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5:12-31
大家平安:我們今天要講一點關於勇氣的故事,在開始講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勇氣這個詞的意思。根據教育部網站的國語辭典,勇氣的意思是「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的氣魄。」左傳莊公十年記載「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左傳差不多是2500年前寫成的書。從古代中國開始,我們就把勇氣和打仗連在一起,不怕死拼命作戰的精神就叫做勇氣,有勇氣的人也就是有不怕死拼命作戰精神的人。在以色列第三代士師的故事當中,勇氣成為一個重要的主題,在俄陀聶、以笏之後,以色列人進入第三次墮落的屬靈循環,在這次循環裡,我們看見要定義誰是這個世代真正的士師有困難。是底波拉嗎?可是上帝呼召上陣打仗的是巴拉。是巴拉嗎?可是巴拉一直躲在底波拉背後。是殺了敵人大將軍西西拉的雅億嗎?她的功勞雖然很大,可是有底波拉和巴拉在前面,雅億要當士師好像怪怪的。當然我們可以說耶和華是以色列真正的士師,但是從人的角度來看,巴拉如果像俄陀聶、以笏一樣勇敢果決,不要扭扭捏捏,這個時代的士師肯定就是巴拉,不需要底波拉和雅億來分擔巴拉的責任和榮耀。
在第三代士師的故事裡,誰是有勇氣的人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我們上個禮拜講了以色列人後來在戰場上勇敢作戰,犧牲自己戰勝敵人,也講了上帝是萬有的創造主,祂創造萬有並且管理萬有,還有當上帝所創造的人離開上帝時所遇到的四個困難,包括:第一、經濟蕭條的困難。第二、缺乏領袖的困難。第三、戰爭威脅的困難。第四、無能為力的困難。底波拉的詩歌接下來講的是誰是有勇氣的人。有勇氣的人第一個必須是領袖,不管是哪一種團體,家庭、公司、軍隊、政府,我們都會期盼我們的領導人是勇於承擔責任的人,當危機、挑戰來臨的時候,我們不會希望看到領導人第一個先找地方躲起來。兩千多年前亞歷山大帶著軍隊橫掃世界的時候,亞歷山大在戰場上永遠是在最危險、戰事最兇猛的地方拼命,亞歷山大手下的將軍看到連王都衝到最前面去了,我們怎麼可以躲在王後面,每個將軍都拼命往前衝,將軍手下的小兵看見,連王和將軍都衝到前面去了,我們怎麼可以躲在後面,他們也拼命向前衝。亞歷山大一輩子沒有打過一場敗仗,即使是在敵人多他一倍的劣勢下,他還是能夠扭轉劣勢反敗為勝。士師記5章11到13節「那時耶和華的民下到城門。底波拉啊,興起!興起!你當興起,興起,唱歌。亞比挪菴的兒子巴拉啊,你當奮興,擄掠你的敵人。那時有餘剩的貴冑和百姓一同下來;耶和華降臨,為我攻擊勇士。」底波拉有巴拉所缺乏的勇氣,巴拉你一個大男人不敢上戰場,我底波拉就必須興起、興起,然後鼓勵巴拉勇敢打仗。當巴拉在底波拉的鼓勵下興起時,他可以執行上帝交代給他的任務。
