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平安:今天我們要講帖撒羅尼迦前書2章1到2節。帖撒羅尼迦前書2到3章講的是使徒保羅和同工的傳道經歷,主要是他們在帖撒羅尼迦的福音工作。在這個段落裡,保羅向帖撒羅尼迦教會表明心跡,講述自己的行事為人。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消除謠言和毀謗。保羅在帖撒羅尼迦遭遇逼迫,不得不離開。然而保羅離開帖撒羅尼迦以後,逼迫者繼續散布謠言,毀謗保羅所傳的福音,也毀謗保羅本人的品格與誠信。他們想要藉此動搖帖撒羅尼迦教會的信心,以便摧毀這個剛成立不到一年的教會。因此保羅在帖撒羅尼迦前書,為福音提出辯護,也為自己提出辯護。保羅為自己提出辯護,目的不是為了自己的益處,而是為了基督的福音,為了使人確知基督的福音是真實可信。因為如果帖撒羅尼迦教會對保羅的人品,和傳福音的動機產生動搖,他們對福音的信心也會跟著產生動搖。保羅為福音的辯護是成功的,因為帖撒羅尼迦後書就不再需要處理這個問題。我們進入今天的經文。
帖撒羅尼迦前書2章1節「弟兄們,你們自己原曉得我們進到你們那裡並不是徒然的。」在聖經原文,2章1節最前面有「因為」這個詞。「因為」這個詞表明接下的經文與第1章是相關聯的。1章5節「因為我們的福音傳到你們那裡,不獨在乎言語,也在乎權能和聖靈,並充足的信心,正如你們知道、我們在你們那裡,為你們的緣故是怎樣為人。」9節「因為他們自己已經報明我們是怎樣進到你們那裡」。藉由2章1節這個「因為」,經文繼續告訴我們保羅、西拉、提摩太如何來到帖撒羅尼迦傳福音。另外,從聖經原文可以看出,2章1節特別強調「你們自己」這個詞語,表示保羅和同工來到帖撒羅尼迦傳福音的經歷,也是當地教會基督徒的親身經歷。因此保羅不可能在回顧這段歷程時作假,因為這已經是人所共知的事實,包括在哥林多來到保羅面前的各地基督徒。如同1章8節所說,「你們向神的信心不但在馬其頓和亞該亞,就是在各處也都傳開了;所以不用我們說什麼話。」
帖撒羅尼迦教會自己清楚知道,保羅和同工來到他們那裡,「並不是徒然的」。「徒然」就是白費功夫、沒有效果。然而帖撒羅尼迦教會的存在和見證顯明,保羅和同工辛苦傳揚福音,不是白費工夫、沒有效果,不是徒勞無功,帖撒羅尼迦教會的信心可以證明這一點。相反的,保羅和同工乃是帶著基督的福音、聖靈的權能、充足的信心和勇氣,來到帖撒羅尼迦傳揚福音。保羅傳揚福音有清楚目標,哥林多前書9章26到27節「所以,我奔跑不像無定向的;我鬥拳不像打空氣的。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腓立比書3章14節「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帖撒羅尼迦前書第2章後續經文告訴我們,保羅是帶著純潔的動機傳揚福音,過著聖潔生活,對人充滿愛心,以此忠心事奉上帝。這一切帖撒羅尼迦教會基督徒都清楚知道,保羅沒有說謊、沒有作假,乃是誠實無偽、無可指摘。保羅乃是在基督的恩典裡,努力活出自己所傳的福音,成為眾人效法基督的榜樣。
