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弟兄姐妹平安:今天我們要看士師記2章20節到3章6節,這是士師記第二個序下半段。在上半段,聖經告訴我們以色列人在約書亞世代離世之後,背叛耶和華轉去事奉敬拜偶像,因此耶和華的怒氣向以色列人發作,以色列人在敵人面前再也站立不住,受盡敵人的欺壓,當以色列人在苦難中悔改、哀求耶和華的時候,耶和華就後悔,為他們興起士師來拯救他們脫離敵人的手,可惜以色列人等到士師一死,又離棄耶和華轉去事奉敬拜偶像,比以前更厲害,又重新惹動耶和華的怒氣,以至於再次落入敵人的手。以色列人就不斷在背叛耶和華、落入敵人的手、呼求耶和華、耶和華興起士師拯救、又背叛耶和華當中不斷循環。
士師記2章20節●「於是耶和華的怒氣向以色列人發作。他說:因這民違背我吩咐他們列祖所守的約,不聽從我的話,」這節經文告訴我們耶和華上帝怒氣發作的原因,因為「這民」背約,不聽從上帝的話。上帝通常稱以色列人為「我民」,表示以色列是屬於我的人民,但是現在上帝更改稱呼,祂不再稱以色列為「我民」,改稱呼他們「這民」,表示上帝現在和以色列人疏遠了。「這民」如何不聽從耶和華上帝的話語呢?因為他們違背列祖與上帝所立的約。在上帝眼中,後來的世代雖然沒有直接在西奈山下和上帝立約,但是西奈山之約卻包含後來的世代,以色列人代代相傳約裡面所有的祝福和咒詛。後來的世代能夠在迦南地享福,是因為上帝實踐約裡的祝福,儘管這個約不是直接和後來的世代立的,而是和他們的列祖立的。以色列人一面享受約裡的祝福,一面背約事奉敬拜別神,就會自動啟動約裡的咒詛,這就讓後來的世代知道,原來他們享受的一切福分不是這個世界提供給他們的,不是巴力和亞斯她錄的恩惠,不是以色列人自己有賺錢的本事,所以能夠享受舒適富裕的生活。他們之所以能夠好好過日子,是因為耶和華上帝按照祂與列祖們所立的約恩待他們、賜福給他們,連賺錢的能力和機會都是耶和華的恩典。申命記8章17到18節說●「恐怕你心裡說:這貨財是我力量、我能力得來的。你要記念耶和華─你的神,因為得貨財的力量是他給你的,為要堅定他向你列祖起誓所立的約,像今日一樣。」上帝透過摩西警戒以色列人不要進了迦南地,日子好過了就心裡驕傲忘記上帝。19到20節●「你若忘記耶和華─你的神,隨從別神,事奉敬拜,你們必定滅亡;這是我今日警戒你們的。耶和華在你們面前怎樣使列國的民滅亡,你們也必照樣滅亡,因為你們不聽從耶和華─你們神的話。」在進迦南地之前,上帝就已經告訴以色列人,如果他們在那裡忘記上帝隨從別神,不聽從上帝的話,上帝怎樣審判不屬於祂的迦南人,也會照樣審判原本屬於祂,卻離開祂的以色列人。
士師記2章21節●「所以約書亞死的時候所剩下的各族,我必不再從他們面前趕出,」3章3節「所留下的就是非利士的五個首領和一切迦南人、西頓人,並住利巴嫩山的希未人,從巴力黑們山直到哈馬口。」這幾節經文告訴我們上帝審判以色列人的內容。上帝審判的內容很奇妙,我們剛剛看了申命記的經文,按照經文以色列人應該要「必定滅亡」,可是上帝怒氣發作帶來的審判竟然只是「不再趕出約書亞死的時候所剩下的各族」,不讓以色列人承受完整的迦南地,如此而已。上帝雖然怒氣發作,祂還是有很深的憐憫和慈愛,上帝留給以色列人將近一千年的時間,讓以色列人有時間悔改,沒有馬上消滅以色列人,把以色列人趕出應許之地,這是上帝的恩典。只是以色列人在這麼長的時間裡面還是沒有悔改,拜的偶像換來換去、越來越多,最後上帝用亞述帝國審判北國以色列,用巴比倫帝國審判南國猶大,真正兌現西奈山之約的咒詛。但是在士師時代,上帝仍然保有極大的耐性和恩典,沒有立刻消滅以色列人。
