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平安:今天我們要講帖撒羅尼迦前書,範圍是第1章第1節。帖撒羅尼迦前書和帖撒羅尼迦後書是使徒保羅寫給帖撒羅尼迦教會的兩封書信。帖撒羅尼迦是一個地名,是一座城市的名字。帖撒羅尼迦城位於希臘東北部,於主前315年建城,建立者是亞歷山大大帝的妹夫馬其頓國王卡山德。卡山德王的王后名叫帖撒羅尼迦,卡山德王以王后的名字為名,命名他所建造的帖撒羅尼迦城。帖撒羅尼迦城有很好的地理位置,它同時是海路和陸路的交通要道。因此帖撒羅尼迦城不但是行政中心,也是商業中心。到羅馬帝國時代,帖撒羅尼迦城成為馬其頓省的省會,並且因為在羅馬內戰中站對邊,所以在主前42年獲得自由城的地位。帖撒羅尼迦城是由當地居民選出的6位地方官聯合統治,這可以在使徒行傳17章6節、8節得到佐證。在第一世紀,帖撒羅尼迦城是一座繁榮的大都市,人口超過10萬,有不少猶太人居住在這裡,並且還有頗具規模的猶太會堂。根據使徒行傳17章記載,帖撒羅尼迦教會是使徒保羅在第二次旅行佈道時建立的,當時與保羅同行的有西拉和提摩太等人。帖撒羅尼迦到今天還在,它的現代名字是塞薩洛尼基。塞薩洛尼基建立在帖撒羅尼迦古城的遺址上,現在它是希臘第二大城,人口超過100萬。雖然第一世紀的帖撒羅尼迦教會今天已經不復存在,但是教會在塞薩洛尼基繼續存在,當地仍然有許多歷史悠久的教堂和教會。
帖撒羅尼迦前書1章1節「保羅、西拉、提摩太寫信給帖撒羅尼迦在父神和主耶穌基督裡的教會。願恩惠平安歸與你們!」帖撒羅尼迦前書是使徒保羅寫給帖撒羅尼迦教會的一封信,因此在信的一開始,保羅按照當時書信的格式,以寫信人的名義向收信人問安。在新約聖經保羅13封書信裡,只有羅馬書、以弗所書、提摩太前後書和提多書5卷書信,保羅沒有和其他人聯名寫信,其中又只有羅馬書和以弗所書2封書信的收信人是教會。在帖撒羅尼迦後書,保羅一樣和西拉、提摩太一起聯名寫信給帖撒羅尼迦教會。在帖撒羅尼迦前書,以及帖撒羅尼迦後書,保羅不像在其他大多數書信那樣,稱呼自己是使徒或者是耶穌基督的僕人。例如羅馬書1章1節「耶穌基督的僕人保羅,奉召為使徒」、哥林多前書1章1節「奉神旨意,蒙召作耶穌基督使徒的保羅」、加拉太書1章1節「作使徒的保羅(不是由於人,也不是藉著人,乃是藉著耶穌基督,與叫他從死裡復活的父神)」等等。保羅為什麼不像在其他書信一樣,也在帖撒羅尼迦前後書提出自己的使徒身分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在帖撒羅尼迦教會,沒有人對保羅的使徒身分有疑問。哥林多教會和加拉太眾教會和帖撒羅尼迦教會一樣,都是由保羅建立。然而在哥林多教會有分黨結派的事,不同派別宣稱自己屬於不同的傳道人。至於加拉太眾教會,他們接受假教師的教訓,連帶懷疑保羅傳講的福音和使徒職分。羅馬教會不是由保羅建立,保羅當時也還沒有造訪過羅馬教會,所以保羅寫羅馬書時,需要向羅馬教會做正式的自我介紹。
