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平安:今天我們要結束約翰福音11章。耶穌叫拉撒路死裡復活,這件事大大震動以色列社會,很多人當場表示願意相信耶穌,也有一些埋伏在耶穌身邊的奸細,把耶穌做的事回去報告給法利賽人。不管是好意是壞意,耶穌叫拉撒路死裡復活這件事迅速傳開了,連首都耶路撒冷都因此大大震動。
約翰福音11章47到48節「祭司長和法利賽人聚集公會,說:這人行好些神蹟,我們怎麼辦呢?若這樣由著他,人人都要信他,羅馬人也要來奪我們的地土和我們的百姓。」公會是猶太人最高權力團體,擁有羅馬帝國政府授權,可以在半自治的狀態下,管理猶太人內部事務,但是沒有正式的司法審判權。公會成員主要是祭司階層,也就是福音書裡的撒都該人,除了祭司撒都該人以外,還有少部分公會成員是法利賽人。比起撒都該人,法利賽人更貼近民間老百姓,也擁有百姓的尊敬和支持。耶穌叫拉撒路死裡復活的消息,傳進猶太人最高權力團體,成為一個必須討論如何回應的正式議題。耶穌在3年半的傳道時間裡,不斷行神蹟,並且神蹟的等級不斷向上提升,變水為酒、醫治病人、醫好病了38年的癱瘓之人、五餅二魚、在海面上行走、醫治生來瞎眼的人、叫拉撒路死後第四天死裡復活。即使是敵對耶穌的人,也沒有辦法否認耶穌行神蹟的真實性,耶穌的神蹟是貨真價實,吸引許多人跟隨耶穌。公會這些領袖因此感到很頭痛。
舊約時代先知以利亞曾經禱告上帝,叫一個已經死了的孩子死裡復活,上帝垂聽以利亞的禱告,列王紀上17章22節「耶和華應允以利亞的話,孩子的靈魂仍入他的身體,他就活了。」以利亞把復活的孩子交給孩子的媽媽,孩子的媽媽對以利亞說:「現在我知道你是神人,耶和華藉你口所說的話是真的。」上帝透過以利亞使死人復活,孩子的媽媽,這個撒勒法的外邦寡婦,因此相信上帝,相信上帝的僕人以利亞。詩篇126篇3節「耶和華果然為我們行了大事,我們就歡喜。」這節經文的背景是南國猶大滅亡以後,上帝帶領流落異鄉的猶太人,回到故鄉以色列重建家園,整個猶太民族好像死裡復活,所以對上帝的恩典感到高興歡喜。可是當上帝兒子耶穌基督,叫拉撒路死裡復活以後,祭司和法利賽人這些公會領袖,卻開大會討論要怎麼對付耶穌。大會的議題是「這人行好些神蹟,我們怎麼辦呢?」從聖經原文來理解,「我們怎麼辦」指的是「我們做了什麼」。公會正在認真做內部評估,評估這段時間以來,他們對付耶穌努力的成果。檢討會的結論是,雖然耶穌不斷行神蹟吸引群眾,公會卻沒有採取什麼有效的手段,可以減低或打擊耶穌的崛起,公會沒有任何進展,什麼都沒有成就。在上帝至高的主權之下,一切出於人的敵擋都是枉然,耶穌基督按照天父上帝的旨意,成就他被差派要成就的一切事。
耶穌行許多神蹟是人無法否認的,但是這許多神蹟沒有改變宗教領袖對耶穌的看法和態度。這群金字塔頂端的菁英份子,已經決定要反對耶穌到底,他們不願意也不會被任何有力的證據說服,耶穌的神蹟不只沒有讓他們的心醒悟過來相信耶穌,反而更加堅定他們反對耶穌的心。當人心剛硬的時候,眼睛什麼也看不見,除非聖靈在人內心使人重生,上帝外在的神蹟才能透過內在的信心,對人產生正確的意義和教導。公會領袖們害怕,如果任憑耶穌繼續擴展影響力,所有的人都會相信他,很明顯不是所有的人都相信耶穌,但是當人懼怕的時候,很容易把事情程度放大,自己先嚇自己。耶穌基督興起是公會不願意看見的發展,公會擔心如果基督彌賽亞出現,帶領軍事革命引發暴動,羅馬政府一定不會袖手旁觀,必定出動軍隊鎮壓,到時候以色列必被戰爭毀滅,聖殿要被拆毀,猶太人將會失去現在的自治權。在歷史中猶太人曾經被羅馬軍隊打敗,數以千計的猶太青年軍年輕人,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耶穌釘十字架復活以後40年,猶太人爆發大規模革命,引發羅馬軍隊鎮壓,羅馬人攻陷耶路撒冷,摧毀聖殿、移平耶路撒冷城、屠殺猶太人,剩下的猶太人被迫離開以色列,從此散居全世界將近1900年。
公會領袖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但是他們真正關心的,不是國家民族,而是在現有體制下,羅馬政府給予的地位和權力。公會領袖擔心要是失去羅馬帝國支持,會失去現在的既得利益,因為過去幾個世紀,猶太地區掌權者不斷交替,得勢的人最害怕的就是失去權力。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像施洗約翰一樣,完全把自己交託在上帝的主權底下,願意喜樂地承認「他必興旺,我必衰微」。