除了領導人之外,跟隨者也很重要。士師記5章14節到18節讓我們看見兩種跟隨者,第一種是有勇氣的跟隨者,有勇氣的跟隨者特徵是甘心犧牲自己。14節到15節「有根本在亞瑪力人的地,從以法蓮下來的;便雅憫在民中跟隨你。有掌權的從瑪吉下來;有持杖檢點民數的從西布倫下來;以薩迦的首領與底波拉同來;以薩迦怎樣,巴拉也怎樣。眾人都跟隨巴拉衝下平原;」這裡提到以色列的四個支派,包括以法蓮、便雅憫、瑪拿西、以薩迦,瑪吉是瑪拿西的兒子,他的後代住在約旦河東岸。當巴拉受到底波拉激勵,勇敢站出來的時候,四個支派的領袖帶著他們的勇士出來跟隨巴拉,巴拉衝下平原要和敵人打仗,四個支派的人也跟著巴拉一起衝下去打仗。不只這四個支派,18節告訴我們「西布倫人是拚命敢死的;拿弗他利人在田野的高處也是如此。」我們回憶一下,當上帝透過底波拉呼召巴拉的時候,上帝給巴拉的命令是「率領一萬拿弗他利和西布倫人上他泊山去。」拿弗他利和西布倫這兩個支派是一開始就跟隨巴拉的支派,也是在戰場上最拼命的兩個支派。我們看見,當巴拉起來的時候,跟隨巴拉的人也一起勇敢起來。這些人原本都在迦南王耶賓手下被欺壓不敢反抗,可是當一個有勇氣的領袖站出來的時候,上帝用他改變了這個氛圍,拿弗他利和西布倫人站出來了。在士師記第一章的時候,拿弗他利和西布倫都沒有照上帝的話趕出迦南人,所以產生被迦南人壓迫的苦難,但是當拿弗他利和西布倫這兩個支派悔改的時候,他們成為上帝最拼命、最勇敢的戰士。除了巴拉召來的一萬拿弗他利和西布倫人之外,上帝自己招聚以法蓮、便雅憫、瑪拿西、以薩迦四個支派三萬個勇士加入巴拉的行列,這讓我們看見,當我們願意順服上帝的話語時,上帝會自己動工完成更大的工作。
除了這些勇敢的跟隨者之外,底波拉在詩歌裡提到另外一種人,他們是缺乏勇氣的藉口者,缺乏勇氣的藉口者特徵是遲疑、不參與。士師記5章15節後半到17節「在流便的溪水旁有心中定大志的。你為何坐在羊圈內聽群中吹笛的聲音呢?在流便的溪水旁有心中設大謀的。基列人安居在約但河外。但人為何等在船上?亞設人在海口靜坐,在港口安居。」這幾節經文提到四個支派,包括流便、迦得、但和亞設。當底波拉、巴拉帶著拿弗他利、西布倫、以法蓮、便雅憫、瑪拿西、以薩迦六個支派上戰場打仗的時候,流便、迦得、但、亞設四個支派選擇置身事外、隔岸觀虎鬥,他們不願意冒險打仗。這是士師時代一個很重要的轉變,當俄陀聶、以笏做士師的時候,他們登高一呼,以色列人就出來跟隨士師拼命打仗如同一人。在士師時代早期,以色列人是團結一起面對外敵,不分彼此,但是到了士師時代中期,以色列人除了開始失去勇氣,還開始失去團結一致對外的心,各支派之間開始有不同的算計。流便是以色列的長子,照理說以色列有難的時候,身為長子的流便支派應該要挺身而出,帶領弟弟們一起抵抗外敵,可是我們看到流便在幹什麼?「在流便的溪水旁有心中定大志的。你為何坐在羊圈內聽群中吹笛的聲音呢?在流便的溪水旁有心中設大謀的。」這不是誇獎的話,心中定大志、心中設大謀代表流便支派有很多想法,可能他們對於要不要出兵有過很激烈的討論,但是後來他們的行動是「坐在羊圈內聽群中吹笛的聲音」。流便支派住的離迦南王耶賓比較遠,所以受到的威脅比其他支派少,他們可以在家享受平安舒適的生活,生活在溪水旁有美景、坐在羊圈內有財產、聽群中吹笛的聲音有閒、有文化享受。流便支派經過一番掙扎之後決定繼續過平安舒適的生活,不願意為了上帝冒險犧牲,這是第一種缺乏勇氣者的藉口。
