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平安:今天我們要講創世記17章1到8節。在創世記15章,上帝與亞伯蘭立約,應許賜給亞伯蘭後裔和土地。到創世記16章,亞伯蘭妻子撒萊為了讓亞伯蘭有親生兒子,把使女夏甲給亞伯蘭作小老婆,生下以實瑪利。然而這不是按照上帝在創世記15章與亞伯蘭所立的約。到創世記17章,上帝再次向亞伯蘭顯現,再次肯定與亞伯蘭所立之約。在亞伯蘭與撒萊年老的時候,重新堅固他們的信心,並且開始實現應許。
創世記17章1到2節「亞伯蘭年九十九歲的時候,耶和華向他顯現,對他說:我是全能的神。你當在我面前作完全人,我就與你立約,使你的後裔極其繁多。」17章一開始先定位時間,「亞伯蘭年九十九歲的時候」。創世記16章結束的時候,「亞伯蘭年八十六歲」,現在又過了13年。在這13年裡,亞伯蘭的人生中沒有發生什麼值得被記載進聖經的事。但是在亞伯蘭99歲時,上帝一直以來給亞伯蘭的應許要開始應驗了。在創世記15章,上帝已經和亞伯蘭立約,應許賜給亞伯蘭後裔,應許將土地賜給亞伯蘭和他的後裔。在創世記16章,亞伯蘭和撒萊等不及上帝實現應許,就自己想辦法,透過夏甲為亞伯蘭生下以實瑪利,然而這不是按照上帝在15章與亞伯蘭所立的約而行。因此到創世記17章,亞伯蘭生下以實瑪利13年以後,上帝向亞伯蘭顯現,重新堅立與亞伯蘭所立的約,並且預言撒萊即將為亞伯蘭生下真正的應許之子以撒。創世記記載上一次上帝向亞伯蘭顯現,是在12章7節,「耶和華向亞伯蘭顯現,說:我要把這地賜給你的後裔。亞伯蘭就在那裡為向他顯現的耶和華築了一座壇。」那時候亞伯蘭剛剛按照上帝的呼召,離開哈蘭來到迦南地的示劍,亞伯蘭在那裡為上帝築了第一座壇。距離上帝上一次向亞伯蘭顯現,時間已經過了快25年,但是從創世記17章亞伯蘭99歲開始,上帝會多次向亞伯蘭顯現,開始實現亞伯蘭已經等候多年的應許。上帝向人顯現是一個特殊恩典,上帝不隨便向人顯現,人也不是想見上帝就可以隨意見到。在創世記裡,只有亞伯蘭、以撒、雅各得到過這個特殊恩典。我們則是在主耶穌基督裡,得享與上帝親近的恩典。約翰福音14章6節「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
上帝向亞伯蘭顯現,「對他說:我是全能的神。」在創世記15章,上帝在異象中對亞伯蘭說話時,宣告自己是亞伯蘭的盾牌,可以保護亞伯蘭周全。現在上帝宣告自己是全能的上帝,重點在顯明上帝有能力實現祂的應許。儘管亞伯蘭和撒萊已經老邁,甚至已經失去生育能力,全能的上帝仍然能夠使亞伯蘭和撒萊恢復生育能力,生下應許之子。在創世記18章,撒萊不相信已經年老的人還能生兒子,上帝卻回答:「耶和華豈有難成的事嗎?」上帝在耶利米書32章27節宣告說:「我是耶和華,是凡有血氣者的神,豈有我難成的事嗎?」耶穌也在馬可福音10章27節說:「在人是不能,在神卻不然,因為神凡事都能。」創世記17章1節是上帝第一次向人啟示自己是全能的上帝。上帝宣告自己是全能上帝以後,接著吩咐亞伯蘭:「你當在我面前作完全人。」這句話聖經原文直接翻譯是「你在我面前行走」和「無可指責」。「你當在我面前作完全人」包含兩個命令,首先是「你在我面前行走」,其次是「無可指責」。「你在我面前行走」指的是亞伯蘭在上帝面前事奉站立,好像大臣在國王面前忠心服事一樣,上帝要求亞伯蘭向祂有忠心。主耶穌在路加福音12章42到43節說:「主說:誰是那忠心有見識的管家,主人派他管理家裡的人,按時分糧給他們呢?主人來到,看見僕人這樣行,那僕人就有福了。」又在16章10到12節說:「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義,在大事上也不義。倘若你們在不義的錢財上不忠心,誰還把那真實的錢財託付你們呢?倘若你們在別人的東西上不忠心,誰還把你們自己的東西給你們呢?」哥林多前書4章1到2節也說「人應當以我們為基督的執事,為神奧祕事的管家。所求於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忠心是上帝向一切屬祂之人要求的生命本質,忠心就是按照上帝的話語而行,「行事為人與基督的福音相稱」,「凡事蒙主喜悅」。
