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弟兄姐妹平安:上個禮拜我們看完了猶大支派得地為業的經過,今天要繼續來看其他支派。經文是從南到北來敘述各支派征討的過程,我們可以發現,越到後面的支派,征服迦南地的過程越不成功,越對迦南人妥協,等到第一章結束,甚至情勢反轉過來,以色列人被迦南人征服,以色列人的境界變成迦南人的境界。因此一進入第二章,等待著以色列人的就是耶和華上帝的審判,以色列人雖然在上帝面前放聲大哭,卻挽回不了上帝懲罰他們的決定。
士師記1章21到26節●「便雅憫人沒有趕出住耶路撒冷的耶布斯人。耶布斯人仍在耶路撒冷與便雅憫人同住,直到今日。約瑟家也上去攻打伯特利;耶和華與他們同在。約瑟家打發人去窺探伯特利(那城起先名叫路斯)。窺探的人看見一個人從城裡出來,就對他說:●求你將進城的路指示我們,我們必恩待你。那人將進城的路指示他們,他們就用刀擊殺了城中的居民,但將那人和他全家放去。那人往赫人之地去,築了一座城,起名叫路斯。那城到如今還叫這名。」猶大支派北邊最靠近的支派就是便雅憫,相較於猶大支派的篇幅,便雅憫只有一句話,就是「沒有趕出住耶路撒冷的耶布斯人。」從猶大支派在沿海平原功虧一簣開始,其他支派有樣學樣,首先是便雅憫沒有徹底征服耶路撒冷,為什麼沒有征服?聖經沒有告訴我們答案,但是很可能是因為耶路撒冷在山上,不容易攻打,爬山太辛苦,好像非利士人有鐵車一樣。便雅憫沒有趕出耶布斯人,容許耶布斯人繼續和他們住在一起,容許耶布斯人的偶像和文化在他們當中,沒有從上帝子民的生活和心中除掉。這是很可怕的事,更可怕的事是便雅憫不是單一事件。
「約瑟家也上去攻打伯特利,耶和華與他們同在。」約瑟家就是以法蓮和瑪拿西兩個支派,他們像猶大、西緬一樣,一起上去得地為業,上帝也一樣和他們同在,約瑟家也像猶大一樣,順利征服了伯特利,一樣把路斯改名叫伯特利。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很成功,但是成功的背後卻隱藏危機。約瑟家為了攻打伯特利,和那裡的一個居民立約,只要你告訴我們進城的道路,我們就恩待你。這個故事看起來很像以色列人攻打耶利哥的故事,以色列人在攻打耶利哥之前,派了兩個探子到耶利哥,耶利哥王知道了要抓他們,結果當地的居民喇合救了兩個探子,兩個探子也和喇合立約,救了喇合一家。表面上看起來約瑟家在伯特利好像是做一樣的事情,那人和他全家都被放走,但是我們看到,那人被放走之後,有沒有像喇合一樣成為以色列人的一份子?沒有,那人不但沒有成為以色列人的一份子,反而還築了一座城,仍舊起名叫路斯。用我們比較明白的概念來表達,從前喇合得救是因為因信稱義,喇合和他一家離開迦南的偶像,歸向耶和華,現在路斯的無名氏得救是因為利益交換,跟信仰沒有關係。聖經用「恩待」來描述約瑟家的行動是很特別的一件事,「恩待」原文的意思是「用忠於上帝律法的態度來對待」,從前以色列人恩待喇合,是因為喇合選擇要進入上帝與以色列人所立的約裡面,但是現在約瑟家用效忠上帝的精神來和上帝吩咐要審判的迦南人立約,這就有很大的問題了。約瑟家寧願選擇對迦南人立約忠貞,以換取眼前可得的利益,勝過他們與上帝所立的約。其實上帝不是沒有與約瑟家同在,但是約瑟家卻看不見這一點,反而想靠人的手段來達成目的,結果就是給自己留下禍患。容許以色列人的應許地之內出現一個迦南城市,給自己留下將來被迦南人腐化、同化的禍根。原來墮落的源頭來自於看重眼前的利益更勝於上帝的話語。
