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4:4-7

大家平安:今天我們要繼續講腓立比書第4章。保羅在4章一開始,勸勉腓立比教會:「我所親愛、所想念的弟兄們,你們就是我的喜樂,我的冠冕。我親愛的弟兄,你們應當靠主站立得穩。」接著話鋒一轉,勸戒兩位姊妹:「我勸友阿爹和循都基,要在主裡同心。」除了勸兩位當事人以外,保羅還請求同工協助她們和好。保羅說:「我也求你這真實同負一軛的,幫助這兩個女人,因為他們在福音上曾與我一同勞苦;還有革利免,並其餘和我一同做工的,他們的名字都在生命冊上。」上次我們講到這裡,現在我們繼續往下講。

腓立比書4章4節「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喜樂這個主題在腓立比書不斷出現。腓立比書提到喜樂,是在不同的處境困難下,不是在真空的環境裡。不管什麼環境,保羅都鼓勵教會要靠主喜樂。腓立比書1章18節「這有何妨呢?或是假意,或是真心,無論怎樣,基督究竟被傳開了。為此,我就歡喜,並且還要歡喜。」保羅在這裡遇到的情況是,有些人傳福音是出於自私的動機,目的是要擴大自己的勢力,要加增保羅在監獄坐牢的痛苦。但是保羅靠主仍舊有喜樂的能力,因為他看見在人的動機之上,還有上帝的主權。傳福音的人雖然不是各個都動機單純,但是基督的福音還是被傳揚開了,保羅因此感到喜樂。腓立比書2章2節「你們就要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使我的喜樂可以滿足。」保羅吩咐教會要同心合意。如果教會按照他的教導去做,保羅心裡就可以喜樂滿足,因為教會順服聖靈的啟示,走在正確的路上。2章17到18節「我以你們的信心為供獻的祭物,我若被澆奠在其上,也是喜樂,並且與你們眾人一同喜樂。你們也要照樣喜樂,並且與我一同喜樂。」保羅為腓立比教會展現出來的信心感到喜樂,也要教會和他一起喜樂,因為腓立比教會努力事奉主,與保羅同工。保羅表示自己如果因此殉道,也是喜樂。

2章29到30節「故此,你們要在主裡歡歡樂樂的接待他,而且要尊重這樣的人;因他為做基督的工夫,幾乎至死,不顧性命,要補足你們供給我的不及之處。」保羅吩咐教會要喜樂地接待以巴弗提,因為以巴弗提為了完成使命,做基督的工夫,不顧自己性命。3章1節「弟兄們,我還有話說,你們要靠主喜樂。我把這話再寫給你們,於我並不為難,於你們卻是妥當。」保羅告訴教會要靠主喜樂,藉此防備假教師,以及靠行律法稱義的假教訓。4章10節「我靠主大大的喜樂,因為你們思念我的心如今又發生;你們向來就思念我,只是沒得機會。」保羅提到自己的喜樂。腓立比教會慷慨奉獻,提供保羅的需用,讓保羅靠主大大喜樂。腓立比書提到喜樂的時候,都有具體的環境和原因。我們回來看4章4節,保羅呼籲:「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常常」喜樂表示在不同的環境中、不同的狀態下,我們都可以喜樂。不是只有在某種狀態下,我們才能喜樂。我們需要靠主在各樣環境中,看見能夠喜樂的原因,並且因此喜樂。保羅在腓立比書2章2節,將喜樂與合一連結。「你們就要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使我的喜樂可以滿足。」到4章2節,保羅以此為基礎,提出具體勸告:「我勸友阿爹和循都基,要在主裡同心。」如果友阿爹和循都基能在主裡同心,彼此重歸於好,這將是一件能令眾人喜樂的好事。

要靠主喜樂是4章4到9節一連串命令的開端。保羅在監獄裡鼓勵為主受苦的基督徒,要在每一個情況裡養成靠主喜樂的基本態度。不論環境如何,都還是能靠主喜樂。即使在惡劣的環境中,還是可以看見主的恩典,可以靠著主的恩典喜樂。有了這種靠主不可磨滅的喜樂,保羅才接著吩咐其他的命令。為了強調「要靠主常常喜樂」這個命令的重要性,保羅第二次吩咐教會:「我再說,你們要喜樂。」也許有人認為在苦難中有什麼好喜樂的,覺得人在受苦時喜樂很奇怪。保羅卻兩次吩咐要靠主喜樂這道命令,堅持即使在受苦時,基督徒還是必須要靠主喜樂。為什麼保羅要重複強調?因為靠主喜樂是基督徒能夠勝過苦難的關鍵。雅各書1章2到4節也是這樣教導,「我的弟兄們,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因為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但忍耐也當成功,使你們成全、完備,毫無缺欠。」經過試煉以後,我們才能「認識基督,曉得他復活的大能,並且曉得和他一同受苦,效法他的死。

