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平安:今天我們要進入約翰福音16章。16章延續13章開始的最後晚餐講論,13章、14章是一個主要段落,內容包含最後的晚餐和耶穌與門徒臨別前的第一部分講論,15章、16章是耶穌與門徒臨別前的第二部分講論,17章則是記錄耶穌被逮捕前最後一段禱告。因此,約翰福音16章是耶穌受難前,對門徒最後的直接教導。16章承接15章後半段的主題,就是世界與耶穌、世界與身為耶穌見證人的門徒之間的關係。當耶穌離開門徒以後,在聖靈的同在之下,門徒將要向世界見證耶穌基督的名,世界對耶穌的仇恨與敵對,也將要轉移到耶穌門徒的身上。
約翰福音16章1到4節「我已將這些事告訴你們,使你們不至於跌倒。人要把你們趕出會堂,並且時候將到,凡殺你們的就以為是事奉神。他們這樣行,是因未曾認識父,也未曾認識我。我將這事告訴你們,是叫你們到了時候可以想起我對你們說過了。我起先沒有將這事告訴你們,因為我與你們同在。」面對世界反對耶穌、反對聖靈和門徒為耶穌作見證,門徒最大的危機不在於直接受世界逼迫,不在於面臨死亡的威脅。耶穌說:門徒最大的危機在於「跌倒」,「跌倒」就是離棄耶穌、背叛上帝、放棄信仰。最大的危機不在外面的逼迫,而是在門徒內心的搖動。耶穌事先啟示門徒將遇到危險,目的是為了門徒的好處。耶穌要幫助門徒在逼迫來臨時,可以站立得住,不至於沒有心理準備,信心不足而跌倒。以弗所書6章13節「所以,要拿起神所賜的全副軍裝,好在磨難的日子抵擋仇敵,並且成就了一切,還能站立得住。」保羅在以弗所書6章10到17節教導教會,如何和仇敵魔鬼打屬靈爭戰。以弗所書教導我們,要依靠主剛強,要穿戴上帝所賜的全副軍裝,才能在磨難的日子「抵擋仇敵,並且成就了一切,還能站立得住。」聖經把跟隨耶穌的危險性和代價事先告訴我們,如同耶穌事先啟示門徒將遭遇逼迫,目的要堅固我們跟隨耶穌的信心和決心。有了心理準備,就不會在遭遇的時候措手不及,反而可以繼續依靠耶穌心裡堅固,不至於失腳跌倒。提多書2章11到13節「因為神救眾人的恩典已經顯明出來,教訓我們除去不敬虔的心和世俗的情慾,在今世自守、公義、敬虔度日,等候所盼望的福,並等候至大的神和我們救主耶穌基督的榮耀顯現。」
耶穌不但啟示門徒會遇到逼迫,還啟示門徒世人會如何逼迫門徒。耶穌說:「人要把你們趕出會堂。」教會最早面對的逼迫是從猶太人開始,在使徒行傳裡我們可以看見耶穌的話語怎樣應驗。初代教會最早的成員是猶太人,初代教會最早受到的反對逼迫也是從猶太人來。使徒行傳第6章、第7章記載教會歷史上第一位殉道者司提反殉道的過程,司提反是在猶太人手下被殺。我們也可以在使徒行傳裡看見,保羅在世界各地巡迴佈道傳福音的時候,主要的反對者也是猶太人。雖然教會受逼迫是從猶太人開始,不過這不表示外邦人比猶太人更好。在教會歷史中,非猶太人的外邦人逼迫教會更勝過猶太人。除了逼迫要從猶太人開始,耶穌啟示「時候將到」會是門徒開始受逼迫的轉捩點。約翰福音16章1節的「時候」指的是耶穌受難和復活。耶穌復活以後,不再顯在世人面前,世界對耶穌的反對,將要轉移到耶穌門徒身上。
耶穌繼續說:「凡殺你們的就以為是事奉神。」逼迫會從猶太人開始,時間是耶穌復活以後,逼迫的第三個特徵是程度會非常嚴重。程度非常嚴重的原因是,逼迫者以為他們這樣逼迫耶穌門徒,是在敬拜、服事他們的神。逼迫基督徒、逼迫教會可以討他們神的喜悅,使徒保羅遇見復活的主耶穌以前,就是這樣以為、這樣做。更可怕的是甚至有人是以耶和華上帝、以耶穌基督的名義做逼迫基督徒、逼迫教會的事。英國宗教改革的時候,聖公會大主教克藍麥因為信仰的緣故,被當時的英國女皇血腥瑪麗,用火活活燒死殉道。歷史紀錄告訴我們,當克藍麥大主教在火刑柱上焚燒的時候,現場甚至還有人在講道,反對歸回聖經立場的宗教改革。羅馬書10章2節「我可以證明他們向神有熱心,但不是按著真知識;因為不知道神的義,想要立自己的義,就不服神的義了。」出於宗教熱心的動機,不但不會減少教會受逼迫的機會和程度,反而使逼迫的問題變得更加嚴重。從兩千年的教會歷史可以看見,不管是第一世紀的時候,還是現代21世紀,逼迫教會最嚴重的人,從來不是對信仰漠不關心的人,而是那些對宗教熱心、或者熱心投入某種思想體系的人。因此,現在我們可以看見伊斯蘭世界普遍對教會的反對,可以看見共產主義的北韓已經連續十幾年,在全世界逼迫排行榜上名列第一。
