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平安:今天我們要進入約翰福音20章。約翰福音20章一掃先前耶穌被捉拿、受審、釘十字架受死的陰霾,以耶穌的復活開啟嶄新的歷史與盼望。約翰福音20章有很豐富的內容,包括耶穌的空墳墓、耶穌復活顯現在抹大拉的馬利亞面前。耶穌向躲在房子裡的門徒們顯現,向門徒吹氣,要門徒領受聖靈。最後耶穌又向門徒顯現,包括上次不在的多馬,耶穌向多馬顯示自己死裡復活的證據,並且啟示一個重要真理,「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約翰福音20章最後一節告訴我們,約翰福音被啟示出來的原因,「但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今天我們要從耶穌的空墳墓開始講。
約翰福音20章1到2節「七日的第一日清早,天還黑的時候,抹大拉的馬利亞來到墳墓那裡,看見石頭從墳墓挪開了,就跑來見西門彼得和耶穌所愛的那個門徒,對他們說:有人把主從墳墓裡挪了去,我們不知道放在哪裡。」耶穌受難以前曾經多次預言,自己被殺後第三日要復活。馬太福音16章21節「從此,耶穌才指示門徒,他必須上耶路撒冷去,受長老、祭司長、文士許多的苦,並且被殺,第三日復活。」馬太福音17章22到23節「他們還住在加利利的時候,耶穌對門徒說:人子將要被交在人手裡。他們要殺害他,第三日他要復活。門徒就大大的憂愁。」馬太福音20章17到19節「耶穌上耶路撒冷去的時候,在路上把十二個門徒帶到一邊,對他們說:看哪,我們上耶路撒冷去,人子要被交給祭司長和文士。他們要定他死罪,又交給外邦人,將他戲弄,鞭打,釘在十字架上;第三日他要復活。」耶穌釘十字架以前不斷告訴門徒,自己第三日要復活。但是我們如果看四福音書,對於耶穌復活的記載,沒有一卷福音書說是第三日。四卷福音書用的詞都是「七日的頭一日」或者「七日的第一日」。為什麼福音書不說耶穌第三日復活,要說七日的第一日復活呢?因為福音書要告訴我們,耶穌死裡復活是一件新的事。耶穌復活是帶來勝過罪惡死亡,帶來更新盼望的新事。所以福音書特意說是第一日,這是耶穌死裡復活新創造的第一日。
七日的第一日就是禮拜日。禮拜日「清早」這個時間介於凌晨三點到六點,是早晨日出以前的時間。約翰福音說是「天還黑的時候」,表示黎明的第一道曙光還沒出現。約翰福音記載的時間,比前三卷福音書更早。前三卷福音書寫的是「天快亮的時候」、「出太陽的時候」、「黎明的時候」,他們使用光明出現的場景,詮釋耶穌基督死裡復活的屬靈意義。約翰福音使用的卻是「天還黑的時候」,這不是說約翰認為耶穌復活沒有帶來光明,而是要告訴我們,在黑暗中登場的抹大拉的馬利亞,還不知道耶穌死裡復活的事實,不明白耶穌死裡復活的意義。不知道耶穌復活的人是在黑暗中,需要耶穌這位世界真光照耀賜下光明。
抹大拉的馬利亞是誰呢?路加福音8章2節告訴我們一些線索,「還有被惡鬼所附、被疾病所累、已經治好的幾個婦女,內中有稱為抹大拉的馬利亞,曾有七個鬼從他身上趕出來。」抹大拉的馬利亞是被耶穌從魔鬼手下拯救出來的人。因為耶穌的愛和拯救,抹大拉的馬利亞很感謝耶穌、很愛耶穌,一直忠心跟隨耶穌,作耶穌門徒。抹大拉的馬利亞跟隨耶穌,一直跟到耶穌的十字架下,一直跟到耶穌的墳墓。簡單來說,耶穌在哪裡,抹大拉的馬利亞就在那裡。因為這樣,抹大拉的馬利亞成為耶穌死裡復活第一位見證人,比使徒更早遇見復活的耶穌。大拉的馬利亞是四福音書唯一都記載,看見耶穌基督復活的人。在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裡,抹大拉的馬利亞都名列第一位,見證耶穌復活。初代教會的傳統也說抹大拉的馬利亞,是歷史上第一位看見耶穌基督復活的人。根據前三卷福音書記載,來到耶穌墳墓前的婦女,不只一個人。馬太福音記了兩個人,馬可福音記了三個人,路加福音沒有明確說幾個人,但是至少三個人以上。不過約翰福音只記載抹大拉的馬利亞一個人,有可能因為約翰福音把焦點放在抹大拉的馬利亞身上,所以省略記載其他相關人物。另一個可能是抹大拉的馬利亞來到耶穌墳墓前兩次,第一次是天還黑的時候自己來,第二次是天快亮的時候和其他婦女一起來。
