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平安。
上次我們講了愛德華滋第二個跟第三個屬靈情感的記號,
現在先來複習一下。
第二個屬靈情感的記號是,「首先基於神的美善本質而愛祂」。
重點有幾個,
1.我們不能出於愛自己的本能才愛上帝。換言之我們不能只因為「神對我們有利」而愛祂。出於這種動機的人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很愛主或自以為很愛主,實際上只是愛自己。
2.「對神感恩」不見得等於「重生得救」或「愛神」。我們還是要查驗人的動機是否純正。
3.愛自己的動機很容易導致對神錯誤的認知,很容易在自己心中創造一個「想像中」的神、「迎合自己」的神。
4.雖然人無論如何無法擺脫「愛自己」的本能,但真正聖徒的感情會有不一樣的順序,他們會先看到神是美好的。他們先因為神本性的美好、在心中存有對神的愛,然後因為受到神恩典的激勵,自然向神流露出其他的情感。換言之對真正的聖徒來說,「愛自己」是後面的、次要的情感。在「愛自己」前面,有「對神的愛」為基礎。
5.假冒偽善者會如何?雖然他們一樣說自己因為知道救恩很奇妙或神很偉大而喜樂,不過當我們仔細檢驗,就會發現他們其實是覺得這些事抬高了他們的身價而高興──基督從萬人中揀選我!甚至連他們的認罪悔改也是出於「自以為神非常看重我,所以我應該乖一點」的心態。表面上他們好像很愛傳福音很順服,但愛德華滋說他們所做的都是空中樓閣,唯一的基礎是對自己的愛、對神的想像以及驕傲的心。
接著我們複習第三個屬靈情感的記號:喜愛神在道德上的美好與聖潔。
第三點的內容其實是第二點的聚焦。
第二點說基督徒要愛神的美善本質,第三點告訴我們這個美善本質就是神在道德上的美好。
愛德華滋告訴我們,道德上的好壞跟「對錯」有關,所謂道德上的美好就是「聖潔」,他並且說只有聖潔才是真實的美德,所有生命中真實的美好都包括在聖潔裡面。
針對這點他舉了好天使跟壞天使做例子──這兩種天使能力相彷,唯一不同處在於是否聖潔,這也導致了他們不同的命運與結局。
重生的基督徒從聖靈得到新感官、新本性,所能在神聖事物中察覺到的正是「聖潔」。
真基督徒會喜愛聖潔的事物,因為聖潔的事物最能與聖靈傳給我們的聖潔本性產生共鳴。屬血氣的人完全感受不到聖潔事物有的美善,所以他們不會認為聖潔有甚麼好。也因此我們可以用「是否喜愛聖潔」作為標準來檢驗自己,就可以分辨出自己是否屬靈還是仍舊屬血氣。
最後愛德華滋說,當一個人感受到神道德屬性的美好(也就是聖潔),他一定能感受到神的偉大,以及神其他屬性的美好,原因在於神的自然屬性跟道德屬性是一體的、無法分割,有了基礎的人,一定看得見神其他的美善。
以上是前一次講道的複習,
接著我們進入第四個屬靈情感的記號:屬靈的光照與理解。
愛德華滋說,屬靈情感不能只有熱情而沒有光照。
所謂光照,意思指人用頭腦接受知識並加以理解。
之前我們就提過,重生的人會比屬血氣的人多了某種更清楚正確的「看見」。他對屬靈事物有一種全新的知識,這知識是一把鑰匙,可以開啟剛硬的心、擴大內心的情感、然後打開天國的道路。
許多人的情感並不是源於這種光照、理解或知識──愛德華滋說,這種情感不管多熱烈,都不是屬靈的。因為感動這些人的概念,本身沒有任何知識或教導的性質。例如:有些人在腦中看到和藹的耶穌對他笑或看到大光,但這個笑臉跟大光其實不會讓人更有智慧或更認識神,也不會讓人更理解神的話語跟作為。
愛德華滋說,真正的屬靈情感不是照這種方式產生的,而是源於理解方面的光照,使人以一種全新的方式理解神和基督的美好。
因此,
1.當某段經文出現在人的腦中引發情感時,我們要看引發情感的基礎是經文本身的教導,還是經文出現在腦中的方式。若是後者(只因為它無緣無故突然出現在腦中我們就很高興),愛德華滋說它不具備屬靈的特質。
2.有些人為猜想的教導、非真實的教導,在愛德華滋眼中也沒有任何屬靈的價值。例如有些人認為某段經文直接教導「他們是神特別寵愛的人、已蒙神赦罪、神是他的天父」等等,其實是一種錯誤的理解,因為聖經沒有任何經文直接顯示「某個特殊人士是蒙神所愛的」,聖經只告訴我們「具備哪些資格的人會蒙神所愛」。我們不能硬把一些原本不存在的意義塞在經文裡面然後自我感覺良好,這不是正確的解經,更不可能「屬靈」。
