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弟兄姐妹平安:上次我們講完了以色列各支派在約書亞死後得地為業的過程,由南到北以色列人不斷向迦南人妥協,沒有按照耶和華上帝的吩咐得地為業,以至於到了士師記第2章,耶和華的使者從吉甲上到波金責備以色列人,宣告「我必不將他們從你們面前趕出;他們必作你們肋下的荊棘。他們的神必作你們的網羅。」士師記這卷書的格式特別,它有兩個序和兩個跋,第一個序就是我們先前講過的1章1節到2章5節,第2個序接著從2章6節到3章6節。兩個序都是以約書亞的死亡作開始,第一個序描寫的重點在以色列各支派得地為業的過程,第二個序的重點在講解以色列人軍事失敗背後的屬靈原因。現在我們從2章6節繼續往下看:
士師記2章6到10節●「從前約書亞打發以色列百姓去的時候,他們各歸自己的地業,佔據地土。約書亞在世和約書亞死後,那些見耶和華為以色列人所行大事的長老還在的時候,百姓都事奉耶和華。●耶和華的僕人、嫩的兒子約書亞,正一百一十歲就死了。以色列人將他葬在他地業的境內,就是在以法蓮山地的亭拿希烈,在迦實山的北邊。那世代的人也都歸了自己的列祖。●後來有別的世代興起,不知道耶和華,也不知道耶和華為以色列人所行的事。」在第二個序裡面,約書亞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6到10節這段經文裡,約書亞是唯一出現的人名,而且經文詳細敘述約書亞和約書亞世代的所作所為,「百姓都事奉耶和華。」這是約書亞世代的特色,為什麼士師記的第二個序要這樣緬懷約書亞的時代呢?因為約書亞和他的世代過去之後,以色列人的屬靈光景急轉直下,進入400年的黑暗隧道裡面,雖然上帝不斷為以色列人興起士師,但是沒有一個士師可以超越約書亞,像約書亞一樣帶領全以色列人專心事奉耶和華。因此約書亞成為士師時代真正的典範,也成為以色列人如何脫離士師黑暗時代的解答。
約書亞和他的世代與後來別的世代有什麼不一樣呢?經文告訴我們,約書亞的世代「見耶和華為以色列人所行大事」。約書亞是在埃及出生的以色列人,當他生在埃及的時候,以色列人正在法老的統治之下作奴隸,約書亞的前半輩子都在做奴隸中度過。如果我們在路上遇到40歲前的約書亞,可能我們看也不會看他一眼,不過就是個廉價勞工,有什麼好看的,但是誰也想不到40年後,這個廉價勞工、這個奴隸竟然帶領以色列人征服迦南地,打了漂亮的勝仗,一生盡忠職守事奉耶和華。為什麼一個原本不起眼的奴隸會產生這樣翻天覆地的改變?因為他看「見耶和華為以色列人所行大事」。在約書亞平凡無奇的人生裡,有一天來了一個怪老人摩西,這個怪老人宣稱自己是耶和華上帝的使者,耶和華上帝要藉著他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進入應許之地。一開始大家為這個怪老人的緣故吃了很多苦,因為法老不讓以色列人離開,還加重以色列人的工作。但是怪老人接著奉耶和華的名降下十災,逼得法老不得不讓步妥協,釋放以色列人自由。