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平安:今天我們要進入但以理書第三章。在但以理書第二章,我們講到但以理因為獲得上帝幫助,為巴比倫王解夢,因此救了巴比倫一切的哲士。「當時,尼布甲尼撒王俯伏在地,向但以理下拜,並且吩咐人給他奉上供物和香品。王對但以理說:你既能顯明這奧祕的事,你們的神誠然是萬神之神、萬王之主,又是顯明奧祕事的。於是王高擡但以理,賞賜他許多上等禮物,派他管理巴比倫全省,又立他為總理,掌管巴比倫的一切哲士。但以理求王,王就派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管理巴比倫省的事務,只是但以理常在朝中侍立。」上次我們講到這裡,現在我們繼續往下看。
但以理書3章1到7節「尼布甲尼撒王造了一個金像,高六十肘,寬六肘,立在巴比倫省杜拉平原。尼布甲尼撒王差人將總督、欽差、巡撫、臬司、藩司、謀士、法官,和各省的官員都召了來,為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像行開光之禮。於是總督、欽差、巡撫、臬司、藩司、謀士、法官,和各省的官員都聚集了來,要為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像行開光之禮,就站在尼布甲尼撒所立的像前。那時傳令的大聲呼叫說:各方、各國、各族的人哪,有令傳與你們:你們一聽見角、笛、琵琶、琴、瑟、笙,和各樣樂器的聲音,就當俯伏敬拜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金像。凡不俯伏敬拜的,必立時扔在烈火的窰中。因此各方、各國、各族的人民一聽見角、笛、琵琶、琴、瑟,和各樣樂器的聲音,就都俯伏敬拜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金像。」
舊約聖經希臘文七十士譯本,在但以理書3章1節加上這件是發生的時間「第十八年」。「第十八年」是主前586年,這一年發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巴比倫大軍經過多年圍困,終於攻陷耶路撒冷,南國猶大正式亡國。巴比倫軍隊拆毀耶路撒冷城牆,燒毀耶路撒冷聖殿,擄掠聖殿的器皿,和大部分人民,帶回巴比倫。從但以理書第二章發生的時間巴比倫王2年,到但以理書第三章巴比倫王18年,尼布甲尼撒在拓展新巴比倫帝國疆域上,獲得巨大的成功。在這16年裡,尼布甲尼撒沒有忘記從前的夢,沒有忘記自己是夢裡大像的金頭,但是現在尼布甲尼撒不甘願只做一個金頭。尼布甲尼撒正在意氣風發的時候,他希望自己的豐功偉業永遠長存。因此尼布甲尼撒造了一整座金像,這座像高30公尺,差不多十層樓高,寬3公尺。學者推測這座金像是一根高大的柱子,柱子上面有人像的雕刻。尼布甲尼撒製造的金像,尺寸遠遠超過前人所做的,真正是前無古人。這時候尼布甲尼撒剛打敗猶大國,滅了上帝的聖殿,現在他要直接挑戰上帝,拒絕上帝在歷史中的安排。十幾年前上帝透過但以理告訴尼布甲尼撒,尼布甲尼撒和他的巴比倫國是金頭。金頭雖然尊貴輝煌,卻會在歷史中被銀胸、銅肚、半鐵半泥腳這些國家輪流取代。尼布甲尼撒不願意自己的國被取代,所以造了一整座金像,從頭到腳都是金的,沒有銀、沒有銅、沒有鐵,更沒有泥。尼布甲尼撒要改變上帝對歷史的安排。他把金像立在巴比倫省,這正是從前人為了敵擋上帝,建造巴別塔的地方。
尼布甲尼撒征服了許多不同的地區,因此新巴比倫帝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尼布甲尼撒要凝聚國家內不同民族的向心力,加強帝國的統一,所以透過這座金像,要全國人民一起向尼布甲尼撒表達效忠。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搞個人偶像崇拜。尼布甲尼撒召聚全國各地的重要官員,新巴比倫帝國裡所有地區所有民族,都派代表來參加了。尼布甲尼撒下令,當樂隊音樂響起的時候,所有人都必須臉伏於地,向金像下拜,敬拜尼布甲尼撒所造的金像,以及立像的王和王的假神。按照尼布甲尼撒的慣例,他為不照做的人定下嚴厲處罰,「必立時扔在烈火的窰中」。不服從,就是死,這是尼布甲尼撒一貫的作風。尼布甲尼撒刻意製造一個清楚的畫面,一邊是在音樂中敬拜他的金像,一邊是燒得正旺的火窯,要人二選一。火窯平常的功能是拿來燒磚,溫度可以達到攝氏900度,甚至1000度。火窯頂部有一個開口,功能是通風和添加燃料。如果有人不聽聖旨,尼布甲尼撒就會立刻把他當做燃料,丟到火窯裡去焚燒。在尼布甲尼撒的威嚇之下,「各方、各國、各族的人民一聽見角、笛、琵琶、琴、瑟,和各樣樂器的聲音,就都俯伏敬拜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金像。」不分民族、不分地區,所有人都立刻照巴比倫王的命令去做。一聽到音樂就臉伏於地敬拜金像,配合尼布甲尼撒的口令演出。除了三個人以外。
