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平安:今天我們要講創世記44章1到13節。之前我們講到,埃及地和迦南地都發生大饑荒。雅各的兒子們下埃及買回來的糧食吃完了,饑荒還沒有停止,雅各就吩咐兒子們再下埃及買糧食回來。然而埃及宰相要求他們第二次下來必須帶著小弟便雅憫,所以儘管雅各捨不得小兒子便雅憫,為了全家人不要餓死,最後雅各還是只能妥協,讓便雅憫跟著哥哥們一起下埃及。「約瑟見便雅憫和他們同來,就對家宰說:將這些人領到屋裡。要宰殺牲畜,預備筵席,因為晌午這些人同我吃飯。家宰就遵著約瑟的命去行,領他們進約瑟的屋裡。」雖然約瑟要款待兄弟們,不知道約瑟就是宰相的兄弟們,卻以為埃及宰相是要趁機找他們麻煩,於是他們向管家解釋自己的清白。「家宰說:你們可以放心,不要害怕,是你們的神和你們父親的神賜給你們財寶在你們的口袋裡;你們的銀子,我早已收了。他就把西緬帶出來,交給他們。」
到了中午,「約瑟來到家裡,他們就把手中的禮物拿進屋去給他,又俯伏在地,向他下拜。約瑟問他們好,又問:你們的父親─就是你們所說的那老人家平安嗎?他還在嗎?他們回答說:你僕人─我們的父親平安;他還在。於是他們低頭下拜。約瑟舉目看見他同母的兄弟便雅憫,就說:你們向我所說那頂小的兄弟就是這位嗎?又說:小兒啊,願神賜恩給你!約瑟愛弟之情發動,就急忙尋找可哭之地,進入自己的屋裡,哭了一場。他洗了臉出來,勉強隱忍,吩咐人擺飯。他們就為約瑟單擺了一席,為那些人又擺了一席,也為和約瑟同吃飯的埃及人另擺了一席,因為埃及人不可和希伯來人一同吃飯;那原是埃及人所厭惡的。約瑟使眾弟兄在他面前排列坐席,都按著長幼的次序,眾弟兄就彼此詫異。約瑟把他面前的食物分出來,送給他們;但便雅憫所得的比別人多五倍。他們就飲酒,和約瑟一同宴樂。」上次講到這裡,現在我們繼續往下講。
創世記44章1到5節「約瑟吩咐家宰說:把糧食裝滿這些人的口袋,儘著他們的驢所能馱的,又把各人的銀子放在各人的口袋裡,並將我的銀杯和那少年人糴糧的銀子一同裝在他的口袋裡。家宰就照約瑟所說的話行了;天一亮就打發那些人帶著驢走了。他們出城走了不遠,約瑟對家宰說:起來,追那些人去,追上了就對他們說:你們為什麼以惡報善呢?這不是我主人飲酒的杯嗎?豈不是他占卜用的嗎?你們這樣行是作惡了。」約瑟吩咐管家做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把糧食裝滿這些人的口袋,儘著他們的驢所能馱的」。約瑟除了要和哥哥們和好,更要保存全家人的性命,所以讓兄弟們盡可能多帶糧食回家。第二件事是「又把各人的銀子放在各人的口袋裡」。口袋指的不是衣服或褲子口袋,而是裝東西的袋子。約瑟要管家歸還約瑟兄弟購買糧食的銀子,把銀子放在袋子一打開就可以看見的位置。像哥哥們第一次下埃及購買糧食一樣,約瑟同樣「吩咐人把糧食裝滿他們的器具,把各人的銀子歸還在各人的口袋裡」。約瑟這個舉動顯明他對家人的關心和愛護。然而與上次不同,這次約瑟吩咐管家第三件事:「並將我的銀杯和那少年人糴糧的銀子一同裝在他的口袋裡。」為什麼約瑟要管家把他私人的貴重銀杯,放進便雅憫的袋子裡?約瑟沒有做出解釋。面對主人奇怪的命令,儘管約瑟沒有解釋原因,忠心的管家還是按照主人的話去做。「家宰就照約瑟所說的話行了;天一亮就打發那些人帶著驢走了。」
