耶穌愛拉撒路是事實,為什麼耶穌不醫治拉撒路。耶穌的確愛拉撒路,耶穌的確有能力叫拉撒路不要病死,這些都是正確的前提假設,但是第二種解釋的錯誤在於,把信心建立在神蹟上,而不是建立在耶穌的話語上。錯誤信心的外在表現是不停要求神蹟,並且當耶穌沒有按照人的想法行神蹟的時候,人就會質疑為什麼耶穌不行神蹟醫治拉撒路,錯誤的信心帶來錯誤的期待,錯誤的期待落空時,人可能因此埋怨耶穌、離開耶穌,以為是耶穌不守信用,實際上卻是自己從頭到尾都搞錯了。耶穌不要人建立錯誤的信心,耶穌不要人把重點放錯,一直求看神蹟好像吃迷幻藥一樣越吃越重。耶穌要人把信心建立在耶穌對自己身分的啟示、對上帝的啟示之上,要人把信心建立在道上面,這樣的信心才是真實穩固的信心,不至於隨風搖動。
拉撒路的死與復活預表了耶穌基督的死與復活。在拉撒路事件裡,耶穌被質疑,「他既然開了瞎子的眼睛,豈不能叫這人不死嗎?」,在耶穌的死與復活裡,耶穌也被質疑「他救了別人,不能救自己。」耶穌是基督,是上帝所揀選的,難道非死不可嗎?耶穌基督必須承擔人在罪惡與死亡下的共同悲劇,只有耶穌死,人才能得救。耶穌問馬利亞和猶太人:「你們把他安放在哪裡?」這時候離耶穌受難只剩一、兩個禮拜,約翰福音20章告訴我們,一、兩個禮拜之後,抹大拉的馬利亞也要哭著問:「有人把我主挪了去,我不知道放在哪裡。」耶穌問拉撒路在哪裡,眾人回答:「請主來看。」在約翰福音第1章,耶穌邀請門徒「來看」,來看耶穌住在哪裡與耶穌同住,在約翰福音21章,耶穌邀請門徒「來吃」,經歷耶穌基督死裡復活的真實盼望,耶穌要我們看見祂帶給我們的光明與盼望,如同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後書4章16到18節說的「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接下來我們一起禱告,為我們能夠在環境的試煉中,仍然保守信心堅忍到底,不被感覺帶著走,相信上帝的計畫而不至於完全灰心失望跌倒禱告。求主幫助我們能夠更深認識耶穌基督,認識上帝自己,在上帝裡面,在上帝的話語和計畫裡面,得到屬天的安慰和平安。我們一起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