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平安:今天我們要繼續講約翰福音13章。耶穌知道自己釘十字架離開世界,回到天父上帝身邊的時候到了。在最後的晚餐開始之前,耶穌「脫了衣服,拿一條手巾束腰,隨後把水倒在盆裡,就洗門徒的腳,並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乾。」耶穌謙卑自己像一個奴僕一樣服事所愛的門徒,但是耶穌洗到彼得的時候,彼得不讓耶穌洗他的腳,儘管耶穌告訴彼得:「我所做的,你如今不知道,後來必明白。」要彼得接受洗腳,彼得卻回答耶穌:「你永不可洗我的腳!」耶穌是以洗腳預表將要成就的十架救恩,於是告訴彼得:「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分了。」彼得一聽到與耶穌無份,就趕快說:「主啊,不但我的腳,連手和頭也要洗。」耶穌說:「凡洗過澡的人,只要把腳一洗,全身就乾淨了。你們是乾淨的,然而不都是乾淨的。」耶穌只需要一次釘十字架,就足夠洗淨一切屬他之人一生的罪孽。耶穌知道猶大已經和魔鬼合作,決定出賣耶穌,所以說:「你們不都是乾淨的。」沒有內在的信心,即使是耶穌親自清洗,儀式本身也不能使人得救。
約翰福音13章12到13節「耶穌洗完了他們的腳,就穿上衣服,又坐下,對他們說:我向你們所做的,你們明白嗎?你們稱呼我夫子,稱呼我主,你們說的不錯,我本來是。」耶穌洗完門徒腳以後,回復原來裝扮,教導門徒洗腳行動的意義。耶穌先問門徒明不明白洗腳的意義,耶穌不直接告訴門徒答案,而是先用問題的方式引起門徒注意,讓門徒動腦思考。等到門徒的腦袋進入狀況,耶穌才進一步說明洗腳的意義。耶穌不用填鴨式教育教導門徒,而是引導門徒思考,這樣門徒得到答案才會印象深刻,不會一轉頭就忘。我們之前提過,洗腳預表耶穌釘十字架受死。耶穌只要一次釘十字架,就能洗淨世人的罪,不需要一釘再釘,多次道成肉身受難。耶穌說:「凡洗過澡的人,只要把腳一洗,全身就乾淨了。」耶穌為門徒洗腳這個行動,讓門徒感到驚訝,但是比起將要臨到的十字架,門徒的反應將會更加驚嚇。耶穌身為彌賽亞,本來應該受到人的尊重和歡迎,可是耶穌不但沒有受到人尊重,反而像一個受咒詛的人一樣,被羞辱地釘十字架死亡。洗腳從幾個方面事先預表、預告即將到來的十字架。洗腳是耶穌愛門徒的表現,十字架是耶穌愛屬他之人的最高表現,彌賽亞在洗腳時取了卑微的僕人身分,在十字架上更卑微自己到底以至於死。在潔淨、愛和僕人三重意義上,耶穌把洗腳和釘十字架連在一起,讓洗腳成為十字架的預告。
洗腳不但預表十字架,也成為門徒彼此相愛、謙卑服事的典範。因為耶穌愛門徒愛到底,所以耶穌因愛自我降卑,為門徒洗腳,耶穌犧牲自己潔淨門徒。被耶穌潔淨、跟隨耶穌的門徒,耶穌也賜下相同的愛,耶穌要門徒同樣自我降卑,以愛彼此服事,洗腳成為門徒彼此相愛的榜樣。對門徒來說,耶穌是夫子、老師,耶穌是主,不過在耶穌復活以前,門徒還沒真正明白耶穌是主的意義。腓立比書2章9到11節「所以,神將他升為至高,又賜給他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與父神。」透過耶穌的死和復活,門徒才明白耶穌被高舉,得到超乎萬名之上的名,萬膝跪拜、萬口承認耶穌是主,門徒才明白原來耶穌就是上帝,真正認識耶穌是主的意義。耶穌接受門徒稱呼他是主,主是超越一個普通老師應該得到的稱號。儘管門徒在耶穌復活前,還不明白主這個稱號的真正意義,耶穌卻承認這個稱號,藉著被門徒稱呼是主,啟示自己的真實身分,預備讓門徒真正認識他。在聖靈降臨打開門徒心竅之前,耶穌已經完成許多準備工夫。
約翰福音13章14到17節「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夫子,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當彼此洗腳。我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著我向你們所做的去做。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僕人不能大於主人,差人也不能大於差他的人。