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恩五要點(1)

大家平安:今天是復活節,是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的日子,所以我們來講耶穌基督給我們的拯救。今天的主題是「救恩五要點」,「救恩五要點」通常被稱為「加爾文主義五要點」,加爾文是五百年前宗教改革的時候,被上帝興起大大使用的其中一位改教家,加爾文寫了《基督教要義》,有系統地整理了散佈在聖經各處的聖經教義,對我們認識信仰有很大的幫助。「加爾文主義五要點」不是加爾文提出的,加爾文有這樣的觀念,但是沒有把它具體化成為五要點,「五要點」是加爾文過世後五十多年,下一代的教會對救恩的認識產生了不同看法,教會經過正式信仰辯論之後,在1619年多特會議確認聖經教導的救恩具有以下五個特點,教會也承認這五個特點符合加爾文對聖經的教導,所以為「五要點」取名「加爾文主義五要點」。這五個要點是什麼呢?第一、「全然的墮落」人已經被罪完全敗壞了,人在罪中已經完全墮落了。第二、「無條件的揀選」上帝揀選人得救是無條件的。第三、「特定的救贖」基督的救贖是在特定的人身上,不是全世界所有的人。第四、「不可抗拒的恩典」聖靈將救恩施行在人身上,是人無法抗拒的。第五、「聖徒永蒙保守」它的另外一個名字叫「一次得救,永遠得救」。因為時間的關係,今天只能先講兩點,後面三點下次再講。

第一、「全然的墮落」。在教會歷史中,人到底有沒有在罪惡中完全墮落,一直是教會必須面對和回答的問題。早期教會有一個叫伯拉糾的人,認為人的本性沒有被罪惡敗壞,始祖亞當犯罪只是給人留下壞榜樣,基督耶穌來則是給我們一個新的好榜樣,讓我們學習效法,伯拉糾的教訓明顯違反聖經,因此後來教會判定伯拉糾的教訓是異端,也就是說相信伯拉糾的教導是不能得救的,因為違反聖經。雖然伯拉糾被判為異端,但是人不想承認自己完全墮落、不想承認罪惡嚴重性的想法,一直在教會歷史中以不同形式呈現。有一段時間,有些人以為人雖然在罪惡中墮落了,可是人的理性沒有完全墮落,還是留有上帝形象的光輝,人可以透過理性來認識上帝,這些人就想辦法透過理性思辨來證明上帝的存在、證明人在沒有聖經啟示的情況下,仍然可以透過上帝的創造認識上帝本身。這種思想在13世紀達到高峰,但是從13世紀到今天21世紀,我們看見人類的理性、思想發展不但沒有把人帶到上帝面前,反而人用理性帶領自己越來越遠離上帝,不信上帝的哲學家宣告上帝已死,否認上帝的存在,甚至把創造人的上帝貶低為只是人用自己思想創造出來的,人照著自己的形象造神。聖經否認了人靠理性認識上帝的道路,羅馬書1章21到23節「因為,他們雖然知道神,卻不當作神榮耀他,也不感謝他。他們的思念變為虛妄,無知的心就昏暗了。自稱為聰明,反成了愚拙,將不能朽壞之神的榮耀變為偶像,彷彿必朽壞的人和飛禽、走獸、昆蟲的樣式。」罪惡污穢了人的理性,人不能靠理性認識上帝,除非上帝施恩使人的理性歸正,哥林多前書2章14節「然而,屬血氣的人不領會神聖靈的事,反倒以為愚拙,並且不能知道,因為這些事惟有屬靈的人才能看透。」

除了理性以外,有人以為罪惡沒有完全腐蝕人的良心,儘管只有一點點,人的良心還是存在一點小小的火花,可以尋求上帝,但是在教會歷史當中,我們發現最難接受福音的人,反而不是沒有良心的人,而是那些自以為有良心,或者被公認有良心的人。使徒行傳17章18節「還有以彼古羅和斯多亞兩門的學士,與他爭論。有的說:這胡言亂語的要說什麼?有的說:他似乎是傳說外邦鬼神的。這話是因保羅傳講耶穌與復活的道。」使徒保羅在雅典傳福音的時候,遇到以彼古羅和斯多亞兩個哲學學派的思想家,以彼古羅就是歷史課本裡的伊比鳩魯,斯多亞就是斯多葛,以彼古羅發展到後來變成一個放縱情慾的學派,至於斯多亞學派,他們非常注重倫理道德的實踐,所以斯多亞學派在當時都是道德好得不得了的人,斯多亞學派在教會成立之前已經存在4百年,有很深厚的傳統和基礎,從第一世紀教會成立之後4百年的時間,最難信耶穌的就是斯多亞學派,因為他們以自己的良心道德為榮,不覺得自己有罪,需要耶穌基督救贖。以賽亞書64章6節「我們都像不潔淨的人;所有的義都像污穢的衣服。」人與人比較,雖然有的人比較有良心,但是人的良心沒有辦法使人滿足上帝公義的要求。另外在歷史中有些宗教領袖在人生經歷中醒悟自己有罪,但是在缺乏上帝恩典的光照下,這些比大多數人更有良心的人不是靠自己的良心來到上帝面前,反而是順從自己良心的指引,在上帝的恩典之外尋找另外一條得救的道路,如同羅馬書10章3節所說「因為不知道神的義,想要立自己的義,就不服神的義了。」

