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平安:今天我們要講創世記16章1到6節。創世記15章6節「亞伯蘭信耶和華,耶和華就以此為他的義。」亞伯蘭被上帝因信稱義以後,上帝就和亞伯蘭立約,讓亞伯蘭知道他的後裔必得迦南地為業。在立約的過程中,「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的確知道,你的後裔必寄居別人的地,又服事那地的人;那地的人要苦待他們四百年。並且他們所要服事的那國,我要懲罰,後來他們必帶著許多財物從那裡出來。但你要享大壽數,平平安安地歸到你列祖那裡,被人埋葬。到了第四代,他們必回到此地,因為亞摩利人的罪孽還沒有滿盈。」創世記15章18到21節「當那日,耶和華與亞伯蘭立約,說:我已賜給你的後裔,從埃及河直到伯拉大河之地,就是基尼人、基尼洗人、甲摩尼人、赫人、比利洗人、利乏音人、亞摩利人、迦南人、革迦撒人、耶布斯人之地。」上次我們講到這裡,現在繼續往下講。
創世記16章1節「亞伯蘭的妻子撒萊不給他生兒女。撒萊有一個使女,名叫夏甲,是埃及人。」從創世記12章到15章,上帝3次應許亞伯蘭將有許多後裔,但是經過整整10年的時間,亞伯蘭從75歲等到85歲,撒萊從65歲等到75歲,亞伯蘭還是一個兒子都沒有,原因是「亞伯蘭的妻子撒萊不給他生兒女。」隨著時間過去,撒萊越來越著急,上帝明明在創世記15章4節告訴亞伯蘭:「你本身所生的才成為你的後嗣。」可是到現在亞伯蘭還是一個孩子都沒有,所以撒萊決定自己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撒萊想到什麼辦法呢?「撒萊有一個使女,名叫夏甲,是埃及人。」撒萊把腦筋動到她的貼身使女夏甲身上。「撒萊有一個使女」原文直接翻譯是「歸她一個使女」,意思是這個使女專屬撒萊一個人,撒萊不是和亞伯蘭共同擁有夏甲。使女夏甲是撒萊的專屬丫鬟,她的工作是專心服侍女主人撒萊,她的地位高過家裡一般的僕人和婢女。使女的名字叫夏甲,夏甲意思是逃走,她的名字正呼應接下來要發生的事。夏甲是埃及人,這個身份讓我們想起創世記12章,亞伯蘭帶著全家下埃及躲避迦南地饑荒的記載。夏甲有可能是法老送給撒萊的使女,或者是撒萊在埃及買的使女。另外,夏甲的埃及人身份,也使我們想起在創世記15章,上帝預言埃及人將苦待亞伯蘭的後裔。後來在創世記37章,亞伯蘭的曾孫約瑟就是透過夏甲後裔之手,被賣給埃及人做奴隸。
創世記16章2節「撒萊對亞伯蘭說:耶和華使我不能生育。求你和我的使女同房,或者我可以因他得孩子。亞伯蘭聽從了撒萊的話。」這是創世記第一次記載撒萊說話。撒萊主動向亞伯蘭提出解決沒有後裔的辦法,撒萊的話包括兩個部分,首先是「耶和華使我不能生育。」撒萊認為自己不能生育的原因不在她身上,而在上帝那裡。是上帝攔阻撒萊,使撒萊不能生育。撒萊把不能生育的責任推給上帝,如同在創世記第3章,亞當犯罪以後,把責任推給上帝,告訴上帝是「你所賜給我、與我同居的女人,他把那樹上的果子給我,我就吃了。」然而撒萊想到一個妙招,可以破解上帝使她不能生育的問題。第二部分是撒萊的解決方案,撒萊說:「求你和我的使女同房,或者我可以因他得孩子。」撒萊要把使女夏甲給亞伯蘭作小老婆,讓亞伯蘭透過夏甲生孩子。撒萊的提議在當時是一種普遍被採用的習俗,當時的人結婚以後,如果妻子長期不孕,妻子可以,甚至是必須把使女嫁給丈夫作妾,使女生的孩子會被當成是妻子的孩子。我們可以在創世記30章看到同樣的做法。創世記30章3節「拉結說:有我的使女辟拉在這裡,你可以與他同房,使他生子在我膝下,我便因他也得孩子。」拉結是雅各的妻子,拉結嫁給雅各以後,長期不生育,後來把使女給雅各做妾,把使女生的孩子當作自己的孩子。在創世記15章,上帝應許亞伯蘭有親生的孩子,但是還沒有啟示這個孩子必須由撒萊所生。因此對撒萊來說,她以為只要孩子的父親是亞伯蘭,親生母親不是她沒有關係,上帝的應許照樣可以實現。至於亞伯蘭聽完妻子撒萊的話做何反應呢?「亞伯蘭聽從了撒萊的話。」
