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平安:今天我們要開始講腓立比書第2章。在聖經原文裡,腓立比書2章1到4節是一個完整的句子,也是一個完整的小段落。2章1到4節延續1章27到30節的主題。在1章27到30節,保羅要教會團結起來同心合意。保羅說:「你們同有一個心志,站立得穩,為所信的福音齊心努力。」在2章2節,保羅也說:「你們就要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使我的喜樂可以滿足。」在1章27到30節,保羅教導教會要團結站立得穩,才能面對教會的反對者。在2章1到4節,保羅教導教會需要存謙卑的心,才能醫治內部分裂,建立教會合一。這樣教會就有能力忍受外界逼迫。我們會用2次主日的時間,講解腓立比書2章1到4節。今天我們先講2章1節,它是2到4節教會合一的基礎。
腓立比書2章1節「所以,在基督裡若有什麼勸勉,愛心有什麼安慰,聖靈有什麼交通,心中有什麼慈悲憐憫。」「所以」把2章1到4節和1章27到30節連接在一起。「所以」告訴我們2章1到4節是1章27到30節的結果,1章27到30節2章1到4節的前提。教會因為面對反對者逼迫,就在爭戰中經歷教會合一的真理。在逼迫當中,教會裡不同個性、不同背景、不同才幹的人,必須學習如何捨己放下自己,專心謙卑依靠基督團結起來,才能繼續存活下去。保羅在腓立比書2章1節,用了4個以「若」、「如果」開頭的句子,教導教會尋求合一的基礎。中文聖經只有把第1個「若」翻出來,但是在聖經原文裡,2章1節4個句子開頭都是「若」。從文法來看,2章1節這4個「若」指的不是可能會發生,可能不會發生的事。這4個「若」指的都是必定發生的事,是不需要質疑的條件和前提。因為這4個「若」說的事必定發生,所以腓立比書2章2到4節說的事能夠成就。這4個「若」講的事情都是真實發生的情況,是教會必須合一的現實環境理由。2章1節這4個「若」講的是上帝主動施恩成就的客觀救贖工作,以及教會基督徒藉著信心,可以在主觀經歷上體驗的救恩事實。因著上帝的恩典,基督徒可以經歷上帝超自然的作為,經歷在耶穌基督裡的救贖恩典。上帝使教會經歷超自然救恩,這個事實告訴教會,上帝是使教會在基督的愛裡合一的那一位。
2章1節的第1個「若」是「在基督裡若有什麼勸勉」。這句話首先告訴我們基督是勸勉的源頭。因為基督徒都是在基督裡的人,勸勉才成為可行的事。箴言9章8到9節「不要責備褻慢人,恐怕他恨你;要責備智慧人,他必愛你。教導智慧人,他就越發有智慧;指示義人,他就增長學問。」「勸勉」這個詞有3個意思,第一、在信仰或行動過程中鼓勵另一個人。第二、強烈的要求。第三、提振另一個人的精神。簡單的說,勸勉的意思有鼓勵、要求和安慰。從上下文來看,腓立比書2章1節的勸勉,主要指的是鼓勵。因為在1章27節,保羅勸勉鼓勵教會「行事為人與基督的福音相稱」,又要「同有一個心志,站立得穩,為所信的福音齊心努力。」同樣的主題我們在2章2節也可以看見,保羅勸勉教會「你們就要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使我的喜樂可以滿足。」在2章12節,保羅要教會「當恐懼戰兢做成你們得救的工夫」,2章14節「凡所行的,都不要發怨言,起爭論,」18節「你們也要照樣喜樂,並且與我一同喜樂。」保羅在腓立比書裡多次勸勉教會,鼓勵教會「行事為人與基督的福音相稱」。這些勸勉、鼓勵背後的能力來源,在於教會、基督徒是「在基督裡」這個事實。基督徒依靠基督的權柄和能力彼此勸勉,也彼此接受勸勉。既然在基督裡的勸勉是根據基督的命令,因此勸勉也帶有強烈的要求。腓立比書4章2節「我勸友阿爹和循都基,要在主裡同心。」當保羅勸勉友阿爹、循都基的時候,保羅不是向她們提出一個可有可無的提議。保羅不是說一句話給她們參考,保羅乃是強烈要求她們要彼此和好,恢復在基督裡的合一。