我們在聖經裡可以看見,因著人的罪上帝不得不審判的時候,上帝還是在審判當中保留祂的恩典,並且從審判帶來新的恩典。始祖亞當夏娃犯罪,按照上帝的話語,原本他們「吃的日子必定死」,但是上帝最後只是把亞當夏娃趕出伊甸園,沒有當場殺死他們,但是在趕出伊甸園之前,上帝用「皮子做衣服給他們穿」,這個皮子是哪裡來的呢?肯定是有動物被殺犧牲了。亞當夏娃犯罪之後被趕離開上帝的面,被趕離開伊甸園,但是聖經告訴我們,他們必須離開伊甸園的原因是「現在恐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樹的果子吃,就永遠活著。」上帝不要墮落的人在罪中永遠活著,完全沒有得救的機會,所以把他們趕出伊甸園。從此以後,人必須忍受沒有上帝的同在,人必須承擔罪帶來一切本性的扭曲和可怕的後果,但是上帝沒有用審判馬上滅絕人,乃是在審判中給人留一線生機,因為「上帝不是死人的上帝,乃是活人的上帝。」若要完全的滅絕,一開始乾脆不要創造就好了。
在挪亞的時代,創世記6章5到6節告訴我們●「耶和華見人在地上罪惡很大,終日所思想的盡都是惡,耶和華就後悔造人在地上,心中憂傷。」11到12節●「世界在神面前敗壞,地上滿了強暴。神觀看世界,見是敗壞了;凡有血氣的人在地上都敗壞了行為。」13節「神就對挪亞說:凡有血氣的人,他的盡頭已經來到我面前;因為地上滿了他們的強暴,我要把他們和地一併毀滅。」從亞當到挪亞,整個人類迅速地墮落,除了挪亞之外,當代的人心裡所思想的、手裡行出來的,都是暴力、都是惡事,以致於上帝決定用洪水審判世界,除了公義的挪亞一家八口之外,所有的人全都受審判死亡。上帝計畫從最好的挪亞開始,重新建造新人類,今天我們所有的人都是挪亞的後代,都是上帝從前在審判當中以恩典保留下來的餘種。
整部舊約聖經都在告訴我們,上帝的審判除去舊有的罪惡,帶來新的恩典的盼望,可是靠人自己,所有新的恩典都被人轉化成更深的罪惡。上帝透過舊約讓人認識罪的可怕,從亞當到瑪拉基,上帝讓人嘗試一切的方法脫離罪惡,可是結果我們都很清楚,人失敗了,就算有上帝親自頒佈的律法,人也守不住,律法只能定人的罪,沒有辦法救人。聖經讓我們看到,人類在歷史當中不斷嘗試各種方式要脫離罪惡,可是這件事靠人自己完全沒有能力做到,因此上帝在舊約當中預言彌賽亞要來拯救世人,人類罪惡的問題只有透過這位彌賽亞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決、完全的解決。懂得舊約,就會更知道新約的寶貴,因為一切人想得到的方法在歷史中都證明失敗了,惟獨基督耶穌可以徹底解決人罪和死的問題。
士師記2章22節●「為要藉此試驗以色列人,看他們肯照他們列祖謹守遵行我的道不肯。」3章1到2節「耶和華留下這幾族,為要試驗那不曾知道與迦南爭戰之事的以色列人,好叫以色列的後代又知道又學習未曾曉得的戰事。」上帝雖然怒氣發作,不把剩下的迦南人和土地交給以色列人,但是在審判之中,上帝對以色列人仍有善的意念。上帝管教以色列人的目的不是要全然毀滅他們,祂留下迦南人,不把他們趕除,是為了要試驗以色列人願不願意謹守祂的約,願不願意回頭遵行祂的道。其次是教導新一代的以色列人,學習他們在順境當中沒有機會學習的戰事。知道戰爭的可怕其實不是一件好事,經歷過戰爭的人更能體會和平的可貴。在戰爭缺乏物資、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和平時期覺得平凡無奇的事物都會變得非常寶貝。唐朝詩人杜甫有一句詩是「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這句詩的背景是安史之亂,安祿山、史思明兩個人起兵叛變,戰爭進行了好幾個月,還沒有停止的跡象,杜甫在戰亂之中沒有辦法得知家人的消息,不知道家人是生還是死,如果這時候能夠收到家裡來的一封信,對他來說這封信可以抵得過一大筆財富。沒有人喜歡打仗,但是上帝讓以色列人面臨不得不打仗的情況,因為以色列人選擇背約,上帝就透過苦難讓以色列人知道背約的選擇錯了。