約翰福音告訴我們,抹大拉的馬利亞來到耶穌墳墓前,看見一件不尋常的事,原本應該擋住耶穌墳墓洞口的大石頭,竟然被移開了。馬可福音15章46節「約瑟買了細麻布,把耶穌取下來,用細麻布裹好,安放在磐石中鑿出來的墳墓裡,又滾過一塊石頭來擋住墓門。」墳墓門口大石頭被移開了,按照常理最可能的原因是什麼?有人來盜墓,耶穌時代有不少盜墓的。為了遏止盜墓的歪風,第一世紀中葉羅馬皇帝下令,破壞墳墓、移走死人屍體、把墳墓洞口的石頭移開,通通要處以死刑。因為盜墓的情況很多,所以抹大拉的馬利亞,看見耶穌墳墓洞口的石頭被移開,就直覺反應是有人盜墓。因為天還黑,馬利亞看不清楚墳墓裡的情形,趕快跑去找使徒彼得和使徒約翰。「耶穌所愛的那個門徒」就是使徒約翰。抹大拉的馬利亞「對他們說:有人把主從墳墓裡挪了去,我們不知道放在哪裡。」
約翰福音20章3到7節「彼得和那門徒就出來,往墳墓那裡去。兩個人同跑,那門徒比彼得跑的更快,先到了墳墓,低頭往裡看,就見細麻布還放在那裡,只是沒有進去。西門彼得隨後也到了,進墳墓裡去,就看見細麻布還放在那裡,又看見耶穌的裹頭巾沒有和細麻布放在一處,是另在一處捲著。」彼得和約翰聽見抹大拉馬利亞的話,趕快跑去耶穌的墳墓看。使徒約翰因為比較年輕,跑得比彼得更快。約翰先跑到了,但是沒有先進去,在墳墓外面等彼得,可能不想自己一個人進墳墓。約翰在外面低頭往墳墓裡看,看見原本包裹耶穌屍體的細麻布「還放在那裡」。細麻布還放在那裡是一個很重要的證據,表示耶穌從墳墓消失,不是因為有人盜墓,不是因為有人移動。因為不管是盜墓還是移動屍體,都不會有人花時間把耶穌的裹屍布,一層一層打開放在旁邊。沒有人會花時間做這種事情,而且對盜墓賊來說,細麻布和香料很值錢,他們不會丟在旁邊不帶走。約翰到了探頭看見細麻布以後,彼得也到了。彼得一到就直接進耶穌的墳墓。彼得除了看見細麻布還在那裡,還看見耶穌的裹頭巾。裹頭巾被放在外面看不見的地方,所以約翰在外面沒看到。約翰福音特別記錄耶穌的裹頭巾,和細麻布沒有放在一起,很明顯要我們知道,這是一個重要細節。我們比較耶穌叫拉撒路死裡復活的場景,就可以看見清楚的對比。
約翰福音11章44節「那死人就出來了,手腳裹著布,臉上包著手巾。耶穌對他們說,解開,叫他走!」耶穌叫拉撒路死裡復活,拉撒路從墳墓出來的時候,裹頭巾和細麻布是完整包在拉撒路頭上和身上的。拉撒路雖然死裡復活,卻沒有辦法突破裹頭巾和細麻布的限制,需要別人幫他解開。可是耶穌基督復活,卻讓我們看見另外一種有別於拉撒路的模式。耶穌的復活不受細麻布、香料和裹頭巾的限制。耶穌的復活不需要別人幫助,耶穌復活的身體可以直接穿越細麻布、裹頭巾,不受復活以前人體的物理限制。約翰福音20章19節「那日(就是七日的第一日)晚上,門徒所在的地方,因怕猶太人,門都關了。耶穌來,站在當中,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耶穌復活以後向門徒顯現,突破物理限制,直接出現在門關起來的屋子裡,站在門徒中間。約翰福音20章26節也是這樣「過了八日,門徒又在屋裡,多馬也和他們同在,門都關了。耶穌來,站在當中說:願你們平安!」耶穌復活以後,不再需要裹屍用的細麻布和裹頭巾。細麻布還放在那裡,裹頭巾被復活的耶穌捲好,另外放在一處。這些細節告訴我們,耶穌基督確確實實從死裡復活了,並且耶穌復活的身體可以超越空間限制。腓立比書3章20到21節「我們卻是天上的國民,並且等候救主,就是主耶穌基督從天上降臨。他要按著那能叫萬有歸服自己的大能,將我們這卑賤的身體改變形狀,和他自己榮耀的身體相似。」耶穌復活的身體可以超越空間限制,將來我們復活的身體,也會與耶穌相似,可以超越現在沒有辦法超越的物理限制。