腓立比書4章5節「當叫眾人知道你們謙讓的心。主已經近了。」靠主喜樂的人能叫眾人知道他們有謙讓的心。馬丁路德說這是「在上帝面前隨時都高興快樂,在人面前要寬大。」「謙讓」意思是不堅持法律或習俗字句上的一切權利,順從、溫柔、仁慈、有禮貌、寬容。溫和寬大是基督徒明顯的生命特質。謙讓在提摩太前書3章3節翻譯為溫和,它是教會監督被要求的條件之一。提多書3章2節「不要毀謗,不要爭競,總要和平,向眾人大顯溫柔。」雅各書3章17節「惟獨從上頭來的智慧,先是清潔,後是和平,溫良柔順,滿有憐憫,多結善果,沒有偏見,沒有假冒。」保羅說:「當叫眾人知道你們謙讓的心。」謙讓不只表現在私領域中,乃是要叫眾人知道。保羅和第一世紀的腓立比教會,身處在對基督信仰懷有敵意的社會環境,保羅教導教會要以謙讓來面對社會的敵意。逼迫攻擊很容易引起人反擊的本能,但是保羅教導教會,因為相信基督,受到不公平對待的時候,還是要叫眾人知道我們謙讓的心,而不是以惡報惡,採取更嚴厲的手段報復。彼得前書3章9節「不以惡報惡,以辱罵還辱罵,倒要祝福;因你們是為此蒙召,好叫你們承受福氣。

主已經近了」是基督徒面對逼迫反對時,為何還要保持謙讓的終極原因。詩篇29篇10到11節「洪水泛濫之時,耶和華坐著為王;耶和華坐著為王,直到永遠。耶和華必賜力量給他的百姓;耶和華必賜平安的福給他的百姓。」苦難是上帝試驗分別真信心與假信心的工具。洪水氾濫之時還能保持信心,相信上帝坐著為王,相信上帝的保守和應許,相信上帝必賜下力量和平安給祂的百姓,這是真信心。基督徒在受苦中仍然能夠保持信心,盼望等候救主耶穌基督從天降臨,相信「他要按著那能叫萬有歸服自己的大能,將我們這卑賤的身體改變形狀,和他自己榮耀的身體相似。」基督徒因此能夠以謙讓的心忍受逼迫,相信主的應許必定成就,這是真信心。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5節「你們要謹慎,無論是誰都不可以惡報惡;或是彼此相待,或是待眾人,常要追求良善。」雅各書5章7到8節「弟兄們哪,你們要忍耐,直到主來。看哪,農夫忍耐等候地裡寶貴的出產,直到得了秋雨春雨。你們也當忍耐,堅固你們的心;因為主來的日子近了。

腓立比書4章6節「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相信「主已經近了」還會帶來另一個結果,就是使人「一無掛慮」。「應當一無掛慮」是一道清楚的禁令,要我們停止持續憂慮。上帝知道我們很容易憂慮,人可以因為各式各樣的原因憂慮,但是上帝要我們立刻停止這一切憂慮。憂慮是一種過度的關注、擔心、焦慮、著急,重點是過度。擔心、著急、關心是人正常的情感表現,保羅在腓立比書2章20節說:「因為我沒有別人與我同心,實在掛念你們的事。」保羅會掛念,但是他沒有讓掛念的心過度發展成為掛慮,影響他在基督裡的信心。保羅吩咐腓立比教會「應當一無掛慮」,因為他知道他們有很多掛慮。他們擔心保羅、擔心以巴弗提、擔心自己因為信仰被逼迫、擔心這個、擔心那個。人遇到困難的時候很容易這樣,但是保羅告訴他們「應當一無掛慮。」停止所有的憂慮,沒有任何事情例外。基督徒應該做的不是一直掛慮,而是停止掛慮,開口禱告。「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

凡事」是所有的事,凡事和一無相對,上帝要我們停止一切掛慮,把所有的事都帶到祂面前,向祂禱告,以信心依靠仰賴祂。彼得前書5章7節「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因為他顧念你們。」只有凡事禱告、祈求,和感謝,我們才能一無掛慮。上帝要我們操練持續不斷地依靠祂,把習慣遇到事情就憂慮的行為模式,改變為凡事禱告、凡事謝恩依靠上帝。我們開口讚美上帝的時候,很難繼續保持憂慮。「禱告、祈求、感謝、所要的」表達禱告有各種形式。禱告主要指為別人代禱。祈求是一種滿足需要的迫切禱告。保羅在腓立比書第1章為腓立比教會禱告,還有腓立比教會為保羅禱告,都是用祈求這個詞。所要的是提出具體的項目。約翰壹書5章15節「既然知道他聽我們一切所求的,就知道我們所求於他的,無不得著。」「所要的」告訴我們,向上帝禱告的時候,要明確表達我們心裡具體的願望,不要只是隨便說一些話敷衍上帝。我們要讓上帝知道我們的需求,這樣做不是因為上帝不知道我們心裡想什麼,需要我們告訴祂,祂才知道。我們這樣做是承認自己完全依靠上帝,願意在上帝面前敞開自己。