西拉是保羅的同工,也是耶路撒冷教會的領袖之一,使徒行傳15章32節還稱呼西拉為先知。使徒行傳15章記載,教會在耶路撒冷舉行第一次普世大公會議以後,使徒和耶路撒冷教會差派稱呼巴撒巴的猶大和西拉,陪同保羅和巴拿巴,帶著耶路撒冷會議決議的信函,前往安提阿教會,以此答覆他們對信福音或行律法稱義的爭議。猶大和西拉在安提阿住了一段時間,後來西拉留在安提阿,猶大回往耶路撒冷。使徒行傳15章36到41節「過了些日子,保羅對巴拿巴說:我們可以回到從前宣傳主道的各城,看望弟兄們景況如何。巴拿巴有意要帶稱呼馬可的約翰同去;但保羅因為馬可從前在旁非利亞離開他們,不和他們同去做工,就以為不可帶他去。於是二人起了爭論,甚至彼此分開。巴拿巴帶著馬可,坐船往居比路去;保羅揀選了西拉,也出去,蒙弟兄們把他交於主的恩中。他就走遍敘利亞、基利家,堅固眾教會。」保羅第二次旅行佈道,原本要和巴拿巴一起,但是因為馬可的緣故,保羅和巴拿巴分開了。巴拿巴帶著馬可一隊,保羅另外選擇西拉結伴同行。
保羅選擇西拉有幾個原因:首先,西拉認同保羅傳講的福音。人稱義不是因行律法,乃是唯獨藉著信靠耶穌基督得救。第二,西拉是耶路撒冷教會的領袖之一。西拉的身分有助於保羅回答反對者的質疑,例如在加拉太眾教會,假教師質疑保羅的教導與耶路撒冷教會不同,這時西拉就可以站出來支持保羅。第三,西拉和保羅一樣擁有羅馬公民的身分。在整部新約聖經裡,除了西拉以外,保羅沒有任何其他同工具備羅馬公民的身分。當保羅和西拉一起在腓立比因為傳福音,被關進監牢時,保羅對獄卒說:「我們是羅馬人,並沒有定罪,他們就在眾人面前打了我們,又把我們下在監裡,現在要私下攆我們出去嗎?這是不行的。叫他們自己來領我們出去吧!」保羅和西拉一起建立腓立比教會,這是歐洲第一個教會。離開腓立比之後,保羅和西拉來到帖撒羅尼迦,建立帖撒羅尼迦教會。後來保羅和西拉來到庇哩亞,建立庇哩亞教會。後來保羅南下前往雅典,西拉和提摩太留在庇哩亞。後來西拉和提摩太來到雅典與保羅會合,保羅又差他們分別回去堅固新成立的腓立比教會和帖撒羅尼迦教會。任務結束以後,西拉和提摩太前往哥林多與保羅會合。保羅在哥林多待了一年半,建立了哥林多教會。西拉在保羅第二次旅行佈道,忠心與保羅同工。之後西拉回到耶路撒冷教會,繼續忠心與使徒彼得同工。彼得前書5章12節「我略略的寫了這信,託我所看為忠心的兄弟西拉轉交你們,勸勉你們,又證明這恩是神的真恩。你們務要在這恩上站立得住。」
提摩太是加拉太人,在保羅第一次旅行佈道建立的教會信主歸正。使徒行傳16章1到3節「保羅來到特庇,又到路司得。在那裡有一個門徒,名叫提摩太,是信主之猶太婦人的兒子,他父親卻是希利尼人。路司得和以哥念的弟兄都稱讚他。保羅要帶他同去,只因那些地方的猶太人都知道他父親是希利尼人,就給他行了割禮。」保羅開始第二次旅行佈道不久,就在加拉太的路司得教會,遇見年輕的基督徒提摩太。提摩太是一個優秀的基督徒,深得教會弟兄讚賞,保羅決定帶著提摩太與他同行。除了優秀以外,保羅帶上提摩太更重要的理由是上帝揀選了提摩太。提摩太前書1章18節「我兒提摩太啊,我照從前指著你的預言,將這命令交託你,叫你因此可以打那美好的仗。」4章14節「你不要輕忽所得的恩賜,就是從前藉著預言、在眾長老按手的時候賜給你的。」提摩太的父親雖然是希利尼人、希臘人,但是他的母親是猶太人,所以按照猶太人的傳統,提摩太還是具有猶太人的身分。只是提摩太沒有按照舊約聖經的規定受割禮,所以保羅為他施行割禮,以此減少在佈道旅程上不必要的麻煩。
