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平安:今天我們要繼續講約翰福音20章。七日的第一日,耶穌復活以後,留下空墳墓,和裹屍用的細麻布、裹頭巾。使徒約翰看見空墳墓,和耶穌留下的東西以後,就相信耶穌死裡復活了。抹大拉的馬利亞在空墳墓外面哭,有兩個天使顯現出來,問馬利亞:「婦人,你為什麼哭?」馬利亞回答他們:「因為有人把我主挪了去,我不知道放在哪裡。」馬利亞轉身看見復活的耶穌,卻認不出他,以為是看墓園的人。耶穌對馬利亞說:「婦人,為什麼哭?你找誰呢?」馬利亞回答耶穌:「先生,若是你把他移了去,請告訴我,你把他放在哪裡,我便去取他。」直等到耶穌叫馬利亞的名字,馬利亞才醒悟過來,知道眼前的人就是耶穌。耶穌以經復活了。耶穌告訴馬利亞:「不要摸我,因我還沒有升上去見我的父。你往我弟兄那裡去,告訴他們說,我要升上去見我的父,也是你們的父,見我的神,也是你們的神。」馬利亞遵照主的話,回去告訴門徒,她已經看見復活的主,又把主的話告訴他們。
約翰福音20章19節「那日(就是七日的第一日)晚上,門徒所在的地方,因怕猶太人,門都關了。耶穌來,站在當中,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這段經文發生的時間,同樣是耶穌復活的日子。是七日的第一日,是門徒看見空墳墓的日子,是馬利亞遇見復活的主耶穌的日子。耶穌在這天晚上向門徒顯現。除了約翰福音以外,路加福音24章也記載了這個事件。路加福音記的比較詳細,從以馬忤斯路上兩個門徒遇見耶穌,到兩個門徒認出耶穌,大發熱心回耶路撒冷,向其餘的門徒作見證,說耶穌已經復活了。正在說的時候,耶穌向門徒顯現,和他們說話、要東西吃,使門徒明白聖經,又差派門徒。約翰福音沒有記載這麼多故事和細節,只用簡短五節經文,就講完耶穌顯現的事,並且把重點放在耶穌賜給門徒的應許和使命上。
約翰福音告訴我們,門徒在耶穌復活那天晚上,聚集在一起,在一個房子裡面。我們不知道到底有多少門徒聚集,但是可以知道至少多馬不在,因為約翰福音20章24節說「那十二個門徒中,有稱為低土馬的多馬;耶穌來的時候,他沒有和他們同在。」除了多馬和賣主上吊自殺的猶大以外,可能其餘十個使徒都聚集在一起。約翰福音特別記載一個細節,「因怕猶太人,門都關了。」耶穌三天前才被猶太宗教領袖陷害,被釘在十字架殺害,所以門徒擔心宗教領袖繼續搜捕門徒,要逼迫或者殺害門徒。因為怕被發現,門徒只敢秘密聚集,把門關起來。門關起來這個細節也讓我們知道,復活的耶穌能直接出現在門徒當中,是一個明顯的神蹟。耶穌不是先敲門,拜託門徒讓他進屋子,而是直接超越門和牆壁的限制,用神蹟奇事把自己顯現出來。藉著這個方式,耶穌不是要表現自己很厲害,不是要嚇門徒,而是要以超越物理限制的能力,顯明自己的確有能力勝過罪惡和死亡,耶穌確實從死裡復活了。在約翰福音20章26節,耶穌再次顯現在門徒面前,同樣是在門關起來的房子裡,同樣要讓門徒認識他復活的大能。
復活的耶穌出現在門徒面前,第一句話說的是「願你們平安!」這是耶穌復活以後第一次和門徒說話。平安是以色列人常用的打招呼方式,但是很明顯耶穌不只是要和門徒打招呼而已。除了19節,「願你們平安」也在約翰福音20章21節、26節出現。短短不到十節經文,「願你們平安」出現了三次,可見耶穌這句話背後有要傳達的神學含義。在耶穌受難以前,最後晚餐的時候,耶穌曾經告訴門徒:「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還有「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平安是耶穌受難以前,應許要賜給門徒的恩典。因此耶穌復活以後,第一句話就是「願你們平安!」耶穌要把他所應許的平安帶給門徒。耶穌所說的平安,不是生活上的平安無事。耶穌說的平安,乃是具有末世上帝國度顯現的意義。因著耶穌的死與復活,罪人可以與上帝和好,人可以享受從上帝在永恆生命裡賜下的真平安,上帝的國度要臨到人身上。羅馬書5章1節「我們既因信稱義,就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神相和。」腓立比書4章7節「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
