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平安:今天我們要繼續講約翰福音第七章。耶穌在住棚節中間,上耶路撒冷聖殿公開教導人,不怕宗教領袖對他的生命威脅,耶穌顯明自己是天父上帝差遣來的,立志遵行天父上帝旨意的人,就能認識耶穌基督,認識耶穌完全求天父上帝的榮耀,不求自己的榮耀。耶穌指出猶太人違反上帝律法,想要殺無罪的耶穌,猶太人卻不承認,反而誣陷耶穌是被鬼附,然而耶穌再一次解釋猶太人對他的誤解,並且要求眾人「不可按外貌斷定是非,總要按公平斷定是非。」
約翰福音7章25到27節「耶路撒冷人中有的說:這不是他們想要殺的人嗎?你看他還明明的講道,他們也不向他說什麼,難道官長真知道這是基督嗎?然而,我們知道這個人從哪裡來;只是基督來的時候,沒有人知道他從哪裡來。」在約翰福音第七章,我們看見「耶穌是誰」成為眾人關心的主題,這也是約翰福音逐漸引導我們這些讀者加強關注的焦點。其實在四福音書裡,耶穌是誰都是一個重要的主題,耶穌是誰是一個跨越時間、空間的重要問題,每個人怎麼回答這個問題,用什麼態度回答這個問題,將會決定我們各人在永恆裡是生是死。在馬太福音16章13節,耶穌問門徒:「人說我人子是誰?」耶穌問門徒群眾對耶穌的認識是什麼,門徒回答耶穌:「有人說是施洗的約翰;有人說是以利亞;又有人說是耶利米或是先知裡的一位。」如果是今天的人回答這個問題,可能我們會聽到耶穌是一個偉大的老師、耶穌是一個了不起的思想家、耶穌是一個道德高超的好人、耶穌是一個宗教家、耶穌是一個重要的先知,這是比較正面態度的回答,比較負面的可能會說耶穌是一個瘋子、耶穌是一個大騙子,甚至說耶穌是一個根本不存在的人,是教會虛構出來的人物。耶穌到底是誰?我們在教會裡接受聖經的教導,我們承認、相信聖經啟示的耶穌基督,當耶穌問門徒:「你們說我是誰?」的時候,門徒不管外面的人怎麼說,門徒回答耶穌:「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雖然群眾議論耶穌,問10個人可能對耶穌是誰的看法有11種,可是真正能夠認識耶穌是誰,真正能夠得到永生恩典的人,只有藉著聖靈領受天父上帝啟示的門徒。
耶路撒冷人議論耶穌,比起外地來過節的人,本地的猶太人更清楚知道宗教領袖的想法和詭計,耶路撒冷人知道耶穌指責有人想殺他,這話是真的,雖然外地人可能搞不太清楚,可是本地人都知道,俗話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算宗教領袖表面上不承認,大家還是知道他們要殺耶穌。耶路撒冷人知道,耶穌出現在聖殿公開教導人,是一件要命的事,耶穌很可能因此喪命,所以當他們看見耶穌這樣做的時候,他們有一個期待心理,耶穌很快就要被抓起來,然後被宗教領袖殺死,可是他們等啊等啊,怎麼時間過去了,耶穌講了一大堆話,還是沒有被抓?那些宗教領袖不是一直在找機會抓耶穌、殺耶穌嗎?怎麼機會來了,宗教領袖反而不動手保持沉默了呢?宗教領袖的沉默讓知道詭計的耶路撒冷人感到驚訝,這個出乎意料之外的情況,迫使他們產生反思:難道宗教領袖真的發現耶穌是彌賽亞,所以沒有動手?有時候上帝會讓我們遇到一些出乎意料之外的狀況,這些狀況會打斷我們平常習慣的思考和行為模式,讓我們必須重新回到上帝面前,重新調整在基督裡我們與上帝之間的關係,更新我們對耶穌的認識和信心,對還不認識耶穌的人來說,生命中的意外插曲,常常就是人認識耶穌得救的機會,這都是上帝的恩典。