創世記16章3節到4節上半「於是亞伯蘭的妻子撒萊將使女埃及人夏甲給了丈夫為妾;那時亞伯蘭在迦南已經住了十年。亞伯蘭與夏甲同房,夏甲就懷了孕;」撒萊把使女夏甲給丈夫做妾,妾在聖經原文裡是妻子。撒萊不只給夏甲妾的身份,而是高於妾的身份。夏甲的地位雖然比不上亞伯蘭元配妻子撒萊,卻高過一般的妾。然而在撒萊與亞伯蘭的整個對話裡,撒萊完全沒提過夏甲的名字,撒萊始終只用「我的使女」稱呼夏甲。在嫁給亞伯蘭這件事上,創世記也沒有記載夏甲本人說過任何一句話,使女夏甲就這樣被送給亞伯蘭。創世記這樣記載的目的,是要突顯出夏甲在這裡只是一個沒有聲音,被主人用來滿足願望的工具。夏甲的遭遇讓我們想起創世記12章,被帶進法老王宮裡的撒萊。創世記12章14到16節「及至亞伯蘭到了埃及,埃及人看見那婦人極其美貌。法老的臣宰看見了他,就在法老面前誇獎他。那婦人就被帶進法老的宮去。法老因這婦人就厚待亞伯蘭,亞伯蘭得了許多牛、羊、駱駝、公驢、母驢、僕婢。」撒萊當初被帶進法老王宮時,創世記也把她描繪成一個沒有聲音的那婦人。現在卻時過境遷,撒萊從原本的受害者,轉變成為新的加害者。夏甲成為新的沒有聲音、沒有名字的我的使女,她沒有任何抵抗能力,只能任人擺佈。
創世記16章3節特別補充,「那時亞伯蘭在迦南已經住了十年。」上帝的應許經過10年還沒實現,撒萊想要幫助亞伯蘭實現上帝的應許,所以想出這個計劃。只是撒萊現在所做的,正如當初亞伯蘭為了躲避饑荒決定下埃及一樣,都是要靠自己解決上帝應許未實現的問題,而不是依靠上帝。撒萊的計劃乍看之下似乎行得通,「亞伯蘭與夏甲同房,夏甲就懷了孕」。好消息很快傳來,看起來亞伯蘭好像是按照上帝的應許,有了親生兒子。撒萊憑自己的力量,實現了上帝10年都沒能實現的應許。然而撒萊的計劃違背上帝起初設立婚姻是一夫一妻的原則,亞伯蘭和夏甲所生的兒子也不是上帝要賜下的應許之子。從人的眼光來看,撒萊的做法是一個聰明的折衷方法。當時許多人都這樣做,這樣做符合當時的風俗習慣。但是問題在於撒萊不是按照上帝的旨意,上帝的計劃不是如此。亞伯蘭在這件事上也沒有站穩立場,反而如同亞當在創世記3章,聽從妻子的話,吃了分別善惡樹的果子。亞當聽從夏娃的話,結果是犯罪墮落;亞伯蘭聽從撒萊的話,結果是導致家庭失和,經過4千年直到今日都無法弭平裂痕。
創世記16章4節下半到5節「他見自己有孕,就小看他的主母。撒萊對亞伯蘭說:我因你受屈。我將我的使女放在你懷中,他見自己有了孕,就小看我。願耶和華在你我中間判斷。」夏甲有了孩子,撒萊卻沒有得到想像中的快樂,因為夏甲「見自己有孕,就小看他的主母」。夏甲和撒萊之間產生了衝突。夏甲母憑子貴,不再看自己只是一個使女,不再把撒萊當作自己的主人來對待。夏甲不再尊敬撒萊,反而瞧不起不能生育的撒萊。有孕的夏甲要和不能生育的撒萊平起平坐,甚至取而代之。夏甲「小看他的主母」,「小看」這個字在聖經原文裡跟咒詛是同一個字。撒萊想用自己的妙計實現上帝的應許,得到上帝的賜福,結果卻為自己招來藐視、咒詛。小看撒萊的夏甲也得不到祝福,因為上帝在創世記12章3節應許亞伯蘭,「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指的是不尊重亞伯蘭的人,上帝要親自咒詛他。這種不尊重包括咒罵、輕看、鄙視、凌辱,和一切惡意的行為。夏甲小看亞伯蘭妻子撒萊,使她成為咒詛亞伯蘭的一份子,自己也成為受咒詛的對象。
