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平安:今天我們繼續講約翰福音第7章。耶穌在猶太人的住棚節到耶路撒冷過節,耶穌在節期中間上聖殿教導群眾,群眾因為耶穌的教導議論紛紛,宗教領袖也派人去抓拿耶穌,然而耶穌受難的時候還沒有到,所以沒有人下手抓耶穌。耶穌告訴群眾:「我還有不多的時候和你們同在,以後就回到差我來的那裡去。你們要找我,卻找不著;我所在的地方你們不能到。」群眾卻不明白耶穌話語的意思,以為耶穌要跑到國外去,讓他們找不到。接下來我們進入今天的經文。
約翰福音7章37到39節「節期的末日,就是最大之日,耶穌站著高聲說: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來喝。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耶穌這話是指著信他之人要受聖靈說的。那時還沒有賜下聖靈來,因為耶穌尚未得著榮耀。」「節期的末日」不是住棚節第七天,就是住棚節第八天,約翰福音沒有清楚告訴我們到底是哪一天。不過我們知道,住棚節有一個特別的「倒水」儀式,利未記23章40節「第一日要拿美好樹上的果子和棕樹上的枝子,與茂密樹的枝條並河旁的柳枝,在耶和華─你們的神面前歡樂七日。」在住棚節期間,第一天祭司會宣讀撒迦利亞書14章8節「那日,必有活水從耶路撒冷出來,一半往東海流,一半往西海流;冬夏都是如此。」在七天的節期裡,每天大祭司會帶領一隊祭司,下到聖殿山東南方的西羅亞池,由一個祭司把容量大約一公升的金壺裝滿水,同時他們宣讀以賽亞書12章3節「所以,你們必從救恩的泉源歡然取水。」水裝滿以後,大祭司帶領隊伍,經過耶路撒冷一個叫做「水門」的城門口回去聖殿。回到聖殿以後,祭司們拿著金壺圍繞祭壇行走,聖殿詩班同時唱讚美詩,讚美詩曲目是詩篇113篇到118篇,唱到118篇的時候,來聖殿崇拜的人會發出歡呼,大家右手搖樹枝,左手舉起柑橘類水果,一起呼喊「將感謝歸給上帝」三次,然後祭司走到祭壇,把金壺裡的水倒進祭壇旁邊的銀碗,銀碗接著一條管子,讓水沿著這條管子流到祭壇底部地面。住棚節第七天祭司們要環繞祭壇行走七次,目的是為了紀念從前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攻打耶利哥城,當時以色列人一共圍繞耶利哥城行走七次,然後耶利哥城城牆倒塌,以色列人大獲全勝。
住棚節的「倒水」儀式有三個意義,首先是感謝上帝。感謝上帝兩件事情,感謝上帝當以色列人在曠野漂流,沒有水可以喝的時候,使水從磐石流出。第二是感謝上帝,以色列人進入應許之地以後,上帝按照時間賜下雨水,保佑以色列人農作豐收。除了感謝上帝以外,住棚節「倒水」儀式第二個目的是向上帝禱告,祈求上帝賜下隔年雨水,以色列人收藏今年農作物的時候,也祈求隔年上帝賜下豐盛供應。「倒水」儀式的第三個目的是盼望彌賽亞、基督來臨。住棚節是以色列一年裡最歡樂的時候,上帝百姓在最歡樂的氣氛裡,熱切盼望彌賽亞來臨。舊約聖經記載許多先知預言,彌賽亞來臨將會帶來活水江河,豐富供應人的需要。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耶穌在住棚節最後一天,節期慶祝氣氛達到最高潮的時候,出現在眾人面前,站著大聲說話。一般情況下,猶太拉比老師教導人的時候,通常是坐著教導,但是耶穌站著高聲說話,這是耶穌要嚴肅宣告祂的身分或是工作,常用的一種模式。住棚節是期待彌賽亞來臨的節日,耶穌在住棚節最後一天,出來公開宣告,彌賽亞已經來臨,耶穌就是應驗住棚節期盼的那一位。耶穌說:「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來喝。」耶穌來要解人的渴,不是物質身體的渴,乃是靈魂生命的渴,以賽亞書55章1節「你們一切乾渴的都當就近水來;沒有銀錢的也可以來。你們都來,買了吃;不用銀錢,不用價值,也來買酒和奶。」耶穌能供應人靈魂生命的渴望。耶穌接著說:「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這個「他」指的是誰?耶穌還是相信耶穌的人?在約翰福音裡,生命活水的源頭只有一位,就是耶穌基督,哥林多前書10章4節「所喝的,是出於隨著他們的靈磐石;那磐石就是基督。」耶穌是活水的源頭,是供應人活水的磐石。
