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平安:今天我們要講創世記20章1到7節。亞伯拉罕經過創世記17章到19章的信心高峰之後,在20章又要再經歷一次信心低潮。這不是我們第一次看見這位屬靈偉人的信心有高低起伏,事實上這是創世記記載亞伯拉罕信心之旅第三次信心低谷,亞伯拉罕每一次低谷都在他經歷信心高峰之後不久到來。上帝允許亞伯拉罕經歷高山低谷,目的是提醒亞伯拉罕要專心仰賴上帝,亞伯拉罕不可能靠自己成就上帝的應許。亞伯拉罕這次的低谷經歷與第一次相似,在創世記12章,亞伯拉罕回應上帝呼召進入迦南地,因為當地發生飢荒,所以下到埃及避難。在那裡亞伯拉罕的妻子撒拉差點被法老奪去,還好上帝出手相救,撒拉才完好無缺平安回到亞伯拉罕身邊。然而事隔20多年以後,亞伯拉罕又再一次面臨類似的危機。
創世記20章1到2節「亞伯拉罕從那裡向南地遷去,寄居在加低斯和書珥中間的基拉耳。亞伯拉罕稱他的妻撒拉為妹子,基拉耳王亞比米勒差人把撒拉取了去。」亞伯拉罕原本住在希伯崙幔利橡樹,但是在上帝毀滅所多瑪、蛾摩拉和約但河平原諸城以後,亞伯拉罕決定搬家,離開這個他住了20年的地方。按常理來說,亞伯拉罕搬家不是什麼特別的事,但是與創世記12章埃及的危機比較,創世記20章沒有提到亞伯拉罕搬家的原因。這暗示我們這次亞伯拉罕稱呼自己妻子撒拉為妹妹,比上一次在埃及遭遇危機時,更缺乏正當性。經過埃及的教訓和之後20多年的經歷,亞伯拉罕應該要對上帝更有信心,相信上帝能保全他的生命安全,說謊不能帶給他和他的家真正的平安。然而人的恐懼和犯罪的慣性是如此根深蒂固,即使信心之父亞伯拉罕也無法勝過自己的軟弱而犯罪。「亞伯拉罕從那裡向南地遷去,寄居在加低斯和書珥中間的基拉耳。」中文聖經翻譯的比較省略,原文聖經的意思是亞伯拉罕從希伯崙幔利往南地搬,定居在加低斯和書珥中間,然後再寄居在基拉耳。加低斯位於迦南地南方邊界,書珥靠近埃及邊界,基拉耳不在加低斯和書珥中間,而是在它們的北方。
亞伯拉罕定居在加低斯和書珥中間,寄居在基拉耳,表示亞伯拉罕一家到基拉耳是有目的的,沒有打算在基拉耳長住。在基拉耳短期居住的時候,亞伯拉罕重蹈覆轍,又隱藏他們的夫妻關係,在外人面前稱呼妻子撒拉為妹妹,雖然他們的確是同父異母的兄妹。亞伯拉罕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保護自己的性命,創世記12章11到13節「將近埃及,就對他妻子撒萊說:我知道你是容貌俊美的婦人。埃及人看見你必說:這是他的妻子,他們就要殺我,卻叫你存活。求你說,你是我的妹子,使我因你得平安,我的命也因你存活。」亞伯拉罕很明顯沒有記取在埃及失敗的教訓,20多年後,當相同的考驗出現時,亞伯拉罕又犯下同樣的錯誤。結果和20多年前在埃及的時候一樣,「基拉耳王亞比米勒差人把撒拉取了去。」亞比米勒是王的稱號,像法老一樣,意思是我父親是王。我們之後還會在創世記看見其他亞比米勒,他們不見得是同一個人。儘管撒拉當時已經快90歲了,國王亞比米勒受到大美女撒拉吸引。亞比米勒以為撒拉還是單身,就把撒拉從亞伯拉罕身邊帶走。亞伯拉罕的謊言再一次導致他失去心愛的妻子撒拉。
