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平安:今天我們要繼續講腓立比書。使徒保羅在腓立比書一開始,與同工提摩太一起問候腓立比教會。他說:「基督耶穌的僕人保羅和提摩太寫信給凡住腓立比、在基督耶穌裡的眾聖徒,和諸位監督,諸位執事。願恩惠、平安從神我們的父並主耶穌基督歸與你們!」問候完以後,保羅為腓立比教會,在上帝面前感恩禱告。保羅告訴腓立比教會:「我每逢想念你們,就感謝我的神;每逢為你們眾人祈求的時候,常是歡歡喜喜的祈求。因為從頭一天直到如今,你們是同心合意的興旺福音。我深信那在你們心裡動了善工的,必成全這工,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保羅喜樂地為腓立比教會感恩禱告。上次我們講到這裡,現在我們繼續往下講。
腓立比書1章7節「我為你們眾人有這樣的意念,原是應當的;因你們常在我心裡,無論我是在捆鎖之中,是辯明證實福音的時候,你們都與我一同得恩。」保羅告訴腓立比教會,自己對於他們有這種喜樂、感恩的態度是應當的,是理所當然的。保羅認為這是一個必須存在的狀態和反應。「應當的」在聖經原文帶有正確、公正的意思,「應當的」是一種合乎公義的狀態。保羅的意念是保羅的思想、保羅的感受,意念這個詞包括情感、想法、關注、意見、態度。腓立比書有時候把意念翻譯成心,保羅在腓立比書十次用這個字表達不同的意思。腓立比書2章2節「你們就要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使我的喜樂可以滿足。」保羅在這裡呼籲眾人要謙卑合一。2章5節「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3章15節「所以我們中間,凡是完全人總要存這樣的心;若在什麼事上存別樣的心,神也必以此指示你們。」保羅在這裡呼籲眾人要存心向著標竿直跑,同時承認有些人存著別樣的心。3章19節「他們的結局就是沉淪;他們的神就是自己的肚腹。他們以自己的羞辱為榮耀,專以地上的事為念。」這是保羅敘述基督十字架的仇敵存什麼樣的心,他們專以地上的事為念,不關心天上的事。4章2節「我勸友阿爹和循都基,要在主裡同心。」4章10節「我靠主大大的喜樂,因為你們思念我的心如今又發生;你們向來就思念我,只是沒得機會。」保羅稱讚腓立比教會弟兄姐妹思念他的心。
在這些經文裡,意念和心聖經原文是同一個字。這個字不只表示人內心的思想、態度、情感,更包括人外在的行為和方向。內在的意念、心具有實質能力,可以具體推動人外在行為和決定方向。這種意念不只是存在心裡放著,乃是可以決定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保羅所存的意念,這種特別的思想和情感,可以帶來教會的合一,可以帶來基督徒生命成長與成熟,可以給與有需要的人實際關懷。除了保羅所存的意念以外,保羅承認還有另外一種意念,另外一套思想、情感、態度。另一種意念可以帶來教會分裂,帶來反對基督、敵擋基督,帶來以個人利益為最高原則的生命態度。保羅在腓立比書第一次使用意念這個詞,是用在自己對腓立比教會所有基督徒的態度上。保羅說自己「為你們眾人有這樣的意念,原是應當的。」對於每一個教會成員,保羅都抱持喜樂感恩的態度,以及深刻真摯的情感。保羅說這是基督徒正確的思念方式。在腓立比書1章15到17節,保羅提出了不應當、不正確的相反態度。「有的傳基督是出於嫉妒紛爭,也有的是出於好意。這一等是出於愛心,知道我是為辯明福音設立的;那一等傳基督是出於結黨,並不誠實,意思要加增我捆鎖的苦楚。」嫉妒、紛爭、結黨都是不應當、不正確的負面態度。其實基督徒常常會在這兩種態度中做選擇,有時候我們選擇正確的態度,有時候我們選擇錯誤的態度。腓立比教會的基督徒也面臨同樣的選擇,因此保羅勸勉教會弟兄姐妹,要以他的積極態度為榜樣,保羅自己則是以基督耶穌為榜樣。保羅以自己為例證,證明活出基督的教訓是基督徒真實可行的生活方式。這是一種從內到外,表裡如一的生命態度。