磐石的典故在出埃及記17章,以色列人出埃及以後,在曠野利非訂沒有水喝,於是向摩西爭鬧,試探耶和華上帝,甚至要拿石頭打死摩西。摩西呼求耶和華上帝,上帝回答摩西:「你手裡拿著你先前擊打河水的杖,帶領以色列的幾個長老,從百姓面前走過去。我必在何烈的磐石那裡,站在你面前。你要擊打磐石,從磐石裡必有水流出來,使百姓可以喝。」摩西用杖擊打埃及河使水變血,代表上帝對埃及人以及埃及神明的審判,十災每一災背後都有上帝要審判的埃及神明。上帝在曠野吩咐摩西用杖擊打盤石,也是帶有審判盤石的意思在裡面,以色列人要審判打死摩西,以色列人試探上帝應該遭受審判,然而受審判、受擊打的卻是磐石,盤石受擊打的結果則是流出活水,使百姓有水喝解渴。這些都是預表,耶穌基督就是真正的出水磐石,因他受審判擊打,我們才有生命活水可以解渴。舊約先知多次預言彌賽亞要帶來活水江河,約珥書3章18節「必有泉源從耶和華的殿中流出來」,以賽亞書58章11節「耶和華也必時常引導你,在乾旱之地使你心滿意足,骨頭強壯。你必像澆灌的園子,又像水流不絕的泉源。」,以西結書47章1節「他帶我回到殿門,見殿的門檻下有水往東流出(原來殿面朝東)。這水從檻下,由殿的右邊,在祭壇的南邊往下流。」耶穌是真正的活水源頭,「從他腹中」指的是相信耶穌的人,耶穌的活水要在相信他的門徒裡面,使門徒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個活水就是信耶穌的人要領受聖靈充滿的屬靈祝福。
約翰福音解釋耶穌活水江河的比喻,否則我們可能會誤解,不曉得活水指的是什麼。舊約聖經用「活水」比喻聖靈,舊約聖經預言聖靈將要降臨,相信耶穌的人必定領受聖靈,耶穌工作的結果就是聖靈降臨。然而在耶穌釘十字架,完成救贖工作以前,聖靈還沒降下充滿門徒,聖靈雖然還沒賜下來,可是不是表示聖靈還不存在,不是表示聖靈沒有參與救贖罪人的工作,而是要強調聖靈降臨是耶穌釘十字架的成果。耶穌還沒完成救恩以前,聖靈沒有像五旬節以後,教會時代那樣豐富地降臨、充滿在罪人身上,耶穌釘十字架復活要帶給人前所未有的聖靈同在,就是我們現在每一個基督徒可以享受的聖靈內住,聖靈作我們隨時的保惠師、安慰者,聖靈降臨內住顯明耶穌真是彌賽亞,耶穌應驗舊約先知預言,耶穌在世間開啟、引進上帝永恆國度。
約翰福音7章40到44節「眾人聽見這話,有的說:這真是那先知。有的說:這是基督。但也有的說:基督豈是從加利利出來的嗎?經上豈不是說基督是大衛的後裔,從大衛本鄉伯利恆出來的嗎?於是眾人因著耶穌起了紛爭。其中有人要捉拿他,只是無人下手。」耶穌的宣告很簡短,但是很有力,猶太人都知道耶穌在說什麼。聽了耶穌的話,群眾產生三種不同的反應,因為各自堅持自己的立場,因此群眾分裂成三派。第一派的意見是認為耶穌「真是那先知」,「那先知」指的是摩西離開世界以前,在申命記18章15節留下預言,「耶和華─你的神要從你們弟兄中間給你興起一位先知像我,你們要聽從他。」在約翰福音第六章,五餅二魚的神蹟以後,群眾的反應也是這樣,約翰福音6章14節「眾人看見耶穌所行的神蹟,就說:這真是那要到世間來的先知!」耶穌賜餅給人吃,人就說耶穌是那先知,耶穌應許賜人生命活水,人也說耶穌是那先知,只要有吃有喝,人就願意承認耶穌是那先知。第二派意見是承認耶穌「是基督」,我們今天知道摩西預言的那先知就是基督,但是當時的人以為是不同的兩個人。第三派意見是「否認耶穌是基督」,否認的原因是因為耶穌是加利利人,他們以為耶穌沒有應驗舊約聖經預言,以為耶穌不是猶大伯利恆人,耶穌不是大衛子孫。三派意見各自堅持立場互不相讓,結果「眾人因著耶穌起了紛爭」,那時候有人想趁機抓耶穌,但是因為耶穌時間還沒到,所以沒有人真正下手。跟隨耶穌需要付出代價,在黑暗中跟人一起同流合汙是容易的,但是要在光明中面對黑暗,選擇離開黑暗進入光明,必定有人起來反對我們,甚至我們自己裡面也會產生矛盾,喜愛光明卻害怕付代價,然而耶穌說:「世人若恨你們,你們知道,恨你們以先已經恨我了。」,還有「不背著他的十字架跟從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門徒。」