撒萊受夏甲羞辱,她不跟夏甲囉嗦,直接找上丈夫亞伯蘭,要求亞伯蘭為她主持公道。「撒萊對亞伯蘭說:我因你受屈。我將我的使女放在你懷中,他見自己有了孕,就小看我。願耶和華在你我中間判斷。」撒萊的投訴包括三部分,首先是抱怨自己受到傷害。「我因你受屈」表明撒萊不只受到委屈,她還認為這個委屈是亞伯蘭造成的。夏甲本來是撒萊的專屬使女,撒萊認為她出於好意,把夏甲送給亞伯蘭做小老婆,亞伯蘭卻沒有管好夏甲,縱容夏甲對撒萊不敬。「受屈」這個字是很強烈的詞彙,它在創世記其他地方被用來描述殘忍、暴力的行為。例如創世記6章11節「世界在神面前敗壞,地上滿了強暴。」49章5節「西緬和利未是弟兄;他們的刀劍是殘忍的器具。」撒萊使用這個詞彙,表示她真的覺得自己受到很大的傷害。撒萊投訴的第二部分是「我將我的使女放在你懷中,他見自己有了孕,就小看我。」撒萊認為自己為了家庭的利益做出犧牲,讓亞伯蘭有自己的後代,讓夏甲的地位得到提升,但她卻好心沒好報。夏甲不感恩圖報就算了,竟然還忘恩負義,以惡報善,實在是太可惡了。撒萊投訴的第三部分是「願耶和華在你我中間判斷。」撒萊表達自己受到的傷害和理由以後,立刻接著要求亞伯蘭採取行動,為她主持公道。「願耶和華在你我中間判斷」是很重的話。大衛被掃羅追殺的的時候,曾經對掃羅說:「你雖然獵取我的命,我卻沒有得罪你。願耶和華在你我中間判斷是非,在你身上為我伸冤,我卻不親手加害於你。」又說:「願耶和華在你我中間施行審判,斷定是非,並且鑒察,為我伸冤,救我脫離你的手。」撒萊不只是要求亞伯蘭處置夏甲,也是請求上帝為她主持公道,處罰亞伯蘭。但是撒萊忽略了一件事,整個事件其實主要是撒萊搞出來的,撒萊卻始終沒有反省過自己,只把責任推卸給上帝、推卸給亞伯蘭和夏甲。撒萊請求上帝介入,上帝回應了撒萊的請求。從16章7節開始我們會看見,上帝出手干預事情發展。不過上帝是為夏甲主持公道,受到處罰的不是亞伯蘭,而是撒萊。
創世記16章6節「亞伯蘭對撒萊說:使女在你手下,你可以隨意待他。撒萊苦待他,他就從撒萊面前逃走了。」在整個事件中,夏甲犯的錯是驕傲自大,撒萊的錯是推卸責任,亞伯蘭則是想要置身事外,沒有站穩立場。亞伯蘭先是沒有阻止撒萊的計劃,現在又想逃避兩個女人之間的紛爭。對於夏甲,亞伯蘭自己沒有採取任何行動,他就是直接把夏甲塞回給撒萊。亞伯蘭對撒萊說:「使女在你手下,你可以隨意待他。」其實現在夏甲已經不是撒萊的使女,夏甲是亞伯蘭的小老婆,地位比妾更高。亞伯蘭這樣做沒有盡到保護妻子的責任,反而稱呼她為使女,貶低妻子的身份。不但如此,亞伯蘭還把已經脫離使女身份,脫離撒萊管理的夏甲,重新歸還給撒萊。在亞伯蘭的許可下,撒萊可以對夏甲為所欲為,想怎麼修理她,就怎麼修理她。撒萊得到亞伯蘭的許可以後,立刻採取行動報復夏甲。「撒萊苦待他」。「苦待」指的是壓迫,包括身體或心靈的虐待。在創世記15章13節,上帝用這個字預言亞伯蘭的後裔將要在埃及受苦,「那地的人要苦待他們四百年」。申命記26章6節「埃及人惡待我們,苦害我們,將苦工加在我們身上。」很諷刺的,撒萊現在怎樣對待在她手下為奴的埃及人夏甲,將來埃及人也要怎樣對待撒萊的後代子孫,逼迫他們做奴隸,苦待他們。按照當時的法律和習俗,撒萊有權利這樣對待夏甲。但是合乎法律和習俗的行為,不見得合乎上帝的心意。事實上上帝常常以祂奇妙的作為,否定人自以為正直的社會習俗和法律。
夏甲面對撒萊的虐待,「他就從撒萊面前逃走了」。「逃走」指的是人因為遭遇襲擊而逃命。例如在創世記27章,利百加知道以掃要殺雅各,就對雅各說:「現在,我兒,你要聽我的話:起來,逃往哈蘭、我哥哥拉班那裡去。」夏甲受不了撒萊虐待,夏甲的性命甚至可能胎兒的性命受到威脅,夏甲只好在身懷六甲的情況下冒險逃跑。亞伯蘭在創世記15章經歷信心的高峰以後,創世記16章接著記載亞伯蘭和撒萊的小信。亞伯蘭和撒萊沒有持續以信心仰賴上帝,反而因著小信帶來不順服。他們以人的算計想要解決問題,結果卻帶來更多的問題。亞伯蘭和撒萊的小信引發出夏甲的驕傲,又導致撒萊的苦待。夏甲逃走失去家庭,撒萊失去使女,亞伯蘭失去妻子和即將出生的孩子。這件事看起來似乎要以悲劇收場,然而在人最絕望無助的時候,上帝要介入,以祂的大能把悲劇轉變為喜劇。今天講到這裡,我們一起禱告。
講章聲音檔連結https://youtu.be/_CiQ4H413z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