除了鼓勵和要求以外,勸勉也帶有安慰的含意。教會在基督裡的合一,可以帶給受苦中的基督徒安慰。保羅在腓立比書1章29節勸勉教會,「因為你們蒙恩,不但得以信服基督,並要為他受苦。」對身處苦難中的教會和基督徒來說,知道自己是為基督受苦,知道這些苦難是上帝的恩典,可以幫助人在苦難中得到安慰和力量。保羅在哥林多後書1章3到7節說:「願頌讚歸與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父神,就是發慈悲的父,賜各樣安慰的神。我們在一切患難中,他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我們既多受基督的苦楚,就靠基督多得安慰。我們受患難呢,是為叫你們得安慰,得拯救;我們得安慰呢,也是為叫你們得安慰;這安慰能叫你們忍受我們所受的那樣苦楚。我們為你們所存的盼望是確定的,因為知道你們既是同受苦楚,也必同得安慰。」基督徒在為基督受苦中與基督聯合,不但是與基督聯合,也是藉著基督與其他同受苦難的基督徒聯合。在這樣的聯合中,基督徒雖身受苦難,心卻可以因著與基督聯合,以及藉著基督彼此聯合、彼此合一得到安慰。在腓立比書2章5到11節,保羅要繼續告訴教會,為基督受苦的人有更高的安慰。基督曾經為我們受苦並且得勝,上帝已經為受苦的基督伸冤,將基督「升為至高,又賜給他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上帝將來也要為受苦的基督徒伸冤,這就成為基督徒受苦時最終的盼望。這個盼望給我們力量忍受苦難,不被苦難吞滅。
在腓立比書裡,保羅用從上帝得到的安慰,安慰正在受苦的腓立比教會。保羅在監獄裡面對苦難,他可能會被處死。上帝卻使保羅在監牢受苦中得到安慰。保羅知道「我所遭遇的事更是叫福音興旺」,並且經歷「無論是生是死,總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因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接著保羅知道自己離世的時候還沒到,因為他在地上的使命還沒結束。為了教會的益處,保羅必須繼續活下去,使教會「在所信的道上又長進又喜樂」。保羅在腓立比書1章30節告訴教會:「你們的爭戰,就與你們在我身上從前所看見、現在所聽見的一樣。」既然教會與保羅遭受同樣的爭戰,教會也必與保羅共享同樣的安慰。因此保羅緊接著在2章1節說:「所以,在基督裡若有什麼勸勉,愛心有什麼安慰,聖靈有什麼交通,心中有什麼慈悲憐憫。」比起獨自受苦,在苦難中有同伴一同擔當,會讓人比較容易度過苦難。在基督裡的勸勉、安慰、平安、喜樂,將促使教會在爭戰受苦中尋求合一。
2章1節的第2個「若」是「愛心有什麼安慰」。在腓立比書裡,愛心的範圍包括基督對教會的愛心,包括保羅對教會的愛心,包括基督徒彼此之間的愛心。保羅在腓立比書1章16節,稱讚因為愛保羅而傳福音的人。他說:「這一等是出於愛心,知道我是為辯明福音設立的。」在1章9節,保羅為教會禱告愛心能夠多而又多,可以更加彼此相愛。他說:「我所禱告的,就是要你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愛心可以安慰人,對受苦的人來說更是如此。雖然愛心的範圍很廣泛,愛心的源頭卻只有一個,就是耶穌基督。保羅承認自己對教會、對基督徒的愛,乃是來自耶穌基督。他在腓立比書1章8節說:「我體會基督耶穌的心腸,切切的想念你們眾人。」當保羅為教會禱告愛心增長時,他說:「靠著耶穌基督結滿了仁義的果子。」「愛心有什麼安慰」。「安慰」指的是以友好的方式向人說話。安慰和前一個句子裡的勸勉一樣,都可以有訓誡的意思。保羅常常把安慰和勸勉放在一起。除了腓立比書2章1節,還有哥林多前書14章3節「但作先知講道的,是對人說,要造就、安慰、勸勉人。」帖撒羅尼迦前書2章12節「你們也曉得我們怎樣勸勉你們,安慰你們,囑咐你們各人,好像父親待自己的兒女一樣。」安慰和勸勉是同義詞。在腓立比書2章1節的前兩個「若」句子裡,保羅首先表達教會與基督聯合得到的安慰,接著強調愛心帶來的安慰。這個愛來自基督,充滿在基督的整個肢體,也就是教會。這個愛能夠使教會整體,和個別基督徒都得到安慰。到腓立比書2章2節,保羅要繼續告訴我們,出於愛心的安慰,可以使教會保持相同的愛心。