約翰福音7章45到52節「差役回到祭司長和法利賽人那裡。他們對差役說:你們為什麼沒有帶他來呢?差役回答說:從來沒有像他這樣說話的!法利賽人說:你們也受了迷惑嗎?官長或是法利賽人豈有信他的呢?但這些不明白律法的百姓是被咒詛的!內中有尼哥底母,就是從前去見耶穌的,對他們說:不先聽本人的口供,不知道他所做的事,難道我們的律法還定他的罪嗎?他們回答說:你也是出於加利利嗎?你且去查考,就可知道加利利沒有出過先知。」聽完耶穌的話,群眾分成三派,要抓拿耶穌的宗教領袖也分成三派。首先是差役,差役是被派去抓耶穌的人,很明顯他們任務失敗,群眾意見分裂的時候,雖然有人想動手抓耶穌,可是沒有人真正動手,如果有人動手了,差役可以打著維持秩序的名義,趁機出手抓耶穌,可是沒有人動手,差役也不敢第一個動手,以免引起更大的騷動,所以他們放棄抓耶穌。差役回來以後,面對長官的詢問,其實差役可以把責任都推卸給群眾,讓自己輕鬆過關,可是我們看見,差役在等候抓耶穌的時間當中,他們聽見耶穌的話,雖然看不出來他們是不是真的相信耶穌,不過我們還是可以看見,差役像群眾一樣,受到耶穌話語的影響。因此,當長官詢問的時候,差役把責任歸給自己,承認他們受到耶穌話語影響,沒有完成任務,差役說:「從來沒有像他這樣說話的!」這些聖殿差役不是普通人,他們是利未人,和祭司階層屬於同一個支派,利未人差役受過完整的宗教訓練,可是面對耶穌,他們仍然感受到耶穌話語獨特的權柄、智慧、能力,差役因著耶穌的話語內心產生掙扎,受到耶穌話語震動。約翰福音以此顯明,耶穌真是彌賽亞基督,是聖子道成肉身,耶穌所有的言語行為都是天父上帝的自我啟示,因此大有能力。
第二類人是差役的上司,「祭司長和法利賽人」,法利賽人責備利未人差役受到耶穌迷惑,責備差役沒有跟隨他們的宗教權威。從法利賽人的話裡我們看見,他們認為自己和其他宗教領袖是一群有靈性操練和學問思想的人,他們以自己的學問和靈性為榮,他們不會被耶穌欺騙,不像這些差役,竟然一下子就受到迷惑,枉費差役受過的訓練。在宗教領袖的觀念裡,只有沒有學問、沒受過訓練的老百姓,才會這樣輕易被迷惑,老百姓是「被咒詛的」一群人,因為他們不像宗教領袖一樣明白律法。當我們以為自己已經明白聖經認識上帝,以至於驕傲瞧不起不如我們的人的時候,我們就像這些法利賽人一樣,看不起稅吏和罪人,然而路加福音7章34節告訴我們,耶穌卻「是稅吏和罪人的朋友」,驕傲是屬靈生命最大的敵人。
正當法利賽人自以為特別、了不起的時候,同樣是法利賽人的尼哥底母出來說話,打臉自以為義的法利賽人。約翰福音第三章記載,尼哥底母夜裡曾經去見耶穌,耶穌啟示尼哥底母,人若不從聖靈重生,不能進入上帝國度,聖靈使人重生的方法是叫人相信釘十字架死而復活的耶穌基督。尼哥底母和耶穌有過一面之緣,曾經有過短暫但是深刻的對話,尼哥底母知道耶穌不是亂七八糟的騙子,現在法利賽人對耶穌不友善,身為法利賽人一分子的尼哥底母,決定出來為耶穌講幾句公道話。尼哥底母提出異議,他認為宗教領袖定罪耶穌的程序有問題,尼哥底母有智慧,他知道直接為耶穌辯護,肯定會直接被反對,如果繞個彎,從質疑程序的問題下手,被接受的可能性比較高,對耶穌也有好處。尼哥底母的道理站得住腳。可是我們看見法利賽人的反應,他們講道理講不過尼哥底母,就用輕蔑的方式回答尼哥底母,他們認為尼哥底母不應該為耶穌出頭說話,耶穌只是一個出身低微的人,除非尼哥底母也是一個出身低微的人,否則不應該出面維護耶穌,這是標準的社會階層歧視。上帝兒子、天國君王為了拯救我們,願意自己卑微被人藐視,讓人看不起他,上帝的愛在基督耶穌裡向我們清楚顯明出來。最後法利賽人向尼哥底母說:「你且去查考,就可知道加利利沒有出過先知。」其實加利利不是沒有出過先知,以利亞、約拿、那鴻都是加利利人。當人眼睛盲目,只是為了堅持自己的意見而堅持時,就會這樣完全無視客觀現實,求主憐憫我們不要變成這樣。今天我們講到這裡,接下來我們一起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