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平安:今天我們要講創世記12章1到5節。洪水以後,挪亞3個兒子的子孫各按自己的宗族、方言、地土立國。創世記11章記載,挪亞子孫中不敬畏上帝的人聚集起來,要建造城和塔,傳揚自己的名。因此上帝臨到他們中間施行審判,變亂人的口音,使他們的言語彼此不通。從此人不能再同心合意抵擋上帝,「於是耶和華使他們從那裡分散在全地上;他們就停工,不造那城了。」巴別塔事件以後,上帝從挪亞兒子閃的子孫中,揀選他拉的兒子亞伯蘭。「他拉生亞伯蘭、拿鶴、哈蘭;哈蘭生羅得。哈蘭死在他的本地迦勒底的吾珥,在他父親他拉之先。亞伯蘭、拿鶴各娶了妻:亞伯蘭的妻子名叫撒萊;拿鶴的妻子名叫密迦,是哈蘭的女兒;哈蘭是密迦和亦迦的父親。撒萊不生育,沒有孩子。他拉帶著他兒子亞伯蘭和他孫子哈蘭的兒子羅得,並他兒婦亞伯蘭的妻子撒萊,出了迦勒底的吾珥,要往迦南地去;他們走到哈蘭,就住在那裡。他拉共活了二百零五歲,就死在哈蘭。」他拉死了以後,上帝的呼召臨到他拉的兒子亞伯蘭身上。
創世記12章1到3節「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創世記12章1節是聖經第1次記載上帝對亞伯蘭說話,這也是在救恩歷史中,上帝一次重要的講話。在創世記第1章,上帝用說話創造世界,在創世記12章,上帝同樣用說話,創造一個在墮落世界中,蒙恩得救的新群體。上帝吩咐亞伯蘭:「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聖經原文特別強調亞伯蘭要為自己前往上帝指示之地,這表示亞伯蘭必須親自執行上帝的命令,不能由別人代替。亞伯蘭必須離開眼前所有的一切,離開本地自己的國家、本族自己的故鄉、父家自己的親人。亞伯蘭必須與自己熟悉的一切告別,啟程前往上帝要他去的陌生之地。上帝要亞伯蘭離開熟悉的環境與身份,這樣亞伯蘭才能跟隨上帝的帶領,得到福分進入新的境界。然而上帝要亞伯蘭離開的時候,祂沒有告訴亞伯蘭,要領亞伯蘭往哪裡去。亞伯蘭只知道一個總原則,就是要往上帝「所要指示的地去」。至於這個地方在哪裡、要怎麼去,上帝都還沒有告訴亞伯蘭。希伯來書11章8節「亞伯拉罕因著信,蒙召的時候就遵命出去,往將來要得為業的地方去;出去的時候,還不知往哪裡去。」上帝給亞伯蘭的命令,回應了洪水以後,上帝賜給挪亞和挪亞3個兒子的祝福。創世記9章1節「神賜福給挪亞和他的兒子,對他們說:你們要生養眾多,遍滿了地。」創世記11章建造巴別塔的人故意違反上帝的命令,不願意冒險,不願意按照上帝的命令,分散在全地上。巴別塔事件以後,上帝向亞伯蘭發出挑戰,要亞伯蘭憑信心順服上帝的話語,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前往上帝指示之地。
如果亞伯蘭順服上帝的命令,上帝應許賜福亞伯蘭。上帝對亞伯蘭說:「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上帝應許賜給亞伯蘭的第1個福分是「成為大國」。在創世記10章的家譜裡,閃、含、雅弗的後代分別建立許多不同國家。上帝應許亞伯蘭,他的後代將要成為一個大國,亞伯蘭的後代將成為許多人民,有自己的語言、自己的領土、自己的政府組織。創世記11章30節說亞伯蘭的妻子「撒萊不生育,沒有孩子。」亞伯蘭聽見上帝呼召的時候,已經75歲,他的妻子不能生育。然而上帝應許亞伯蘭將有許多子孫,多到可以成為一個國家,不但是國家,還會是一個大國。大國不只是人多,還要領土大、軍力強、經濟發達。更重要的是,這個國家會與創造主上帝有密切關係,與世上其他一切國家都不一樣。上帝應許亞伯蘭:「我必賜福給你。」這是上帝賜給亞伯蘭的第2個福分。在舊約聖經裡,上帝賜福包括後代繁多、物質豐富。申命記7章13到14節「他必愛你,賜福與你,使你人數增多,也必在他向你列祖起誓應許給你的地上賜福與你身所生的,地所產的,並你的五穀、新酒,和油,以及牛犢、羊羔。你必蒙福勝過萬民;你們的男女沒有不能生養的,牲畜也沒有不能生育的。」上帝應許亞伯蘭,他的生命將充滿上帝所賜的福分,亞伯蘭的生命將充滿上帝的恩典。上帝的恩典不只要充滿亞伯蘭一個人,更要充滿從亞伯蘭而出的大國。