耶穌說:「他們這樣行,是因未曾認識父,也未曾認識我。」耶穌不斷強調:人只有透過祂,才能認識天父上帝。約翰福音14章6到7節「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你們若認識我,也就認識我的父。」如果人不認識耶穌,就不能認識天父上帝。耶穌說:「恨我的,也恨我的父。」到約翰福音16章4節,耶穌再一次說明自己啟示門徒這些話語的原因。其實,剛剛我們在16章1節,已經看見耶穌說明原因,但是在16章4節,耶穌把原因解釋地更清楚。耶穌說:「我將這事告訴你們,是叫你們到了時候可以想起我對你們說過了。我起先沒有將這事告訴你們,因為我與你們同在。」即使耶穌離開門徒,不在門徒身邊。門徒遭遇逼迫時,想起耶穌說過的話就可以知道,自己雖然不能掌控所遭遇的事,一切卻都仍舊在耶穌的掌控之中。因為確信、確知沒有一件事超越耶穌的主權掌管,門徒的信心就可以得到堅固。哥林多前書10章13節「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上帝不會把過於我們所能承受的,加在我們身上。
耶穌在約翰福音16章4節再一次提到「時候」,16章4節的「時候」跟16章1節的「時候」不太一樣。在聖經原文裡16章4節的「時候」後面有一個「他們的」,中文直接翻譯意思是「他們的時候」。耶穌告訴門徒:「你們到了「他們的時候」」,可以想起耶穌說過的話。「他們的時候」包括第1節耶穌受難的時候,但是不只是耶穌受難的時候,還包括以後門徒受逼迫的時候。耶穌教導的效用不只限定在耶穌受難釘十字架的時候,也包括後來的時代、後來的世代。「他們的時候」告訴我們,受逼迫的時候只是表面上看起來是逼迫者得勝,實際上卻是完全相反。耶穌釘十字架的時候,表面上看起來是耶穌輸給黑暗掌權者魔鬼、耶穌輸給受魔鬼掌控的罪人,實際上耶穌卻是在十字架上打敗魔鬼,打敗罪惡和死亡的權勢,真正得到完全勝利的是耶穌基督。門徒也是一樣。耶穌復活以後,預言彼得將來要為耶穌殉道而死。約翰福音21章19節「耶穌說這話是指著彼得要怎樣死,榮耀神。」俗話說「死有輕於鴻毛,重於泰山」,彼得就算不殉道而死,有一天還是會經歷肉體的死亡離開世界。彼得殉道而死,表面上好像是輸給逼迫的人,彼得連自己的命都保不住,實際上卻是上帝的美意,讓彼得可以透過肉體死亡的方式榮耀上帝。彼得曾經問過耶穌:「看哪,我們已經撇下所有的跟從你,將來我們要得什麼呢?」耶穌回答彼得:「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這跟從我的人,到復興的時候,人子坐在他榮耀的寶座上,你們也要坐在十二個寶座上,審判以色列十二個支派。」彼得榮耀了耶穌,耶穌也要使彼得在自己的榮耀裡有份。耶穌沒有一開始就告訴門徒,他們將受到世界反對,因為耶穌與門徒同在的時候,耶穌可以每天引導門徒、保護門徒。更重要的是,耶穌會親自承擔一切的反對。耶穌傳道的時候是如此,當耶穌被逮捕受難的時候也是如此。耶穌受難整個過程中,沒有一個門徒受到牽連,但是耶穌離開以後,反對者的矛頭要轉向門徒,所以耶穌必須把這些事告訴門徒,預備門徒的心。
約翰福音16章5到6節「現今我往差我來的父那裡去,你們中間並沒有人問我:你往哪裡去?只因我將這事告訴你們,你們就滿心憂愁。」經文雖然沒有記載門徒對耶穌話語的回應,但是從耶穌所說的話,我們可以知道門徒的反應是滿心憂愁。門徒憂愁什麼呢?是不是憂愁耶穌即將要離開門徒?是不是想知道耶穌去哪裡?在約翰福音13章,彼得聽到耶穌要離開門徒,立刻詢問耶穌:「主往哪裡去?」在14章多馬問耶穌:「主啊,我們不知道你往哪裡去,怎麼知道那條路呢?」對於耶穌即將離開,彼得、多馬和其他門徒真正關心的,其實不是耶穌要往哪裡去,耶穌已經明白告訴門徒,自己要往父那裏去,自己要先往天父家裡去,為門徒預備地方。約翰福音14章1到3節「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你們信神,也當信我。在我父的家裡有許多住處;若是沒有,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我若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我在哪裡,叫你們也在那裡。」可惜門徒沒有因為聽到耶穌說,自己要往天父那裡去感到歡喜快樂,門徒沒有因為聽見耶穌說,要先去天父家裡為門徒預備地方,還要再回來接門徒到耶穌那裡去,感到歡喜快樂。