上帝選擇不趕出剩下的迦南人,用迦南人來試驗以色列人的信仰,其實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因為當以色列人生活在拜偶像的民族當中時,他們常常是選擇更深的犯罪,而不是選擇堅守信仰,後來的歷史也證明,以色列人果然不肯謹守遵行上帝與他們列祖所立的約,轉去跟隨偶像。跟隨偶像之後,以色列人陷入仇敵的壓迫,在壓迫中新一代的以色列人重新經歷列祖在埃及地所受的痛苦,但是也在艱難的環境當中重新經歷上帝的同在,當他們因受苦呼求耶和華上帝的時候,耶和華成為他們的拯救者和帶領者,耶和華親自帶領以色列人和仇敵作戰,耶和華在新的世代中位以色列人行新的大事,讓沒有經歷過出埃及、進迦南的後來的世代可以像列祖一樣,重新知道、重新學習認識耶和華的作為,好像約書亞的世代一樣。我們之前講過,聖經描述約書亞的世代是「見耶和華為以色列人所行大事」的世代,當這些親眼見過、親身跟隨過耶和華的世代離開世界之後,新的世代不知道耶和華,也不知道耶和華為以色列人所行大事,就被外邦偶像引誘,離棄耶和華轉去事奉偶像了。因此,上帝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讓新的世代重新知道、重新學習認識耶和華和耶和華為以色列人所行的大事。新一代以色列人需要重新學習跟隨耶和華打仗、靠耶和華爭戰得勝的經歷。
士師記3章5到6節●「以色列人竟住在迦南人、赫人、亞摩利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中間,娶他們的女兒為妻,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們的兒子,並事奉他們的神。」當以色列人沒有按照上帝吩咐趕出迦南人的時候,上帝怒氣發作,派了祂的使者到波金責備以色列人,以色列人一聽到使者的話,就放聲大哭,並且在波金向耶和華獻祭。雖然以色列人大大哭泣,又向上帝獻祭,可是他們並沒有真正遵守上帝話語的決心,他們還是住在迦南人中間,還是違反上帝不准他們與迦南人通婚的命令。出埃及記34章14到16節●「不可敬拜別神;因為耶和華是忌邪的神,名為忌邪者。只怕你與那地的居民立約,百姓隨從他們的神,就行邪淫,祭祀他們的神,有人叫你,你便吃他的祭物,又為你的兒子娶他們的女兒為妻,●他們的女兒隨從他們的神,就行邪淫,使你的兒子也隨從他們的神行邪淫。」以色列人的悔改是很短暫、很表面的,等到情緒過去,他們就忘記了,然後又回到原來上帝不喜悅的生活。按照士師記3章5到6節,以色列人的墮落分成三個階段,首先是住在迦南各族中間,生活漸漸被迦南人同化。第二是與迦南人通婚,民族漸漸被迦南人同化。最後是事奉他們的神,信仰漸漸被迦南人同化。以色列人是一步一步被迦南人征服的。
上帝很清楚以色列人會不斷背叛祂,但是上帝仍然選擇把以色列人放在會被迦南人引誘、必須與迦南人爭戰的環境當中磨練。一方面這是上帝對以色列人被約的審判,另一方面這是上帝對以色列人極大的愛,上帝沒有馬上把以色列人趕出應許之地,反而把以色列人放在危險的環境中,讓以色列人走一條必須依靠耶和華才能活下去的道路。走這條道路可以讓以色列人信心成長,因為在苦難、在爭戰當中,以色列人才能學會緊緊抓住上帝,有一個世代的人可以「見耶和華為以色列人所行大事」,當這個世代還在的時候,以色列人事奉耶和華。當「見耶和華為以色列人所行大事」的世代過去之後,新的世代沒有經歷過戰爭、沒有經歷過仇敵的壓迫,又轉去事奉偶像、敬拜偶像,又引起新的壓迫、引起新的呼求,產生新的「見耶和華為以色列人所行大事」的機會。上帝對以色列人有極大的愛,但是上帝為以色列人預備的這個模式沒有辦法持久,士師時代的以色列人最終還是徹底離棄耶和華,不再呼求耶和華,但是耶和華還是為以色列人行大事。在士師時代末端最黑暗的時候,上帝為以色列人預備了撒母耳,撒母耳是以色列最後一位士師,上帝透過撒母耳帶給以色列大復興,結束士師時代400年的黑暗,預備以色列進入大衛王朝的盛世,也讓救恩歷史更往前進一大步,這是「耶和華為以色列人所行大事」。我們低頭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