2章1節的第3個「若」是「聖靈有什麼交通」。「交通」聖經原文是koinonia,這個字我們在腓立比書第1章講過。1章5節「因為從頭一天直到如今,你們是同心合意的興旺福音。」「同心合意的興旺」聖經原文就是koinonia。koinonia指一種親密關係,一種「涉及共同利益與分享」的親密關係。Koinonia是一種夥伴關係,是同在基督裡共享福音,共同宣揚福音的夥伴關係。因著這個koinonia,腓立比教會在經濟上支持保羅的宣教工作。保羅在2章1節稱呼這個koinonia為聖靈的交通,聖靈的交通加深解釋了koinonia的夥伴關係。koinonia不只是一個條件合約,koinonia不是依靠教會基督徒,不是依靠人自己的意志和能力,koinonia乃是在聖靈裡的夥伴和交流。除了共同合作以外,koinonia也有共同擁有的含意在內。這種共同擁有是出於共同繼承,共同繼承不是每個繼承人擁有整個產業的一小部分,共同繼承乃是每個繼承人都擁有整個產業,是一個公同共有的概念。基督徒靠著基督共同承受聖靈,我們共同擁有基督,也共同擁有聖靈。申命記10章9節「所以利未人在他弟兄中無分無業,耶和華是他的產業,正如耶和華─你神所應許他的。」在舊約裡,上帝是利未人的產業。在新約裡,聖靈是整個教會公同共有的產業。「聖靈有什麼交通」告訴我們這是教會整體的經歷,不是基督徒個人經歷聖靈而已。教會所有基督徒一起共享聖靈的同在內住,一起共享聖靈的恩賜,一起依靠聖靈站立得穩,一起以聖靈共同敬拜。
2章1節的第4個「若」是「心中有什麼慈悲憐憫」。慈悲憐憫是意思相近的同義詞。「憐憫」指的是對他人的不幸表示關注,「慈悲」指的是身體裡面的部分,特別包括五臟六腑。古希臘文用內臟為比喻,表達人裡面強烈的情感。保羅說他「體會基督耶穌的心腸」就是這種用法。基督的心腸成為保羅的心腸,因此保羅是以基督的心腸,以基督的愛思念腓立比教會的弟兄姊妹。基督的慈悲憐憫同樣在基督徒裡面。羅馬書12章1節「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哥林多後書1章3節「願頌讚歸與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父神,就是發慈悲的父,賜各樣安慰的神。」慈悲憐憫同樣是從上帝而來。在腓立比書2章4節,保羅教導教會,基督徒從基督得到慈悲憐憫,也要把慈悲憐憫分享出去。保羅說:「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當保羅在監獄裡坐牢的時候,腓立比教會的弟兄姊妹,因著在基督裡的慈悲憐憫,差派以巴弗提送禮物供應保羅需要。腓立比書4章18節「但我樣樣都有,並且有餘。我已經充足,因我從以巴弗提受了你們的餽送,當作極美的香氣,為神所收納、所喜悅的祭物。」腓立比教會的弟兄姊妹常常想念保羅。腓立比書4章10節「我靠主大大的喜樂,因為你們思念我的心如今又發生;你們向來就思念我,只是沒得機會。」這種在基督裡的慈悲憐憫,不只存在在保羅和腓立比教會之間,也存在在整個教會群體之間。因此這就成為教會合一的基礎,幫助教會醫治分裂的危機。「在基督裡的勸勉」、「愛心的安慰」、「聖靈的交通」、「心中的慈悲憐憫」,這四個上帝賜給教會的恩典,它是保羅要接著繼續教導教會合一的基礎。今天我們先講到這裡,下次我們再把腓立比書2章2到4節講完。我們一起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