你們既知道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耶穌顛倒前面「夫子」和「主」的次序,這次先提到主,目的是顯明自己尊貴的身分。耶穌雖然是主,是老師,卻主動降卑為門徒洗腳,這是不可思議的事。今天有沒有哪一個國家元首,願意降卑自己為窮人洗腳,尤其是完全沒有作秀的成分在裡面。如果連身份尊貴的主耶穌,都可以謙卑為門徒洗腳,門徒更沒有理由拒絕耶穌彼此謙卑服事的命令。「彼此洗腳」代表最卑微的服事,基督的門徒必須效法基督的謙卑。門徒跟隨主的熱心必須與謙卑融合,否則這份熱心很容易成為自以為義、自高自大踐踏別人的宗教狂熱。基督設立榜樣,但不是把彼此洗腳設立成為一個聖禮,好像洗禮或者聖餐禮那樣。不管是聖經還是在早期教會傳統裡,都沒有把聖徒彼此洗腳當作聖禮。提摩太前書5章9到10節「寡婦記在冊子上,必須年紀到六十歲,從來只作一個丈夫的妻子,又有行善的名聲,就如養育兒女,接待遠人,洗聖徒的腳,救濟遭難的人,竭力行各樣善事。」這裡雖然提到洗腳,不過不是把洗腳當作聖禮,洗腳只是教會把寡婦名字記在冊上,接受教會經濟支持,需要具備的善行資格之一。基督彼此洗腳的命令的核心,是要門徒「謙卑」對待在基督裡的弟兄姐妹,甘心樂意伸手幫助彼此,不是要我們執著在洗腳的儀式上。人很容易把驕傲的心,隱藏在謙卑洗腳的外在儀式之下,而沒有真正謙卑的心。
耶穌「實實在在」的說,正式嚴肅使用格言「僕人不能大於主人,差人也不能大於差他的人。」耶穌在不同場合很多次使用這句格言和類似的格言。馬太福音10章24到25節「學生不能高過先生;僕人不能高過主人。學生和先生一樣,僕人和主人一樣,也就罷了。人既罵家主是別西卜,何況他的家人呢?」、路加福音6章40節「學生不能高過先生;凡學成了的不過和先生一樣。」、約翰福音15章20節「你們要記念我從前對你們所說的話:僕人不能大於主人。他們若逼迫了我,也要逼迫你們;若遵守了我的話,也要遵守你們的話。」在約翰福音13章,耶穌使用這句格言,表達一個奴僕的主人如果親自做了某件工作以後,這個主人的奴僕就沒有資格,批評這件工作低於自己的身分,不願意去做這件工作。如果連主人都可以做,難道奴僕比主人更了不起,有資格不做嗎。既然耶穌親自做洗腳的工作,門徒就沒有資格認為彼此謙卑服事,是污辱自己身分的事。如果這樣想、這樣做,就是把自己的位置放在主耶穌之上,門徒如果要跟隨耶穌,就必須效法耶穌,不可以自高自大。除了講解道理以外,耶穌還對門徒發出挑戰,要門徒把知道的真理化為實際行動,耶穌說:「你們既知道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耶穌很知道墮落罪人的心理,罪人的宗教敬虔可以對最嚴格的門徒要求,發自內心讚嘆說阿門,這個道理真是太好太美了,但是實際上從來不照著做。對這種敬虔,耶穌的回應是定罪與責備。路加福音11章46節「耶穌說:你們律法師也有禍了!因為你們把難擔的擔子放在人身上,自己一個指頭卻不肯動。」、約翰福音12章47到48節「若有人聽見我的話不遵守,我不審判他。我來本不是要審判世界,乃是要拯救世界。棄絕我、不領受我話的人,有審判他的─就是我所講的道在末日要審判他。」在約翰福音13章,耶穌從正面態度對門徒強調這個真理。耶穌要求門徒遵行他的命令,門徒要有實際的行為,並且耶穌賜給照做的人應許「有福了」。這是約翰福音兩個「有福了」之一,另一個在20章29節「耶穌對他說: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不憑眼見的信心,和甘願謙卑事奉弟兄姊妹,耶穌都應許「有福了」。
約翰福音13章18到20節「我這話不是指著你們眾人說的,我知道我所揀選的是誰。現在要應驗經上的話,說:同我吃飯的人用腳踢我。如今事情還沒有成就,我要先告訴你們,叫你們到事情成就的時候可以信我是基督。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有人接待我所差遣的,就是接待我;接待我,就是接待那差遣我的。」耶穌命令門徒彼此謙卑服事,並且應許遵行照做的人就有福了。接著耶穌指出這段話不是對當場所有門徒說的,事實上在不久之前,約翰福音13章10到11節「耶穌說:凡洗過澡的人,只要把腳一洗,全身就乾淨了。你們是乾淨的,然而不都是乾淨的。耶穌原知道要賣他的是誰,所以說:你們不都是乾淨的。」耶穌知道猶大是叛徒,耶穌也知道自己揀選的人是誰,約翰福音6章70節「耶穌說:我不是揀選了你們十二個門徒嗎?但你們中間有一個是魔鬼。」猶大雖然和其他門徒一樣,由耶穌親自揀選成為十二門徒,但是這個揀選不是「揀選得拯救」的揀選。馬太福音22章14節「因為被召的人多,選上的人少。」聽見耶穌外在呼召的人有很多,但是心裡產生內在的呼召,願意順服回應耶穌呼召的人卻不多。凡是內心願意順服外在呼召的人,就顯明上帝主動的恩典在他身上。揀選完全出於上帝主動,被揀選的人只需要接受恩典,真正的揀選必定堅固門徒,使門徒有堅持到底的信心,可以能夠平安度過信仰關鍵時刻。