耶路撒冷人沒有抓住這個恩典的機會,他們讓這個機會溜走了。他們雖然有一瞬間產生耶穌是基督的想法,可是他們第一時間否決耶穌是彌賽亞的可能性,原因是「我們知道這個人從哪裡來」,我們已經認識耶穌是誰,我們已經知道耶穌就是這樣而已,沒有更多了,耶穌的出生背景、耶穌的家庭、耶穌的傳道工作,我們都知道,像耶穌這樣的人,一定不會是彌賽亞、基督,因為聖經告訴我們「基督來的時候,沒有人知道他從哪裡來。」彌迦書5章2節預言「伯利恆、以法他啊,你在猶大諸城中為小,將來必有一位從你那裡出來,在以色列中為我作掌權的;他的根源從亙古,從太初就有。」耶穌明明是加利利的拿撒勒人,怎麼會是彌賽亞?這個叫聰明反被聰明誤,如果誤解聖經成為攔阻人認識耶穌的絆腳石,人還不如沒讀過聖經,反而可以用單純的心正確領受聖經的啟示。耶路撒冷人按照自己錯誤的以為來認識彌賽亞、基督,他們沒有謙卑的心,自以為有實際上卻沒有,因此錯失正確認識耶穌的機會。
約翰福音7章28到31節「那時,耶穌在殿裡教訓人,大聲說:你們也知道我,也知道我從哪裡來;我來並不是由於自己。但那差我來的是真的。你們不認識他,我卻認識他;因為我是從他來的,他也是差了我來。他們就想要捉拿耶穌;只是沒有人下手,因為他的時候還沒有到。但眾人中間有好些信他的,說:基督來的時候,他所行的神蹟豈能比這人所行的更多嗎?」面對眾人懷疑的心,耶穌大聲宣講,教導人認識自己。耶穌首先承認,群眾對耶穌的確有某種程度的認識,但是他們的認識不像自己以為的那麼多,不只是群眾不認識耶穌,連門徒對耶穌的認識都常常受到挑戰。在約翰福音1章49節,拿但業就已經承認耶穌「是神的兒子,是以色列的王!」門徒在耶穌最開始公開傳道的時候,就已經認識、承認耶穌的身分,可是門徒跟隨耶穌的過程中間,我們常常看見,門徒一遇見問題,立刻就忘記耶穌是誰,忘記要呼求耶穌、依靠耶穌。
有一次耶穌帶門徒一起坐船,要渡過加利利海,門徒忘記帶食物,船上只剩下一個餅,耶穌在船上教導門徒:「你們要謹慎,防備法利賽人的酵和希律的酵。」耶穌用「酵」比喻教訓,耶穌教導門徒要小心防備法利賽人和希律的教訓,不要學他們,可是門徒心裡一直想的是只剩下一塊餅,因此以為耶穌在暗示他們忘記帶餅,搞得大家現在沒餅可以吃,只能在船上餓肚子。耶穌看見門徒完全沒在聽他說話,耳朵聽見了,心卻根本沒打開,所以耶穌對門徒說:「你們為什麼因為沒有餅就議論呢?你們還不省悟,還不明白嗎?你們的心還是愚頑嗎?你們有眼睛,看不見嗎?有耳朵,聽不見嗎?也不記得嗎?」耶穌中止門徒正在進行的議論,要門徒回想從前親眼見過、親身經歷過的恩典,免得被自己愚昧的心迷惑,以至於失去信心,失去與耶穌同在,聽耶穌話語的美好關係。耶穌要門徒回想五餅二魚分給五千人,還有另一次七餅分給四千人的神蹟,耶穌先問門徒兩次神蹟剩下的食物各有多少,接著又告訴門徒:「要防備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酵,這話不是指著餅說的,你們怎麼不明白呢?」馬太福音16章12節「門徒這才曉得他說的不是叫他們防備餅的酵,乃是防備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教訓。」我們也很容易犯門徒一樣的錯誤,注意力全放在自己的問題裡面,對主的話卻充耳不聞,主開給我們的解方就是回想主的恩典,和回到主的話語。