接著以色列人在無可奈何的絕境中過紅海,親眼看見埃及追兵被紅海淹沒,接著以色列人過了40年的曠野生活,每天經歷上帝的同在,沒飯吃的時候上帝降下食物、沒水喝的時候上帝叫大石頭破掉水流出來、白天熱的要死的時候上帝用雲柱遮住以色列人不要熱死、晚上冷的要命的時候上帝用火柱為以色列人取暖,當以色列人犯罪的時候,上帝秉公行義審判他們,然而因著上帝的憐憫,好多次以色列人死裡逃生,沒有因為所犯的罪被上帝完全滅絕。當上帝叫以色列人得地為業打仗的時候,約旦河東岸兩個強大的國王被弱小的以色列人輕易打敗、徹底毀滅。這些都是約書亞和約書亞世代親眼看到、親身經歷「耶和華為以色列人所行大事」。這是約書亞世代得勝的秘訣。他們知道耶和華上帝說話算話,祂說有就有、命立就立,祂是大而可畏的上帝,沒有任何神、沒有任何人可以勝過祂,在祂面前站立得住。信仰對約書亞和他這個世代的人來說,不是無關痛癢或好聽的口號,乃是在每天的生活當中實際經歷上帝的帶領。上帝的存在、上帝的同在就是他們每天的生活。
然而,當約書亞和他的世代過去之後,後來的世代卻「不知道耶和華,也不知道耶和華為以色列人所行的事。」他們怎麼會不知道呢?是不是約書亞那代的人沒有講?所以以色列人忘記出埃及的故事、曠野的故事、進迦南地的故事?不是,士師時代的以色列人不是不知道摩西五經、不知道約書亞記的內容,他們都聽過,知道耶和華在以色列人中行過的大作為,在士師記第6章,基甸說了一句話:「我們的列祖不是向我們說耶和華領我們從埃及上來嗎?他那樣奇妙的作為在哪裡呢?」後來的世代不是沒有聽過聖經,不是不知道聖經的內容,但是對他們來說,這些內容只是一個和他們現在生活沒什麼關係的故事,那是以前的人、以前的事了,跟我沒什麼關係。就算有關係,那也只是守著祖先遺留下來的生活習慣、文化傳統而已。後來的世代失去了約書亞敬畏上帝、與上帝同行的心,不像約書亞緊緊跟隨耶和華,輕忽他們與上帝所立的約。後來的世代是在迦南地出生的以色列人,他們沒有經歷過埃及為奴的困苦,也沒有經歷過在曠野毫無所有,卻靠著上帝的同在一無所缺的生活,他們一出生打開眼睛看到的就是流奶與蜜的迦南地,用今天的流行話來說,他們是富二代。富二代比前一代有更好的出發點,但是富二代也比前一代面臨更大的挑戰,內在有信仰傳承的挑戰,爸爸媽媽與上帝的關係不會自動變成我跟上帝的關係,外在有環境誘惑的挑戰,現在以色列人有錢了,可以享受生活、享受文化了,不像在曠野的時候什麼都沒有,只能單單仰望主。
亞伯拉罕的兒子以撒生了兩個兒子,老大是以掃,老二是雅各,創世記25章26節告訴我們「利百加生下兩個兒子的時候,以撒年正六十歲。」以撒60歲的時候生了兩個兒子,這時候亞伯拉罕還在,以撒是亞伯拉罕100歲的時候生的,亞伯拉罕一生的年日是175歲,所以當以撒生以掃和雅各的時候,亞伯拉罕160歲。亞伯拉罕親眼見到上帝給他的以撒生了兩個孫子,而且上帝讓亞伯拉罕可以親自陪伴兩個孫子成長直到15歲。以掃、雅各兩個孩子得天獨厚,有信心之父亞伯拉罕作爺爺、應許之子以撒做爸爸,他們兩兄弟一定從小就知道爺爺亞伯拉罕是怎麼被上帝揀選、上帝怎麼向爺爺顯現、怎麼和爺爺立約,然後爺爺經歷了千辛萬苦終於盼到爸爸出生,後來上帝要試驗爺爺的信心,叫爺爺把當時還是小孩子的爸爸獻為燔祭,後來又出手阻止爺爺,賜福給爺爺。