提摩太跟著保羅、西拉一路同行,他們建立帖撒羅尼迦教會之後,遭受反對者控告,被迫離開帖撒羅尼迦城。後來西拉和提摩太在哥林多與保羅會合。雖然西拉在保羅第二次旅行佈道結束後,就回到耶路撒冷教會,提摩太卻留在保羅身邊,繼續與保羅同工。後來保羅在以弗所的時候,差派提摩太前往哥林多教會和馬其頓。保羅在羅馬的時候,差派提摩太前往腓立比教會。保羅也曾經差派提摩太前往以弗所教會,協助以弗所教會處理有人在教會裡傳異教和錯誤教訓的問題。保羅把提摩太當作自己的兒子,提摩太也是一個忠心事奉上帝的人。保羅對提摩太的評價很高,腓立比書2章22節「但你們知道提摩太的明證;他興旺福音,與我同勞,待我像兒子待父親一樣。」提摩太後書3章10到11節「但你已經服從了我的教訓、品行、志向、信心、寬容、愛心、忍耐,以及我在安提阿、以哥念、路司得所遭遇的逼迫,苦難。」
保羅與西拉、提摩太聯名寫信給帖撒羅尼迦教會,因為他們三人一同在帖撒羅尼迦傳揚福音、建立教會。他們名字的順序反映出這個佈道隊伍的組織,保羅是佈道團團長,西拉是主要同工,提摩太是年輕的助手。西拉的年齡比提摩太大,在教會也比較資深,西拉是耶路撒冷教會的領袖之一。西拉加入保羅第二次旅行佈道的時間,也比提摩太更早。從使徒行傳的記載可以清楚看見,保羅在馬其頓佈道時,西拉比提摩太擔任更重要的角色。西拉的名字多次與保羅一同出現,他們在腓立比一起被棍子打,一起坐牢,在帖撒羅尼迦一起被搜捕。然而在這段紀錄裡,使徒行傳卻完全沒有提到提摩太。這不是說提摩太沒有在佈道隊伍裡,而是表示提摩太的重要性不像保羅和西拉那麼高。保羅第一次旅行佈道的時候,和巴拿巴、馬可一同出發,只是年輕的馬可半途而廢,提前離開保羅和巴拿巴回去了。等到保羅第二次旅行佈道,他選擇西拉代替巴拿巴,提摩太代替馬可。
保羅、西拉、提摩太三個人都有雙重文化背景。保羅在腓立比書3章5節說:「我第八天受割禮;我是以色列族、便雅憫支派的人,是希伯來人所生的希伯來人。就律法說,我是法利賽人。」保羅受教於當時世界第一的猶太教大師迦瑪列,並且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保羅不只受過最嚴謹的舊約聖經學術訓練,同時還通曉當時流行世界的希臘羅馬文明。保羅「生在基利家的大數」,大數當時是一個遠近馳名的學術中心,從希臘雅典到埃及亞歷山大都有許多人前來求學。保羅歸主以後,主要傳福音的對象就是身處在希臘羅馬文明背景下的猶太人與外邦人,外邦人的人數甚至更多。保羅有足夠的能力,在希臘哲學文明重鎮雅典,向深受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哲學影響的雅典人傳福音。西拉出身自耶路撒冷教會,在加入保羅第二次旅行佈道團之前,西拉已經在安提阿教會一段時間,累積與外邦基督徒往來的經驗。事實上,西拉除了有猶太人的名字西拉以外,還有個羅馬名字息耳瓦諾。除了使徒行傳以外,保羅在哥林多後書、帖撒羅尼迦前後書都用羅馬名字稱呼西拉。彼得在彼得前書也是用羅馬名字稱呼西拉。西拉的羅馬名字反映出他與外邦世界有接觸,不是只生活在猶太文化中。至於提摩太,他的父親是希臘人,母親是猶太人。保羅、西拉、提摩太三人都具有雙重文化背景,甚至保羅和西拉都擁有羅馬公民的身分。上帝揀選這三人成為福音第一次進入歐洲的先鋒部隊,讓他們在歐洲傳福音給旅居歐洲希臘世界的猶太人,和敬畏上帝的歐洲本地希臘人。這是出於上帝智慧的安排,這三個人的確是最合適的組合。感謝上帝,今天先講到這裡。我們一起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