耶穌在聖殿大聲告訴群眾:「我來並不是由於自己。但那差我來的是真的。」群眾對耶穌只有表面的認識,這個認識是不夠的,群眾不認識的部分,現在耶穌親口啟示群眾,這個才是認識耶穌基督的重點。耶穌基督受天父上帝差遣是一個事實、一個真理,真理事實有一種特性,即使眾人不知道、不承認,或者自以為知道,真理事實都不會因此產生改變。在使徒行傳裡,掃羅第一次遇見復活的耶穌,掃羅在大中午看見比太陽更亮的光,耶穌對掃羅說:「掃羅!掃羅!為什麼逼迫我?你用腳踢刺是難的!」用腳踢刺,受傷的會是腳,用頭去撞鋼筋水泥牆,腫起來的一定是頭。耶穌基督是天父上帝差遣進入世界的,聖經的啟示不會因為人相信或不相信改變它的真實性和內容,聖經的預言和應許也不會因為人相信或不相信而不成就,時間到了上帝在聖經裡啟示的話語必定成就。既然如此,人的信心有什麼益處呢?信心使我們在上帝話語成就以前,可以站立得穩,不至於受到眼前暫時的現象和環境迷惑,產生動搖。
耶穌繼續說:「你們不認識他,我卻認識他;因為我是從他來的,他也是差了我來。」耶穌講話的對象是來耶路撒冷過住棚節的猶太人,這些上來過節的人,沒有一個會否認自己信上帝,許多人以為自己認識上帝,但是耶穌顯明只有他才真正認識天父上帝。上帝透過聖經啟示自己,聖經啟示的核心則是基督耶穌,如果人不能從聖經認識耶穌是誰,不管這個人的聖經知識有多豐富,他還是不明白聖經,因為連最重要的信息都還不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的確可以看見,不信耶穌的人擁有豐富的學問和知識,甚至在大學、研究所開課教導聖經、授與學位,他們可以引用聖經原文、引用許多文獻,告訴人不要相信聖經,有一些人因此被引誘,本來很愛主、很熱心,學了他們的學問以後,反而變得退後冷淡,不再相信耶穌基督。這不是真正認識聖經,不是真正認識啟示聖經的上帝。只有認識耶穌是誰的人,才是真正認識上帝的人,耶穌基督是從上帝來的,受上帝差遣,獨一無二的那一位。
眾人聽見耶穌的話,產生不同意見,有些人想要抓拿耶穌,有些人卻相信耶穌。我們看見耶穌的話有一種能力,一種要求人必須以行動做出選擇的能力,人聽了耶穌的話,不是下決心相信順服作主門徒,就是恨耶穌反對耶穌到底,不是靠近就是遠離,沒有站在原地不動的。耶穌說出一個眾人不願意面對、不願意接受的事實,這些上來過節,自以為認識上帝、愛上帝的人,實際上根本不認識上帝。雖然耶穌說的是實話,可是眾人覺得受到羞辱,想要對耶穌動手,但是耶穌受難的時間還沒到,這不是天父上帝預定的時間,所以沒有人真正動手,儘管情況危急,耶穌仍舊平安無事。我們看見天父上帝保佑屬於祂的人,在一切危難當中,上帝都擁有最高的絕對主權,因此基督徒可以安心,一切都在上帝手中,一切事情都有上帝的美意、上帝的計畫。有些人因為神蹟相信耶穌,雖然建立在神蹟上的信心是膚淺的,不是真正耶穌要的信心,但是還是比完全不信好。