約翰福音11章49到50節「內中有一個人,名叫該亞法,本年作大祭司,對他們說:你們不知道什麼。獨不想一個人替百姓死,免得通國滅亡,就是你們的益處。」該亞法是大祭司,是羅馬政府指派的大祭司,任職期間在主後18年到主後36年。在主後36年,大祭司該亞法和巡撫本丟比拉多,先後被羅馬政府革職。該亞法有一個很有名的岳父叫作亞那,亞那在主後6年到主後15年,由羅馬政府指派做大祭司,該亞法做大祭司的時候,亞那雖然卸任了,卻還是有很大的影響力。按照摩西律法,大祭司是上帝直接揀選設立的,第一代大祭司是摩西的哥哥亞倫。大祭司是終身職,亞倫做大祭司做到死,亞倫死了以後,亞倫的兒子以利亞撒接續亞倫做大祭司,從此大祭司的職位由亞倫子孫代代相傳。雖然按照摩西律法,大祭司是終身職,但是羅馬政府不願意任何人掌權太久,以免累積實力造成叛變的可能,所以羅馬政府搶奪任命大祭司的權力,不按照摩西律法,隨己意指派和解除大祭司的職務。
該亞法「本年」作大祭司,不是說大祭司每年要重新指派,「本年」指的是「耶穌基督釘十字架」這一年,該亞法是大祭司。身為大祭司,自然是公會最高領袖,至少名義上是。面對僵局,該亞法出來說話,他說:「你們不知道什麼。獨不想一個人替百姓死,免得通國滅亡,就是你們的益處。」該亞法身為大祭司,是公會主席,提出意見要公會領袖好好想想,怎麼做才是維持現有制度、維持掌權者既有利益、維持以色列現狀最有利,損失最小的方式。該亞法說:你們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只要讓耶穌一個人死亡,就可以避免百姓在擁立彌賽亞的高昂情緒下造反革命。只要耶穌一個人死,國家就不至於捲入戰爭滅亡,公會領袖可以繼續在羅馬政權底下,享受特殊階級、特殊待遇,在半自治狀態下繼續管理以色列。該亞法說:「一個人替百姓死。」替死是祭司獻祭的用語,耶穌必須像獻祭羔羊一樣被殺,來拯救國家民族,並且保護公會領袖不會失去他們的權力地位。該亞法不是真正認知耶穌是上帝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那一位,他只是使用獻祭語言。只是從歷史回顧,該亞法的算盤打錯了,耶穌基督固然按照所預定的去世了,以色列還是被羅馬消滅,公會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真正的問題不在於靠人自己的聰明,籌算如何解決眼前的問題,真正的問題在於人的靈性、上帝與人的關係。上帝的審判不是靠人的計畫可以躲開,上帝的賜福也不是靠人的手段可以奪取。
約翰福音11章51到53節「他這話不是出於自己,是因他本年作大祭司,所以預言耶穌將要替這一國死;也不但替這一國死,並要將神四散的子民都聚集歸一。從那日起,他們就商議要殺耶穌。」約翰福音插入一個註腳,講解該亞法話語背後真正的屬靈意義。該亞法透過自己的思想意志,說出「獨不想一個人替百姓死,免得通國滅亡,就是你們的益處。」該亞法不是不能控制自己的思想言語,但是在該亞法的思想言語之上,上帝透過該亞法說話,賦予該亞法這段話更深層的含義,這個更深層的含義是該亞法不能理解的,是先知性預言的話語。儘管該亞法自己不知道,上帝卻透過該亞法說出先知性話語,這不代表上帝認為該亞法是一個合格的大祭司,在舊約聖經裡,上帝也曾經透過巴蘭祝福以色列人,巴蘭卻為了賺摩押王的錢,引誘以色列人行姦淫拜偶像得罪上帝,以至於以色列人遭受瘟疫審判。彼得後書2章15節評論巴蘭是「貪愛不義之工價的先知」,是離棄正路走錯路的人,巴蘭最後死在以色列人刀下。該亞法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上帝使用說出先知性話語,約翰福音告訴我們有兩個原因,第一因為該亞法是大祭司,第二因為這一年是耶穌基督釘死十字架的重要年份。耶穌的死的確是一種替代性的死,只不過該亞法是從世俗政治層面來理解,約翰福音卻從耶穌是「上帝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角度來切入。耶穌如果不代替上帝子民死,上帝的子民就不可能與上帝和好,沒有先與上帝和好,沒有人可以進入上帝的新創造,承受上帝永恆國度。如果耶穌不死,就是全人類死,沒有任何人可以蒙恩得救,所有人通通都要滅亡。耶穌代替猶太民族和非猶太民族受死,要把四散在全世界的上帝子民聚集起來,合一歸給上帝。因為耶穌基督代替我們死,我們才能被上帝聚集起來,不管我們在世界的哪一個角落,上帝聚集我們進入祂的應許,得以享受將來的國度。