上帝應許賜給亞伯蘭的第3個福分是「叫你的名為大」。創世記11章4節「他們說:來吧!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為要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傳揚名聲是人建造巴別塔的主要原因,然而巴別塔帶給人的只是臭名,人從此語言彼此不通直到今日。上帝應許賜給亞伯蘭大名,在舊約聖經裡,這個殊榮只有亞伯蘭和大衛王享有。上帝應許將使亞伯蘭被人尊重,成為世人眼中看為偉大的人。上帝的應許實現了,亞伯蘭的名聲流傳到今日,基督教、天主教、猶太教、伊斯蘭教都非常尊敬亞伯蘭,亞伯蘭在世界歷史中佔有重要地位。上帝應許賜給亞伯蘭的第4個福分是「你也要叫別人得福」。上帝要使亞伯蘭成為別人的祝福,亞伯蘭將成為別人蒙福的管道。上帝應許亞伯蘭,若他順服上帝的呼召,上帝將從他開始,建立一個強大的國家。亞伯蘭將成為一個蒙上帝賜福的人,上帝要賜給亞伯蘭偉大的名聲,並且亞伯蘭將成為使別人蒙上帝賜福的管道。上帝不但要賜福給亞伯蘭,還要藉著他賜福給其他人。加拉太書3章6到9節「正如亞伯拉罕信神,這就算為他的義。所以,你們要知道:那以信為本的人,就是亞伯拉罕的子孫。並且聖經既然預先看明,神要叫外邦人因信稱義,就早已傳福音給亞伯拉罕,說:萬國都必因你得福。可見那以信為本的人和有信心的亞伯拉罕一同得福。」上帝賜給亞伯蘭的應許,在舊約時代的以色列國,尤其是大衛王朝,得到初步應驗,然而終極的應驗是在耶穌基督的國度裡。從上帝給亞伯蘭的呼召開始,上帝要一步一步使基督的國度在人間建立起來。
上帝要透過亞伯蘭賜福萬民,賜福的原則是「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從聖經原文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有趣的現象,祝福亞伯蘭的人是複數代名詞,咒詛亞伯蘭的人卻是單數代名詞。這表示祝福亞伯蘭的人,遠比咒詛亞伯蘭的人多。亞伯蘭是在上帝眼前蒙恩的人,認識他的人都知道上帝與他同在,這個人是一個特別蒙上帝賜福、蒙上帝保守的人。祝福亞伯蘭的人就是好好對待亞伯蘭的人,這些人善待亞伯蘭、關心亞伯蘭。咒詛亞伯蘭的人就是不尊重亞伯蘭的人,這種不尊重包括咒罵、輕看、鄙視、凌辱,和一切惡意的行為。上帝應許賜福給善待亞伯蘭的人,卻要咒詛惡待亞伯蘭的人。聖經原文區分了上帝與人的2種咒詛,上帝的咒詛遠比人的咒詛更嚴重。上帝的咒詛是向人宣告刑罰,受咒詛的人不能得到上帝賜福。上帝恩待亞伯蘭,如果有人咒罵亞伯蘭,上帝要咒詛那個人,使刑罰臨到咒詛亞伯蘭的人。有人覺得上帝好像很偏心亞伯蘭。其實不是這樣,上帝呼召亞伯蘭,去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在那裡亞伯蘭沒有熟悉的親戚朋友,除了上帝以外,亞伯蘭沒有任何的支持。去到陌生環境的亞伯蘭,很容易淪為被欺負的對象,因此需要上帝特別保護。尤其亞伯蘭是上帝救贖人類計畫的執行者,必定受到撒旦與墮落世界敵對,更加需要上帝應許保護。上帝不但是保守亞伯蘭,也是保守祂的救恩計畫得以實現。祝福亞伯蘭的人不但是接受亞伯蘭,也是接受亞伯蘭的上帝,例如創世記14章的撒冷王麥基洗得,上帝應許賜福給這樣的人。同樣,咒詛亞伯蘭的人不但是拒絕亞伯蘭,也是拒絕亞伯蘭的上帝,這樣的人上帝要咒詛。在這個前提之下,我們就能理解,為什麼在亞伯蘭說謊隱瞞的情況下,上帝還是懲罰搶走撒萊的埃及法老和非利士王亞比米勒。新約聖經也是以亞伯蘭為範本,區分蒙福的人和受咒詛的人。約翰福音8章39節「耶穌說:你們若是亞伯拉罕的兒子,就必行亞伯拉罕所行的事。」8章56節「你們的祖宗亞伯拉罕歡歡喜喜的仰望我的日子,既看見了就快樂。」6章29節「耶穌回答說:信神所差來的,這就是做神的工。」像亞伯蘭一樣仰望耶穌基督的人,必蒙上帝賜福拯救。
