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13:1-11
大家平安:今天我們要進入約翰福音13章。從13章開始約翰福音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約翰福音前面的章節常常使用神蹟─講論的模式,介紹道成肉身的耶穌基督,先敘述耶穌行神蹟的故事,再從神蹟發展到耶穌的教導。但是從13章開始,約翰福音反轉前面章節使用的模式,從一連串緊密發生的場景,事先說明耶穌基督釘十字架的意義,最後的晚餐、最後的講論、最後的禱告。耶穌在受難前不斷講論自己受死、埋葬、復活、被高舉、聖靈降臨的事,然後約翰福音才正式進入耶穌受難、受審、釘十字架、受死、復活的故事,讓我們在先知道耶穌受難的意義,再來看耶穌受難的過程,目的是讓我們對耶穌受難,有更正確、全面、深刻的認識。
約翰福音13章1節「逾越節以前,耶穌知道自己離世歸父的時候到了。他既然愛世間屬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13章一開始就把時間定位在耶穌釘十字架前夕,時間直接跳到最後的晚餐。和前三本福音書相比,約翰福音花更多篇幅敘述耶穌最早期的事奉,以及耶穌受難前最後一段時間的故事。約翰福音13章到17章是最後的晚餐和之後發生的事,18章耶穌被逮捕受審判,19章耶穌被鞭打、釘十字架、受死埋葬,20章、21章耶穌復活向門徒顯現。9章的內容通通集中在很短的一段時間裡,尤其是13章到17章,發生在不到一個晚上的時間,短短幾個小時之內。雖然只有短短幾個小時,加上後面的章節,也只有短短幾天,重要性卻遠遠超過發生的時間長短,佔了約翰福音將近一半的內容。13章1節「逾越節以前」告訴我們時間開始在逾越節晚餐以前,在正式吃逾越節的晚餐以前,主耶穌為門徒洗腳,藉著為門徒洗腳的行動,耶穌帶出自己即將成為真正的逾越節上帝羔羊,是除去世人罪孽的那一位。
定位時間以後,約翰福音告訴我們「耶穌知道」。「耶穌知道」在13章1節、3節、11節都有出現,在後面的經文裡也不斷出現。透過重複出現的「耶穌知道」,約翰福音要告訴我們,耶穌清楚知道將要臨到他身上的事,釘十字架不是出乎耶穌預料之外的發展。從12章希利尼人來見耶穌開始,耶穌已經清楚知道,自己得榮耀的時候到了,耶穌知道即將離開世界,歸回差遣他的天父上帝那裡,完成自己道成肉身的使命。約翰福音13章1節要告訴我們的第三件事情,是耶穌對門徒的愛,耶穌不但「愛世間屬自己的人」,還「愛他們到底」。約翰福音常常使用「世界」這個詞代表反對上帝、拒絕耶穌的勢力,但是耶穌來的目的,就是要從這個敵對他的世界裡,吸引一些人成為一個新的群體。一群被耶穌從世界呼召出來的人,事實上在聖經原文裡,教會這個字就是呼召出來的意思。教會是由一群被耶穌呼召出來的人所組成,屬於耶穌基督的新團體。雖然教會是從世界被呼召出來的,雖然我們暫時還是必須住在這個世界上,但是教會卻不屬於這個世界,乃是屬於天上的國度。耶穌呼召出來的新群體教會,是耶穌所愛的門徒,耶穌要愛這群門徒到底。「愛到底」表示耶穌極愛門徒、極愛教會,耶穌以完全的愛來愛我們,耶穌要在十字架上展現他對我們完全的愛,洗腳事件則是耶穌釘十字架的前奏。約翰福音15章13節,耶穌說:「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耶穌在十字架上親自實踐他的教訓,讓我們知道他愛我們愛到底,連命都可以給我們,沒有什麼好處是他不願意給我們的。
約翰福音13章2到5節「吃晚飯的時候,魔鬼已將賣耶穌的意思放在西門的兒子加略人猶大心裡。耶穌知道父已將萬有交在他手裡,且知道自己是從神出來的,又要歸到神那裡去,就離席站起來,脫了衣服,拿一條手巾束腰,隨後把水倒在盆裡,就洗門徒的腳,並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乾。」場景繼續延續在最後的晚餐。耶穌怎麼愛屬他的人「愛到底」呢?約翰福音從兩方面來敘述,第一、「魔鬼已將賣耶穌的意思放在西門的兒子加略人猶大心裡。」在最後晚餐的時候,使徒猶大已經和魔鬼合謀,一起同心合意要出賣耶穌,猶大和魔鬼要陷害耶穌被公會捉拿,讓耶穌被釘上十字架處死。耶穌不是不知道猶大和魔鬼的計謀,耶穌明明知道猶大心裡的想法,知道猶大要出賣、陷害他,但是耶穌仍然願意用謙卑的愛來服事猶大,透過洗腳的行動表達對背叛者猶大的愛。第二、「耶穌知道父已將萬有交在他手裡,且知道自己是從神出來的,又要歸到神那裡去,」約翰福音一直強調耶穌與天父上帝的關係,不過13章3節特別突顯兩個要點,首先是耶穌知道自己從上帝而來,其次是耶穌知道天父已經把萬有交在他手裡。這兩點表示耶穌清楚認識自己的身分和能力,耶穌知道自己有權柄,耶穌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在天地宇宙間自由行動。