約翰福音20章20節「說了這話,就把手和肋旁指給他們看。門徒看見主,就喜樂了。」雖然耶穌向門徒問安,告訴門徒:「願你們平安!」門徒的反應卻是一點都不平安。路加福音24章37節告訴我們,門徒的反應是「他們卻驚慌害怕,以為所看見的是魂。」門徒以為看見耶穌的鬼魂。耶穌卻告訴門徒:「你們為什麼愁煩?為什麼心裡起疑念呢?你們看我的手,我的腳,就知道實在是我了。摸我看看!魂無骨無肉,你們看,我是有的。」然後把手腳給門徒看。約翰福音告訴我們,除了手腳以外,耶穌還把肋旁給門徒看。門徒看見耶穌手腳上的釘痕,和肋旁的槍傷,才回神過來,真正曉得耶穌的確從死裡復活了。約翰福音特別記載,耶穌把肋旁的槍傷給門徒看。目的是要告訴我們,這一位向門徒顯現的人,不是其他任何一個釘過十字架的人。不是別人從死裡復活,顯現給門徒看,乃是唯獨肋旁有槍傷的耶穌基督本人,從死裡復活顯現給門徒看。手腳的釘痕,和肋旁的槍傷,讓門徒確認出現在他們面前的,是真正的耶穌基督。出現在門徒面前的,不是耶穌基督的鬼魂,乃是真真實實的活人,耶穌真的從死裡復活了。
在大陸曾經有人說自己是復活的耶穌,有一個愛主的基督徒,聽說這件事就走了很遠的路去見這個人。這個基督徒看到自稱耶穌的人以後,看看他的手和腳,又看看他的肋旁,然後頭也不回的就走了。人家問他你不是走了很遠的路來見耶穌嗎?他說這個是假的,因為手腳上沒有釘痕,肋旁沒有槍傷,所以頭也不回的就回去了。門徒確認出現在他們眼前的,是真正的耶穌,因此大大喜樂。耶穌受難前告訴門徒:「我不撇下你們為孤兒,我必到你們這裡來。還有不多的時候,世人不再看見我,你們卻看見我;因為我活著,你們也要活著。」現在耶穌使自己的預言應驗了。
約翰福音20章21節「耶穌又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耶穌第一次說「願你們平安」的時候,門徒嚇壞了,完全沒有心理準備。現在門徒確實知道耶穌從死裡復活,又希奇又喜樂。耶穌再一次向門徒問安,並且加上一道給門徒的命令。耶穌賜給門徒平安,又差派門徒,說:「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之前在約翰福音17章,耶穌舉目望天向天父禱告的時候,已經這樣禱告過了。約翰福音17章18節「你怎樣差我到世上,我也照樣差他們到世上。」在約翰福音裡,聖父差遣聖子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主題。聖子上帝被聖父上帝差遣,所以道成肉身進入世界,約翰福音1章14節「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約翰福音3章17節告訴我們聖父差遣聖子的目的,「因為神差他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施洗約翰也為耶穌基督做見證說:「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約翰福音告訴我們,聖父差遣聖子,聖子順服聖父的差遣,忠心完成聖父的託付。並且聖子在人性裡的順服,要成為門徒的榜樣,門徒也要如此順服耶穌基督。約翰福音15章9到10節「我愛你們,正如父愛我一樣;你們要常在我的愛裡。你們若遵守我的命令,就常在我的愛裡,正如我遵守了我父的命令,常在他的愛裡。」
耶穌差遣門徒進入世界,雖然門徒不屬於世界,卻必須在世界為耶穌基督做見證。耶穌不是留下門徒自己做見證,而是要差遣聖靈來,門徒要在聖靈同在下,為耶穌做見證。約翰福音15章26到27節「但我要從父那裡差保惠師來,就是從父出來真理的聖靈;他來了,就要為我作見證。你們也要作見證,因為你們從起頭就與我同在。」耶穌差遣門徒是按照聖父差遣聖子的模式。耶穌在世傳道完全順服依靠聖父上帝,門徒在世傳道也要完全順服依靠耶穌基督。耶穌所說所做是按照聖父所說所做,門徒所說所做也必須按照耶穌所說所做。教會的存在和目的必須以耶穌基督為中心,人沒有耶穌基督,就沒有三一上帝。耶穌基督的使命是教會使命的中心,約翰福音3章16節「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教會必須堅持相信並且傳揚,使人罪得赦免,與上帝和好,釘十字架死而復活的耶穌基督。耶穌賜給門徒的使命,不是在耶穌的使命之外,另外一個新使命。耶穌乃是要門徒繼續耶穌的工作,繼續耶穌基督從罪惡死亡的權勢底下,釋放人得以自由的工作。耶穌的工作不會因為升天回到聖父上帝那裡而中斷,耶穌乃是把工作繼續交給教會,並且賜下聖靈與教會同在,繼續執行救贖世人的使命。