「無可指責」這個詞在摩西五經用來描述獻給上帝的祭物沒有殘疾、沒有瑕疵。上帝要亞伯蘭毫無保留地忠心信靠祂,做一個沒有瑕疵的人。上帝要亞伯蘭真心誠意單單敬拜事奉上帝,不要心懷兩意事奉兩個主。路加福音16章13節「一個僕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雅各書1章7到8節「這樣的人不要想從主那裡得什麼。心懷二意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沒有定見。」耶穌在馬可福音12章29到30節說:「第一要緊的就是說:以色列啊,你要聽,主─我們神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無可指責也是上帝對我們的期待與要求。彼得後書3章14節「親愛的弟兄啊,你們既盼望這些事,就當殷勤,使自己沒有玷污,無可指摘,安然見主。」帖撒羅尼迦前書3章13節「好使你們當我們主耶穌同他眾聖徒來的時候,在我們父神面前,心裡堅固,成為聖潔,無可責備。」在17章以前,上帝吩咐亞伯蘭做事,重點主要是建立亞伯蘭信靠上帝的心,例如呼召亞伯蘭離開本地、本族、父家,要亞伯蘭相信上帝賜下後裔和土地的應許。但是到17章,上帝對亞伯蘭增加了倫理道德的要求,上帝要亞伯蘭做一個在上帝面前行走,無可指責沒有瑕疵的人。在上帝的恩典中,因信稱義不是只停留在身份地位的改變而已,乃是會使蒙恩的人由內到外逐漸聖化,成為一個喜愛上帝聖潔,不喜歡不義的人。上帝吩咐亞伯蘭,「當在祂面前作完全人」,目的是要與亞伯蘭立約。上帝說:「我就與你立約,使你的後裔極其繁多。」全能的上帝要與忠心信靠祂的亞伯蘭立約,使亞伯蘭「後裔極其繁多」,上帝救贖墮落罪人的工作因此繼續往前推進。
創世記17章3到6節「亞伯蘭俯伏在地;神又對他說:我與你立約:你要作多國的父。從此以後,你的名不再叫亞伯蘭,要叫亞伯拉罕,因為我已立你作多國的父。我必使你的後裔極其繁多;國度從你而立,君王從你而出。」面對上帝的顯現和吩咐,亞伯蘭的回應是「俯伏在地」。「俯伏在地」是亞伯蘭敬拜上帝的表現,是受造的人對創造主上帝應該有的回應,亞伯蘭以此表現他對上帝的敬畏和順服。約書亞在進攻耶利哥之前,靠近耶利哥探查敵情。在他舉目觀看的時候,「不料,有一個人手裡有拔出來的刀,對面站立。約書亞到他那裡,問他說:你是幫助我們呢,是幫助我們敵人呢?他回答說:不是的,我來是要作耶和華軍隊的元帥。」約書亞知道這是上帝向他顯現,約書亞的反應是「俯伏在地下拜,說:我主有什麼話吩咐僕人。」在創世記15章,亞伯蘭聽見上帝應許的回應是懷疑和抱怨。十幾年過去,到創世記17章,亞伯蘭表現出更加成熟的靈命和信心,不再懷疑和抱怨,乃是以敬拜順服回應上帝的話語。
經過將近一百年的信心操練,亞伯蘭面對上帝的態度正確了,上帝再一次與亞伯蘭立約。上帝告訴亞伯蘭:「我與你立約:你要作多國的父。」在聖經原文裡,「我與你立約」的我是強調用法。在這個約中,上帝強調自己是主動立約者,上帝要使約的內容實現,而上帝要成就的第一件事是亞伯蘭「作多國的父」。在創世記12章,上帝呼召亞伯蘭時,應許使亞伯蘭成為大國。現在上帝更進一步,亞伯蘭不只要成為一個國家的起源,乃是要成為多國的父,成為許多國家的起源。從歷史的後見之明來看,上帝的確實現祂對亞伯蘭的應許,亞伯蘭不但是以色列人的始祖,也是米甸人、以實瑪利人、以東人的始祖,後來亞伯蘭更成為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的共同始祖。全世界所有敬拜獨一神的宗教信仰,都以亞伯蘭為共同始祖,亞伯蘭果然成為多國的父。
上帝要使亞伯蘭作多國的父,為了與這個身份相襯,上帝要亞伯蘭改名。上帝說:「從此以後,你的名不再叫亞伯蘭,要叫亞伯拉罕,因為我已立你作多國的父。」命名是表明主權的一種方式。上帝為亞伯蘭改名,表明上帝是亞伯蘭的主,也表明上帝將使亞伯蘭身份改變。聖經相當看重名字,上帝在十誡中禁止人妄稱上帝的名,主耶穌教導門徒要奉祂的名禱告。名字常常表明人的特質,改名則是表明人生的重大轉變。例如上帝使雅各改名以色列,「摩西就稱嫩的兒子何西阿為約書亞」,「巴比倫王立約雅斤的叔叔瑪探雅代替他作王,給瑪探雅改名叫西底家」。亞伯蘭名字意思是我父是尊貴的,亞伯蘭的爸爸他拉是一個尊貴的人。亞伯拉罕名字意思是多國的父,亞伯蘭自己成為尊貴的人。