士師記1章27到30節●「瑪拿西沒有趕出伯善和屬伯善鄉村的居民,他納和屬他納鄉村的居民,多珥和屬多珥鄉村的居民,以伯蓮和屬以伯蓮鄉村的居民,米吉多和屬米吉多鄉村的居民;迦南人卻執意住在那些地方。及至以色列強盛了,就使迦南人做苦工,沒有把他們全然趕出。●以法蓮沒有趕出住基色的迦南人。於是迦南人仍住在基色,在以法蓮中間。西布倫沒有趕出基倫的居民和拿哈拉的居民。於是迦南人仍住在西布倫中間,成了服苦的人。」●(地圖1)這段經文講到瑪拿西、以法蓮、西布倫三個支派,這三個支派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容許迦南人住在他們中間。瑪拿西沒有趕出伯善、他納、多珥、以伯蓮、米吉多5個城市和鄰近鄉村的居民,這五個城市連成一線對抗以色列人,切斷以色列南北的交通,把以色列分成兩塊,經文說「迦南人執意住在這些地方」,我們可以看見,以色列人的意志已經敗給迦南人的意志了,從這裡開始,我們再也看不見「耶和華與他們同在」,使他們爭戰得勝的敘述,原因不是因為耶和華不願意與他們同在、不願意賜福給以色列人,乃是以色列人的心已經退後,與耶和華疏遠,不願意再付代價征戰,完成上帝在他們身上的託付了。經文說當以色列人強盛的時候,「沒有把他們全然趕出」,這句話的意思是「完全沒有」趕出迦南人,不是趕出一半剩下的不趕了,是完全沒有趕,完全沒有趕留下這些迦南人做什麼呢?做奴隸來服事以色列人。以色列人本來在埃及做奴隸,後來被上帝釋放,在曠野漂流40年,他們是沒有奴隸制度的,但是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之後,在與迦南人爭戰的過程中,學會了迦南人的生活方式,就被迦南人同化,留下迦南人做奴隸、做服苦的人,因為留下這些人沒什麼威脅性,有免費的勞動力很好用。可是後來的歷史告訴我們,當以色列不再強盛的時候,從前留下的迦南人就反過來挾制以色列人,要以色列人做他們的奴隸了。罪的權勢就好像這些迦南人,當我們小看它,掉以輕心的時候,它就趁機在我們生命中擴張領土,等到我們發現不對的時候,罪已經很難處理,甚至被它牢牢綁住,掙脫不了。許多人的毒癮、酒癮、煙癮、賭博、網路成癮、購物狂就是這樣來的。一開始的時候人都以為自己有能力駕馭它,但是最後的結果都是被它駕御,想逃都逃不了,除非靠耶穌,真正付代價對付罪。
士師記1章31到33節●「亞設沒有趕出亞柯和西頓的居民,亞黑拉和亞革悉的居民,黑巴、亞弗革與利合的居民。於是,亞設因為沒有趕出那地的迦南人,就住在他們中間。拿弗他利沒有趕出伯示麥和伯亞納的居民,於是拿弗他利就住在那地的迦南人中間;●然而伯示麥和伯亞納的居民成了服苦的人。」●(地圖2)亞設、拿弗他利這兩個支派比前面的同胞更厲害,他們在上帝給他們的產業上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他們不只沒有趕出迦南人,不只讓迦南人住在他們中間,現在反而是他們住在迦南人中間。亞設幾乎完全沒有打仗,他要的只有現在夠用就好了。這是很可憐的靈命光景,只求苟延殘喘,留一口氣就好了。拿弗他利也差不多,伯示麥和伯亞納都是迦南地重要的偶像崇拜中心,拿弗他利都把他們留下來了。在這個階段,以色列人不但不能影響迦南人的世俗文化,反而身陷在世俗文化之中,被世俗文化影響,上帝變得很小、很遙遠,魔鬼、世界的能力卻看起來很大。當人的心越來越遠離上帝的時候,我們對聖俗的分辨能力就會越來越差,上帝看重的我們不看重,我們看重的上帝看不中。亞設留下沒打的地後來出了一個了不起的人物,她的名字叫耶洗別,耶洗別是西頓王的女兒,嫁給北國以色列王亞哈做王后,耶洗別帶領北國以色列離棄耶和華去敬拜巴力,如果不是上帝興起以利亞,北國那時候就要滅亡了。
士師記1章34到36節●「亞摩利人強逼但人住在山地,不容他們下到平原;亞摩利人卻執意住在希烈山和亞雅倫並沙賓。然而約瑟家勝了他們,使他們成了服苦的人。亞摩利人的境界,是從亞克拉濱坡,從西拉而上。」雖然亞設、拿弗他利的情況很糟糕,但是他們還不算最慘的,最糟糕的是但支派,這是以色列人節節敗退骨牌效應的最後一塊。現在不是以色列人上去得地為業,反而是亞摩利人得地為業了。上帝的應許公平地給以色列12支派沒有分別,但是但支派完全沒有辦法支取上帝的應許,成為12支派當中最失敗的一個支派,完全拿敵人沒辦法,亞摩利人說什麼就是什麼。是不是因為但人很弱、沒有勇士?