約翰福音20章8到10節「先到墳墓的那門徒也進去,看見就信了。因為他們還不明白聖經的意思,就是耶穌必要從死裡復活。於是兩個門徒回自己的住處去了。」先到墳墓的那門徒就是使徒約翰。約翰雖然先到,卻不敢直接進墳墓看,等到彼得進去以後,約翰才跟著彼得進去。彼得在壓力下曾經三次否認主,但是彼得身上仍然具有勇往直前的特質,這是很寶貴的。彼得的勇敢感染了年輕的約翰,讓約翰也勇敢起來,進去耶穌的墳墓裡。約翰福音記載彼得和約翰兩個人的見證,因為申命記19章15節規定「不可憑一個人的口作見證,總要憑兩三個人的口作見證才可定案。」馬太福音18章16節也說「要憑兩三個人的口作見證,句句都可定準。」使徒彼得和使徒約翰兩個人,為耶穌的空墳墓做見證,按照上帝律法具有正式效力。約翰福音告訴我們,「先到墳墓的那門徒也進去,看見就信了。」使徒約翰見證自己相信耶穌復活的過程。他進去耶穌的墳墓以後,看見耶穌的屍體不見了,只剩下細麻布在上面,裹頭巾被捲好放在旁邊。使徒約翰知道不是盜墓或者屍體被移動,這只有一個合理解釋,就是耶穌死裡復活,使徒約翰就這樣相信了。
使徒約翰對耶穌產生一個很寶貴的信心。這時候約翰還沒親眼看見復活的耶穌,只看見空墳墓,已經相信耶穌死裡復活。大部分使徒和其他門徒,都要等到親眼看見復活的耶穌,甚至被復活的耶穌責備,他們才醒悟過來,相信耶穌真正死裡復活了。最經典的例子是使徒多馬。當其他門徒告訴多馬,他們看見復活的主耶穌了,多馬卻說:「我非看見他手上的釘痕,用指頭探入那釘痕,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我總不信。」後來復活的耶穌又向門徒顯現,那時候多馬也在。耶穌對多馬說:「伸過你的指頭來,摸我的手;伸出你的手來,探入我的肋旁。不要疑惑,總要信。」這時候多馬才真正相信耶穌死裡復活了,向耶穌信仰告白說:「我的主!我的神!」在路加福音24章,耶穌向兩個門徒顯現,和他們一起從耶路撒冷走回以馬忤斯。耶穌一路上向他們講論聖經,「從摩西和眾先知起,凡經上所指著自己的話都給他們講解明白了。」耶穌和兩個門徒一路同行講解聖經,兩個門徒卻都沒有認出耶穌。一直等他們回家,邀請耶穌一起吃飯,耶穌做完謝飯禱告。路加福音24章31節「他們的眼睛明亮了,這才認出他來。忽然耶穌不見了。」
第一代見證人都是看見復活的耶穌,或者看見空墳墓,才產生信心。約翰福音告訴我們,這是「因為他們還不明白聖經的意思,就是耶穌必要從死裡復活。」使徒約翰見證自己看見空墳墓,看見細麻布和裹頭巾以後,就相信耶穌死裡復活。但是對於彼得什麼時候相信,約翰沒有任何說明,約翰只是見證自己的信心。約翰相信耶穌死裡復活,是從空墳墓開始,不是因為他明白聖經對耶穌的預言,知道耶穌會按照聖經預言的死裡復活。不是,約翰要等到聖靈降臨以後,才在聖靈的同在下,完全明白聖經預言的意義。約翰現在只是從個人經驗來相信耶穌。其實約翰的經歷,與我們大部分人信耶穌的經驗類似。我們很少人是因為明白聖經的預言,所以相信耶穌。大部分人是在生活中先經歷復活的耶穌,經歷耶穌的大能,知道耶穌真正存在,並且愛我們保守我們,我們因此相信耶穌。接著我們才逐漸從聖經認識耶穌,在理性思想的層面,受聖經規範歸正。上帝的話語一層一層修剪改變我們的生命,讓我們逐漸脫離老我,更多流露出重生的新生命,使我們靈命成長成熟。
耶穌的空墳墓是一個重要得勝的證據。耶穌的空墳墓是一個歷史事實,基督徒的信心和盼望,不是建立在幻想上,不是建立在美好的空中閣樓上。教會是建立在耶穌基督在歷史上,確確實實從死裡復活,留下細麻布、裹頭巾、空墳墓。任何人、任何勢力無法推翻或者改變這個歷史事實。耶穌是真實以人的身體復活,不是精神不朽而已。耶穌是用曾經在十字架上死亡的同一個身體,從死裡復活。耶穌不是變成另外一個人,不是靈魂跳到另外一個肉體上,耶穌是用同一個身體死裡復活。因此耶穌是確實地打敗罪惡和死亡的權勢,魔鬼想盡辦法也不能勝過耶穌基督。耶穌復活的身體是榮耀不朽的,並且將來我們復活的身體,也要與耶穌復活的身體相似。哥林多前書15章42到44節「死人復活也是這樣:所種的是必朽壞的,復活的是不朽壞的;所種的是羞辱的,復活的是榮耀的;所種的是軟弱的,復活的是強壯的;所種的是血氣的身體,復活的是靈性的身體。若有血氣的身體,也必有靈性的身體。」今天我們講到這裡,接下來我們一起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