以掃和雅各兩兄弟從小就聽亞伯拉罕親口告訴他們他與上帝之間的關係,他們是在最好的信仰環境中成長,有亞伯拉罕和以撒在前面做他們的榜樣,可是這兩個人長大之後如何呢?以掃看輕他長子的名分,為了紅豆湯把長子的名分、長子的繼承權賣給弟弟雅各,以掃知道上帝的存在,知道上帝在他們家族裡大能的作為,但是他不太在乎上帝和爺爺亞伯拉罕、爸爸以撒所立的約,他在乎的是現實的利益,能馬上拿在手裡的好處。以掃40歲的時候,娶了赫人比利的女兒猶滴,與赫人以倫的女兒巴實抹為妻,這兩個女人都是迦南人。在婚姻上,以掃不像他爺爺亞伯拉罕,也不像他爸爸以撒,看重信仰對家庭的重要性。以掃的兩個迦南人太太帶給爸爸以撒和媽媽利百加很大的痛苦,甚至利百加對以撒說:「我因這赫人的女子連性命都厭煩了;倘若雅各也娶赫人的女子為妻,像這些一樣,我活著還有什麼益處呢?」至於雅各,雖然他是真正承受應許的孩子,但是他用不誠實、欺騙的手段騙取爸爸的祝福,導致哥哥以掃懷恨在心想要報仇,雅各不得不逃離他的家,到舅舅拉班那裡避難。
亞伯拉罕的信仰、以撒的信仰沒有自動變成以掃、雅各的信仰,儘管亞伯拉罕、以撒經歷上帝的故事兩兄弟從小就親耳聽見,有一部分還親身經歷。後來的世代「不知道耶和華,也不知道耶和華為以色列人所行的事。」以掃一輩子沒有真正經歷上帝的恩典,創世記沒有任何地方記載以掃為耶和華築壇獻祭,連一次也沒有,以掃不像他的爺爺、爸爸,不是尋求耶和華的人。詩篇24篇6節說「這是尋求耶和華的族類,是尋求你面的雅各。」雅各雖然亂七八糟,但是他有一個以掃沒有的優點,他是尋求耶和華的人。雅各信仰的改變是從伯特利開始,伯特利原本叫做路斯,是迦南人的城市,雅各去投靠舅舅拉班的時候,在那裡過夜,那天晚上他睡覺作夢,夢見天梯,上帝的使者在梯子上上去下來,上帝站在梯子以上對雅各說:●「我是耶和華─你祖亞伯拉罕的神,也是以撒的神;我要將你現在所躺臥之地賜給你和你的後裔。你的後裔必像地上的塵沙那樣多,必向東西南北開展;地上萬族必因你和你的後裔得福。我也與你同在。●你無論往哪裡去,我必保佑你,領你歸回這地,總不離棄你,直到我成全了向你所應許的。」上帝對雅各說話,如同上帝對他的爺爺亞伯拉罕、爸爸以撒說話,這是雅各生命改變的關鍵時刻。雅各醒來之後,他說:●「耶和華真在這裡,我竟不知道!就懼怕,說:這地方何等可畏!這不是別的,乃是神的殿,也是天的門。」爺爺的上帝、爸爸的上帝現在真正開始成為雅各的上帝,當上帝向雅各說話之後,雅各的第一個反應是真正覺悟耶和華與我同在,我以前竟然不知道。第二個反應是懼怕,這個懼怕就是敬畏上帝的心。雅各在路斯真正經歷到上帝同在,也產生了敬畏上帝的心,這時候開始,爺爺的信仰、爸爸的信仰才對雅各有意義。以前聽到的都是別人的故事,雖然好聽,但是跟我沒有什麼關係,現在開始不一樣了,這個故事發生在我身上了,上帝竟然對我說話。雅各經歷上帝之後,他把自己睡覺的石頭立作柱子,澆油在上面,又向上帝許願。雅各許願的內容就是願上帝成就祂的應許。