在43章,約瑟的哥哥們還在擔心,約瑟會「因為頭次歸還在我們口袋裡的銀子,找我們的錯縫,下手害我們,強取我們為奴僕,搶奪我們的驢。」結果事情的發展完全與他們擔心的不同,約瑟的兄弟們平安帶著糧食和驢往回家的路上去了。約瑟兄弟們帶著充足的糧食,帶著從埃及被釋放的二哥西緬,帶著父親最掛心的小弟便雅憫一起要回家。可是正在約瑟兄弟們放下心中的憂慮,高興地要回家的時候,晴天霹靂發生了。「他們出城走了不遠,約瑟對家宰說:起來,追那些人去,追上了就對他們說:你們為什麼以惡報善呢?這不是我主人飲酒的杯嗎?豈不是他占卜用的嗎?你們這樣行是作惡了。」約瑟故意設局,使小弟便雅憫陷入危機,因為約瑟要看哥哥們會如何反應。哥哥們是會像當年一樣賣掉弟弟約瑟,還是會捨命拯救小弟便雅憫,顯出他們的確真心悔改,生命確實產生改變,和從前不再一樣。約瑟叫管家追上兄弟們,控告他們以惡報善。從43章的經歷來看,約瑟賣給兄弟們救命的糧食,又釋放西緬還給他們,約瑟還在自己的官邸大方款待他們吃飯。埃及宰相對這些卑微的外國人的確相當慷慨大方,特別恩待他們,遠超過其他眾人。可是現在約瑟兄弟們卻以惡報善,做出不道德並且觸犯法律的偷竊行為。約瑟的指責其實還有更深一層的含意,原來哥哥們從前曾經向約瑟以惡報善。出於忌妒的緣故,哥哥們合謀要殺死無罪的弟弟約瑟,後來又把約瑟賣到埃及做奴隸。在約瑟身上,哥哥們的確是犯罪做惡,的確是以惡報善。
之前約瑟在官邸請客吃飯時,約瑟曾經兄弟們一起喝酒,所以他們都見過約瑟飲酒的銀杯。當時一般酒杯是便宜的陶器,約瑟的酒杯卻是貴重的銀器。銀酒杯不但顯出約瑟身份高貴,這個酒杯還有一個特殊作用。這是約瑟用來占卜的酒杯,並且約瑟有能力知道酒杯是誰偷走的。這帶來一個疑問,占卜是聖經明文禁止的罪,約瑟是敬拜耶和華上帝的人,為什麼他會像拜偶像的埃及人一樣占卜?約瑟雖然在埃及多年,卻沒有染上埃及人拜偶像的惡俗。約瑟雖然教管家這樣說,卻沒有真的崇拜偶像交鬼占卜。在44章15節,約瑟向兄弟們說:「你們豈不知像我這樣的人必能占卜嗎?」埃及高官會占卜不是一件奇怪的事。約瑟這樣說是要讓不知情的兄弟們心生畏懼,不敢欺騙他,不是約瑟真的去交鬼占卜。約瑟在這裡玩了一個文字遊戲,約瑟沒有說他占卜,而是說像他這樣的人必能占卜。從約瑟整個生平來看,我們可以清楚看見,約瑟始終是一個敬畏上帝的人。他從來沒有為了任何原因,出賣上帝,出賣自己的信仰。約瑟真正做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金錢、權力、女色、生命的威脅都沒有改變約瑟單單信靠上帝的心。
創世記44章6到13節「家宰追上他們,將這些話對他們說了。他們回答說:我主為什麼說這樣的話呢?你僕人斷不能做這樣的事。你看,我們從前在口袋裡所見的銀子,尚且從迦南地帶來還你,我們怎能從你主人家裡偷竊金銀呢?你僕人中無論在誰那裡搜出來,就叫他死,我們也作我主的奴僕。家宰說:現在就照你們的話行吧!在誰那裡搜出來,誰就作我的奴僕;其餘的都沒有罪。於是他們各人急忙把口袋卸在地下,各人打開口袋。家宰就搜查,從年長的起到年幼的為止,那杯竟在便雅憫的口袋裡搜出來。他們就撕裂衣服,各人把馱子擡在驢上,回城去了。」既然約瑟兄弟們只是出城不遠,約瑟管家很容易就可以追上他們。管家轉述宰相的指控,約瑟兄弟們頓時陷入恐慌。他們第一反應是否認約瑟的指控。「他們回答說:我主為什麼說這樣的話呢?你僕人斷不能做這樣的事。」
緊接著他們提出證據,「你看,我們從前在口袋裡所見的銀子,尚且從迦南地帶來還你,我們怎能從你主人家裡偷竊金銀呢?」他們已經以行動表明,自己不是貪愛錢財、貪小便宜之輩。他們反而是公正、公平的人。他們不會佔人便宜,更何況是偷竊他人的財物。最後約瑟的兄弟們宣告:「你僕人中無論在誰那裡搜出來,就叫他死,我們也作我主的奴僕。」約瑟的兄弟們深信11個兄弟都是清白的,所以除了願意處死偷竊者以外,其餘10個人也願意一起連坐,從自由人的身份成為奴隸受罰。其實按照當時的法律,偷竊者不會被判到死刑那麼嚴重。然而約瑟的兄弟們自願加重刑罰,自願連坐,以此顯明他們深信自己無辜無罪。我們可以注意到,在約瑟兄弟的回答中,出現死亡和成為奴僕兩個要素。這兩個要素正是當年約瑟在哥哥們手下的遭遇。哥哥們偷走約瑟,幾乎要殺死約瑟,後來把約瑟賣為奴隸。儘管哥哥們現在還沒有意識到,在約瑟的安排下,當年的情境正以另一種形式重現。只是事情的發展將不再一樣,結局也不再相同。