為什麼耶穌明明知道猶大從頭到尾都沒有真正相信耶穌,耶穌還是要揀選猶大成為使徒呢?耶穌說明原因是為了應驗舊約聖經預言。詩篇41篇9節「連我知己的朋友,我所倚靠、吃過我飯的也用腳踢我。」詩篇41篇是大衛的詩,這篇詩的背景是大衛受苦。大衛生重病身體虛弱幾乎要死,在脆弱的時刻敵人議論諷刺大衛,更糟糕的是連大衛身邊知己的朋友,都在這個時候背叛大衛。大衛的身體心靈都遭受極大痛苦,在這樣的情況下,大衛領受上帝啟示寫下詩篇41篇。上帝使用大衛的生平經歷,預表一千年以後要來的耶穌基督,大衛受苦,被親密的朋友出賣,都預表耶穌基督的生命經歷。耶穌被猶大出賣受難之前,引用舊約聖經預言自己將被出賣。耶穌清楚表示將要發生的一切事情,都是出於上帝至高主權,目的是要成就救恩,耶穌遭遇的一切苦難,並不是在上帝的旨意之外發生,不是耶穌遭遇意想不到的意外。上帝使用猶大的惡與背叛,成就美善的救贖工作,但是這不代表猶大不必為自己的罪惡負責。
耶穌繼續解釋,為什麼自己預先告訴門徒這些話,目的是為了裝備門徒的信心。如果耶穌被出賣、被釘十字架,都在門徒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下發生,在突如其來的極大震驚和壓力恐懼之下,門徒恐怕會完全信心崩潰,難以接受眼前發生的慘劇。如果耶穌沒有事先預言,當事情發生的時候,門徒只能看見表面的現象,耶穌完全被敵人壓制,耶穌完全失敗,慘死在十字架上。但是耶穌預先告訴門徒將要發生的事,等到事情發生,門徒雖然還是驚慌失措,甚至暫時忘記耶穌事先的預言,不過門徒還是可以看見,一切事情仍然按照耶穌的預言發展,一切狀況都沒有超越耶穌掌管。耶穌事先啟示門徒,他要被出賣在敵人手裡受難,耶穌要門徒知道,自己不是無能、無助才被欺騙受害。耶穌乃是在清楚知道上帝旨意的情況下,冷靜勇敢面對發生的一切事情,耶穌正在成就上帝的永恆計畫。雖然門徒要等到耶穌復活以後,在聖靈引導下才真正明白耶穌釘十字架的意義,但是這也需要耶穌在受難前,先為門徒打下足夠的基礎,建立門徒的信心。門徒才能在耶穌受難後不但沒有四散,反而還聚集在一起,直到耶穌復活,成為耶穌復活的見證。耶穌說門徒信心的內容是「信我是」,中文聖經在「我是」後面加上基督,方便我們理解,但是在聖經原文裡,「我是」後面沒有加上基督。之前我們講過,「我是」是舊約聖經裡耶和華上帝的自稱,耶穌稱呼自己「我是」,目的在強調自己的神性。透過十字架的死與復活,門徒必須認識並且相信耶穌就是上帝自己在人的肉身顯現。
耶穌強調自己的神性後,繼續用「實實在在」做出正式嚴肅宣告。耶穌向門徒宣告接待他,就是接待差他來的天父上帝。耶穌不但宣告「接待我,就是接待那差遣我的」,深入啟示聖父、聖子間的親密關係,耶穌更進一步以聖父、聖子的關係為基礎,擴展建立自己與門徒的關係,耶穌說:「有人接待我所差遣的,就是接待我。」耶穌把門徒和自己連在一起,門徒要成為耶穌的代表,宣講耶穌基督的福音,接待耶穌的忠心門徒將代表基督說話,不接待耶穌的門徒,例如猶大,則不能得到這個資格。與耶穌親近的門徒要在世人面前代表耶穌,上帝把權柄交給耶穌,門徒從耶穌領受上帝交給耶穌的權柄和使命,在見證耶穌的傳道工作,有上帝做我們的後盾支持我們。約翰福音20章21節「耶穌又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耶穌復活以後,正式差遣門徒傳道,並且把自己的使命與門徒的使命做平行對比。門徒要效法復活的主耶穌,用一生向世人證實主交付的生命之道,帶著信心效法耶穌基督走十字架的道路,謙卑自己甘願做在人眼裡看為卑微的事,做人看為低賤的服事,然而這樣的人卻是成就上帝喜悅旨意的人。今天我們講道這裡,接下來我們一起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