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平安:今天我們要講創世記12章6到9節。創世記12章6到9節屬於12章1到9節的完整段落,這個段落講的是亞伯蘭的父親他拉死了以後,上帝的呼召臨到亞伯蘭。「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亞伯蘭就照著耶和華的吩咐去了;羅得也和他同去。亞伯蘭出哈蘭的時候年七十五歲。亞伯蘭將他妻子撒萊和姪兒羅得,連他們在哈蘭所積蓄的財物、所得的人口,都帶往迦南地去。他們就到了迦南地。」上次我們講到這裡,現在我們繼續往下講。
創世記12章6到7節「亞伯蘭經過那地,到了示劍地方、摩利橡樹那裡。那時迦南人住在那地。耶和華向亞伯蘭顯現,說:我要把這地賜給你的後裔。亞伯蘭就在那裡為向他顯現的耶和華築了一座壇。」亞伯蘭離開哈蘭到迦南地,大約有6百多公里的路程,聖經只用1節經文帶過。但是在6到9節的經文裡,雖然物理上的距離只有120公里,聖經卻用4節經文,告訴我們亞伯蘭進入迦南地以後發生的事。很明顯這些事具有重要的屬靈意義,值得聖經多花篇幅記載。亞伯蘭經過長途旅程,來到迦南地以後,第1個記載停下來的地方叫做示劍。如果從整個迦南地的地理來看,示劍差不多在迦南地正中央。示劍位於以巴路山和基利心山的中間峽谷,示劍地勢高,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示劍不但是南北交通要道,也是重要軍事據點。從6千年前開始,示劍已經有人居住。亞伯蘭不但來到示劍,還來到「摩利橡樹那裡」。摩利橡樹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呢?那是當地迦南人拜偶像的地方。摩利的意思是教師,迦南人認為他們可以透過風吹樹葉的聲音,知道未來要發生的事。因此上帝透過摩西賜下律法時,特別在申命記16章21節吩咐以色列人,「你為耶和華─你的神築壇,不可在壇旁栽什麼樹木作為木偶。」這是針對迦南人拜偶像的習俗,加以禁止。當亞伯蘭來到迦南地、來到示劍時,當地已經有人居住,迦南的後裔迦南人住在那裡。所以從現實層面來看,亞伯蘭在迦南地成為大國,是不可能的任務。然而就在這個看似不可能的環境中,上帝要帶領亞伯蘭和他的後裔,一步一步使這個不可能的任務成為現實。
在示劍地方摩利橡樹這個上帝應許看似無法成就的環境中,有一件奇妙的事發生了,「耶和華向亞伯蘭顯現」。這是上帝第1次向亞伯蘭顯現,也是聖經記載洪水以後,上帝第1次向人顯現。在創世記12章1節,上帝是向亞伯蘭說話,沒有向亞伯蘭顯現。在挪亞的時代,上帝也是用說話,拯救挪亞脫離洪水,並且用說話與挪亞立約。在創世記12章7節,上帝向亞伯蘭顯現,這不是說上帝的本體出現在亞伯蘭面前。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有罪的人見上帝的面不能存活。上帝顯現乃是上帝隱藏自己的榮耀,使用人的形狀出現在亞伯蘭面前。在創世記後面的章節裡,我們還會看見上帝這樣向亞伯蘭,還有亞伯蘭的兒孫顯現。到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時代,上帝就以更榮耀的形式,在西奈山和會幕,向以色列人顯現。上帝在困難危機中向亞伯蘭顯現,讓亞伯蘭親眼看見上帝,上帝面對面向亞伯蘭說話。上帝顯現啟示亞伯蘭:「我要把這地賜給你的後裔。」亞伯蘭按照上帝的吩咐,離開哈蘭,離開本地、本族、父家,來到上帝指示的迦南地以後,上帝顯現堅固亞伯蘭的信心。上帝告訴亞伯蘭,祂會按照約定,把土地和後代賜給亞伯蘭,亞伯蘭必定會成為大國。上帝沒有在亞伯蘭還在哈蘭的時候,向亞伯蘭顯現。上帝沒有在亞伯蘭一離開哈蘭,就向亞伯蘭顯現。上帝沒有在亞伯蘭剛進迦南地,就向亞伯蘭顯現。上帝乃是等到亞伯蘭憑信心,來到迦南地正中央的時候,才向亞伯蘭顯現。上帝顯現的時機不會太早,也不會太晚。雖然現在亞伯蘭在迦南地只是一個四處漂流的旅人,但是上帝顯現應許亞伯蘭,亞伯蘭不會永遠漂流,亞伯蘭必定有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地方。