約書亞記21章43到45節「這樣,耶和華將從前向他們列祖起誓所應許的全地賜給以色列人,他們就得了為業,住在其中。耶和華照著向他們列祖起誓所應許的一切話,使他們四境平安;他們一切仇敵中,沒有一人在他們面前站立得住。耶和華把一切仇敵都交在他們手中。耶和華應許賜福給以色列家的話一句也沒有落空,都應驗了。」以色列人離開埃及,在曠野漂流40年。在這40年中間,除了迦勒和約書亞以外,誰也沒有進去過上帝的應許之地,以色列人只能相信上帝的應許,等候上帝的帶領。在這40年裡面,上帝沒有帶領以色列人得到一寸土地,以色列人只是在曠野不停繞啊繞,有時候甚至好幾年的時間,上帝只叫以色列人待在原地不動。但是等到時候滿足,上帝命令摩西的接班人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過約旦河,進入應許之地打仗,讓以色列人親自經歷上帝的話語,經歷上帝與他們同在,雖然有許多人反對他們,上帝仍然按照應許,將應許之地賜給他們。等到爭戰的年日結束,約書亞和以色列人各自承受產業,不再忙於戰爭,可以安居生活的時候,他們真實經歷到,從前40年在曠野上帝應許賜福的話,沒有一句落空,以色列人活在上帝賜福的話語裡面。因著耶穌基督的死,普世教會要建立起來,福音從猶太人開始,要傳遍全世界,使四散的人重歸於一,並且從人的得救開始,萬物都要期待復興的時候。羅馬書8章19到21節「受造之物切望等候神的眾子顯出來。因為受造之物服在虛空之下,不是自己願意,乃是因那叫他如此的。但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脫離敗壞的轄制,得享神兒女自由的榮耀。」
該亞法和整個公會都不知道上帝的救贖計畫,但是他們已經開會決定,接受該亞法的提議,決定要殺耶穌。其實他們早就想殺耶穌,只是到這次大會,殺耶穌才成為正式決議。決意以後,接下來就剩下執行的問題。耶穌基督叫拉撒路死裡復活,以祭司為首的宗教領袖卻沒有因上帝的作為顯現歡喜快樂,也不像撒勒法的寡婦相信上帝、相信上帝的僕人神人以利亞。耶穌叫拉撒路死裡復活,成為耶穌被定罪的原因,公會定了耶穌的罪,他們將要捉拿耶穌、審問耶穌,把耶穌釘上十字架。
約翰福音11章54節「所以,耶穌不再顯然行在猶太人中間,就離開那裡往靠近曠野的地方去,到了一座城,名叫以法蓮,就在那裡和門徒同住。」耶穌收到風聲,知道公會決定要殺他。因為公會決議要殺耶穌,耶穌不再公開在猶太人中間行動。耶穌不是因為害怕躲起來,事實上這個時間已經離耶穌釘十字架很近了。耶穌知道自己走的是十字架的道路,十字架的道路必須按照天父上帝旨意,不是根據人的決定。公會的決議不能逼耶穌上十字架,耶穌乃是順服天父上帝的旨意,按照天父上帝的時間和方式。約翰福音10章17到18節,耶穌說:「我父愛我;因我將命捨去,好再取回來。沒有人奪我的命去,是我自己捨的。我有權柄捨了,也有權柄取回來。這是我從我父所受的命令。」在釘十字架前最後一小段時間,耶穌決定把時間留給身邊親近的門徒,不再有公開行程,直到耶穌進入耶路撒冷過逾越節。耶穌離開猶太人人口密集的區域,前往人口稀少靠近曠野,一個叫做以法蓮的地方,以法蓮距離耶路撒冷大約20公里,不會太近容易被抓不安全,也不會太遠來不及上耶路撒冷過逾越節。耶穌受難以前和門徒住在一起,把握最後的時間機會教導門徒,因為下一次公開露面,就是耶穌釘十字架的時候。今天我們講到這裡,接下來我們一起禱告。求主的聖靈在我們心裡動工,讓我們經歷上帝作為的時候,能夠認出這是上帝的作為,能夠因此感到歡喜,榮耀歸給耶穌基督。求主幫助我們夠帶著喜樂的心,繼續持守上帝的話語,等候「耶和華應許賜福給以色列家的話一句也沒有落空,都應驗了。」帶著盼望等候耶穌基督再來,等候上帝榮耀完全彰顯。我們一起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