約翰福音7章32到36節「法利賽人聽見眾人為耶穌這樣紛紛議論,祭司長和法利賽人就打發差役去捉拿他。於是耶穌說:我還有不多的時候和你們同在,以後就回到差我來的那裡去。你們要找我,卻找不著;我所在的地方你們不能到。猶太人就彼此對問說:這人要往哪裡去,叫我們找不著呢?難道他要往散住希利尼中的猶太人那裡去教訓希利尼人嗎?他說:你們要找我,卻找不著;我所在的地方,你們不能到,這話是什麼意思呢?」祭司長和法利賽人是兩個不一樣的宗教領袖團體,祭司是管理聖殿,負責聖殿獻祭禮儀的人,是當時社會金字塔頂端的階層,法利賽人是受老百姓尊重的民間宗教團體,用今天的話來說,他們是中產階級。祭司集團和法利賽人本來是彼此看不順眼、彼此不對盤的兩個團體,但是因為他們都討厭耶穌,想要對付耶穌,所以暫時拋下彼此的歧見,連手要抓耶穌。本來宗教領袖禁止人公開談論耶穌,不要耶穌成為眾人焦點,不過現在事與願違,眾人不但議論紛紛耶穌,還有好些人相信耶穌,這是宗教領袖最不願意見到的情況,他們知道消息以後,「就打發差役去捉拿耶穌」。
群眾議論紛紛引起騷動,被宗教領袖視為警訊,他們正式發出逮捕令,但是這些宗教領袖擔心,如果他們動作太大,恐怕引起群眾暴動,這樣他們就失去抓耶穌要達到的目的,反而引起更大的麻煩,所以派去的人到了現場,沒有馬上動手,他們要等好時機再抓耶穌,免得偷雞不著蝕把米,反而引起群情激憤。耶穌知道宗教領袖派人來抓他,耶穌就向群眾說話,耶穌首先說:「我還有不多的時候和你們同在,以後就回到差我來的那裡去。」耶穌在世界上只剩下很短暫的時間,耶穌很快就要釘十字架受死離開世界,回到天父上帝身旁,然而耶穌的死亡不是耶穌最終的結局,耶穌的死亡是復活的開始,釘十字架受死復活是耶穌回到榮耀裡,被高舉在天父上帝右邊的道路,這是天父上帝定下的道路。耶穌接著說:「你們要找我,卻找不著;我所在的地方你們不能到。」人有一種很奇怪、很不好的本性,擁有的時候不懂得珍惜,等到失去了才發現自己曾經擁有,想要把失去的找回來,可是已經沒機會了。耶穌的聽眾就是這樣。耶穌回去天父上帝身邊以後,猶太人將要尋找耶穌,可是他們不可能找得到,因為那時候耶穌在的地方,沒有人到得了,連耶穌的門徒也到不了。耶穌說這個話的目的是要人把握機會,把握眼前的恩典,當趁著還能找到耶穌的時候,趕快認識耶穌,不要在的時候不珍惜,不在了才尋找又找不到,結果只能死在自己的罪惡之中。上帝是施恩憐憫人的上帝,但是上帝給人的時間和機會是有限的,不要等到上帝收回恩典,才想去找回來,那時候已經晚了,已經錯失機會,只剩下無限的懊悔。
耶穌講完話以後,猶太人彼此對問,他們的心思停留在現今的世界,以物質的層面誤解耶穌的話,以為耶穌要跑到外國去。這不是我們在約翰福音第一次看見人這樣誤解耶穌的話,尼哥底母、撒瑪利亞婦人、耶穌的門徒,通通是前車之鑑。跟隨耶穌的人,必須要把我們的注意力提昇到屬靈世界,不能只停留在現今的物質世界,這不是否認我們在現今世界的需要和責任,乃是說我們不能只看眼前,眼光要放在上帝永恆國度上,才會把短暫幾十年的人生,投資在永恆無限的生命裡面,哥林多後書5章4節「我們在這帳棚裡歎息勞苦,並非願意脫下這個,乃是願意穿上那個,好叫這必死的被生命吞滅了。」如果沒有這個眼光,人不可能用今生投資永生,因為看來看去都只看見今生,捨不得放棄今生,然而耶穌說:「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和福音喪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又說「人就是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今天我們講到這裡,接下來我們一起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