帖撒羅尼迦前書2章2節「我們從前在腓立比被害受辱,這是你們知道的;然而還是靠我們的神放開膽量,在大爭戰中把神的福音傳給你們。」聖經原文在2章2節開頭有「但是」這個詞,表示保羅和同工進到帖撒羅尼迦傳福音,的確「不是徒然的」。保羅提到他們進入帖撒羅尼迦傳福音以前,曾經先在腓立比傳福音被逼迫羞辱的經歷。這段經歷記載在使徒行傳16章16到40節。當時保羅和西拉為了福音,被腓立比官員當眾脫去衣服,打了許多棍,然後被關到監牢裡。他們未經審訊,在沒有被定罪的情況下,被人當作已經定罪的罪犯一樣對待,如同我們主耶穌基督受難的經歷。基督正是以完全無罪之身,被當作惡貫滿盈的罪犯,釘死在十字架上。雖然被誣陷迫害,保羅、西拉卻滿有喜樂,在監獄中唱詩讚美上帝。使徒行傳16章26節「忽然,地大震動,甚至監牢的地基都搖動了,監門立刻全開,眾囚犯的鎖鍊也都鬆開了。」獄卒半夜驚醒,「看見監門全開,以為囚犯已經逃走,就拔刀要自殺。」按照羅馬法律,囚犯逃走獄卒會被判死刑。與其被定罪屈辱而死,不如自盡維護尊嚴,所以獄卒才會要拔刀自殺。然而在這個緊要關頭,「保羅大聲呼叫說:不要傷害自己!我們都在這裡。」雖然上帝行了神蹟使牢門全都打開,卻沒有一個囚犯趁機逃走。
使徒行傳16章29到34節「禁卒叫人拿燈來,就跳進去,戰戰兢兢的俯伏在保羅、西拉面前;又領他們出來,說:二位先生,我當怎樣行才可以得救?他們說: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他們就把主的道講給他和他全家的人聽。當夜,就在那時候,禁卒把他們帶去,洗他們的傷;他和屬乎他的人立時都受了洗。於是禁卒領他們上自己家裡去,給他們擺上飯。他和全家,因為信了神,都很喜樂。」雖然在極大的逼迫和屬靈爭戰中,使徒保羅靠著上帝的恩典,即使在監獄裡還是把福音傳揚開了。隔天早上,腓立比的官員收到獄卒的報告,知道保羅和西拉具有羅馬公民身份,官員就害怕起來。因為羅馬公民擁有受到公平審訊的權利,任何地方官員不可以未經審判定罪,就對他們施加刑罰暴力對待。腓立比官員明顯違法,所以心裡懼怕,「於是來勸他們,領他們出來,請他們離開那城。」保羅和西拉離開監獄,去見腓立比教會的基督徒,「勸慰他們一番」,然後離開腓立比。
他們「經過暗妃波里、亞波羅尼亞,來到帖撒羅尼迦」。雖然「在腓立比被害受辱」,但是保羅和同工們沒有因此膽怯,放棄繼續傳揚福音。相反的,他們「還是靠我們的神放開膽量,在大爭戰中把神的福音傳給你們。」。使徒行傳17章1到4節「在那裡有猶太人的會堂。保羅照他素常的規矩進去,一連三個安息日,本著聖經與他們辯論,講解陳明基督必須受害,從死裡復活;又說:我所傳與你們的這位耶穌就是基督。他們中間有些人聽了勸,就附從保羅和西拉,並有許多虔敬的希利尼人,尊貴的婦女也不少。」保羅和同工需要「放開膽量」,才能在充滿反對和逼迫的環境中,繼續傳講福音。經文特別說明,這不是因為保羅和同工自己天生膽子大,乃是他們依靠上帝帶來的結果。
使徒行傳第4章記載了一段歷史,使徒彼得和使徒約翰在聖殿傳講主耶穌復活的福音,撒都該人不高興,就「下手拿住他們;因為天已經晚了,就把他們押到第二天。」「第二天,官府、長老,和文士在耶路撒冷聚會,」審訊使徒,「問他們說:你們用什麼能力,奉誰的名做這事呢?」彼得被聖靈充滿,就對眾人做見證說:「他是你們匠人所棄的石頭,已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除他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公會的人看見彼得和約翰的膽量,拿他們沒有辦法,「於是叫了他們來,禁止他們總不可奉耶穌的名講論教訓人。」