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平安:今天我們要講創世記44章14到34節。上次我們講到,約瑟請兄弟們吃完午飯以後,「吩咐家宰說:把糧食裝滿這些人的口袋,儘著他們的驢所能馱的,又把各人的銀子放在各人的口袋裡,並將我的銀杯和那少年人糴糧的銀子一同裝在他的口袋裡。家宰就照約瑟所說的話行了;天一亮就打發那些人帶著驢走了。他們出城走了不遠,約瑟對家宰說:起來,追那些人去,追上了就對他們說:你們為什麼以惡報善呢?這不是我主人飲酒的杯嗎?豈不是他占卜用的嗎?你們這樣行是作惡了。家宰追上他們,將這些話對他們說了。他們回答說:我主為什麼說這樣的話呢?你僕人斷不能做這樣的事。你看,我們從前在口袋裡所見的銀子,尚且從迦南地帶來還你,我們怎能從你主人家裡偷竊金銀呢?你僕人中無論在誰那裡搜出來,就叫他死,我們也作我主的奴僕。家宰說:現在就照你們的話行吧!在誰那裡搜出來,誰就作我的奴僕;其餘的都沒有罪。於是他們各人急忙把口袋卸在地下,各人打開口袋。家宰就搜查,從年長的起到年幼的為止,那杯竟在便雅憫的口袋裡搜出來。他們就撕裂衣服,各人把馱子擡在驢上,回城去了。」上次講到這裡,現在我們繼續往下講。
創世記44章14到17節「猶大和他弟兄們來到約瑟的屋中,約瑟還在那裡,他們就在他面前俯伏於地。約瑟對他們說:你們做的是什麼事呢?你們豈不知像我這樣的人必能占卜嗎?猶大說:我們對我主說什麼呢?還有什麼話可說呢?我們怎能自己表白出來呢?神已經查出僕人的罪孽了。我們與那在他手中搜出杯來的都是我主的奴僕。約瑟說:我斷不能這樣行!在誰的手中搜出杯來,誰就作我的奴僕;至於你們,可以平平安安地上你們父親那裡去。」約瑟兄弟們沮喪回到埃及,回到約瑟的官邸,約瑟則在官邸等著兄弟們到來。因為被當場捉賊拿贓,兄弟們看見約瑟,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只能在約瑟面前「俯伏於地」,向約瑟下拜。這是他們第三次向約瑟下拜,不同的是前兩次只有「臉伏於地,向他下拜」,這次卻是整個人趴在地上下拜,希望約瑟從輕發落。約瑟立即提出指控:「你們做的是什麼事呢?」約瑟沒有直接控訴兄弟們偷他的銀杯,因為銀杯其實是約瑟叫管家放進去的。另外,約瑟質問兄弟們的時候,故意用多數的你們而不是單數的你,表示他質疑11個兄弟都有罪。問了第一個問題以後,約瑟緊接著又問:「你們豈不知像我這樣的人必能占卜嗎?」約瑟從頭到尾沒有直接指控兄弟們偷竊,雖然他故意設局讓兄弟們以為是這樣。上次我們講過,約瑟說「像我這樣的人必能占卜」,不是指約瑟真的有違反上帝誡命的行為,而是要表達兄弟們沒有辦法欺騙約瑟,逃過約瑟的審查。
值得注意的是,約瑟的兄弟們被稱為「猶大和他弟兄們」,這個稱呼與先前明顯不同。在42章,他們被稱為約瑟的十個哥哥、以色列的兒子們。在43章和44章開頭,約瑟稱呼他們為這些人,但是現在他們的稱呼變成「猶大和他弟兄們」。猶大被特別突顯出來,顯示猶大在兄弟之間,已經具有領袖地位。不只如此,「猶大和他弟兄們」在猶大的帶領之下,現在已經團結起來如同一人。之前的動詞都是複數,現在變成單數的可以突顯出這點。面對宰相的指控,猶大代表兄弟們提出回答。猶大說:「我們對我主說什麼呢?還有什麼話可說呢?我們怎能自己表白出來呢?神已經查出僕人的罪孽了。」猶大坦白認罪,畢竟便雅憫是當著眾人的面,被搜出藏有宰相的銀杯。接著猶大提出懲罰條件,「我們與那在他手中搜出杯來的都是我主的奴僕。」猶大現在提出的懲罰,比先前提出的輕。在44章9節,兄弟們說的是「你僕人中無論在誰那裡搜出來,就叫他死,我們也作我主的奴僕。」現在猶大把便雅憫的死刑改成做奴隸。儘管如此,猶大的提議還是比約瑟管家先前說的更嚴厲。管家說的是「在誰那裡搜出來,誰就作我的奴僕;其餘的都沒有罪。」