最後,上帝告訴亞伯蘭:「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巴別塔事件以後,人變亂口音,語言彼此不通,分散在全地上,人與人的關係因此變得疏離。但是現在上帝呼召亞伯蘭,要亞伯蘭離開本地,使亞伯蘭得到大名,使人因亞伯蘭蒙福,恢復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再疏離。地上萬族的「族」與創世記10章的宗族,聖經原文是同一個字。宗族是一個團體,創世記10章記載挪亞3個兒子的後代,各按宗族建立國家。上帝要藉著亞伯蘭,賜福給世界上許多不同的國家、民族。各個宗族團體裡都將有人效法亞伯蘭的信心,成為在基督耶穌裡蒙恩得救的人,承受上帝應許賜給亞伯蘭的福分。使徒行傳3章25節「你們是先知的子孫,也承受神與你們祖宗所立的約,就是對亞伯拉罕說:地上萬族都要因你的後裔得福。」加拉太書3章8節「並且聖經既然預先看明,神要叫外邦人因信稱義,就早已傳福音給亞伯拉罕,說:萬國都必因你得福。」在創世記後面的篇幅裡,亞伯蘭的孫子雅各和曾孫約瑟,也都成為使別人蒙福的人。創世記30章27節「拉班對他說:我若在你眼前蒙恩,請你仍與我同住,因為我已算定,耶和華賜福與我是為你的緣故。」39章5節「自從主人派約瑟管理家務和他一切所有的,耶和華就因約瑟的緣故賜福與那埃及人的家;凡家裡和田間一切所有的都蒙耶和華賜福。」巴別塔事件以後,上帝從萬國中揀選亞伯蘭,使他成為上帝賜下救恩的管道。上帝的恩典和賜福要藉著亞伯蘭不斷擴張,首先是亞伯蘭個人,接著是祝福亞伯蘭的人,最後是地上的萬族,上帝施恩賜福的範圍越來越廣。上帝要透過這個救恩計畫,恢復因著亞當、夏娃犯罪而墮落敗壞的世界。耶穌說上帝的國「好像一粒芥菜種,有人拿去種在園子裡,長大成樹,天上的飛鳥宿在他的枝上。」上帝的國又「好比麵酵,有婦人拿來藏在三斗麵裡,直等全團都發起來。」上帝的國起初雖然看為微小,最終卻要充滿世界,改變整個世界。
創世記12章4到5節「亞伯蘭就照著耶和華的吩咐去了;羅得也和他同去。亞伯蘭出哈蘭的時候年七十五歲。亞伯蘭將他妻子撒萊和姪兒羅得,連他們在哈蘭所積蓄的財物、所得的人口,都帶往迦南地去。他們就到了迦南地。」聽見上帝的呼召,以及上帝在呼召中應許的福分以後,亞伯蘭如同創世記6章的挪亞一樣,沒有第2句話,「就照著耶和華的吩咐去了」。這是亞伯蘭信心的表現。亞伯蘭順服上帝的話語,雖然必須放棄在哈蘭擁有的一切,雖然必須離開熟悉的生活環境,雖然不知道要往哪裡去,亞伯蘭還是遵照上帝的話語,離開哈蘭,離開本地、本族、父家,邁向未知的旅程。上帝的呼召充滿恩典,然而不管在挪亞還是亞伯蘭身上,我們都看見上帝的呼召中帶有挑戰。挪亞要憑信心建造從來沒有見過的方舟,亞伯蘭要憑信心前往未知之地,一切作主耶穌門徒的人,也要憑信心背十字架跟隨主。亞伯蘭帶著妻子撒萊,和侄兒羅得同行。由於撒萊不生育,亞伯蘭也有年紀了,羅得很可能被視為亞伯蘭的繼承人,因此與亞伯蘭、撒萊夫婦同行。除了最親近的2個家人以外,亞伯蘭還帶上「他們在哈蘭所積蓄的財物、所得的人口」,亞伯蘭帶著財物和僕婢上路。亞伯蘭離開「哈蘭的時候年七十五歲」,雖然已經不年輕,但是亞伯蘭仍然因為順服上帝,甘願離開哈蘭,長途跋涉前往上帝指示之地,「他們就到了迦南地」。亞伯蘭以實際行動,展現出他對上帝的信心。信心之父順服上帝的呼召,邁出信心旅程上重要的第1步。今天我們先講到這裡,我們一起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