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弟兄姐妹平安:這是我們第2次講士師記,上個禮拜我們講到約書亞死後,以色列人求問耶和華上帝,誰應該先上去和迦南人打仗?耶和華上帝說:「猶大當先上去」,並且應許猶大:「我已將那地交在他手中。」後來猶大就約了哥哥西緬一起上去打仗,打敗了迦南人和比利洗人,擊敗亞多尼比色王。現在我們繼續往下看:
士師記1章8到9節●「猶大人攻打耶路撒冷,將城攻取,用刀殺了城內的人,並且放火燒城。後來猶大人下去,與住山地、南地,和高原的迦南人爭戰。」●(地圖1)猶大支派分到的土地包括三種類型,第一是山地,第二是南地,就是南方的曠野,第三是高原,其實高原不是高原,它原文的意思是低地,就是沿海的平原。從北方的耶路撒冷開始,猶大支派順時鐘打了一圈,征服山地、南方曠野和沿海平原。我們分別來看這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山地的戰爭,山地戰役是回顧約書亞記的記載,主要包含兩場大仗,希伯崙和底壁。士師記1章10節●「猶大人去攻擊住希伯崙的迦南人,殺了示篩、亞希幔、撻買。希伯崙從前名叫基列亞巴。」希伯崙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從聖經歷史來說,創世記告訴我們,亞伯拉罕、以撒、雅各都曾經住在希伯崙,亞伯拉罕的太太撒拉死在希伯崙,以至於亞伯拉罕在希伯崙買了一塊地作為家族的墳地,把撒拉埋葬在希伯崙,後來亞伯拉罕、以撒、以撒的太太利百加、雅各、雅各的太太利亞通通埋葬在希伯崙。對以色列人來說,希伯崙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這裡是列祖生活過的地方,上帝曾經在這裡向列祖顯現,不但如此,希伯崙也是以色列人祖墳所在之處,但是現在希伯崙在迦南人手裡。從地理位置來說,希伯崙位於海拔927公尺,是當地最高的城市。海拔927公尺有多高呢,慈湖海拔247公尺、角板山海拔410公尺、下巴陵海拔648公尺,希伯崙比下巴陵還高差不多300公尺。希伯倫不只有歷史價值,它還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不過這也代表它是一個易守難攻的城市,守在這個城市裡的人是誰呢?士師記告訴我們「希伯崙從前名叫基列亞巴。」基列亞巴意思就是亞巴的城,亞巴是誰呢?約書亞記告訴我們「亞巴是亞衲族中最尊大的人。」為什麼他最尊大呢?因為「亞巴是亞衲族的始祖。」
亞衲族是什麼人?在民數記13章,摩西派了12個探子窺探迦南地,13章22節●「他們從南地上去,到了希伯崙;在那裡有亞衲族人亞希幔、示篩、撻買。(原來希伯崙城被建造比埃及的鎖安城早七年。)」探子們回來後,向摩西和以色列人報告:「我們到了你所打發我們去的那地,果然是流奶與蜜之地;這就是那地的果子。然而住那地的民強壯,城邑也堅固寬大,並且我們在那裡看見了亞衲族的人。」探子們說:「我們所窺探、經過之地是吞吃居民之地,我們在那裡所看見的人民都身量高大。我們在那裡看見亞衲族人,就是偉人;他們是偉人的後裔。據我們看,自己就如蚱蜢一樣;據他們看,我們也是如此。」後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以色列人聽了10個報惡信的探子不願意上去打仗,因此上帝罰他們在曠野漂流40年,至於10個探子,民數記14章37節「這些報惡信的人都遭瘟疫,死在耶和華面前。」12個探子死了10個,只剩下2個有信心的探子存活,他們就是嫩的兒子約書亞和耶孚尼的兒子迦勒。