創世記20章3到5節「但夜間,神來,在夢中對亞比米勒說:你是個死人哪!因為你取了那女人來;他原是別人的妻子。亞比米勒卻還沒有親近撒拉;他說:主啊,連有義的國,你也要毀滅嗎?那人豈不是自己對我說他是我的妹子嗎?就是女人也自己說:他是我的哥哥。我做這事是心正手潔的。」這次事情的發展和埃及那次不太一樣。在埃及的時候,上帝不跟法老說話,直接「降大災與法老和他的全家」,嚇得法老趕快把撒拉還給亞伯拉罕。這次亞比米勒取走撒拉,上帝卻在夢中向亞比米勒顯現,對亞比米勒說話。上帝對亞比米勒明顯比對待法老寬容,這可能因為亞比米勒「做這事是心正手潔的」。上帝在夢中對亞比米勒說話,這是創世記第一次記載上帝透過夢,啟示亞伯拉罕家族以外的人。後來上帝還做過幾次類似的事,例如雅各的舅舅拉班、法老的膳長和酒政,以及法老。值得注意的是,上帝在創世記透過夢給亞伯拉罕家族以外的人啟示,內容都是警告。上帝警告亞比米勒的時間是在「亞比米勒卻還沒有親近撒拉」的時候。上帝在亞比米勒犯罪以前,出面警告亞比米勒,制止亞比米勒犯罪。
上帝一開口就警告亞比米勒:「你是個死人哪!」聖經原文直譯是「看哪!你快死了。」上帝要亞比米勒注意,他已經大禍臨頭,離死不遠了。為什麼亞比米勒離死不遠呢?上帝告訴亞比米勒:「因為你取了那女人來;他原是別人的妻子。」上帝控告亞比米勒,撒拉不是未婚女子,撒拉「原是別人的妻子」。撒拉屬於亞伯拉罕,是亞伯拉罕的妻子。雖然亞比米勒不是上帝特別揀選的人,不屬於上帝與亞伯拉罕之約的一份子,但是上帝仍然以普世道德律要求亞比米勒。即使亞比米勒貴為君王,但是亞比米勒頭上還有上帝,亞比米勒的言行必須受上帝審判。就算是王,人還是必須遵守上帝創造人賜給人的道德律,不可以貪戀搶奪別人的妻子,不可以與有夫之婦犯姦淫。如果亞比米勒不聽從上帝的警告,執意要得到撒拉,上帝會在亞比米勒傷害撒拉以前,先審判亞比米勒,要了亞比米勒的命。與現代人普遍的觀念不同,上帝相當看重婚姻的聖潔,在上帝眼中姦淫是必死的大罪。利未記20章10節規定,「與鄰舍之妻行淫的,姦夫淫婦都必治死。」希伯來書13章4節「婚姻,人人都當尊重,床也不可污穢;因為苟合行淫的人,神必要審判。」
面對上帝的控告和將臨的審判,亞比米勒趕快向上帝提出辯解。亞比米勒首先說:「主啊,連有義的國,你也要毀滅嗎?」亞比米勒稱呼上帝為主,這是一個正確的稱呼,但這不表示亞比米勒像亞伯拉罕一樣,是單單敬畏事奉創造主上帝的人。事實上,亞比米勒是非利士人,非利士人不是敬拜耶和華上帝的民族。只是到了生死關頭,亞以米勒被迫必須承認上帝的確是主。亞比米勒向上帝提出異議,他認為自己是有義的國。在君主體制社會裡,君王不但是國家的代表,君王就等於國家。亞比米勒認為自己和自己的國家是公義的,不應該遭受犯罪者才應該遭受的審判。這個觀念像亞伯拉罕在創世記18章25節的禱告,「將義人與惡人同殺,將義人與惡人一樣看待,這斷不是你所行的。審判全地的主豈不行公義嗎?」亞比米勒接著解釋:「那人豈不是自己對我說他是我的妹子嗎?就是女人也自己說:他是我的哥哥。」從前法老是直接派人從亞伯拉罕家裡搶走撒拉,現在亞比米勒是親自和亞伯拉罕和撒拉確認過,甚至可能經過亞伯拉罕同意,才帶走撒拉。所以亞比米勒向上帝喊冤,他才是被亞伯拉罕和撒拉欺騙的受害者。他認為自己沒有犯罪的意圖,所以他的行為不是犯罪。最後他告訴上帝:「我做這事是心正手潔的。」亞比米勒喊冤,上帝怎麼回答呢?