3.有些人因為自己可以流利的禱告,就覺得有神與他同在。但愛德華滋說,除了神同在之外,還有很多方法可以讓人禱告得很流利,所以單單禱告流利也沒甚麼了不起。
4.有些人因為身體感到很舒服,就覺得自己被聖靈充滿了,並開始受感動激昂起來。但愛德華滋說這不一定是聖靈的工作,不是出於聖靈的單純身體感受也可能引發心靈的情感。
5.此外,就算人在信仰上的情感確實源於某種教導或理解或光照,這也不能代表甚麼。除非那些教導或理解或光照是屬靈的,否則那些被引發的情感仍舊不是屬靈的。舉例來說,人為的教導或知識有時也可以讓人很興奮,好像哲學數學科學上的新發現會讓喜歡那個學科的人產生強烈的感動。同樣地人也可以因為聖靈的普通光照而感動。但愛德華滋說,有一種聖靈的感動是專屬聖徒的,具有超自然、神聖的特質,是非信徒完全無法理解的。這就是我們之前說到的新感官、新本性可能有的感受。這種新感官、新本性的主要對象就是神聖事物本身的崇高與美好。
換言之,真信仰的總結就在於「看見、感受、熱愛神聖事物道德上的美好」。「屬靈的理解」除了對神聖事物的認識之外,還包括內心對屬靈之美的感受──不只有概念上的理解與知識,還有品嘗和感受。這裡說的「品嘗和感受」會帶出一種喜好或厭惡的傾向,並且有教導的性質,例如真正吃過蜂蜜的人對蜂蜜的喜愛及認識會遠超過那些只看過摸過蜂蜜的人。
愛德華滋到底在說甚麼?他在說,屬靈光照跟普通光照的主要區別在於,「感受神聖事物在道德上的美好」、「對屬靈之美的感受」。
除了知識之外還要有感受。
因為當我們感受到神聖事物在道德上的美好時,我們可以說看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我們上一次說過,沒有聖潔就沒有任何其他的美德;所以不認識聖潔之美的人,實際上甚麼美都不認識。這是為什麼聖經把缺乏屬靈感官的人描寫成完全瞎眼、耳聾、失去知覺、甚至是死亡的人;也是為什麼聖經把重生描寫成打開瞎子的眼、使死人復活、以及領人進入一個新世界。
當然在我們感受到聖潔的美好同時,我們會感受到邪惡的真正本質。
我們重生前可能因為邪惡傷害了自己、家人、其他人而恨它;但在信主蒙了光照之後,我們能看見邪惡的真正本質,並開始主要因為邪惡的本身而恨它。
愛德華滋繼續說,這種「感受神聖事物在道德上的美好」、「對屬靈之美的感受」是屬血氣的人絕對不能有的。他們經歷良心上的醒悟,也只是更認識罪的概念、更曉得罪跟受苦懲罰之間的關係、更知道神的公義可畏;但他們不會覺得這些跟聖潔有甚麼關係,他們看見的也不是源於任何屬靈光照,因為人用天生的理解能力照樣可以明白這些。
就算他們良心上的醒悟有聖靈的幫助,聖靈只不過是協助他們更清楚地理解神聖事物的「自然美好」而非「道德美好」。有時聖靈會讓人看見天堂的美好而興奮,包括天堂的榮華、舒適、神的寵愛等等,很多屬血氣的人一聽見就歡喜接受。但他們喜愛天堂的原因不是出於聖潔之美,而是天堂的自然好處,這心態就像我們喜歡錢、喜歡好東西、討厭毒蛇蟑螂一樣。
愛德華滋說,「屬靈的理解」跟任何新教義、新論點無關,而是內心品嘗到一種全新的美好。有些人因為想到一些經文的比喻、預表或奧秘的含意就洋洋自得,但愛德華滋說這不一定屬靈,因為屬血氣的人也可以對這些比喻、預表或奧秘提出教義或論點上的解釋。
另外愛德華滋說到,當人們透過直接的啟發得知自己的責任、認為某種外在行動是神的旨意,這些啟發也不是屬靈的光照,只是神旨意的一種陳述,跟前面對教義或論點的解釋一樣,都沒表明甚麼聖潔之美。例如有個人想確定自己是否有義務到外國宣教,他就熱切禱告,求神指引。突然創46神對雅各說的話進入他腦中,說「你下埃及去不要害怕....我要和你同下埃及去,也必定帶你上來」,他就自顧自地給這段經文一個新解釋,認為這是神特別對他個人講的話,意思是神要他前往外國宣教,將來還會帶他回到故鄉。愛德華滋說這根本不是屬靈的引導,因為這個人是自己創造了一種新的意義硬放在經文裡面,他的解釋根本不是經文本身真正的意義(神根本不是在對他個人說那句話)。這個人等於自己在寫一本新的聖經。但我們要知道,任意加添神的話語是會帶來咒詛的。愛德華滋告訴我們,「屬靈地理解聖經」,是「心眼被打開,看見榮耀事物在經文真實意義中的屬靈之美」。是發現原本就在聖經裡的意義而後感受它的美,不是創新。
