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1:6-13
大家平安:今天我們要繼續講路得記,上次我們講到以色列在士師治理的時代遭遇饑荒,在耶穌基督的故鄉猶大伯利恆,有一個叫以利米勒的人,為了躲避饑荒,帶著一家四口老婆和兩個孩子逃到附近的摩押避難,後來以利米勒死在摩押,兩個兒子雖然各自娶了媳婦,十年之後沒有留下後代也都死了,剩下三個寡婦以利米勒的太太拿俄米,兩個兒子的太太俄珥巴和路得。
路得記1章6到10節「他就與兩個兒婦起身,要從摩押地歸回;因為他在摩押地聽見耶和華眷顧自己的百姓,賜糧食與他們。於是他和兩個兒婦起行離開所住的地方,要回猶大地去。拿俄米對兩個兒婦說:你們各人回娘家去吧。願耶和華恩待你們,像你們恩待已死的人與我一樣!願耶和華使你們各在新夫家中得平安!於是拿俄米與他們親嘴。他們就放聲而哭,說:不然,我們必與你一同回你本國去。」在摩押地失去丈夫和兩個兒子的拿俄米,聽見上帝眷顧自己的百姓,上帝賜糧食給以色列,解決饑荒的問題,拿俄米決定返回故鄉猶大伯利恆。從中文聖經來看,好像是三個女人一起準備回以色列,但是在原文聖經裡,動詞的主角都是拿俄米,拿俄米聽見、拿俄米起身歸回、拿俄米起行離開,在這段過程裡,兩個媳婦都是默默跟著婆婆,直到她們真正走上路回猶大地,動詞才變成三個人一起。失去丈夫、兒子的拿俄米沉浸在自己的悲痛裡,雖然她還是和兩個媳婦住在一起,但是她的心不在兩個媳婦身上,在外地寄居的拿俄米一心想回家鄉,自己收拾行李準備起程,兩個媳婦看見婆婆收拾行李準備搬家,也默默跟著婆婆準備,默默跟著婆婆出發,拿俄米直到兩個媳婦跟著她走上路了,才回神過來發現兩個媳婦跟著自己要回猶大地,也才有接下來阻止兩個媳婦繼續跟著她的故事。
當人遭逢巨變,處於極大的痛苦當中時,很容易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忽略身旁其他的人事物,雖然路得和俄珥巴一直和拿俄米在一起,可是拿俄米好像失去了和兩個媳婦的連結,拿俄米心裡認為,兩個媳婦失去丈夫以後應該要去尋找自己的新人生,不應該繼續跟著她一個老太婆,以致於拿俄米雖然還是與兩個媳婦住在同一個屋簷下,但卻是自己盤算準備回家的路,完全沒有注意到兩個媳婦竟然跟上來一起走。當我們遭遇苦難、遭遇困難的時候,求主打開我們的眼睛,讓我們可以看見主所預備陪伴我們一起走的同伴,我們不是自己一個人承受一切,並且除了人以外,更重要的是有主自己與我們同在,陪伴我們度過人生每一段路程。
終於發現兩個媳婦跟著她的拿俄米,開口對媳婦說話了,拿俄米命令兩個媳婦各自回娘家,並且以耶和華上帝的名祝福兩個媳婦,祈求上帝恩待她們。拿俄米不要媳婦跟著自己,不是因為她不愛兩個媳婦,而是因為她愛兩個媳婦,她不要兩個媳婦跟著她受苦,拿俄米已經一無所有了,沒有能力實質上幫助兩個媳婦,拿俄米現在唯一所有的就是她的上帝,所以祈求上帝恩待兩個媳婦。拿俄米雖然跟著先生來到摩押地,在摩押地住了許多年,可是拿俄米的心始終記得耶和華上帝,她沒有因為住在摩押地,就跟著拜摩押人的神基抹,拿俄米的心還是屬於耶和華上帝,只是她身為一個女子,在那個時代沒有能力為自己作主,嫁了人就要跟著丈夫,丈夫死了就要跟著兒子,直等到兒子死了,她才能自己決定回以色列。
拿俄米求上帝「恩待」兩個媳婦,「恩待」這個詞裡面包含忠誠、可靠、仁慈、憐憫,拿俄米知道自己完全沒有能力恩待兩個媳婦,只有上帝有能力恩待人。雖然拿俄米沒有讀過神學,但是她在苦難中、在絕望中學到一個重要的屬靈真理,就是唯獨依靠上帝的恩典。拿俄米要兩個媳婦回娘家,兩個媳婦都是摩押人,她們的娘家都在摩押地,但是即使在摩押地,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還是能夠施恩給這兩個摩押女子,拿俄米知道耶和華上帝掌管全地,上帝的主權不受人區域劃分的限制,如同以利米勒、瑪倫、基連雖然逃到摩押地,還是逃不開上帝。拿俄米祈求上帝恩待兩個媳婦,像兩個媳婦「恩待已死之人與我一樣」,兩個媳婦在先生死後還是照樣敬重婆婆、服侍婆婆,沒有在先生死後丟下婆婆一走了之,甚至當婆婆決定返鄉,兩個媳婦也願意傻傻地跟著,在丈夫死後還願意離鄉背井繼續照顧婆婆,犧牲自己可以重新尋找幸福的機會。俄珥巴和路得不是剛嫁進拿俄米家做媳婦,她們結婚已經有十年了,兩個媳婦都不是小孩子,都懂得怎樣為自己打算,但是她們都選擇繼續跟著拿俄米、照顧拿俄米,沒有選擇為自己打算,找到這種媳婦真的是上帝恩典,箴言19章14節「房屋錢財是祖宗所遺留的;惟有賢慧的妻是耶和華所賜的。」