創世記20章6到7節「神在夢中對他說:我知道你做這事是心中正直;我也攔阻了你,免得你得罪我,所以我不容你沾著他。現在你把這人的妻子歸還他;因為他是先知,他要為你禱告,使你存活。你若不歸還他,你當知道,你和你所有的人都必要死。」聽完亞比米勒的辯解以後,上帝向亞比米勒宣告判決。上帝知道亞比米勒不是故意犯罪,但是從客觀行為來看,亞比米勒還是犯了罪。亞比米勒奪取亞伯拉罕的妻子,亞伯拉和撒拉因為亞比米勒的行為被迫分離,亞比米勒破壞亞伯拉罕和撒拉的家庭,並且幾乎要犯下姦淫罪,儘管他認為自己是心中正直。上帝對亞比米勒的判決讓我們知道,儘管有時候人心中沒有犯罪的想法,但實際上還是可能因為無知或者被誤導而做出犯罪的行為,因此被上帝定罪。然而因為亞比米勒不是故意犯罪,所以上帝施恩出面制止亞比米勒繼續犯罪。上帝告訴亞比米勒:「我知道你做這事是心中正直;我也攔阻了你,免得你得罪我,所以我不容你沾著他。」除了心中正直不能作為規避犯罪行為的藉口以外,上帝還提出一項重要原則,「免得你得罪我」。原來亞比米勒的行為不只得罪撒拉,不只得罪亞伯拉罕,更是直接得罪上帝。
不可姦淫是上帝創造人賜給人的道德法則之一,這個道德法則的具體形式是十誡。十誡前四條誡命規範人應該如何敬畏上帝,後六條誡命規範人應該如何彼此對待。十誡的總綱是愛上帝和愛鄰舍。儘管十誡是在出埃及記才被具體啟示出來,但是十誡的內容在上帝創造亞當、夏娃時,就已經放在人的心中。亞當犯罪墮落以後,從此人心中對上帝的自然知識遭受破壞,但是所有亞當的後代仍舊知道,人應當敬畏上帝、應當孝敬父母、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不可貪戀別人擁有的一切。就算沒有學過十誡的人,本性上也知道十誡的內容,並且認同十誡的內容是正確的。亞比米勒知道不可姦淫別人的妻子,儘管他是國王,他也承認姦淫是犯罪,因為這是上帝創造人賜給人的普遍道德法則,是上帝賜給人的行為規範。這個規範具有普世價值,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這個規範不只適用於亞伯拉罕,不只適用於教會,而是適用於整個人類群體。因此亞比米勒必須遵守道德律,非以色列民族的外邦人必須遵守道德律,非基督徒必須遵守道德律。凡是違反十誡、違反道德律的人,就是直接否定上帝創造人賜給人的規範,就是否定上帝的創造法則,否定賜下創造法則的創造主上帝。這是為什麼亞比米勒從亞伯拉罕身邊奪走撒拉,上帝不是控告亞比米勒得罪撒拉、得罪亞伯拉罕,而是得罪上帝這麼嚴重。凡破壞上帝創造的人,上帝必定親自追討他的罪。上帝不允許亞比米勒犯罪,上帝不允許撒拉受到侵犯,上帝甚至不允許亞比米勒「沾著」撒拉。連摸都不可以,否則就是得罪上帝,結果會是上帝一開始給亞比米勒的警告,「你是個死人哪!」。
