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平安:今天我們要結束創世記13章。亞伯蘭帶著妻子和一切所有的,以及羅得,從埃及返回迦南地南部的南地以後,逐漸往迦南地中部移動。後來「到了伯特利和艾的中間,就是從前支搭帳棚的地方,也是他起先築壇的地方;他又在那裡求告耶和華的名。」「亞伯蘭的金、銀、牲畜極多」,「羅得也有牛群、羊群、帳棚。那地容不下他們;因為他們的財物甚多,使他們不能同居。當時,迦南人與比利洗人在那地居住。亞伯蘭的牧人和羅得的牧人相爭。亞伯蘭就對羅得說:你我不可相爭,你的牧人和我的牧人也不可相爭,因為我們是骨肉。遍地不都在你眼前嗎?請你離開我: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羅得舉目看見約但河的全平原,直到瑣珥,都是滋潤的,那地在耶和華未滅所多瑪、蛾摩拉以先如同耶和華的園子,也像埃及地。於是羅得選擇約但河的全平原,往東遷移;他們就彼此分離了。亞伯蘭住在迦南地,羅得住在平原的城邑,漸漸挪移帳棚,直到所多瑪。」然而「所多瑪人在耶和華面前罪大惡極。」上次我們講到這裡,現在我們繼續往下講。
創世記13章14節「羅得離別亞伯蘭以後,耶和華對亞伯蘭說:從你所在的地方,你舉目向東西南北觀看;」在12章1到3節,上帝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因著這個呼召,亞伯蘭離開迦勒底的吾珥、離開哈蘭,來到應許之地,上帝應許亞伯蘭要在這裡成為大國。到13章最後,上帝又一次吩咐亞伯蘭,要亞伯蘭做2件事,並且應許賜福給亞伯蘭,進一步堅定上帝要使亞伯蘭成為大國的應許。上帝這次對亞伯蘭說話的時機很特別,是在「羅得離別亞伯蘭以後」。在13章前面的危機裡,上帝沒有特別顯現,上帝乃是讓亞伯蘭自己處理和姪兒羅得之間的問題。亞伯蘭在處理的過程中,顯明他是一個尋求和平,願意不靠自己抓住福氣,而是專心依靠上帝話語,等候上帝應許實現的人。亞伯蘭離開吾珥、離開哈蘭,前往上帝指示應許之地時,姪兒羅得一直跟著亞伯蘭。亞伯蘭沒有子女,很可能把姪兒羅得當作繼承人,但是上帝的心意不是如此,上帝的旨意不是要透過羅得實現,乃是要透過應許之子以撒賜福。因此羅得離開以後,上帝才向亞伯蘭顯現,重申應許。
上帝吩咐亞伯蘭:「從你所在的地方,你舉目向東西南北觀看」。這是上帝在這個段落裡,吩咐亞伯蘭做的第1件事。在聖經原文裡,這句話裡有一個特別的語助詞。如果人說話的時候,使用這個語助詞,表示說的是最合理可行的意見。如果上帝說話的時候,使用這個語助詞,意思剛好跟人說話的時候相反。在舊約聖經裡,這個語助詞只有4次被用來記載上帝對人說話,每1次上帝都是要求人接受,以及做出超越人常識、超越人理解之外的事。這4次分別是在創世記13章14節、15章5節、22章2節、出埃及記11章2節。在創世記13章14節,上帝要亞伯蘭相信,他所看見的土地都會屬於他,雖然當時那裡住滿了迦南人。在15章5節,上帝要亞伯蘭相信,雖然亞伯蘭已經年老,還是能生孩子,並且子孫將多如天上繁星。在22章2節,上帝要亞伯蘭獻上愛子以撒。在出埃及記11章2節,上帝要以色列人離開埃及時,向鄰舍要金器銀器。這4件事都不合常理,但是上帝要求亞伯蘭以及以色列人,相信祂的話,照著祂的話去做。這個語助詞出現的時候,上帝是在清楚告知,現在上帝是在要求人去做1件人會覺得很不合理的事,但是人還是必須相信,必須順服照著上帝的吩咐去做。上帝吩咐亞伯蘭:「從你所在的地方,舉目向東西南北觀看」。亞伯蘭當時所在之地是迦南地中部最高的地方,所以可以清楚看見東西南北。當亞伯蘭與羅得協商分開之時,羅得也曾「舉目看見約但河的全平原」,然而羅得是為自己觀看和選擇,亞伯蘭卻不是為自己,乃是聽從上帝的話,是上帝為亞伯蘭選擇。