兩個媳婦對婆婆拿俄米的好,拿俄米都看在眼裡,兩個媳婦為拿俄米打算,拿俄米身為長輩,更要為兩個媳婦的未來打算,兩個媳婦都還年輕可以再嫁,不必像她一樣守寡,所以拿俄米為她們祝福:「願耶和華使你們各在新夫家中得平安!」拿俄米祈求守約施慈愛的上帝賜給人平安,這種平安是人經歷過流浪、不確定、痛苦焦慮之後得到的平安,完全來自上帝的給予。拿俄米活得夠久、經歷的事夠多了,她知道平安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也是她自己最缺乏的,真平安不是從人而來,真平安是從耶和華上帝而來。拿俄米祝福兩個恩待她的媳婦,能各自找到下一段新的幸福,不要再像第一段婚姻一樣,經歷生離死別的痛苦。經歷苦難以後,拿俄米學到寶貴的人生功課,以前以為人可以靠自己爭取些什麼,人可以自己解決人生的問題,但是現在拿俄米知道掌管糧食的是上帝,掌管人生未來的是上帝,如果上帝不賜福,人努力為自己爭取再多,到頭來都是一場空。
說完話以後,拿俄米和路得、俄珥巴親嘴告別,三個女人放聲大哭,兩個媳婦都拒絕離開婆婆,堅持要和婆婆一起回故鄉。拿俄米和兩個媳婦的感情一定很好,所以一提到要分開,三個人都放聲大哭,路得、俄珥巴是好媳婦,拿俄米也是好婆婆,拿俄米為了兩個媳婦將來的幸福,選擇忽視從此分離的痛苦,毅然決然切斷彼此的關係連結,兩個媳婦愛婆婆不願分離,寧願葬送將來幸福。
11到13節「拿俄米說:我女兒們哪,回去吧!為何要跟我去呢?我還能生子作你們的丈夫嗎?我女兒們哪,回去吧!我年紀老邁,不能再有丈夫;即或說,我還有指望,今夜有丈夫可以生子,你們豈能等著他們長大呢?你們豈能等著他們不嫁別人呢?我女兒們哪,不要這樣。我為你們的緣故甚是愁苦,因為耶和華伸手攻擊我。」雖然兩個媳婦都願意犧牲自己,但是婆婆拿俄米意志更堅定,堅決反對媳婦跟著她回故鄉。在這個段落裡,拿俄米三次稱呼路得和俄珥巴「我女兒們哪」,拿俄米不只把路得和俄珥巴當做媳婦,而是發自內心把她們當作自己女兒,這是她們婆媳感情深厚、關係良好的祕訣,拿俄米把媳婦當女兒,媳婦也把拿俄米當媽媽,但是就是因為這樣,拿俄米更堅決地命令兩個女兒「回去吧」、「回去吧」、「不要這樣」。拿俄米和兩個媳婦分離是路得記最讓人傷心的段落,三個無可奈何的女人,明明感情深厚,卻因為現實環境的因素,不得不分離。拿俄米知道兩個媳婦愛她,光從感情下手勸她們離開是不夠的,所以拿俄米改從理性下手,要路得和俄珥巴好好想想,計算跟隨她回猶大的代價。
拿俄米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是「為何要跟我去呢?」婆媳多年相處的感情不是決定跟隨的原因,拿俄米要兩個媳婦好好想想,跟隨她回去的理由、動機是什麼?想清楚動機、計算代價也是主耶穌對門徒的要求,主耶穌傳揚神國的福音,許多人聽見了決定跟著耶穌走,路加福音14章25到27節「有極多的人和耶穌同行。他轉過來對他們說:人到我這裡來,若不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弟兄、姊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門徒。凡不背著自己十字架跟從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門徒。」接著主耶穌講了蓋房子計算費用和兩個王計算兵力打仗的比喻,要人計算跟隨耶穌作門徒的代價,主對門徒的要求是「這樣,你們無論什麼人,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就不能作我的門徒。」雖然主耶穌對門徒的要求這麼嚴格,但是使徒彼得曾經代表眾門徒向主做過美好的信仰告白,約翰福音6章68到69節「西門彼得回答說: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們還歸從誰呢?我們已經信了,又知道你是神的聖者。」不記代價,跟隨到底,因為比起永生、比起上帝,這些代價不算什麼。拿俄米也要兩個媳婦想清楚,她告訴兩個媳婦「我年紀老邁,不能再有丈夫」,拿俄米沒辦法再結婚,沒辦法再結婚,自然不可能再生兒子給兩個媳婦做老公,就算奇蹟出現「即或說,我還有指望,今夜有丈夫可以生子,你們豈能等著他們長大呢?你們豈能等著他們不嫁別人呢?」即使發生奇蹟,拿俄米的兒子也和兩個媳婦有年齡差距,難道兩個媳婦要等孩子長大不嫁別人嗎?拿俄米提出的理由很現實也很有力,就算奇蹟發生,路得和俄珥巴跟隨拿俄米都不可能再嫁再得到幸福,兩個年輕人倒不如放下拿俄米這個包袱重新開始。