從歷史我們可以看見,當一個人得到權柄、地位的時候,通常會用權勢肅清異己,更加鞏固自己的地位。耶穌擁有的不是普通的權能,乃是天地間最大的權柄能力。擁有這麼大的權能,耶穌可以立刻徹底毀滅撒旦,立刻審判與撒旦合謀,起反叛之心的使徒猶大。通常擁有權柄的人都會這麼做,但是耶穌不這麼做,耶穌明明知道自己所有的權能,卻謙卑自己為門徒洗腳,包括出賣耶穌的叛徒猶大,耶穌不是不知道自己的身分地位,不知道自己的權柄能力,但是耶穌選擇謙卑自己到底,以行動表達自己對門徒的愛。在這個世界上,上帝按自己的心意,或多或少給我們每個人不同的影響力,把人交在我們手下,這是上帝給我們機會學習,讓我們可以效法元首基督,用愛心來行使上帝暫時交付我們的權柄和能力,目的是為了造就別人,在造就別人的過程中,我們的屬靈生命就得到成長,更像我們的主耶穌基督。
在耶穌的時代,只有身分低的人為身分高的人洗腳,例如奴隸為主人的客人洗腳,學生為老師洗腳。從來沒有反過來,由身分高的人為身分低的人洗腳,連同輩的人為對方洗腳都是極為罕見的事,因為覺得作賤自己有失身分。但是耶穌卻出於極大的愛,甘願謙卑自己成為卑微的人,來服事所愛的門徒,好像爸爸媽媽雖然身分高過孩子,卻甘願為孩子把屎把尿,不因為覺得這是有失身分的事而不幫孩子做。耶穌「離席站起來,脫了衣服,拿一條手巾束腰,隨後把水倒在盆裡,就洗門徒的腳,並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乾。」耶穌知道自己擁有的身分地位和權柄能力,耶穌的反應和行動卻是成為被藐視的人。耶穌脫衣服用手巾束腰,這是卑微奴隸的裝扮,當時不管是猶太人還是外邦人看到耶穌穿成這樣,都會看為卑賤。耶穌不只是打扮成卑賤的模樣,更實際打水一個一個洗門徒的腳,再用自己身上的手巾擦乾,真正用行動表達自己願意成為卑微服事的人。施洗約翰曾經說,以耶穌的身分,自己給耶穌提鞋都不配。照道理來說,老師接受學生洗腳才是正常的,現在卻反過來老師給學生洗腳。
門徒一定被耶穌洗腳的行為嚇一大跳,也因為耶穌謙卑的服事感到羞愧。在耶穌預備成為逾越節羔羊,朝耶路撒冷前進的路上,門徒們已經私下暗潮洶湧,明爭暗鬥彼此的地位誰大。耶穌雖然出面調停教導門徒要謙卑,但是從在路上,到進入耶路撒冷,一直到最後的晚餐,門徒還是不斷在爭論彼此誰為大。因此耶穌洗腳的行動顯得格外有意義,耶穌自願做不必要做的卑賤事,表達自己對門徒的愛,洗腳預表耶穌即將透過十字架,要賜下的潔淨和救贖。耶穌為門徒洗腳,也成為門徒必須彼此相愛,彼此謙卑服事的榜樣。腓立比書2章6到8節「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耶穌不是洗腳的時候才謙卑自己,耶穌道成肉身本身就是極大的謙卑,,以至高上帝之尊,放棄天上的榮耀,降卑成為卑微的人。耶穌降生不是選在帝王家,而是成為一個窮木匠的兒子,並且耶穌謙卑自己到底,連身為人所有的一切,也甘願捨棄,為了成就天父上帝的旨意,為了需要的人的益處。耶穌的神性透過人類肉身顯明出來,真正的上帝是服事的上帝,不是只會高高在上等人伺候,反而是假神才不會動,等人給他吃,滿足他的需求。
約翰福音13章6到9節「挨到西門彼得,彼得對他說:主啊,你洗我的腳嗎?耶穌回答說:我所做的,你如今不知道,後來必明白。彼得說:你永不可洗我的腳!耶穌說: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分了。西門彼得說:主啊,不但我的腳,連手和頭也要洗。」耶穌謙卑自己為門徒洗腳,這個舉動把門徒嚇壞了。門徒們雖然驚訝卻安靜不敢說話,默默接受耶穌的服事,只有彼得向耶穌提出抗議:「主啊,你洗我的腳嗎?」很明顯以彼得為首的門徒,沒有以信心接受耶穌的服事,只是單純從倫理次序的角度來看耶穌的行動。面對彼得的抗議,耶穌回答彼得:「我所做的,你如今不知道,後來必明白。」門徒不明白耶穌要如何成就彌賽亞的工作。聖經告訴我們,彼得和其他門徒,要一直等到耶穌釘十字架受難、復活、升天、聖靈降臨以後,才明白耶穌受難的意義,明白耶穌受難前所作所說一切事情的意義,全是指向十字架的救贖工作。約翰福音14章26節「但保惠師,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來的聖靈,他要將一切的事指教你們,並且要叫你們想起我對你們所說的一切話。」從前門徒不明白耶穌如何在十字架上成就救贖,今天我們也不明白世界如何走到將來耶穌再來的時候,所以門徒的例子可以成為我們的借鏡。