上帝應許把迦南地賜給亞伯蘭的後裔,這句話表明,上帝的應許不會在亞伯蘭活在地上的時候實現,要等到亞伯蘭離開世界以後才會發生。亞伯蘭的後裔是誰呢?對當時的亞伯蘭來說,亞伯蘭和妻子撒萊沒有孩子,亞伯蘭哥哥哈蘭的兒子羅得是與亞伯蘭血緣最近的繼承人。然而上帝所說亞伯蘭的後裔,是真正從亞伯蘭生出的後代,不但是亞伯蘭所生,同時也是亞伯蘭的妻子撒萊所生。亞伯蘭的後裔除了指亞伯蘭與撒萊生出的眾多後代子孫,更是指向在亞伯蘭以後2千年將要來的耶穌基督。然而這一切亞伯蘭當時都還不知道,亞伯蘭還不明白上帝的應許將如何實現。如果亞伯蘭看環境,當時他既沒有真正從自己而出的後代,也不可能從強大的迦南人手中奪取土地,他完全不可能靠自己實現上帝的應許。上帝向亞伯蘭顯現以後6百多年,以色列探子回報迦南地情報的時候,說:「那地的民比我們又大又高,城邑又廣大又堅固,高得頂天。」連有60萬大軍的以色列人,都覺得自己打不贏迦南人,更何況人丁更加單薄許多的亞伯蘭。除非上帝親自動手,除非上帝親自顯現奇妙的作為,否則亞伯蘭不可能有從他而出的後裔,亞伯蘭不可能成為迦南地的所有權人。當上帝顯現啟示亞伯蘭,「我要把這地賜給你的後裔」時,除了上帝的話語以外,亞伯蘭沒有任何其他可以相信、可以依靠的現實環境因素。除了上帝以外,所有亞伯蘭看到的一切,都與上帝的應許唱反調。然而上帝親自向亞伯蘭顯現,向亞伯蘭說話,應許賜給亞伯蘭後裔和土地。這對亞伯蘭來說,肯定是一個非常大的鼓勵,可以堅固亞伯蘭可能被環境動搖的信心。任何的懷疑、不信,都會因為上帝親自顯現而消除。
上帝顯現向亞伯蘭說話,應許要把迦南地賜給亞伯蘭的後裔以後,亞伯蘭的回應是「就在那裡為向他顯現的耶和華築了一座壇」。對於上帝顯現,亞伯蘭以敬拜來回應。這是創世記第1次記載亞伯蘭為上帝築壇,之後亞伯蘭和亞伯蘭的子孫,還會繼續為上帝築壇。築壇的目的是為了獻祭,創世記8章20節「挪亞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拿各類潔淨的牲畜、飛鳥獻在壇上為燔祭。」挪亞也曾經為上帝築壇,築壇以後在壇上獻祭給上帝。亞伯蘭築壇獻祭給上帝,除了感謝上帝以外,也有堅固信仰的意義。亞伯蘭當時所在之處是示劍地方的摩利橡樹,是迦南人偶像崇拜的中心。在那裡上帝向亞伯蘭顯現,上帝顯明自己完全不受迦南偶像限制。在那裡亞伯蘭為上帝築壇,表明亞伯蘭雖然身在充滿偶像崇拜的環境裡,他卻完全不被偶像崇拜的文化同化。身為一個外來者,亞伯蘭不放棄自己的信仰身份,亞伯蘭不為了得到當地人的認同,妥協自己的信仰。這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亞伯蘭單單為向他顯現的耶和華上帝築壇,表明他承認唯有耶和華上帝是真神,唯有耶和華上帝是他信靠事奉的獨一上帝。亞伯蘭的心單單屬於耶和華上帝,除了耶和華上帝以外,亞伯蘭心裡再無別神。
創世記12章8到9節「從那裡他又遷到伯特利東邊的山,支搭帳棚;西邊是伯特利,東邊是艾。他在那裡又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求告耶和華的名。後來亞伯蘭又漸漸遷往南地去。」亞伯蘭沒有定居在示劍,亞伯蘭離開示劍,繼續向南走,來到伯特利東邊的山。亞伯蘭在這裡做了2件事,首先亞伯蘭支搭帳篷。亞伯蘭沒有建造房子居住,只是支搭帳篷,這代表亞伯蘭沒有在此定居的打算。他曉得自己在這裡的身份是一個客旅,只是暫時寄居的過客。希伯來書11章9到10節「他因著信,就在所應許之地作客,好像在異地居住帳棚。