猶大出發前,曾經向父親雅各保證,必定會帶便雅憫平安回家。猶大對父親說:「我為他作保;你可以從我手中追討,我若不帶他回來交在你面前,我情願永遠擔罪。」雖然宰相願意放十個哥哥離開,只留下便雅憫,但是猶大和其他9個兄弟卻不願意丟下小弟便雅憫,讓他獨自一人留在埃及做奴隸。猶大提出,他們不準備回去見父親雅各,也不打算帶糧食回家救饑荒。他們都要和便雅憫一起,留在埃及做奴隸。除了要與便雅憫同受苦難以外,猶大的話還隱藏一個玄機。猶大從頭到尾,沒有承認便雅憫偷了宰相的銀杯。猶大說的是「那在他手中搜出杯來的」。儘管猶大不知道為什麼銀杯會在便雅憫的袋子裡,他仍舊相信便雅憫不會偷埃及宰相的銀杯,猶大相信便雅憫沒有犯罪。對於這次事件,猶大提出的解釋是「神已經查出僕人的罪孽了。」猶大認為這是上帝的處罰,上帝處罰他們從前惡待約瑟,把約瑟賣到埃及做奴隸。所以如今他們遭受現世報,上帝搜查出他們的罪,如同約瑟管家搜查出便雅憫袋子裡的銀杯。現在他們也要像當初賣約瑟的時候一樣,把自己賣到埃及做奴隸,承擔從前犯罪做惡的報應。
其實約瑟設局的目的不是為了報復哥哥們,也不是為了陷害小弟便雅憫。約瑟的目的是要讓哥哥們面對從前向他所犯的罪,然後與哥哥們和好。正如上帝查出他們的罪,目的也不是為了處罰他們,而是要除去他們的罪,更新他們的心靈,讓他們可以和約瑟重新和好。約瑟聽見猶大的提議,知道哥哥們已經不再一樣,但是他還要加最後一把勁。「約瑟說:我斷不能這樣行!在誰的手中搜出杯來,誰就作我的奴僕;至於你們,可以平平安安地上你們父親那裡去。」約瑟堅持只處罰犯罪者,不連坐其他無辜的人。因為埃及宰相斷不能「以有罪的為無罪」,這會破壞國家法律和刑罰的公平性與正當性。約瑟也要看看哥哥們保護便雅憫的決心,看他們在權力壓迫下,是不是就會放棄小弟便雅憫,留他一個人在埃及受苦。如同當年哥哥們賣了約瑟,讓約瑟一個人前往埃及受苦,在護衛長波提乏家裡做奴隸,又被關在監獄裡,成為階下囚一樣。
創世記44章18到29節「猶大挨近他,說:我主啊,求你容僕人說一句話給我主聽,不要向僕人發烈怒,因為你如同法老一樣。我主曾問僕人們說:你們有父親有兄弟沒有?我們對我主說:我們有父親,已經年老,還有他老年所生的一個小孩子。他哥哥死了,他母親只撇下他一人,他父親疼愛他。你對僕人說:把他帶到我這裡來,叫我親眼看看他。我們對我主說:童子不能離開他父親,若是離開,他父親必死。你對僕人說:你們的小兄弟若不與你們一同下來,你們就不得再見我的面。我們上到你僕人─我們父親那裡,就把我主的話告訴了他。我們的父親說:你們再去給我糴些糧來。我們就說:我們不能下去。我們的小兄弟若和我們同往,我們就可以下去。因為,小兄弟若不與我們同往,我們必不得見那人的面。你僕人─我父親對我們說:你們知道我的妻子給我生了兩個兒子。一個離開我出去了;我說他必是被撕碎了,直到如今我也沒有見他。現在你們又要把這個帶去離開我,倘若他遭害,那便是你們使我白髮蒼蒼、悲悲慘慘地下陰間去了。」約瑟的哥哥們沒有改變心意,丟下便雅憫回家。兄弟們由猶大領頭,繼續向約瑟求情。「猶大挨近他,說:我主啊,求你容僕人說一句話給我主聽,不要向僕人發烈怒,因為你如同法老一樣。」猶大對約瑟說的話,類似創世記18章亞伯拉罕為所多瑪,向上帝求情時說的話。亞伯拉罕向上帝說:「我雖然是灰塵,還敢對主說話。」還有「求主不要動怒,我再說這一次。」猶大知道他們兄弟的生死全在埃及宰相手裡,所以對約瑟講話的態度甚是謙卑,承認埃及宰相是他們的主人,他們是宰相的僕人。