雅各後來又經歷了許多事情,他的信仰才從幼稚的狀態逐漸轉為成熟,但是上帝在伯特利天梯顯現讓雅各信仰萌芽。從亞伯拉罕開始算,以掃、雅各是第三代信徒,但是亞伯拉罕的信心、以撒的信心沒有自動遺傳給以掃、雅各,相反的,以掃一輩子沒有繼承爺爺、爸爸的信心,雅各也是自己經過許多艱難,在艱難中與上帝摔角,最後才降服在上帝面前。有一句話說「上帝只有兒子沒有孫子」,意思是說基督徒永遠只有第一代,每一代基督徒都必須獨自發展自己和上帝的關係,沒有辦法依靠祖先與上帝的關係上天堂。
內地會創辦人戴德生牧師奉獻他一輩子的時間在中國傳福音,從戴德生牧師開始、第二代戴存仁牧師、第三代戴永冕牧師、第四代戴紹曾牧師,到現在第五代戴繼宗牧師,五代人超過160年的時間都奉獻給華人教會。這個家族在上帝面前大大蒙福,被上帝大大使用,但是每一代的戴牧師都經歷過屬於自己的信仰掙扎,每一個人都是第一代基督徒,而不是靠著祖先的蔭蔽事奉主、跟隨主。戴德生牧師在17歲的時候重生得救,在重生得救之前,戴德生「希望自己能賺許多錢,擁有一匹駿馬、一幢華廈,更渴望像其他同事一樣常到野外去打獵。」戴存仁牧師在中國出生,後來回到英國學醫,但是為了回應上帝的呼召,他放棄尚未完成的學業,回到中國山東做宣教士,晚年的時候遇到中日戰爭,被抓到集中營關了三年;戴永冕牧師原本在上海做藥劑師,到18歲才真正重生得救,後來在河南開封開荒佈道,經歷了北伐和抗戰那段困苦的歲月,後來來到台灣宣教。戴紹曾牧師年幼的時候正好遇到抗戰,三年半的時間和爺爺、姐姐、弟弟、妹妹一起被關在集中營,幼年的困苦曾經讓戴紹曾牧師下決心絕對不做傳道人,即使做了,也絕對不到中國。1945年抗戰勝利,戴紹曾牧師在一場聚會裡看見一個中國青年痛哭流涕跪著悔改,那時候聖靈責備他:「戰亂中有多少人失喪生命,而你原是該死的,是神保守了你的性命!」戴紹曾牧師當場悔改,後來順服上帝的帶領,在台灣做宣教士;戴繼宗牧師從小在台灣長大,但是直到18歲才真正重生得救,當年戴繼宗牧師被邀請參與宇宙光福音劇的演出,演出的戲碼是庚子年義和團之亂,西方傳教士在大陸最大規模的殉道故事。戴繼宗牧師被這些傳教士捨命的信仰震撼,同時上帝安排他遇到生命的導師,帶領他逐步打開心,看見自己是蒙恩的罪人,需要耶穌洗淨一切汙穢,邀請耶穌成為一生的救主。
戴德生牧師一家五代人不間斷的跟隨主、事奉主,不是因為他們家血統特別屬靈,每一代的戴牧師都和上帝摔角過,每一代戴牧師都在上帝面前建立自己和上帝的關係。「約書亞在世和約書亞死後,那些見耶和華為以色列人所行大事的長老還在的時候,百姓都事奉耶和華。」因為他們親身經歷過耶和華的大作為,但是「後來有別的世代興起,不知道耶和華,也不知道耶和華為以色列人所行的事。」這段經文提醒我們,我們不但需要重新檢視自己和上帝的關係,我們也需要幫助下一代重新檢視他們和上帝的關係,若不是自己親身經驗過,就算是亞伯拉罕的兒子以實瑪利、亞伯拉罕的孫子以掃,一樣會離開上帝,「不知道耶和華,也不知道耶和華為以色列人所行的事。」求主憐憫我們,在我們中間不斷施行祂的恩典,使我們真正成為尋求耶和華的族類,好像戴德生牧師一家一樣,我們一起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