整本聖經武力最強的參孫就是但支派的,但支派不是因為能力不夠所以不能得地為業,這個支派從士師記開始,到士師記快結束了,都一直在為得地為業傷腦筋,怎麼傷腦筋?士師記18章告訴我們,但人為了得到土地,搶走以法蓮人米迦雕刻的偶像和鑄造的偶像,希望得到耶和華賜福。從我們的眼光來看,會覺得但人很可笑,你怎麼可能一邊拜偶像,一邊希望耶和華與你同在、賜福給你呢?可是但人給我們很深的警惕,會不會我們一邊拜世界、拜瑪門、拜情慾,一邊也希望耶和華與我同在、賜福給我呢?但人真正的問題是早就被迦南人同化了,卻還以為自己的信仰沒有問題。結果就是亞摩利人得地為業,「亞摩利人的境界,是從亞克拉濱坡,從西拉而上。」
士師記第一章從一開始猶大幾乎完美的勝利,到約瑟家變成隱藏危機的勝利,接著開始被迦南人同化,不再跟隨上帝打仗,在瑪拿西、以法蓮、西布倫的階段,面對世俗文化,表面上以色列人還勉強維持優勢,但是到下一個階段,亞設和拿弗他利在世俗文化面前只能苟延殘喘,吊著一口氣不斷,沒有辦法再維持優勢,反過來被世俗包圍,到最後一個階段,以色列人完全失敗,被同化在世俗當中,亞摩利人得以色列人為業,世界徹底吃掉教會,連骨頭都不剩下。到這裡士師記第一章結束。士師記從第3章到16章,也會沿著第1章的次序,從第一位士師猶大支派的俄陀聶開始,由南到北一直講到最後一位士師但支派的參孫,在這14章的過程中,以色列人和士師的屬靈光景每況愈下,到了士師記的結尾,更是完全一片黑暗,看不見光芒,原因就在於以色列人把上帝的話打折扣,不真正把上帝當上帝,他們的心轉向退後,不像從前緊緊跟隨上帝了。
士師記2章1到5節●「耶和華的使者從吉甲上到波金,對以色列人說:我使你們從埃及上來,領你們到我向你們列祖起誓應許之地。我又說:我永不廢棄與你們所立的約。你們也不可與這地的居民立約,要拆毀他們的祭壇。你們竟沒有聽從我的話!為何這樣行呢?因此我又說:●我必不將他們從你們面前趕出;他們必作你們肋下的荊棘。他們的神必作你們的網羅。耶和華的使者向以色列眾人說這話的時候,百姓就放聲而哭;於是給那地方起名叫波金(就是哭的意思)。眾人在那裡向耶和華獻祭。」吉甲是約書亞帶以色列人過約旦河之後第一個安營的地方,在吉甲以色列人立了12塊石頭,紀念耶和華分開約旦河,讓以色列人走乾地;在吉甲以色列人第二次行割禮,在敵人面前完全失去戰鬥能力,卻經歷耶和華大能的保護,沒有任何迦南人敢趁這個時候上來突襲以色列人;在吉甲以色列人第一次在迦南地守逾越節;在吉甲以色列人最後一次吃嗎哪,第一次吃迦南地的土產。以色列人在吉甲和耶和華上帝有很多美好的回憶。波金就是伯特利,就是約瑟家為了眼前利益放走一家迦南人,第一個正式讓迦南城市路斯死裡復活,與以色列人同在的地方。「耶和華的使者從吉甲上到波金」,宣告約書亞的世代正式過去,士師時代正式開始,以色列人的改變就是從吉甲上到波金。耶和華的使者重申耶和華要使他們得地為業的應許,也重申上帝在民數記、約書亞記給以色列人的警告。因為以色列人不聽從上帝早就告訴他們的話語,不按照他們與上帝所立的約而行,因此上帝按照祂與以色列人所立的約收回祂的賜福,剩下的迦南人都要被留下來,並且上帝再度警告以色列人,「他們的神必作你們的網羅」。上帝問了以色列人最重要的一句話:「你們竟沒有聽從我的話!為何這樣行呢?」原來以色列人在上帝應許賜福之中逐漸墮落,沒有聽從上帝的話,不順服上帝的話語,不順服上帝成為以色列人的網羅,使他們敗在世界面前,被世界同化,本該得地為業的人反而成為亞摩利人的產業。以色列人聽到上帝的審判,在伯特利放聲大哭,給那地方起名叫哭、波金,在那裡向耶和華獻祭。但是這次獻祭沒有扭轉以色列人進入黑暗時代的命運,以色列人的不順服會越來越嚴重,離上帝越來越遠,他們的日子也越來越難過。士師記要告訴上帝的子民,「上帝的兒女如果不重視上帝,以致背棄上帝,即使過去經歷過上帝的豐盛恩惠,至終都可能淪落成為哀哭的族群。」「以色列人之所以失敗,關鍵不在不能趕出迦南人,乃是因為他們在信仰上離開了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