除了在夢中警告亞比米勒,上帝也在現實中攔阻亞比米勒。創世記20章17節告訴我們,上帝使「亞比米勒和他的妻子,並他的眾女僕」生病,使他們都不能生育。除了指責亞比米勒犯罪以外,上帝還告訴亞比米勒解決方案。「現在你把這人的妻子歸還他;因為他是先知,他要為你禱告,使你存活。」上帝命令亞比米勒把撒拉還給亞伯拉罕,亞伯拉罕要為亞比米勒禱告。亞伯拉罕的禱告將大有功效,因為亞伯拉罕是上帝的先知。這是聖經第一次提到先知,亞伯拉罕是第一位被稱為先知的人。事實上,舊約眾先知都是先知亞伯拉罕的子孫。先知是上帝的代言人,是上帝話語的出口。先知和上帝有特別的關係,將上帝的啟示用行動、言語或者文字傳達給其他人。亞伯拉罕是在聖經中第一位被稱為先知的人,上帝透過亞伯拉罕開啟救恩工作的新階段,但是這不代表在亞伯拉罕以前,沒有人領受過上帝的特殊啟示,也不代表沒有人有先知恩賜。猶大書14到15節「亞當的七世孫以諾,曾預言這些人說:看哪,主帶著他的千萬聖者降臨,要在眾人身上行審判,證實那一切不敬虔的人,所妄行一切不敬虔的事,又證實不敬虔之罪人所說頂撞他的剛愎話。」上帝垂聽先知亞伯拉罕的禱告,只要亞伯拉罕為亞比米勒禱告,上帝就饒恕亞比米勒的罪孽,使亞比米勒得以存活不致於死。我們在先知亞伯拉罕身上看見耶穌基督真正要成全的工作,亞伯拉罕預表耶穌基督先知和祭司的職份。先知代表上帝說話,耶穌基督是上帝自己成為人來說話。祭司為人獻祭贖罪,耶穌基督是真正的大祭司和贖罪祭,拯救罪人得以與上帝和好,脫離永遠的死亡。
從人的角度來看,亞比米勒的行為得罪了亞伯拉罕和撒拉,因此上帝要求亞比米勒必須得到亞伯拉罕的代禱,才能脫離死亡。換句話說,上帝是在要求亞比米勒認罪悔改,與亞伯拉罕夫婦和好,當中也包括亞伯拉罕夫婦需要饒恕亞比米勒得罪他們。先知不但要把上帝的啟示告訴人,還要將人的需要透過禱告帶到上帝面前。類似的例子在在約伯記結尾,上帝要求約伯的三個朋友需要得到約伯的代禱,上帝才願意饒恕約伯三個朋友的罪。平心而論,亞伯拉罕在這次事件上也有過錯,他犯罪說謊導致亞米比勒犯下更大的罪。然而亞伯拉罕說謊是為了保命,亞比米勒犯罪卻是為了滿足眼目和肉體的情欲,所以亞比米勒比亞伯拉罕有更高的可責性。亞伯拉罕和撒拉因自己犯罪受苦,再次被迫失去彼此,但是在上帝的恩典中,上帝要恢復整件事原本應有的次序。上帝在危機中再次主動出手,拯救亞伯拉罕與撒拉,並且繼續使用亞伯拉罕的先知職份,要他為亞比米勒祈禱,救亞比米勒和他全家的命。
上帝最後警告亞比米勒:「你若不歸還他,你當知道,你和你所有的人都必要死。」聽了上帝的話語,亞比米勒必須做出選擇,並且以行動表明他的選擇。如果他什麼都沒做,他就是選擇不歸還撒拉,上帝的審判會因此臨到亞比米勒全家。亞比米勒的選擇將決定他和一切屬於他的人的生死。我們看見越有影響力的人,受他影響的人也就越多。這不是不公平,而是上帝給每個人的位份不一樣。上帝的原則是「多給誰,就向誰多取;多託誰,就向誰多要。」如同亞當代表全人類與上帝立約,亞當的墮落也就導致全人類墮落。末後的亞當耶穌基督代表選民與上帝立約,耶穌基督的功勞也就成為所有選民得救的根源。至於亞比米勒怎麼選,我們下次再講。今天講到這裡,我們一起禱告。
講章聲音檔連結https://youtu.be/xnz7V0jz2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