在這次事件裡,上帝說了一段很特別的話,民數記14章23到24節●「他們斷不得看見我向他們的祖宗所起誓應許之地。凡藐視我的,一個也不得看見;惟獨我的僕人迦勒,因他另有一個心志,專一跟從我,我就把他領進他所去過的那地;他的後裔也必得那地為業。」希伯崙的亞衲族人很可怕,從人的眼光來看,以色列人不管怎麼打都沒有勝算。有時候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會遇到希伯崙的亞衲族人,環境的困難勝過我們的能力,現實叫我們不得不低頭,好像以色列人看到亞衲族人一樣,但是如果這是上帝應許我們得勝的地方,環境越困難,越是我們經歷上帝奇妙作為的時候。對於不信的以色列人,上帝不是責備他們「你們把問題看的很清楚」,乃是責備他們「藐視我」。真正的問題不在於環境有多困難,而是有沒有上帝的應許,有了上帝的應許,我們是用怎樣的心態來回應?是像以色列人一樣藐視上帝?還是像迦勒一樣,有另一個心志,專心跟從上帝,相信上帝比環境更大,上帝的話可以超越環境的問題。因為迦勒專心仰賴耶和華,耶和華就應許把迦勒進去過的希伯崙賜給他做他的產業,並且要留給他的子孫。
上帝對迦勒說話的時候,迦勒只有40歲,上帝的應許一直要等到45年後,迦勒85歲,才真正兌現。迦勒對約書亞說:●「自從耶和華對摩西說這話的時候,耶和華照他所應許的使我存活這四十五年;其間以色列人在曠野行走。看哪,現今我八十五歲了,我還是強壯,像摩西打發我去的那天一樣;無論是爭戰,是出入,我的力量那時如何,現在還是如何。●求你將耶和華那日應許我的這山地給我;那裡有亞衲族人,並寬大堅固的城,你也曾聽見了。或者耶和華照他所應許的與我同在,我就把他們趕出去。」約書亞聽了之後為迦勒祝福禱告,把希伯崙分給迦勒,當作迦勒的產業。然後迦勒就憑信心上去攻打希伯崙這座最高的城,攻打曾經叫以色列人聞風喪膽的亞衲族人,殺了亞納族人的3個族長示篩、亞希幔、撻買,把基列亞巴─亞巴的城─改變成為希伯崙─同盟的城。希伯倫後來成為逃城,成為保護以色列人的一座城市,祭司亞倫的子孫也住在裡面。
士師記1章11到15節●「他們從那裡去攻擊底壁的居民;底壁從前名叫基列西弗。迦勒說:誰能攻打基列西弗,將城奪取,我就把我女兒押撒給他為妻。迦勒兄弟基納斯的兒子俄陀聶奪取了那城,迦勒就把女兒押撒給他為妻。●押撒過門的時候,勸丈夫向他父親求一塊田。押撒一下驢,迦勒問他說:你要什麼?他說:求你賜福給我,你既將我安置在南地,求你也給我水泉。迦勒就把上泉下泉賜給他。」山地戰的第二場大仗在底壁,底壁原本叫基列西弗,意思是書城,書的城市。這是迦南人的文化重鎮,基列西弗不只是一個文化重鎮,它同時也是一個重要的軍事據點,因為從基列西弗往西看可以看到整個沿海平原。基列西弗不是一個好打的地方,迦勒為了鼓勵軍心,要把自己女兒嫁給第一個攻下這座城的人。有人看到這裡會覺得迦勒不是一個好爸爸,怎麼可以這樣武斷決定女兒的一生。其實不是這樣,迦勒不是把押撒物化,當作戰利品賞給人,反而是經過思考之後,為女兒做出最好的安排。希伯崙不是以色列人靠自己可以打下來的地方,迦勒是憑信心支取上帝的應許,從40歲等到85歲。雖然迦勒有偉大的信心,但是他知道自己已經85歲,不可能永遠帶領猶大支派,下一代的信心勇士必須要建立起來,所以他發出這個呼籲。基列西弗一樣不是以色列人靠自己可以打下來的地方,事實上,以色列人如果靠自己的能力,他們連小小的艾城都打不下來。征服迦南地必須是把自己的命交在耶和華手裡的人,在這場戰役裡,迦勒要建立以色列人新一代的領袖,並且讓自己的女兒有一個最好的歸宿。迦勒的女兒押撒不是一個沒有主見的女孩子,但是在爸爸的決定上,押撒沒有說話,代表她順服爸爸的安排,因為她了解爸爸的心意。後來「迦勒兄弟基納斯的兒子俄陀聶奪取了那城,迦勒就把女兒押撒給他為妻。」因為迦勒的鼓勵,俄陀聶站出來了,俄陀聶奪取了基列西弗,迦勒說話算話,就把女兒押撒嫁給俄陀聶。到士師記第3章我們會看見,俄陀聶在以色列人犯罪墮落之後,被耶和華興起成為第一位士師。俄陀聶的興起不是偶然的,是老岳父迦勒早就慧眼識英雄,為以色列人預備的。當俄陀聶和押撒結婚的時候,迦勒問女兒:「你要什麼?」你有什麼需要?迦勒關懷年輕一代的需要,女兒押撒告訴爸爸:「求你給我水泉。」水對農業社會來說非常重要,所以押撒跟爸爸要水,結果爸爸聽到之後,就把上泉下泉都給了押撒和俄陀聶。本來女兒要水泉,爸爸只需要給一個就夠了,但是爸爸很慷慨的把上下兩個水泉都給了女兒女婿,照顧這對年輕人的生活,讓他們可以好好的建立自己的家園。這個是迦勒的典範。