耶穌啟示彼得將來會明白如今不明白的事,現在只要順服接受就好,彼得卻拒絕接受耶穌的啟示,極力反對耶穌:「你永不可洗我的腳!」聖經原文使用雙重否定,是一種非常強烈的反對語氣。彼得完全沒有把老師耶穌的話聽進去,因為彼得的心思早就全部放在社會禮儀、倫理次序的價值觀上,沒有空間可以留給耶穌的話。老師怎麼可以為學生洗腳呢?因此彼得堅持拒絕耶穌謙卑自己的行動。彼得正確認識自己應該謙卑在耶穌面前,自己不配接受耶穌洗腳,但是彼得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驕傲當中,以為自己有資格反對主耶穌的話語。耶穌回答彼得:「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分了。」耶穌不是心胸狹窄,被人拒絕就要把人趕出去,好像你不讓我表演謙卑,我就把你fire,大老闆的心態。耶穌不是這樣,耶穌為門徒洗腳其實有象徵意義,洗腳有潔淨地成份在裡面。洗腳表示人除非得到耶穌潔淨,否則人不能屬於耶穌,與耶穌無份。彼得聽得懂「無份」是什麼意思,有份無份和能不能得到耶穌應許的恩典有關,有份表示能得到產業,無份表示不能得到產業。彼得一聽到「無份」立刻改變主張,因為如果與耶穌無份,彼得放棄一切跟隨耶穌,結果將成為一場空,好不容易耶穌要得榮耀了,這時候才在耶穌的榮耀裡無關無份。所以彼得趕快說:「主啊,不但我的腳,連手和頭也要洗。」以免自己被排除在耶穌基督應許的恩典之外。
約翰福音13章10到11節「耶穌說:凡洗過澡的人,只要把腳一洗,全身就乾淨了。你們是乾淨的,然而不都是乾淨的。耶穌原知道要賣他的是誰,所以說:你們不都是乾淨的。」雖然彼得一直搞不清楚狀況亂講話,但是耶穌延續彼得打開的話題,以洗腳為象徵講解十字架潔淨人赦罪的工作,現在距離耶穌被捉拿只剩下幾個小時的時間。彼得要求一洗再洗,才覺得自己洗得夠乾淨,可以與耶穌有份,耶穌卻啟示不必一洗再洗,耶穌只要一次釘十字架,就有足夠的能力,徹底潔淨人的罪,耶穌不需要為人的罪反覆再釘十字架。耶穌潔淨人罪的工作是一次完成,人信耶穌前犯的罪,靠耶穌一次釘十字架得潔淨,人信耶穌以後犯的罪,還是靠耶穌一次釘十字架得潔淨,耶穌的恩典充充足足,足夠我們一切所需。我們需要為自己犯罪多次禱告祈求赦免,但是耶穌只需要一次釘十字架,就有足夠的能力,可以潔淨歷世歷代所有基督徒一生一切犯罪的總合。約翰一書1章9節「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翰一書2章1到2節「我小子們哪,我將這些話寫給你們,是要叫你們不犯罪。若有人犯罪,在父那裡我們有一位中保,就是那義者耶穌基督。他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不是單為我們的罪,也是為普天下人的罪。」
門徒都是相信耶穌的人,因此耶穌將要成就的十字架救恩,功效會在門徒身上發動,門徒的罪會得到耶穌潔淨。不過耶穌指出,不是耶穌所有名義上的門徒都是真門徒,都能得到耶穌潔淨。約翰福音繼續補充原因,告訴我們「耶穌原知道要賣他的是誰」。耶穌為門徒洗腳,賣主的猶大也在被洗腳的行列之中,猶大雖然腳被洗乾淨了,卻沒有真正得到耶穌潔淨、罪得赦免。猶大沒有以信心相信接受耶穌的話語,約翰福音15章3節「現在你們因我講給你們的道,已經乾淨了。」耶穌的道能潔淨人的罪。光有外在的儀式,不能保證人的得救,雖然猶大是耶穌親自洗腳,卻還是沉淪之子沒有得救。人得潔淨、罪得赦免的關鍵,在於相信耶穌的話語、相信聖經的啟示、信靠上帝的話語。今天我們講到這裡,接下來我們一起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