第二種缺乏勇氣者是「安居在約但河外」的基列人,就是迦得支派。迦得比他哥哥流便更進化,流便至少還有過心中設大謀,仔細計算過利益得失,才下決定不出手。迦得是根本連想都沒想,就直接繼續在家安居,兄弟在外面打仗流血不干他的事,只要眼前的太平日子能繼續過下去就好了。這是迦得人,比哥哥流便更漠不關心兄弟死活,這個支派也被底波拉責備。第三種缺乏勇氣者是但和亞設兩個支派,經文說「但人為何等在船上?亞設人在海口靜坐,在港口安居。」相較於前面兩個不管事的流便和迦得,但和亞設其實沒有不管事的條件,因為他們就住在耶賓王的勢力範圍,可是他們忙著在港口等待、靜坐、安居。他們為什麼在港口呢?原來附近有兩個很出名的城市,叫做推羅、西頓,這兩個城市是當時世界第一流的商港,貿易非常興盛。但和亞設忙著在港口做國際貿易,忙到完全沒有時間管他家後院著火的事。戰爭就在他家門外打,可能還有點打到他家客廳,可是但和亞設太忙了,這樣的人也是缺乏勇氣跟隨上帝的人。從流便到迦得再到但和亞設,我們可以看見一條失去勇氣跟隨上帝的道路,首先是斤斤計較安於現狀,其次是在安於現狀中失去屬靈的敏銳度,最後是在失去屬靈的敏銳度中斤斤計較,不過現在計較的不是跟隨上帝要付出的代價,而是怎樣才能在世界上賺得更多。對這些人,主耶穌說過一段很生動的話,主說:「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得著生命。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
士師記5章19到22節「君王都來爭戰。那時迦南諸王在米吉多水旁的他納爭戰,卻未得擄掠銀錢。星宿從天上爭戰,從其軌道攻擊西西拉。基順古河把敵人沖沒;我的靈啊,應當努力前行。那時壯馬馳驅,踢跳,奔騰。」在戰爭面前有人選擇參與,有人選擇逃避。對以色列人來說,這場戰爭的本質是抵抗侵略,君王、迦南諸王都是侵略者,以色列人當時只有士師,士師不是王,要等到差不多2百年後以色列第一個王才會出現。迦南人在王的帶領之下,到以色列人這裡搶錢、搶糧、搶女人,這不是偶一為之的突發事件,過去20年來他們常常這樣做,都得到大豐收。可是這次不一樣,迦南人在王的帶領之下想照舊搶劫以色列人,卻踢到鐵板大敗全軍覆沒,因為以色列真正的王站出來了。耶和華上帝幫助以色列人,創造天地、掌管天地的上帝使天象異變,使原本沒有水的基順河舊河床突然河水暴漲,西西拉的軍隊、鐵車被突然出現的河水沖沒,全軍潰亂,沒被大水沖垮的鐵車都陷在變成泥的河床裡動彈不得,戰馬被鐵車套住,也跟著陷在泥裡,戰馬馳驅、踢跳、奔騰想要逃命,卻是徒勞無功。這時巴拉帶著以色列人衝下山,他們看見上帝的作為士氣大振,就拼命和敵人打仗,終於獲取勝利,迦南諸王再也不能來以色列人這裡搶錢、搶糧、搶女人。
23節「耶和華的使者說:應當咒詛米羅斯,大大咒詛其中的居民;因為他們不來幫助耶和華,不來幫助耶和華攻擊勇士。」當以色列人大勝,追擊敵人殘兵敗將的時候,住在戰場旁邊的米羅斯人卻毫無作為,沒有跟著他們的同胞一起起來對抗敵人的侵略。米羅斯人是最糟糕的旁觀者,也是最沒有勇氣的人。流便、迦得、但、亞設都是在戰爭開始之前決定不參加,因為打敗仗死在戰場上的機率很高,可是米羅斯是親眼看見上帝出手,親眼看見打勝仗了還拒絕參加,連趁勝追擊的勇氣也沒有,結果米羅斯人就受到咒詛。