愛德華滋接著說,聖靈會給真基督徒一種特別的屬靈品味,讓我們能品嘗到神聖事物的美好,就像看到帥哥美女我們會說他們英俊漂亮、聽到和諧的音樂我們會覺得好聽、吃到美味的食物我們會很開心等等。這種品味很類似直覺,在我們有時間思考之前就能迅速做出決定,分辨好惡、善惡,判斷甚麼是好的事。這種品味的判斷非常準確,因為聖靈住在我們裡面給我們引導。愛德華滋說,神的兒女在世上的行事為人,就是以此方式受到聖靈的引導。屬靈品味會除去敗壞的慾望與偏見,讓我們有能力判斷哪些行為符合基督徒的身分,幫助我們思考神話語的真正意義。
有些人的聖靈引導是指「直接聽到神命令他們做甚麼」、「看見天堂和基督和異象」、「認為某段經文是直接向自己說話」等。愛德華滋說這顯然跟任何屬靈品味或判斷無關,這樣做的人也無法得到神要賜給聖徒的智慧,這些全部都只是「想像出來的印象」,不管相關的人怎樣情感高漲,都沒有屬靈的價值。就像以前羅馬教會有很多修士隱士,他們假裝自己可以跟神、基督、天上的聖徒或天使直接交談,很多狂熱宗派也用這些事情作為他們有高超靈性的證明。但愛德華滋說,撒旦最喜歡的就是藉這種裝作光明天使的方式來混亂教會、打擊復興,使真假信仰混雜、搞得事情亂七八糟。
「想像」或「幻想」是撒旦最主要的欺騙手段,因為跟身體連結的靈魂只能藉身體交流,所以撒旦一定要藉著某種身體的運作,才能在人心裡引發意念。撒旦沒辦法直接看見或知道人心裡在想甚麼(這只有神能做到),牠只可以藉助人的想像或引發一些外在概念,以此在人心中造成影響。這也是為什麼當我們生病或大腦比較虛弱的時候,撒旦可以在我們的想像中動手腳,趁機影響我們的心智──因為那種時候我們的大腦比較難順從心靈中較高等的功能、比較容易屈服於外來的印象、受制於身體的混亂運作。撒旦有時放一些恐怖的話語、形象、或我們喜歡的犯罪對象在我們腦中,然後利用這些想像激發我們心裡的邪惡想法。若我們不防範撒旦這些手段,就可能在牠手下吃盡苦頭。
當然愛德華滋並不是主張「只要情感伴隨著想像或外在概念就不是屬靈情感」。因為在人的思考過程中,難免有想像或外在概念介入;甚至人越用腦,想像力就越豐富、外在概念也更生動。所以愛德華滋要我們分辨,我們是「生動的想像源於強烈的情感」、還是「強烈的情感源於生動的想像」。後者一定是毫無價值的;但前者的情況,若情感並非源於想像,想像只是出於人性軟弱而產生的附帶效果,它仍舊有可能是真正的屬靈情感。
以上,是愛德華滋第四個屬靈情感的記號,屬靈的光照與理解。
我們整理一下今天的重點:
1.屬靈情感不能只有熱情而沒有光照。
2.光照就是看見,就是用頭腦接受知識並加以理解。
3.真信仰的總結就在於「看見、感受、熱愛神聖事物道德上的美好」。換言之除了知識、理解之外,還包括內心對屬靈之美的感受。
4.我們感受到聖潔的美好同時,也會感受到邪惡的真正本質,並開始主要因為邪惡的本身而恨它。
5.「屬靈地理解聖經」,是「心眼被打開,看見榮耀事物在經文真實意義中的屬靈之美」。是發現原本就在聖經裡的意義而後感受它的美,不是創新。
6.聖靈會給真基督徒一種特別的屬靈品味,讓我們能品嘗到神聖事物的美好,這種品味的判斷非常準確,因為聖靈住在我們裡面給我們引導。
7.以前羅馬教會有很多修士隱士假裝自己可以跟神、基督、天上的聖徒或天使直接交談,很多狂熱宗派也用這些事情作為他們有高超靈性的證明。愛德華滋說撒旦最喜歡的就是藉這種裝作光明天使的方式來混亂教會、打擊復興,使真假信仰混雜、搞得事情亂七八糟。
8.「想像」或「幻想」是撒旦最主要的欺騙手段,撒旦沒辦法直接看見或知道人心裡在想甚麼,牠只能藉助人的想像或引發一些外在概念,以此在人心中造成影響。若我們不防範撒旦這些手段,就可能在牠手下吃盡苦頭。
9.最後,當然愛德華滋並不是主張「只要情感伴隨著想像或外在概念就不是屬靈情感」。他認為若情感並非源於想像,想像只是出於人性軟弱而產生的附帶效果,它仍舊有可能是真正的屬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