撒母耳記下記載了一個類似的故事,大衛王晚年,大衛王的兒子押沙龍起兵背叛大衛王,因為押沙龍充分籌備預備之後才叛變,因此拉攏很多人背叛大衛王投靠他,連大衛王身邊親近的參謀都離開大衛,投靠押沙龍,撒母耳記下15章12節「於是叛逆的勢派甚大;因為隨從押沙龍的人民,日漸增多。」甚至有人向大衛王報告:「以色列人的心都歸向押沙龍了!」因為事出突然,大衛沒有把握勝過押沙龍,所以決定逃離首都耶路撒冷,撒母耳記下15章18節「王的臣僕都在他面前過去。基利提人、比利提人,就是從迦特跟隨王來的六百人,也都在他面前過去。」這些人是大衛的老臣,當中很多人甚至是從大衛還沒作王,還在躲避掃羅王追殺的時代就跟著大衛出生入死,和大衛有一輩子的交情,所以不管情況怎麼樣,他們都選擇跟隨大衛到底,可是現在有一個跟著大衛逃跑的人,和大衛沒有這樣過命的交情,撒母耳記下15章19、20節「王對迦特人以太說:你是外邦逃來的人,為什麼與我們同去呢?你可以回去與新王同住,或者回你本地去吧!你來的日子不多,我今日怎好叫你與我們一同飄流、沒有一定的住處呢?你不如帶你的弟兄回去吧!願耶和華用慈愛誠實待你。」大衛王勸以太不要繼續跟著他逃命,不如為自己另謀出路,投靠謀反的押沙龍也可以,最後還以上帝的名祝福以太,不要以太和自己一起受苦。可是以太對大衛王說:「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又敢在王面前起誓:無論生死,王在哪裡,僕人也必在那裡。」以太選擇跟隨大衛王和大衛王所事奉的上帝,不離左右。
拿俄米勸兩個媳婦離開她回自己娘家,最後拿俄米說:「我為你們的緣故甚是愁苦,因為耶和華伸手攻擊我。」拿俄米不是在指責兩個媳婦,而是向兩個媳婦告白自己內心的痛苦,許多解經家分析聖經原文,認為「我為你們的緣故甚是愁苦」表達的是「我比妳們更命苦」,拿俄米認為自己是不祥之人,上帝的怒氣在她身上,上帝伸手攻擊她,中年喪偶、老年喪子,兩個媳婦還有大好青春,不要跟她這個不祥之人走太近比較好。雖然不久之前拿俄米才以上帝的名祝福兩個媳婦,相信上帝是恩待人的上帝,但是生活中的苦難明明擺在眼前,拿俄米相信這是上帝攻擊她,因此拿俄米沒有辦法像大衛一樣,接受兩個媳婦繼續跟隨自己不離開。現在的拿俄米好像約伯受苦的時候一樣,有的時候充滿信心,有的時候情緒低落、心情沮喪,覺得上帝已經離開自己、丟棄自己,拿俄米像約伯一樣埋怨上帝「伸手攻擊我」,但是仍然仰望上帝,要回到猶大伯利恆,因為她聽說上帝重新眷顧以色列,她要回去投靠上帝。我們信主以後不是人生從此一帆風順沒有風浪,很多時候我們也會像拿俄米或者約伯一樣經歷痛苦、經歷苦難,有時候我們受苦是因為自己犯罪,上帝愛我們所以出手管教我們,有時候我們不是因為犯罪受苦,而是為了順服上帝行善受苦,有時候上帝為了鍛鍊我們的生命使我們受苦。不管哪一種情況,我們對上帝的信心在苦難掙扎成長,我們對上帝的認識也會越來越深刻,使徒保羅對這點有很深刻的認識。羅馬書5章1到5節「我們既因信稱義,就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神相和。我們又藉著他,因信得進入現在所站的這恩典中,並且歡歡喜喜盼望神的榮耀。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
拿俄米以為路得和俄珥巴跟著她不可能再得到幸福,但是耶穌說過:「在人是不能,在神卻不然,因為神凡事都能。」上帝能使人死裡復活,即使是拿俄米這樣絕望的情況,上帝也能完全翻轉,不然就不會有路得記了。接下來我們一起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