約翰福音20章22節「說了這話,就向他們吹一口氣,說:你們受聖靈!」22節和21節是連在一起的。耶穌頒布21節的使命之後,就向門徒吹氣,要門徒受聖靈。耶穌這個舉動,把教會的使命和賜下聖靈結合在一起。教會必須在聖靈同在中執行耶穌基督的大使命。耶穌復活第一天晚上,向門徒吹氣,要門徒受聖靈。請問這時候聖靈降臨在門徒身上了嗎?其實還沒有。使徒行傳1章4到5節「耶穌和他們聚集的時候,囑咐他們說:不要離開耶路撒冷,要等候父所應許的,就是你們聽見我說過的。約翰是用水施洗,但不多幾日,你們要受聖靈的洗。」聖靈要到耶穌升天以後,五旬節的時候才真正降臨下來,澆灌內住在門徒身上。因此在約翰福音裡,耶穌向門徒吹氣,不是門徒真正受聖靈的時候,乃是耶穌以象徵性的方式,啟示門徒將要領受聖靈。除了使徒行傳的記載以外,從約翰福音本身我們也可以看得出來,門徒還沒有真正領受聖靈。因為在耶穌吹氣以後,門徒的思想和行為沒有產生大幅度的轉變。門徒還是怕猶太人,八天以後的聚會還是關上門。在約翰福音21章,門徒的表現也和先前差不多,沒什麼改變。不像五旬節以後,門徒成為新人,放膽為主做見證,甘心樂意為耶穌的名受逼迫。還有一點,就是耶穌復活當晚向門徒顯現的時候,使徒多馬不在。如果耶穌這時候賜下聖靈,多馬就領受不到了。因此耶穌乃是用吹氣的行動,預言門徒將要在五旬節領受聖靈,也把大使命和領受聖靈結合在一起,讓門徒知道必須依靠聖靈,不是靠自己可以完成耶穌的託付。
約翰福音20章23節「你們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赦免了;你們留下誰的罪,誰的罪就留下了。」這節經文很像馬太福音18章18節「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們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耶穌在馬太福音講的是教會勸戒。如果教會裡有人犯罪,經過教會多次勸戒,始終不願意悔改,耶穌說:「若是不聽教會,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稅吏一樣。」耶穌把管教門徒的權柄賜給教會。但是在約翰福音,耶穌講的是另外一回事,耶穌是繼續21節、22節的主題。耶穌賜給門徒使命,應許賜下聖靈與門徒同在,是和傳福音有關的。在聖經原文裡,「誰的罪就赦免了」和「誰的罪就留下了」,兩個動詞形態都是被動,意思是這個人的罪就被赦免或者被留下了。這個被動形態的動詞,告訴我們真正能赦免和留下罪惡的,不是教會、不是耶穌的門徒,乃是在乎上帝自己。教會和基督徒沒有權柄直接赦免人的罪,沒有權柄直接留下人的罪。人的罪被赦免或者被留下,乃是在乎人怎麼回應耶穌基督差派門徒去傳的福音。當人聽見福音就悔改信主,他的罪就被赦免。當人聽見福音卻不悔改信主,他的罪就被留下,繼續死在罪中。
耶穌復活以後,首先向門徒問安,要把屬天的平安賜給門徒,也要讓門徒清楚知道,自己的確真實、完全從死裡復活了。接著耶穌向門徒頒布大使命,以聖父差遣聖子的模式,照樣差遣門徒向世界傳福音。耶穌沒有讓門徒孤單面對敵對上帝的世界,乃是要差遣聖靈與門徒同在,讓門徒在聖靈的同在中,在聖靈的大能下,作耶穌基督的見證。當世人正面回應門徒所傳福音時,上帝赦罪之恩就臨到那人。如果世人拒絕接受福音,人的罪就只能繼續留在自己身上,等候末日上帝公義的審判而永遠受苦滅亡。今天我們講到這裡,接下來我們一起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