但以理書3章8到15節「那時,有幾個迦勒底人進前來控告猶大人。他們對尼布甲尼撒王說:願王萬歲!王啊,你曾降旨說,凡聽見角、笛、琵琶、琴、瑟、笙,和各樣樂器聲音的都當俯伏敬拜金像。凡不俯伏敬拜的,必扔在烈火的窰中。現在有幾個猶大人,就是王所派管理巴比倫省事務的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王啊,這些人不理你,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當時,尼布甲尼撒沖沖大怒,吩咐人把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帶過來,他們就把那些人帶到王面前。尼布甲尼撒問他們說: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你們不事奉我的神,也不敬拜我所立的金像,是故意的嗎?你們再聽見角、笛、琵琶、琴、瑟、笙,和各樣樂器的聲音,若俯伏敬拜我所造的像,卻還可以;若不敬拜,必立時扔在烈火的窰中,有何神能救你們脫離我手呢?」
但以理的三個朋友哈拿尼雅、米沙利、亞撒利雅不拜金像。迦勒底人抓住這個機會,向巴比倫王控告他們的罪行。「控告猶大人」按照聖經原文直接翻譯,是「把這些猶太人吃成碎片」。控告但以理三個朋友的迦勒底人,恨不得把他們絞成肉餡吃掉。在但以理書第二章我們講過,但以理的三個朋友因為但以理的推薦,成為巴比倫省的高官。對巴比倫省本地的迦勒底人來說,看見被擄的猶大人成為高官,心裡難免不舒服,只是在王的聖旨之下,只好隱忍下來。但是迦勒底人心裡始終嫉妒哈拿尼雅、米沙利、亞撒利雅,想要抓住機會拉他們下台。只是這十幾年間都沒有遇到好機會,直到三個人公開抗旨不拜金像。迦勒底人遇見這個難得的機會,立刻咬住不放,要剷除哈拿尼雅、米沙利、亞撒利雅。除了剷除這三個人以外,也趁機廢掉但以理的左膀右臂,削弱但以理的政治實力。
在但以理書第三章的故事裡,但以理本人沒有登場。簡單的說,但以理沒有參加這次大拜拜,只有但以理的三個朋友參加。為什麼但以理沒有參加,三個朋友卻要參加呢?有幾個可能性,一種可能是但以理被派出去了,這時候不在巴比倫。另一種可能是和他們的官職有關。尼布甲尼撒規劃這次活動,目的是為了凝聚全國各地區民族的向心力,所以下令召聚來的,不是中央部會首長官員,而是外派各地的重要地方官員,包括「總督、欽差、巡撫、臬司、藩司、謀士、法官,和各省的官員」。但以理的三個朋友是巴比倫省的高官,但以理是常在朝中侍立的總理大臣。因此按照尼布甲尼撒的安排,但以理不需要參加這次大會,哈拿尼雅、米沙利、亞撒利雅必須參加這次大會。控告但以理三個朋友的,也是參加這次大會的地方高官,他們控告但以理的三個朋友:「王啊,這些人不理你,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這是一項很嚴重的指控,但以理的三個朋友不但違反王的聖旨,還拒絕王的神明。這三個人不管從世俗的層面,還是從屬靈的層面,都公開反對尼布甲尼撒的權柄和威嚴。控告者也提到尼布甲尼撒的懲罰,「凡不俯伏敬拜的,必扔在烈火的窰中。」
尼布甲尼撒很生氣大發烈怒,叫人把三個人帶來,再一次確認三個人是不是真的違抗聖旨,還是只是被政敵誣陷。尼布甲尼撒雖然生氣,卻沒有氣昏了頭,他沒有聽信一面之詞,乃是要把人找來當面對質,確認以後才會下手。尼布甲尼撒再給三個人一次機會,當樂隊音樂再次響起的時候,只要三個人遵旨俯伏敬拜金像,尼布甲尼撒可以既往不咎,否則必定立刻把三個人丟到一千度的火窯裡活活燒死。尼布甲尼撒最後警告:「有何神能救你們脫離我手呢?」尼布甲尼撒連上帝的聖殿都燒了,聖殿裡的器皿也都搶回來當戰利品了。上帝連自己的房子,和房子裡的器皿都保不住,還有能力拯救人嗎?這是尼布甲尼撒發出的挑戰。當上帝隱藏自己的時候,世界的王撒但向人提出威脅利誘,你如果俯伏拜我,我就把你的生命和榮華富貴賜給你。魔鬼在曠野試探耶穌的時候,魔鬼帶耶穌「上了一座最高的山,將世上的萬國與萬國的榮華都指給他看,對他說:你若俯伏拜我,我就把這一切都賜給你。」魔鬼以世上的榮華試探耶穌,只要簡單的一個動作,魔鬼就不再跟耶穌作對,還要反過來幫助耶穌,耶穌就不必走十字架的道路那麼辛苦了。然而耶穌卻回答:「撒但,退去吧!因為經上記著說:當拜主你的神,單要事奉他。」三個朋友迫於情勢,只要當場拜一下,回去再認罪悔改,就可以皆大歡喜了。反正我只是外表下拜,心裡還是向上帝禱告,是這樣嗎?我們繼續往下看。