感謝」是禱告應有的態度,保羅自己就是這樣禱告。腓立比書1章3到5節「我每逢想念你們,就感謝我的神;每逢為你們眾人祈求的時候,常是歡歡喜喜的祈求。因為從頭一天直到如今,你們是同心合意的興旺福音。」保羅禱告的時候,腓立比教會外遭逼迫,內有紛爭。如果是我們禱告,我們可能會憂憂慮慮地禱告,一邊禱告一邊埋怨。保羅不是這樣,保羅是歡歡喜喜,喜樂地向上帝獻上感恩的禱告。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因為保羅深信上帝的信實。腓立比書1章6節「我深信那在你們心裡動了善工的,必成全這工,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保羅相信上帝一定會賜福,保羅相信上帝一定完成祂的工作,所以現在的情況不是結局,只是達到結局的一個過程。保羅為結局感恩,把過程交託在上帝手中。感恩是把榮耀歸給上帝,把我們的憂慮交給上帝,讓這些事成為上帝關心的事。缺乏感恩的心,我們的禱告就會變成一種抱怨,缺乏力量,嚴重的話甚至會變成偶像崇拜。羅馬書1章21到23節「因為,他們雖然知道神,卻不當作神榮耀他,也不感謝他。他們的思念變為虛妄,無知的心就昏暗了。自稱為聰明,反成了愚拙,將不能朽壞之神的榮耀變為偶像,彷彿必朽壞的人和飛禽、走獸、昆蟲的樣式。」雖然沒有外在可見的偶像,但是我們可能在禱告中犯罪,不榮耀上帝、不感謝上帝,把墮落受造物的形象加在創造主上帝身上。感恩是承認上帝的全能,和上帝的良善。

腓立比書4章7節「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要得到上帝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是有前提的。當我們「靠主常常喜樂」,向眾人顯出「謙讓的心」,並且「一無掛慮,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我們所要的告訴神」時,我們就可以體驗到上帝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經歷平安不是上帝給我們一切我們要的,而是我們以感恩的心,將我們一切所要的向上帝祈求。平安不是人暗示自己得到的,好像人自己騙自己。平安不是來自自我欺騙得到的虛假安慰,平安不是不切實際的謊言。真正的平安是從上帝而來,由上帝賜下的。有一位聖經學者說:「平安永遠是上帝的恩典,不是人類的設計或成就。」耶穌受難以前告訴門徒:「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上帝所賜的平安是上帝自己的平安,是上帝本性中特有的平靜安詳,而且上帝樂意與相信祂的基督徒分享。上帝的平安和掛慮、焦慮相反。上帝沒有焦慮,上帝不會過度擔心,不會因此感到困擾,因為上帝是創始成終的那一位。上帝「從起初指明末後的事,從古時言明未成的事」,上帝按照祂所預定的成就一切。萬事萬物都在上帝手裡,即便是狂風巨浪,也不能把耶穌坐的船打翻。耶穌只要一句話,風浪都必須立刻停止平息。上帝應許我們,當我們按照祂的話語禱告時,祂就將祂的平安賜給我們。

平安除了沒有掛慮之外,更帶有關係和諧的意義。羅馬書5章1節「我們既因信稱義,就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神相和。」除了與上帝關係和睦以外,上帝也要人彼此關係和睦。哥林多前書7章15節「神召我們原是要我們和睦。」當教會靠主在基督裡彼此合一,按照上帝吩咐同心合意禱告時,上帝就賜下出人意外的平安,幫助我們度過各樣困難。加爾文說這是「在絕望的深淵仍然有盼望,在基督的貧困中看見財富,在軟弱的深處也不讓步,從人的思想來說,沒有比這些更陌生的想法。」上帝的平安遠遠超越人所能理解的,上帝的平安遠遠超越人靠自己謀略策畫所能得到的,因此上帝所賜的平安是「出人意外的平安」。「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要「保守我們的心懷意念」。「保守」是一個軍事用語,表示有軍隊駐紮保衛安全。上帝的平安要保守我們的心懷意念,勝過大軍駐紮保護安全。「心懷」是人整個內在生命─思想、情感、意志─的核心和源頭。「意念」是在人頭腦裡經過理智過程產生的結果。基督徒的心懷意念很容易受到世界影響,但是上帝應許要保守我們。上帝要我們藉著合祂心意的禱告,賜我們出人意外的平安,來保守我們的心懷意念,這一切都是「在基督耶穌裡」發生的。今天我們講到這裡,我們一起禱告。


講章聲音檔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Epkca5NEN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