除了理性和良心之外,有人以為人的意志沒有受到罪惡完全敗壞,仍然殘存一點尋求上帝的功能。從經驗中我們可以知道,人有使用意志選擇的能力,例如如果我要去台北,我可以選擇搭火車、搭公車、自己開車,或者騎腳踏車,甚至走路,人在生活中天天都面臨選擇,天天都要用意志在不同的選擇中間下決定,就連我信不信耶穌,也是我在信和不信之間做選擇,至少從經驗上來說好像是如此。如果我選擇不信,我就不會成為基督徒,如果我選擇信,我就會成為基督徒。生活經驗告訴我們,我們的確有選擇的能力,但是生活經驗也讓我們知道,我們的選擇是有限的,我們沒有辦法做無限的選擇。以弗所書2章1到2節「你們死在過犯罪惡之中,他叫你們活過來。那時,你們在其中行事為人,隨從今世的風俗,順服空中掌權者的首領,就是現今在悖逆之子心中運行的邪靈。」聖經告訴我們,人的意志已經被罪惡完全玷污,人雖然有在生活中做選擇的意志,但是人的意志已經死在罪中,死在罪中的人只會選擇遠離上帝,不可能選擇回到上帝面前,死人是不可能會產生回應的。關於這點,韋敏斯德信條講得很好,它說「人由於墮入有罪的狀態,在意志上,對於關乎得救的屬靈善事,已經完全喪失能力;人既然屬於血氣,完全厭惡善,又死在罪中,就不能憑自己的能力去改變自己,而且也不想要被改變。」

「全然的墮落」是聖經啟示給我們的人性本相,所有亞當的後裔都已經被罪玷污,並且罪污染了人性的每一個層面,直到最深處,人在罪中已經完全喪失達到上帝要求人良善的能力,完全喪失追求真神的自由意志,罪惡也影響了人的肉體,死亡成為人人必須為罪付出的代價。一個人對罪的認識,會直接影響他對耶穌基督救恩的認識,如果人沒有先看清楚罪的嚴重性,人不可能看清楚救恩的寶貴,更不可能從內心深處珍惜救恩,感謝耶穌基督。

第二、「無條件的揀選」。既然人已經在罪中「全然的墮落」,全人類的結局就是在罪惡中完全滅亡,然而因著上帝的憐憫和愛,上帝決定在應該完全滅亡的人當中揀選一部分人,拯救他們脫離滅亡的結局。在舊約聖經裡,上帝就把選民的概念放進來了,以西結書5章1到4節「人子啊,你要拿一把快刀,當作剃頭刀,用這刀剃你的頭髮和你的鬍鬚,用天平將鬚髮平分。圍困城的日子滿了,你要將三分之一在城中用火焚燒,將三分之一在城的四圍用刀砍碎,將三分之一任風吹散;我也要拔刀追趕。你要從其中取幾根包在衣襟裡,再從這幾根中取些扔在火中焚燒,從裡面必有火出來燒入以色列全家。」上帝吩咐先知以西結把自己的頭髮鬍鬚剃下來分成好幾份,給它們不同的待遇,上帝藉著以西結的行動預言將來耶路撒冷遭受審判的時候,猶大人「三分之一必遭瘟疫而死」「因饑荒消滅」「三分之一必倒在刀下」剩下的「三分之一」上帝要把他們「分散四方,並要拔刀追趕他們。」那麼選民在哪裡呢?就是最後被拿出來的那幾根毛。以西結書6章8節「你們分散在各國的時候,我必在列邦中使你們有剩下脫離刀劍的人。」被上帝揀選的餘民─剩餘的民,是舊約聖經一個重要的主題,以賽亞書1章9節說「若不是萬軍之耶和華給我們稍留餘種,我們早已像所多瑪、蛾摩拉的樣子了。」所多瑪、蛾摩拉在創世記是什麼樣子?完全毀滅。只有羅得一家四口逃出來,羅得的太太逃到一半,因為捨不得財產,回頭一看來不及逃跑也死了。揀選的主題從舊約延續到新約,主耶穌在馬可福音13章20節說:「若不是主減少那日子,凡有血氣的,總沒有一個得救的;只是為主的選民,他將那日子減少了。」上帝揀選人得救,為了拯救罪人,上帝減少了發怒審判的時間。