保羅向腓立比教會「眾人」,講述自己對他們的基本態度。腓立比書1章1節到7節,短短7節經文裡,保羅3次使用眾人這個詞,教導個別基督徒在基督耶穌裡合一的重要性。保羅問候眾聖徒,為眾人感恩祈求,為眾人有一樣的意念。保羅接納腓立比教會所有的弟兄姐妹,他的愛在基督裡一視同仁。這不是說保羅和每一個人的私交都一樣,乃是說保羅因著基督耶穌的緣故,接納教會眾聖徒。保羅繼續解釋,為什麼他對眾聖徒有這樣的積極態度。首先是「因你們常在我心裡」,其次是「你們都與我一同得恩」。保羅說:「你們常在我心裡。」類似的話出現在哥林多後書7章3節,「我已經說過,你們常在我們心裡,情願與你們同生同死。」對保羅來說,「常在我心裡」不只是一種思念、一種情感,它更是一種願意犧牲生命的承諾。保羅在腓立比書2章17節說:「我以你們的信心為供獻的祭物,我若被澆奠在其上,也是喜樂,並且與你們眾人一同喜樂。」保羅因為基督的緣故,願意把生命獻給基督所愛的教會。內地會創辦人戴德生說過類似的話。戴德生在19世紀中葉來到中國傳揚福音,在他寫給妹妹的家書裡,他說:「我若有千磅英金,中國可以全數支取;我若有千條性命,絕對不留下一條不給中國。不!不是為中國,而是為基督!我們能為這寶貴的救主作足夠的犧牲嗎?」初代教會在耶路撒冷舉行第一次大公會議時,他們對保羅的評價是「為我主耶穌基督的名不顧性命的。」保羅愛主,願意為主的教會,為主教會裡的眾聖徒獻上生命,因此保羅說教會眾聖徒常在他心裡。
腓立比教會的弟兄姐妹除了常在保羅心裡,他們也與保羅在基督耶穌裡有真實的團契。保羅說:「無論我是在捆鎖之中,是辯明證實福音的時候,你們都與我一同得恩。」這是保羅在腓立比書第一次提到自己坐牢的事。儘管保羅有成熟的信心和靈性,保羅仍然是有血有肉的人,他和一般人一樣會受到環境影響。坐牢對保羅來說,同樣不是一件好受的事。因為坐牢,保羅被迫和看守他的羅馬士兵捆鎖在一起。鎖鍊限制保羅的行動自由,使他不能像從前一樣四處傳道。鎖鍊磨破保羅的皮膚,使他的身體受到痛苦。身為囚犯,保羅必須面對四面八方來的歧視和羞辱。大多數人不會因為保羅是使徒,因為保羅為耶穌的名坐牢,所以尊重保羅這個囚犯。保羅身為囚犯,會被帶到法庭裡受審。按照羅馬法,保羅可以為自己發言。保羅把這個發言的機會,當作「辯明證實福音的時候」。使徒行傳26章告訴我們,保羅在耶路撒冷被猶太人控告時,曾經在亞基帕王面前為自己辯護。保羅趁機向亞基帕王傳福音,見證復活的耶穌怎樣向他顯現,使原本敵擋耶穌的保羅,轉變成為向全世界傳揚耶穌復活福音的保羅。保羅說:「然而我蒙神的幫助,直到今日還站得住,對著尊貴、卑賤、老幼作見證;所講的並不外乎眾先知和摩西所說將來必成的事,就是基督必須受害,並且因從死裡復活,要首先把光明的道傳給百姓和外邦人。」亞基帕王聽完保羅的見證以後,對保羅說:「你想少微一勸,便叫我作基督徒啊!」保羅回答亞基帕:「無論是少勸是多勸,我向神所求的,不但你一個人,就是今天一切聽我的,都要像我一樣,只是不要像我有這些鎖鍊。」鎖鏈看似限制了保羅的自由,上帝卻藉著鎖鍊,把保羅帶到平常去不到的地方,將福音傳揚開來。提摩太後書2章9節「我為這福音受苦難,甚至被捆綁,像犯人一樣。然而神的道卻不被捆綁。」
保羅受苦的經歷成為一個契機,證明他與腓立比教會之間的夥伴關係。不管在保羅坐牢的時候,或者在保羅辯明證實福音的時候,腓立比教會都和保羅共度苦難。因為腓立比教會忠心與保羅共度苦難,所以保羅稱讚腓立比教會,不管是什麼樣的時候,「你們都與我一同得恩」。保羅為這個與他共度苦難的教會,滿心喜樂感謝上帝,並且發自內心深愛這個教會。這是上帝在基督耶穌裡,賜給保羅的寶貴團契,是上帝賜給保羅重要的福音夥伴。一起共享福音的好處,一起承擔生命的重擔,彼此在上帝的恩典中分享與合作。保羅在這裡說的恩典,不是一種籠統的用法,不是泛指基督耶穌的救恩。當然我們應該把一切恩典都歸於基督耶穌的救恩,但是保羅在這裡不是這樣用。保羅在這裡把恩典與他為基督所受的苦難連在一起,並且強調腓立比教會同在這個恩典中。腓立比教會與保羅一起分擔為基督受苦,也與保羅「一同得恩」。「一同受苦,一同得恩」與他們彼此的經歷和夥伴關係有關。腓立比教會一直供給保羅傳道事工經濟上的需要,腓立比書4章14到18節「然而,你們和我同受患難原是美事。腓立比人哪,你們也知道我初傳福音離了馬其頓的時候,論到授受的事,除了你們以外,並沒有別的教會供給我。就是我在帖撒羅尼迦,你們也一次兩次的打發人供給我的需用。我並不求什麼餽送,所求的就是你們的果子漸漸增多,歸在你們的帳上。但我樣樣都有,並且有餘。我已經充足,因我從以巴弗提受了你們的餽送,當作極美的香氣,為神所收納、所喜悅的祭物。」