士師記1章16到17節●「摩西的內兄是基尼人,他的子孫與猶大人一同離了棕樹城,往亞拉得以南的猶大曠野去,就住在民中。猶大和他哥哥西緬同去,擊殺了住洗法的迦南人,將城盡行毀滅,那城的名便叫何珥瑪。」第二階段的戰爭在南地,就是南方曠野。這個地方雨量稀少,發展農業不太容易,比較適合游牧民族居住。16節首先提到摩西的內兄,內兄原文的意思是岳父,民數記10章29到32節告訴我們●「摩西對他岳父─米甸人流珥的兒子何巴─說:我們要行路,往耶和華所應許之地去;他曾說:我要將這地賜給你們。現在求你和我們同去,我們必厚待你,因為耶和華指著以色列人已經應許給好處。●何巴回答說:我不去;我要回本地本族那裡去。摩西說:求你不要離開我們;因為你知道我們要在曠野安營,你可以當作我們的眼目。你若和我們同去,將來耶和華有什麼好處待我們,我們也必以什麼好處待你。」摩西曾經拜託他岳父的後代和以色列人一起進應許之地,因為摩西岳父的家族長期在曠野生活,非常熟悉曠野的環境,可以幫助以色列人避開曠野生活的危險。當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後,摩西岳父的後人和猶大支派一起前往南方曠野,這群長期在曠野生活的專家,幫助猶大和西緬打下南方曠野,擊殺了住洗法的迦南人,洗法意思就是瞭望塔,他們把南方曠野的瞭望塔盡行毀滅,把瞭望塔洗法改名叫何珥瑪,就是毀滅。
士師記1章18到19節●「猶大又取了迦薩和迦薩的四境,亞實基倫和亞實基倫的四境,以革倫和以革倫的四境。耶和華與猶大同在,猶大就趕出山地的居民,只是不能趕出平原的居民,因為他們有鐵車。」●(地圖2)這是猶大得地為業戰爭的第三階段,也是最後一個階段。現在猶大來到沿海平原,沿海平原是非利士人的地盤,非利士人在沿海平原有5個重要據點,包括迦薩、亞實突、亞實基倫、迦特、以革倫,這幾個城市都在平原上。當時沿海平原是聯絡埃及和兩河流域的國際商務大道,地位有點像中國古時候的絲路,這5個城市就是國際大道上的商業重鎮,雖然這5個城市有相似的地方,但是他們還是各有自己的特色。迦薩是進入埃及與其間荒漠的門戶,亞實基倫是沿海平原最主要的港口,以革倫是沿海平原與猶大山地的前哨站,亞實突是宗教中心,迦特是政治中心。猶大打下了迦薩和迦薩的四境,亞實基倫和亞實基倫的四境,以革倫和以革倫的四境,但是沒有打下亞實突和迦特。在第三階段裡,猶大不再像前兩個階段完全順服耶和華的話,徹底征服耶和華所賜給他們的地。在第三階段,猶大打下了3個最重要的交通要道,可是留下非利士人的宗教中心和政治中心,士師記1章19節告訴我們,猶大「不能趕出平原的居民,因為他們有鐵車。」其實這5個非利士人的城市都在平原,每一個城市都有鐵車,猶大既然可以戰勝有鐵車的迦薩、亞實基倫和以革倫,他們怎麼會沒有辦法靠著耶和華的同在戰勝剩下的2個城市。真正的原因不是他們有鐵車,鐵車只是藉口,真正的原因是因為猶大在成功的過程之中,失去了迦勒、俄陀聶、摩西岳父後代的精神,猶大在巨大的成功之後心不專誠,偏離耶和華了,這才是他們不能趕出平原居民的原因。沿海平原的戰爭也是猶大唯一沒有為征服的城市改名的階段,這表示猶大失去了改變迦南地文化的影響力,反而開始受到迦南文化的影響。到士師記後面我們會看見,猶大留下來的迦特和亞實突不但重新奪回迦薩、亞實基倫、以革倫,還反過來大大欺壓猶大,成為以色列人長期主要的敵人。
士師記1章20節「以色列人照摩西所說的,將希伯崙給了迦勒;迦勒就從那裡趕出亞衲族的三個族長。」猶大支派征服迦南地的過程幾乎是完美的,但是最後的鬆懈、妥協帶領整個以色列民族進入黑暗時代的開端,雖然表面上戰爭成功了,但是以色列人失去了迦勒的心志。士師記在黑暗時代的開頭,就提醒以色列人,迦勒曾經在耶和華上帝面前有不一樣的心志,迦勒曾經因著這個心志得到上帝的喜悅,迦勒曾經得到耶和華上帝的應許,雖然迦勒從40歲要一直等到85歲,應許才會應驗,但是迦勒說:「看哪,現今我八十五歲了,我還是強壯,像摩西打發我去的那天一樣;無論是爭戰,是出入,我的力量那時如何,現在還是如何。」迦勒不是不會變老,可是他雖然身體變老,他的心卻沒有改變,還是和45年前一樣專心跟隨耶和華。因此迦勒可以攻取基列亞巴,從那裡趕出亞衲族的三個族長,把基列亞巴改名叫希伯崙,迦勒可以培育出俄陀聶、押撒這對夫妻,來面對即將到來的黑暗時代,因為迦勒另有一個心志,專一跟從耶和華。接下來我們一起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