與那同蒙一個應許的以撒、雅各一樣。因為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經營所建造的。」基督徒和亞伯蘭一樣,是在世寄居的人。我們與亞伯蘭一樣,盼望同一座上帝之城。彼得前書1章17節鼓勵我們,「當存敬畏的心度你們在世寄居的日子」。亞伯蘭支搭帳篷的地點,不是在伯特利城,而是在附近的山區。伯特利是舊約聖經裡,除了耶路撒冷城以外,最常提到的城市。伯特利的意思是神殿,這裡也是迦南人拜偶像的地方。這次亞伯蘭不像先前在示劍的時候一樣,來到摩利橡樹,而是遠離伯特利,在山裡安營。亞伯蘭支搭帳篷的地方,位於伯特利和艾之間。在約書亞記裡,約書亞曾經帶領以色列人在這裡安營扎寨,和艾城與伯特利城的人打了一場重要勝仗。
亞伯蘭在這裡做的第2件事是「又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亞伯蘭為自己只是支搭帳篷,卻為上帝築了一座壇。他看重的是敬拜上帝,而不是自己的享受。在先知哈該的時代,上帝使被擄的猶太人歸回故鄉。上帝差遣先知哈該責備歸回的猶太人:「你們盼望多得,所得的卻少;你們收到家中,我就吹去。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我的殿荒涼,你們各人卻顧自己的房屋。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說的。」相較於亞伯蘭,被擄歸回的猶太人是完全相反,難怪遭到上帝責備。亞伯蘭在迦南地過的是半遊牧生活,當他離開一個地方的時候,他不是留下豪華美麗的房子,他留下的是敬拜上帝的祭壇。在充滿偶像的迦南地,亞伯蘭留下一座又一座單單敬拜耶和華上帝的祭壇,向迦南人見證耶和華上帝的名。亞伯蘭為上帝築壇的目的是「求告耶和華的名」,求告耶和華的名是高舉上帝的名。亞伯蘭在充滿偶像的迦南地,公開敬拜耶和華上帝,單單高舉耶和華上帝的名。亞伯蘭不像建造巴別塔的人,想的是追求傳揚自己的名聲,亞伯蘭是一個追求榮耀上帝的名的人。難怪上帝看中亞伯蘭,應許使亞伯蘭的名為大,要藉著他賜福給萬國萬民,逆轉巴別塔帶來的禍患。亞伯蘭的父親他拉曾經是敬拜事奉別神的人,然而亞伯蘭不願意敬拜假神,乃是歸向創造天地萬物的獨一真神。他在所到之處築壇,公開求告耶和華的名,使上帝的名得到榮耀。
「後來亞伯蘭又漸漸遷往南地去。」這節經文是創世記12章1到9節,上帝呼召亞伯蘭段落的結尾。上帝呼召亞伯蘭以後,亞伯蘭從哈蘭起行,來到迦南地,在示劍與伯特利東邊的山區停留以後,又漸漸遷到南地。從伯特利到南地,大約有80公里的路程。「漸漸遷往南地」告訴我們,亞伯蘭不是一口氣從伯特利附近,直接南下到南地,而是在中間有過停留,一站一站往南遷移,最後到達南地。到達南地的時候,亞伯蘭差不多從北到南把應許之地都走過一遍,在旅途中不斷支搭帳篷、拆卸帳篷,又支搭帳篷、拆卸帳篷。南地是一個乾燥炎熱的地方,在迦南地的南部,北起別是巴,南到加低斯巴尼亞,長約80公里,寬約90公里。這個地方雨量稀少,除了綠洲以外,其他地方都是寸草不生的曠野。挖水井是南地主要取得水源的方式,亞伯蘭和他兒子以撒後來在這裡挖了不少水井。來到南地,亞伯蘭已經離開哈蘭超過700公里。亞伯蘭來到迦南地的路線,對他的後世子孫有重要影響,儘管亞伯蘭本人並不知道。多年以後,亞伯蘭的孫子雅各會重複一次亞伯蘭走過的路,雅各將在這條路上,建立與上帝的關係。再多年以後,以色列人會按照類似的次序,征服迦南地,正式承受上帝的應許得地為業。現在亞伯蘭順服上帝的呼召,代表他的後裔走過上帝應許賜下之地。先人的信仰腳蹤將帶給後人美好的屬靈影響和祝福。上帝呼召亞伯蘭的故事講到這裡,我們一起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