創世記13章15到17節「凡你所看見的一切地,我都要賜給你和你的後裔,直到永遠。我也要使你的後裔如同地上的塵沙那樣多,人若能數算地上的塵沙才能數算你的後裔。你起來,縱橫走遍這地,因為我必把這地賜給你。」在創世記12章1節,上帝要亞伯蘭「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指示」的意思是我會使你看見,上帝要亞伯蘭前往上帝要他看見的地方。亞伯蘭順服上帝的話語出發前往,現在上帝告訴亞伯蘭:「凡你所看見的一切地,我都要賜給你和你的後裔,直到永遠。」上帝的應許開始實現,亞伯蘭看得到的一切土地,上帝都要賜給他。「我都要賜給你」是法律用語,表示上帝是正式承諾,一定會兌現祂的話語。上帝要把土地賜給亞伯蘭和亞伯蘭的子子孫孫。在創世記12章7節,「耶和華向亞伯蘭顯現,說:我要把這地賜給你的後裔。」現在上帝不只說要賜給亞伯蘭的後裔,也要賜給亞伯蘭。可是我們知道,除了一口井和一塊墓地之外,亞伯蘭一生沒有得到迦南地的產權。這樣為何上帝還說要把土地賜給亞伯蘭呢?
首先,上帝應許把土地賜給亞伯蘭和他的子孫,表示他的子孫能得到應許之地,是因為繼承上帝把土地賜給亞伯蘭的應許。其次,希伯來書11章13節說,「這些人都是存著信心死的,並沒有得著所應許的;卻從遠處望見,且歡喜迎接,又承認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主耶穌在約翰福音8章56節也說:「你們的祖宗亞伯拉罕歡歡喜喜的仰望我的日子,既看見了就快樂。」上帝應許把土地賜給亞伯蘭和亞伯蘭後裔的時間是「直到永遠」,因此直到今日,以色列人還是在上帝的應許中承受土地為業。儘管在歷史中他們曾經因為犯罪,被上帝處罰,長時間離開應許之地,但是在上帝眼中,迦南地仍舊永遠屬於亞伯蘭和亞伯蘭的子孫。更重要的是,基督要在此地降臨,2千年前基督在這個地方第1次降臨,將來末後基督還要在這個地方第2次降臨。亞當墮落以後的人類歷史,將因著亞伯蘭的子孫,和應許之地產生決定性的改變。
上帝應許亞伯蘭要成為大國,一個大國除了領土以外,更需要有人民。因此上帝應許亞伯蘭,賜給亞伯蘭和亞伯蘭子孫土地以後,接著應許:「我也要使你的後裔如同地上的塵沙那樣多,人若能數算地上的塵沙才能數算你的後裔。」上帝應許亞伯蘭的後裔將要多到像地上的塵沙那樣多,多如塵沙的子孫足以組成大國。多年以後,上帝向亞伯蘭的孫子雅各顯現,向雅各重新堅定賜給亞伯蘭的應許。創世記28章13到14節「耶和華站在梯子以上,說:我是耶和華─你祖亞伯拉罕的神,也是以撒的神;我要將你現在所躺臥之地賜給你和你的後裔。你的後裔必像地上的塵沙那樣多,必向東西南北開展;地上萬族必因你和你的後裔得福。」那時候亞伯蘭已經離開世界了,但是上帝沒有忘記與亞伯蘭所立的約,沒有忘記要賜福給亞伯蘭和亞伯蘭的子孫。上帝應許亞伯蘭將有許多後裔,這些後裔除了亞伯蘭肉身的後裔以外,還包括一切屬靈的後裔。加拉太書3章26到29節「所以,你們因信基督耶穌都是神的兒子。你們受洗歸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並不分猶太人、希利尼人,自主的、為奴的,或男或女,因為你們在基督耶穌裡都成為一了。你們既屬乎基督,就是亞伯拉罕的後裔,是照著應許承受產業的了。」