最後底波拉提到兩個女人來結束她的讚美歌,首先是刺殺西西拉將軍的雅億「願基尼人希百的妻雅億比眾婦人多得福氣,比住帳棚的婦人更蒙福祉。西西拉求水,雅億給他奶子,用寶貴的盤子給他奶油。雅億左手拿著帳棚的橛子,右手拿著匠人的錘子,擊打西西拉,打傷他的頭,把他的鬢角打破穿通。西西拉在他腳前曲身仆倒,在他腳前曲身倒臥;在那裡曲身,就在那裡死亡。」在前面的段落底波拉關注的焦點是誰是有勇氣的人,在第三個段落底波拉關注的是真正的勇氣是什麼,或者說如何正確使用勇氣。底波拉用雅億這個結束戰爭的女人當做正面教材,當敵人的大將軍西西拉打敗仗逃命到她那的時候,雅億按照當時的習俗盡了待客之道,雖然西西拉從頭到尾都是一個很爛的客人。面對客人,雅億有女主人的樣子,但是西西拉除了是客人之外,他還是戰爭的製造者,是帶給老百姓生活痛苦的人。面對這樣一個人,雅億使用她的勇氣,冒著可能被西西拉發現、殺掉的危險,果斷為民除害。
反面的例子是西西拉的媽媽,「西西拉的母親從窗戶裡往外觀看,從窗櫺中呼叫說:他的戰車為何耽延不來呢?他的車輪為何行得慢呢?聰明的宮女安慰他,他也自言自語地說:他們莫非得財而分?每人得了一兩個女子?西西拉得了彩衣為擄物,得繡花的彩衣為掠物。這彩衣兩面繡花,乃是披在被擄之人頸項上的。」雅億住在帳篷裡,西西拉的母親卻是住在王宮裡,相對來說,西西拉的母親是擁有榮華富貴的人,但是這個人不以自己已經擁有的富裕為滿足,反而期待她的兒子透過戰爭暴力的手段,為她帶來更多的榮華富貴。這是一個住在王宮裡的惡女。有這樣一個媽媽,難怪西西拉會作大將軍,帶頭搶錢、搶糧、搶女人,還要順便幫媽媽搶漂亮衣服。
真正的勇氣是受到公義約束的,普通人說不出西西拉母親這樣的話,大規模的謀財害命對她來說好像吃飯喝水一樣輕鬆,這個人很有膽量,可是她的膽量是用來犯罪,不是用來阻止犯罪。雅億做的事也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拿錘子用長釘子釘死一個人,正常人怎麼做得出來?可是雅億是為了阻止更多的罪惡做的,因此受到稱讚。目前在我們的生活環境裡,至少在台灣不會出現像西西拉母親或者像雅億遇到的情形,台灣社會比3千多年前的以色列享受更多的公義和平安,但是我們仍然有必須面對的問題,例如這幾天很紅的餿水油。除了餿水油之外,我們還有很多其他食品衛生問題,除了食品衛生之外,我們還有很多問題,包括國家土地如何規劃使用、買不起房子、國家怎麼收稅才更公平等等。要處理這些問題,都需要持守公義的勇氣和智慧。
士師記5章31節「耶和華啊,願你的仇敵都這樣滅亡!願愛你的人如日頭出現,光輝烈烈!這樣,國中太平四十年。」公義的勇氣帶來真平安,因著底波拉、巴拉、雅億和那一代以色列人的付出,以色列人又得到40年的太平日子。希伯來書10章35到36節「所以,你們不可丟棄勇敢的心;存這樣的心必得大賞賜。你們必須忍耐,使你們行完了神的旨意,就可以得著所應許的。」上帝的話語是引導我們勇氣的標準,因為我們的上帝是公義的上帝,斷不以有罪為無罪,也不以無罪為有罪。詩篇9篇8節說「他要按公義審判世界,按正直判斷萬民。」真正的勇氣必須靠公義約束,否則越有膽量的人越敢犯大罪,當人覺悟到自己有一天必須在創造天地的主面前接受公義審判,會因著自己犯罪感到懼怕的時候,真正的勇氣才開始在人心裡產生出來,真勇氣叫人擇善棄惡。腓立比書1章20節「照著我所切慕、所盼望的,沒有一事叫我羞愧。只要凡事放膽,無論是生是死,總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真正的勇氣在耶穌基督裡,當我們專心按基督的心意而行,單單討上帝的喜悅時,我們自然有勇氣持續作正確的事。無欲則剛。接下來我們一起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