古代君王登基的時候,為了配合新氣象,君王也會改名。現在亞伯蘭改名為亞伯拉罕,也帶有這種意味。亞伯拉罕是多國的父,上帝應許:「我必使你的後裔極其繁多;國度從你而立,君王從你而出。」上帝曾經吩咐亞當、挪亞要生養眾多,現在上帝要使亞伯拉罕「後裔極其繁多」。亞伯拉罕要成為新的亞當、新的挪亞。上帝創造世界時給人的祝福,要透過亞伯拉罕繼續流傳下去。不過亞伯拉罕能夠成為多國的父,後裔極其繁多,不是因為亞伯拉罕自己有能力成就這事,乃是全能的上帝以祂的大能成就這事。既然亞伯拉罕是多國的父,亞伯拉罕的後裔要多到可以組成許多國家,亞伯拉罕的後裔要成為國家的君王。馬太福音1章1節「亞伯拉罕的後裔,大衛的子孫,耶穌基督的家譜。」大衛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兩個人大約差距一千年,大衛是以色列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君王,直到今天以色列還是相當尊崇大衛王。從人性來看,耶穌基督是亞伯拉罕和大衛的後裔,從神性來看,耶穌基督是天國永恆君王,是創造萬有的主宰。耶穌基督降世在大衛王約一千年以後,距離亞伯拉罕約兩千年。
創世記17章7到8節「我要與你並你世世代代的後裔堅立我的約,作永遠的約,是要作你和你後裔的神。我要將你現在寄居的地,就是迦南全地,賜給你和你的後裔永遠為業,我也必作他們的神。」上帝與亞伯拉罕的約不只停留在亞伯拉罕一個人身上,乃是要透過亞伯拉罕,延伸到亞伯拉罕的後裔身上。亞伯拉罕之約後來在上帝與大衛之約中得到更新,亞伯拉罕與大衛之約在耶穌基督身上得到成就。上帝在創世記15章已經與亞伯蘭立約,到創世記17章,亞伯拉罕99歲時,上帝再一次肯定15章所立的約。立約是上帝單方主動的作為,但是約的內容要求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必須遵守約的規範。亞伯拉罕必須在上帝「面前作完全人」,亞伯拉罕的後裔也必須在上帝「面前作完全人」。上帝不只是與亞伯拉罕一個人立約,還與在亞伯拉罕裡「世世代代的後裔」立約。這個約是一個「永遠的約」,約的本質是上帝「要作你和你後裔的神」。上帝不但是亞伯拉罕的上帝,也是亞伯拉罕後裔的上帝。因此,亞伯拉罕與上帝獨特親密的關係,就成為亞伯拉罕後裔與上帝獨特親密的關係。亞伯拉罕因信稱義,亞伯拉罕的後裔也因信稱義。加拉太書3章13到14節「基督既為我們受了咒詛,就贖出我們脫離律法的咒詛;因為經上記著:凡掛在木頭上都是被咒詛的。這便叫亞伯拉罕的福,因基督耶穌可以臨到外邦人,使我們因信得著所應許的聖靈。」上帝是亞伯拉罕和他後裔的上帝,因此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要單單敬拜上帝,不可事奉敬拜別神。然而以色列人在歷史中破壞了這個約,上帝多次多方差派祂的僕人呼籲以色列人悔改,以色列人卻沒有聽從。以賽亞書24章5節「地被其上的居民污穢;因為他們犯了律法,廢了律例,背了永約。」以色列人沒有遵守上帝與亞伯拉罕之約,沒有遵守由此延伸出的西奈山之約,因此後來上帝在基督耶穌裡與人另立新約,使亞伯拉罕之約成為一個有效的約。
上帝說:「我要將你現在寄居的地,就是迦南全地,賜給你和你的後裔永遠為業,」上帝應許把迦南地賜給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時間是永遠。亞伯拉罕原本只是一個在迦南地寄居的人,但是上帝要使寄居者成為土地的擁有者,並且世代相傳直到永遠。雖然在歷史中,以色列人因為破壞與上帝的約,被趕出應許之地,但是上帝仍然看這塊土地是屬於亞伯拉罕和他後裔的。上帝審判的時間滿足以後,離開故土超過一千年的以色列人,在全能上帝的帶領下,於1948年奇蹟似地回到應許之地,在原地復國。最後,上帝說:「我也必作他們的神。」比起承受土地更重要的是與上帝的關係。亞伯拉罕的後裔是否能夠承受亞伯拉罕之約的祝福,關鍵在於是否有以亞伯拉罕的上帝為上帝。詩篇33篇12節「以耶和華為神的,那國是有福的!他所揀選為自己產業的,那民是有福的!」今天講到這裡,我們一起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