上帝吩咐亞伯蘭做第2件事:「你起來,縱橫走遍這地,因為我必把這地賜給你。」上帝吩咐亞伯蘭做的第1件事是舉目觀看應許之地,第2件事是要亞伯蘭在應許之地上走一遍,表示上帝把應許之地的產權賜給亞伯蘭。在古代中東社會,把腳放在土地上,在土地上行走具有宣告所有權的意義。例如國王會在一小塊土地上走一遍,表示國家的土地是他的。又例如土地買賣的時候,賣土地的人會把腳從土地上移開,買土地的人會把腳放在土地上,表示土地所有權轉移。上帝在申命記11章24節告訴以色列人:「凡你們腳掌所踏之地都必歸你們;從曠野和利巴嫩,並伯拉大河,直到西海,都要作你們的境界。」到約書亞記1章3節,上帝又告訴約書亞:「凡你們腳掌所踏之地,我都照著我所應許摩西的話賜給你們了。」因此上帝吩咐亞伯蘭縱橫走遍應許之地,不是叫亞伯蘭去觀光,而是要讓亞伯蘭承受應許之地為業的行動。亞伯蘭一面走,一面會看見上帝所賜應許之地有多美好、多遼闊,並且可以思想,要有多少人民,才能充滿這塊土地。在上帝的應許中,這些人民都將是亞伯蘭的子子孫孫。
創世記13章18節「亞伯蘭就搬了帳棚,來到希伯崙幔利的橡樹那裡居住,在那裡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亞伯蘭聽從上帝的話語,立刻採取行動,「就搬了帳棚,來到希伯崙幔利的橡樹那裡居住」。相較於羅得往東遷移,亞伯蘭是向南部的山地移動。希伯崙在耶路撒冷南方,海拔930公尺,復興鄉角板山海拔是639公尺,順服上帝的話語行動需要付出代價。希伯崙土地肥沃盛產水果,有許多水井和水源,因此也適合牧養牲畜。當摩西差派探子偵查應許之地的時候,探子在希伯崙附近的以實各谷,也就是葡萄谷,砍了一挂葡萄帶回來,回報說:「我們到了你所打發我們去的那地,果然是流奶與蜜之地;這就是那地的果子。」至於幔利,創世記23章19節告訴我們,「幔利就是希伯崙」。亞伯蘭「來到希伯崙幔利的橡樹那裡居住」。當地橡樹可以長到5到18公尺高,迦南人會在樹下設立祭壇,崇拜偶像。當亞伯蘭來到這個偶像崇拜中心的時候,亞伯蘭做了1件很特別的事,他「在那裡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這是創世記記載亞伯蘭第3次為上帝築壇。亞伯蘭的行為顯明他的信心,他在偶像崇拜之地,仍然不被世俗文化影響,仍然單單敬拜耶和華上帝,在偶像崇拜之地成為上帝的見證。相反的,羅得沒有這樣做,反而與所多瑪人混合,受到所多瑪人影響。所多瑪人罪惡的價值觀和行為進入羅得的家庭,敗壞羅得的子孫,連羅得本人也遭受到虧損。
亞伯蘭善待羅得,願意和羅得分享應許之地,但是羅得選擇離開應許之地。當亞伯蘭學到屬靈功課,願意為上帝捨棄的時候,上帝就在羅得離開以後,向亞伯蘭顯現重申應許,將更多的恩典賜給亞伯蘭。從表面上來看,羅得和亞伯蘭做的事是一樣的,2人同樣舉目觀看,2人同樣立即行動,遷移帳篷到別的地方,但是2人行動的本質卻是完全不同。羅得的選擇和行動是出於自己,亞伯蘭則是聽從上帝的話語而行,因此2人得到的結果也完全不同。羅得搬去的所多瑪即將被毀滅,亞伯蘭得到的應許之地卻要直到永遠。羅得沒有在所到之地為上帝築壇榮耀上帝,亞伯蘭卻在所到之地為上帝「築了一座壇」。羅得的後裔不能繼承羅得選擇之地,亞伯蘭的後裔卻能繼承應許之地,直到永遠。對亞伯蘭來說,上帝的應許是個好消息,但是從現實層面來看,情況沒有任何改變。亞伯蘭還是沒有兒女,亞伯蘭的妻子還是不能生育,亞伯蘭仍舊只能憑信心相信接受上帝的話語。亞伯蘭用一生的時間執行上帝給他的命令,起來縱橫走遍上帝應許賜下之地。在這個過程中,上帝使亞伯蘭繼續操練信心,在上帝應許看起來不可能實現的現實環境中,持續相信上帝的應許必定實現,相信上帝必定能使無變為有,以大能成就在人眼中看為不可能的事。今天我們講到這裡,我們一起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