腓立比教會不但在經濟上援助保羅,也在為基督受苦的事上與保羅同工。腓立比書1章29到30節「因為你們蒙恩,不但得以信服基督,並要為他受苦。你們的爭戰,就與你們在我身上從前所看見、現在所聽見的一樣。」腓立比是羅馬城直屬殖民地,所以在腓立比公開宣告基督耶穌是主,會直接導致與羅馬帝國皇帝崇拜的衝突。腓立比教會的基督徒因此被逼迫,如同保羅為基督耶穌受逼迫一樣。腓立比教會的基督徒與保羅一同得恩,這個恩典是在供應經濟需要的層面上,也在為基督一同當兵,一同面對爭戰,一同受逼迫、受苦的層面上。基督是主還是凱撒是主。耶穌說:「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上帝的恩典使同屬上帝的人,儘管經歷苦難、經歷反對、經歷缺乏,上帝百姓的團契都還是能夠緊密聯合,一起共享恩典。上帝的恩典使保羅和腓立比人開始聯合在一起,上帝的恩典也使保羅和腓立比教會繼續聯合在一起。羅馬書8章16到17節「聖靈與我們的心同證我們是神的兒女;既是兒女,便是後嗣,就是神的後嗣,和基督同作後嗣。如果我們和他一同受苦,也必和他一同得榮耀。」彼得前書4章12到14節「親愛的弟兄啊,有火煉的試驗臨到你們,不要以為奇怪(似乎是遭遇非常的事),倒要歡喜;因為你們是與基督一同受苦,使你們在他榮耀顯現的時候,也可以歡喜快樂。你們若為基督的名受辱罵,便是有福的;因為神榮耀的靈常住在你們身上。」
腓立比書1章8節「我體會基督耶穌的心腸,切切的想念你們眾人;這是神可以給我作見證的。」雖然不常見面,保羅和腓立比教會卻是在主裡親密的戰友。保羅對腓立比教會有強烈的愛,有強烈的想念,這是上帝可以為保羅作見證的。保羅向腓立比教會直接表達強烈的愛與思念,直接表達他對腓立比教會的友誼。這對保羅來說不是一件會令他感到尷尬,感到不好意思的事。在華人的文化裡,我們通常把情感放在心裡,不太會表達出來。但是保羅讓我們看見,在基督耶穌裡的另一種模式,一種直接把愛表達出來的模式。保羅知道自己的愛不是從人而來,不是他原本就有這樣的愛。保羅清楚指出,他的愛乃是從上帝而來,因為他「體會基督耶穌的心腸」。基督耶穌把自己對教會、對每個基督徒的愛,清楚放在保羅心裡。保羅感受到基督耶穌強烈的愛,基督的愛成為保羅的愛,因此保羅與基督耶穌同心,愛主所愛,想念主所想念。如果不是從上帝而來的愛,保羅不可能這樣愛教會弟兄姐妹。
在基督耶穌裡重生的新生命改變保羅與上帝的關係,改變保羅與自己的關係,改變保羅與他人的關係。基督內住在保羅裡面,保羅內住在基督裡面,基督內住在教會裡面,教會也內住在基督裡面。因為這樣的彼此內住,保羅深刻感受到基督的愛。因為基督的愛太過強烈,保羅沒有辦法不把這個愛表達出來。保羅切切盼望自己可以和腓立比教會的弟兄姐妹在一起,並且邀請上帝為他做見證。基督的愛帶來同在與合一,愛使人想要在一起。保羅深深體會基督耶穌的心腸,體會基督耶穌的愛。體會基督耶穌要使人與上帝和好,使人彼此和好,使上帝與人、人與上帝、人與人可以彼此和好、彼此相愛,彼此深切盼望在一起同住的心。這是從創世記亞當墮落以來,人在罪惡裡失去的上帝之愛與同在。如今我們在基督耶穌裡可以罪得赦免,重新得到這失落已久的上帝之愛。這個愛不是人類的愛能夠比擬的,我們的愛都是變來變去的,上帝的愛卻不是如此。這個愛是上帝在基督裡接納所有的人,上帝的愛把眾人一同聚集,使流浪在外的浪子們回家團聚。保羅體會基督耶穌的心腸,體會基督耶穌愛人的心,這是上帝可以做見證的。今天我們講到這裡,我們一起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