有些人認為上帝揀選人得救,是因為上帝在揀選以前,已經用預知時間的能力,預先看見誰會相信,誰不會相信,然後上帝才揀選那些會相信的人。這種想法有幾個問題,首先,輕看罪惡的嚴重性。歌羅西書2章13節「你們從前在過犯和未受割禮的肉體中死了,神赦免了你們一切過犯,便叫你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一個死在罪惡中的罪人,怎麼有能力選擇相信上帝,如果人有能力選擇相信上帝,人一定沒有在罪惡中完全墮落。這樣就造成第二個問題,如果人沒有在罪惡中完全墮落,是不是人就有能力可以拯救自己,或者至少可以幫助上帝拯救自己呢?如果人能拯救自己,上帝為什麼要犧牲祂愛子的性命呢?如果上帝是先看誰會接受,然後再決定拯救誰,這樣上帝揀選人得救就是根據人的行為,再發展下去,就會變成其實是罪人揀選上帝,而不是上帝揀選罪人。聖經告訴我們,其實上帝的揀選不是因為祂先看見誰有信心回應,反而信心是上帝揀選產生的結果,信心是因為上帝的揀選產生的,決定權在上帝手上,不在人手上,上帝才是主動施恩給人的那位,使徒行傳13章48節「外邦人聽見這話,就歡喜了,讚美神的道;凡預定得永生的人都信了。」雅各書2章5節「我親愛的弟兄們,請聽,神豈不是揀選了世上的貧窮人,叫他們在信上富足,並承受他所應許給那些愛他之人的國嗎?」約翰福音15章16節講得更清楚「不是你們揀選了我,是我揀選了你們,並且分派你們去結果子,叫你們的果子常存,使你們奉我的名,無論向父求什麼,他就賜給你們。」主耶穌在最後晚餐親自對門徒說這一段話。

聖經告訴我們上帝是「獨行奇事」的上帝,並且祂「要恩待誰,就恩待誰。要憐憫誰,就憐憫誰。」上帝拯救人並不是因為在人身上有什麼好處、優點,以至於吸引上帝施行拯救,羅馬書9章11節「雙子還沒有生下來,善惡還沒有做出來,只因要顯明神揀選人的旨意,不在乎人的行為,乃在乎召人的主。」雙子是誰?亞伯拉罕的雙胞胎孫子以掃和雅各,以掃和雅各還在媽媽利百加肚子裡的時候,上帝對利百加說:「將來大的要服事小的。」兩個孩子都還在媽媽肚子裡,根本還沒出生,誰是大的誰是小的誰知道?人的行為根本還沒產生之前,上帝就已經決定由雅各繼承亞伯拉罕、以撒的祝福,雖然後來以撒想用爸爸的權柄改變上帝的安排,讓他喜歡的大兒子以掃繼承祝福,不過上帝還是把祝福歸給雅各。上帝是主動施恩的上帝,祂的揀選使人得救,上帝揀選人不是因為人的行為,乃是由於上帝自己的至高主權,至於上帝揀選誰,沒有揀選誰,這是一個奧秘,人不能明白。人在得救的事上,完全沒有功勞可以誇口,人一點都沒有值得上帝揀選的條件,連一點點幫忙上帝的空間都沒有。以弗所書2章8到9節「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上帝揀選人得救完全是出於祂對人的憐憫和愛,出於祂自己至高無上的主權。因著上帝的揀選,完全在罪中墮落敗壞的罪人才能夠正確地以信心回應上帝,因著上帝的揀選,我們才能夠悔改認識耶穌得永生,上帝揀選的目的就是要拯救人,帖撒羅尼迦後書2章13節「主所愛的弟兄們哪,我們本該常為你們感謝神;因為他從起初揀選了你們,叫你們因信真道,又被聖靈感動,成為聖潔,能以得救。」上帝的揀選在祂創造世界以前就有了,以弗所書1章4節「就如神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裡揀選了我們,使我們在他面前成為聖潔,無有瑕疵。」提摩太後書1章9節「神救了我們,以聖召召我們,不是按我們的行為,乃是按他的旨意和恩典;這恩典是萬古之先,在基督耶穌裡賜給我們的。」這節經文同時提到上帝無條件的揀選和揀選的時間,清楚告訴我們上帝不是因為預先知道人會不會信,才決定揀不揀選人。

今天我們先講救恩五要點的前兩點。以弗所書2章5節「當我們死在過犯中的時候,便叫我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你們得救是本乎恩。」我們既然蒙恩得救,就要盡力學習明白救恩真道,按照聖經更清楚地認識上帝,也認識我們自己,使我們可以在上帝的恩典中站立得穩、屹立不搖。猶大書3節說「親愛的弟兄啊,我想盡心寫信給你們,論我們同得救恩的時候,就不得不寫信勸你們,要為從前一次交付聖徒的真道竭力的爭辯。」只有更清楚認識救恩,我們才會更珍惜救恩,更感謝上帝在基督耶穌裡拯救我們,也才會越來越愛主,愛主不是沒頭沒腦的,是因為明白主的愛在我們身上如何顯明,被主愛感動、吸引。接下來我們一起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