管家知道一定會搜出東西來,所以接受約瑟兄弟們的提議,同意搜查他們的袋子。雖然接受搜查的提議,管家卻沒有接受約瑟兄弟們的處罰條件。管家說:「現在就照你們的話行吧!在誰那裡搜出來,誰就作我的奴僕;其餘的都沒有罪。」管家知道銀杯在便雅憫袋子裡,他不會處死便雅憫。他只要求被搜出銀杯的人必須跟他回去,成為奴隸。管家也不要其他10個人連坐,成為奴隸。除了袋子裡有銀杯的人以外,其餘的人都會當場無罪開釋。管家的提議其實相當公平,只處罰犯罪者,並且不是重罰,而是處以較輕的刑罰。至於沒有參與犯罪行為的人,將會被宣告為無罪,不必受罰。約瑟兄弟們沒有多說什麼,只是立刻以行動表明自己的清白。「於是他們各人急忙把口袋卸在地下,各人打開口袋。」他們相信自己行的正,坐得端,不怕管家來搜查。然而事情的發展出乎約瑟兄弟們意料之外。「家宰就搜查,從年長的起到年幼的為止,那杯竟在便雅憫的口袋裡搜出來。」管家根據約瑟兄弟的排行進行搜查,所以搜到便雅憫之前,管家已經搜了10個哥哥的袋子。管家在10個哥哥的袋子裡找不到銀杯,約瑟兄弟們自然是心情輕鬆許多,不再像一開始那麼緊張。可是就在他們心裡差不多快要解除警報,覺得還自己清白的時刻就要到來的時候,銀杯竟然就在小弟便雅憫的袋子裡被搜出來。哥哥們怎麼都想不到,為什麼第一次離家、第一次下埃及的便雅憫,竟然敢向埃及宰相的銀杯下手。便雅憫更是想不到,為什麼銀杯會在他的袋子裡。他明明沒有做這樣的事,他是冤枉的。只是事實勝於雄辯,在證據確鑿的情況下,他們只能在管家面前認罪。於是「他們就撕裂衣服,各人把馱子擡在驢上,回城去了。」
約瑟兄弟們撕裂衣服,對於銀杯在小弟便雅憫袋子裡被搜出來,兄弟們除了驚訝,更是感到悲哀。當年雅各以為約瑟死了,也是這樣悲哀痛苦地撕裂衣服,表明他的心就像衣服一樣被撕裂了。雅各失去約瑟的時候,差點就和約瑟一起死了,只是為了年幼的便雅憫,雅各才繼續活下去。約瑟10個哥哥任何一個人留在埃及,他們的父親雅各都不會因此哀傷至死。但是便雅憫不同。雅各若失去便雅憫,必定會哀傷至死。經文沒有記載約瑟的兄弟們在事情發生以後說話,創世記在這裡刻意營造出一種氛圍,11個兄弟之間一言不發。哥哥們對於小弟便雅憫沒有責備,沒有丟下他不管,便雅憫也沒有為自己辯解。兄弟們撕裂衣服,表明對於將要失去便雅憫感到極度痛苦。儘管管家只要帶便雅憫一人回去,哥哥們卻主動團結起來,與被坐實偷竊罪名的小弟便雅憫同一陣線。哥哥們決定和便雅憫一同回埃及,與便雅憫一起面對將要來臨的可怕審判。哥哥們的反應的確與當年出賣約瑟時不同了,他們對便雅憫的苦難沒有視而不見。對於失去便雅憫,他們內心十分痛苦。哥哥們不再出賣弟弟,拋棄弟弟自己回家。他們選擇主動與便雅憫一同承擔苦難,一同回去埃及。亞伯拉罕、以撒、以色列的上帝使這個家族在苦難中產生改變。以色列的兒子們從一群邪惡的紈褲子弟,轉變成為一群謙卑團結,願意承擔責任,甚至是願意為別人犧牲自己的人。有一位解經家這樣看待約瑟兄弟們這段經歷:「一個人若缺乏徹底的悔悟,就沒有能力遏止再度犯罪。我們多半不希望被確切告知過往的罪,也不願意正確認識過去那個自我;我們希望自己不再是罪人,我們想要透過某種過程,藉此使自己與我們裡面那個犯罪的部分脫離。這就是這些人所經歷的過程。」今天講到這裡,我們一起禱告。
講章聲音檔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Jq3D0ttr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