然而「彼得、約翰說:聽從你們,不聽從神,這在神面前合理不合理,你們自己酌量吧!我們所看見所聽見的,不能不說。」公會的人拿彼得、約翰沒有辦法,只好釋放他們離開。彼得、約翰回到教會,就和大家一起禱告:「他們恐嚇我們,現在求主鑒察,一面叫你僕人大放膽量講你的道,一面伸出你的手來醫治疾病,並且使神蹟奇事因著你聖僕耶穌的名行出來。」4章31節「禱告完了,聚會的地方震動,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放膽講論神的道。」
傳福音需要膽量,尤其是在充滿敵意的反對環境裡。使徒充滿膽量,靠的不是血氣之勇。哥林多後書10章3到5節清楚告訴我們,「因為我們雖然在血氣中行事,卻不憑著血氣爭戰。我們爭戰的兵器本不是屬血氣的,乃是在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堅固的營壘,將各樣的計謀,各樣攔阻人認識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將人所有的心意奪回,使他都順服基督。」希伯來書13章6節「所以我們可以放膽說:主是幫助我的,我必不懼怕;人能把我怎麼樣呢?」既然我們需要依靠上帝才能「放開膽量」,我們就必須禱告祈求上帝賜下膽量。使徒保羅深知這個道理,他不只自己禱告,也請教會為他代禱,例如在以弗所書6章19到20節,他說:「也為我祈求,使我得著口才,能以放膽開口講明福音的奧祕,我為這福音的奧祕作了帶鎖鍊的使者,並使我照著當盡的本分放膽講論。」
因為「靠我們的神放開膽量」,保羅和同工才能「在大爭戰中把神的福音傳給」帖撒羅尼迦人。「大爭戰」顯明這是一場真實並且艱鉅的戰鬥。保羅在腓立比傳福音遭受逼迫,在帖撒羅尼迦也一樣遭受逼迫。使徒行傳17章5到10節「但那不信的猶太人心裡嫉妒,招聚了些市井匪類,搭夥成群,聳動合城的人闖進耶孫的家,要將保羅、西拉帶到百姓那裡。找不著他們,就把耶孫和幾個弟兄拉到地方官那裡,喊叫說:那攪亂天下的也到這裡來了,耶孫收留他們。這些人都違背該撒的命令,說另有一個王耶穌。眾人和地方官聽見這話,就驚慌了;於是取了耶孫和其餘之人的保狀,就釋放了他們。弟兄們隨即在夜間打發保羅和西拉往庇哩亞去。」保羅在帖撒羅尼迦傳福音,有許多人聽信福音成為基督徒,帖撒羅尼迦教會就這樣建立起來。上帝打開福音的門,然而仇敵的攻擊沒有因此停止,爭戰反而更加猛烈。帖撒羅尼迦有一群人聚集起來反對基督的福音,也反對傳福音的使徒保羅。他們汙衊基督福音的內容,也汙衊傳福音的使者。保羅在帖撒羅尼迦遭受到極大的逼迫,逼得他不得不離開帖撒羅尼迦。
後來保羅到了南方的哥林多,遭遇的還是一樣。有許多哥林多人領受福音得救,然而敵擋的人也多。他們同樣要把保羅趕出哥林多,可是這次上帝不允許他們這樣做。使徒行傳18章9到10節「夜間,主在異象中對保羅說:不要怕,只管講,不要閉口,有我與你同在,必沒有人下手害你,因為在這城裡我有許多的百姓。」於是「保羅在那裡住了一年零六個月,將神的道教訓他們。」翻看歷史,教會多是在大爭戰中,靠著上帝的恩典建立起來。保羅和同工在這場爭戰中盡忠職守,雖然心裡懼怕,還是緊緊依靠上帝,放開膽量傳揚福音。歐洲第一批教會就在這樣困難的情況中,依靠上帝的恩典被建立起來。感謝上帝。今天講到這裡,我們一起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