但以理書3章16到18節「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對王說:尼布甲尼撒啊,這件事我們不必回答你;即便如此,我們所事奉的神能將我們從烈火的窰中救出來。王啊,他也必救我們脫離你的手;即或不然,王啊,你當知道我們決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面對王的問題,「有何神能救你們脫離我手呢?」三個人的回答是「這件事我們不必回答你」。身為人間最高君王的尼布甲尼撒,挑戰上帝的至高主權。哈拿尼雅、米沙利、亞撒利雅的回答暗示,上帝會親自對付這位被驕傲沖昏頭的大王。事實上不過一百年前,當時國力鼎盛的亞述帝國,也曾經派兵圍困耶路撒冷。亞述人曾經向上帝自高,派人對猶大王希西家說:「不要聽你所倚靠的神欺哄你,說耶路撒冷必不交在亞述王的手中。你總聽說亞述諸王向列國所行的,乃是盡行滅絕,難道你還能得救嗎?我列祖所毀滅的,就是歌散、哈蘭、利色,和屬提‧拉撒的伊甸人,這些國的神何曾拯救這些國呢?哈馬的王、亞珥拔的王、西法瓦音城的王、希拿,和以瓦的王都在哪裡呢?」
敬畏上帝的希西家向上帝禱告,上帝就差派先知以賽亞告訴希西家。上帝論到亞述,說:「因你向我發烈怒,又因你狂傲的話達到我耳中,我就要用鉤子鉤上你的鼻子,把嚼環放在你口裡,使你從你來的路轉回去。」還有「耶和華論亞述王如此說:他必不得來到這城,也不在這裡射箭,不得拿盾牌到城前,也不築壘攻城。他從哪條路來,必從那條路回去,必不得來到這城。這是耶和華說的。因我為自己的緣故,又為我僕人大衛的緣故,必保護拯救這城。」那天晚上上帝差派天使,進入圍困耶路撒冷的亞述營中,殺了18萬5千人,亞述王西拿基立只得拔營逃回尼尼微。向上帝自高的亞述王西拿基立,最後下場是在自己的偶像廟裡,被自己兩個親生兒子一起謀殺而死。這不過是尼布甲尼撒下令拜金像一百年前發生的事。一百年後歷史再度以極高的相似度重演,人間的掌權者卻沒有從歷史中真正學到教訓,尼布甲尼撒以為自己真能勝過天上的上帝。
哈拿尼雅、米沙利、亞撒利雅覺得,自己不必回答尼布甲尼撒的問題,這個問題上帝會自己回答。至於敬拜金像這個問題,尼布甲尼撒要他們違反上帝話語去拜偶像是不可能的。出埃及記20章5節規定,「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他,因為我耶和華─你的神是忌邪的神。恨我的,我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他們相信上帝的大能。真正的問題不是尼布甲尼撒想的那樣,在於上帝能不能。上帝百姓相信,上帝當然能,上帝絕對有能力從火窯的烈火中施行拯救。問題在於上帝要不要這麼做,是上帝主權的問題。哈拿尼雅、米沙利、亞撒利雅相信上帝,能從尼布甲尼撒手下拯救他們,但是即使上帝不施行超自然神蹟拯救他們,他們也不會向尼布甲尼撒和他的假神妥協。哈拿尼雅、米沙利、亞撒利雅回答尼布甲尼撒:「即或不然,王啊,你當知道我們決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這是很寶貴的信心。即使上帝不施行拯救,即使要在逼迫中失去生命,上帝子民仍然不失去對上帝的忠心,不向偶像屈服低頭下拜。
但以理的朋友們其實沒有把握,上帝到底會不會拯救他們。他們遵守上帝的話語,不是因為上帝擔保會施行拯救,不是因為可以得到什麼好處,而是出於單純對上帝的忠誠。這份忠誠是出於與上帝之間所立的約,上帝在出埃及的時候與他們所立的約。儘管會受到刑罰,會在烈火中失去生命,哈拿尼雅、米沙利、亞撒利雅都要在上帝面前,守住這個約,絕對不背約去敬拜尼布甲尼撒的金像。耶穌說:「那殺身體,不能殺靈魂的,不要怕他們;惟有能把身體和靈魂都滅在地獄裡的,正要怕他。」彼得前書4章12到14節,「親愛的弟兄啊,有火煉的試驗臨到你們,不要以為奇怪(似乎是遭遇非常的事),倒要歡喜;因為你們是與基督一同受苦,使你們在他榮耀顯現的時候,也可以歡喜快樂。你們若為基督的名受辱罵,便是有福的;因為神榮耀的靈常住在你們身上。」耶穌受難前,曾經告訴門徒:「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當世上的權柄與天上的權柄相抵觸的時候,聖經告訴我們,「順從神,不順從人,是應當的。」今天我們講到這裡,接下來我們一起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