到第16章,門徒不再問耶穌往哪裡去,因為門徒心裡真正關心的不是這個問題。門徒關心的是耶穌為什麼要丟下門徒,還有耶穌離開以後,門徒要怎麼辦。門徒真正關心的是自己的感受,關心的是自己的未來,自己的利益得失。我不但被遺棄了,我還即將要遭遇危險。門徒心裡被這種思想、這種感受充滿,所以滿心憂愁,以至於沒有真正把耶穌的話從頭到尾聽進去聽懂,以至於沒有辦法因為耶穌往天父那裡去而感到喜樂。耶穌在約翰福音14章28節說:「你們聽見我對你們說了,我去還要到你們這裡來。你們若愛我,因我到父那裡去,就必喜樂,因為父是比我大的。」耶穌說門徒聽見他的話,應該要有的反應是喜樂,而不是憂愁。可是實際上門徒不但沒有與耶穌一起喜樂,也沒有為了耶穌即將面臨十字架的苦難而一同憂愁,門徒沒有與耶穌同心。門徒的憂愁不是為了耶穌,乃是為了自己,因為門徒愛自己多,愛耶穌少,門徒對於耶穌的認識還不夠深入。從四卷福音書我們可以清楚看見,耶穌在十字架上成就救恩以前,門徒對於基督、彌賽亞必須受苦、受死、從死裡復活,幾乎是毫無概念。因此,當耶穌講論即將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時,門徒差不多完全不能理解。耶穌知道門徒的屬靈光景到什麼程度,所以耶穌直接點明門徒憂愁的原因。門徒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得失而憂愁,為了自己將要失去耶穌,被世界仇恨、敵對逼迫而憂愁。
耶穌受難前責備、提醒滿心憂愁的門徒,對我們來說也適用。門徒憂愁的根本原因在自我中心,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主為中心。這樣的信仰模式會導致我們把信仰生活的重心,放在如何滿足人,而不是如何專心討上帝的喜悅。以人為中心的信仰,會讓我們心裡想的是,信耶穌我可以得什麼好處?我們會把重心放在自己的感受和自己有好的改變上。我信了耶穌以後感覺很好,感謝耶穌讓我信主以後日子變得好過,欠錢的變不欠錢,人際關係有問題的得到改善,身體有病不健康的變得健康。這些感受和改變本身不是不對,我們應該為此感謝主,我們可以好好享受主的恩典。但是,這些不是信仰的核心。如果這些是信仰的核心,假設有一天我信耶穌感覺不好了、日子不好過了、那些好處沒有了,我還要不要繼續信耶穌?
以人為中心的信仰不只可以這樣呈現,它也可以用很敬虔的方式表現出來。這位姊妹很有信心和愛心,這位弟兄信主的經歷有多精彩,這個教會做了很多幫助社會弱勢的好事,這個宗派神學思想很正統,教義很正確。這些都是優點、都是好事,但是如果這些優點不是把人帶到耶穌面前,不是幫助人以耶穌的身分和工作為中心建立信仰,不是讓人以上帝的榮耀為核心,透過上帝的恩典認識施恩的上帝,那麼我們所做的一切、所經歷的一切,不過是草木禾禾稭,充其量也不過像是那些曾經經歷耶穌神蹟的群眾。雖然親眼看見耶穌行出真正的神蹟,雖然因著許多神蹟發出讚嘆,卻沒有真正認識耶穌是誰,沒有以耶穌基督為中心,建立真正的信仰和敬拜,沒有按照上帝所要的標準,建立我們與上帝的關係。上帝要的不是以人為中心的信仰,乃是要以上帝為中心。我們必須在耶穌基督裡,與三一上帝建立正確的親密關係。腓立比書2章5節說,「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主的恩典不能取代施恩的主,否則我們就是拜偶像。今天我們講到這裡,接下來我們一起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