猶大決定向約瑟動之以情,希望能感動約瑟,讓約瑟同意釋放便雅憫回家。猶大首先提起第一次下埃及買糧食發生的事,猶大說:「我主曾問僕人們說:你們有父親有兄弟沒有?我們對我主說:我們有父親,已經年老,還有他老年所生的一個小孩子。他哥哥死了,他母親只撇下他一人,他父親疼愛他。」猶大強調父親已經年老,因此經不起打擊。父親已經失去過一個心愛的兒子,就是便雅憫的同母哥哥。便雅憫是他們父親心愛的幼子,猶大希望宰相看在年老父親的份上,放便雅憫一馬。猶大繼續回憶過去:「你對僕人說:把他帶到我這裡來,叫我親眼看看他。我們對我主說:童子不能離開他父親,若是離開,他父親必死。你對僕人說:你們的小兄弟若不與你們一同下來,你們就不得再見我的面。」當初猶大和兄弟們告訴過宰相約瑟,不能讓便雅憫和父親分開,但是宰相堅持要親眼看到便雅憫,所以他們只能照宰相的要求帶便雅憫來。猶大在暗示,事情會發展到現在這樣,宰相是有責任的。他們回家以後,把宰相的話轉告父親,父親卻不同意讓便雅憫一起來。他們的父親雅各甚至說:「你們知道我的妻子給我生了兩個兒子。一個離開我出去了;我說他必是被撕碎了,直到如今我也沒有見他。現在你們又要把這個帶去離開我,倘若他遭害,那便是你們使我白髮蒼蒼、悲悲慘慘地下陰間去了。」
創世記44章30到34節「我父親的命與這童子的命相連。如今我回到你僕人─我父親那裡,若沒有童子與我們同在,我們的父親見沒有童子,他就必死。這便是我們使你僕人─我們的父親白髮蒼蒼、悲悲慘慘地下陰間去了。因為僕人曾向我父親為這童子作保,說:我若不帶他回來交給父親,我便在父親面前永遠擔罪。現在求你容僕人住下,替這童子作我主的奴僕,叫童子和他哥哥們一同上去。若童子不和我同去,我怎能上去見我父親呢?恐怕我看見災禍臨到我父親身上。」雅各原本堅決不同意讓便雅憫去埃及,現在約瑟能見到便雅憫,是猶大和兄弟們好不容易說服父親同意的結果。如果便雅憫不能平安回家見父親,他們的父親在絕望傷心之下,只怕難逃一死。猶大說:「這便是我們使你僕人─我們的父親白髮蒼蒼、悲悲慘慘地下陰間去了。」猶大沒有把責任推到宰相約瑟身上,而是指責自己和兄弟們會成為害死父親的兇手。因為他們向父親失約,沒有平安帶回便雅憫。如果比較創世記37章,雅各失去約瑟的段落,我們可以發現猶大十兄弟有很大不同。雅各知道約瑟的死訊時,「就說:這是我兒子的外衣。有惡獸把他吃了,約瑟被撕碎了!撕碎了!」面對父親的痛苦,約瑟的哥哥們沒有說任何話。他們沒有承擔父親失去愛子的責任,雖然他們就是造成父親痛苦的真正兇手。直到雅各為約瑟悲哀多日,雅各的兒女發現事情不對勁了,他們才起來安慰父親雅各。然而雅各「卻不肯受安慰,說:我必悲哀著下陰間,到我兒子那裡。約瑟的父親就為他哀哭。」
多年以後,面對失去便雅憫的危機,現在約瑟的哥哥們不再沉默不語,反而主動爭取承擔責任。猶大向宰相約瑟提出替代方案,懇求宰相放小弟便雅憫平安回家。猶大說:「現在求你容僕人住下,替這童子作我主的奴僕,叫童子和他哥哥們一同上去。」猶大願意犧牲自己,代替小弟便雅憫,在埃及做奴隸。猶大只求宰相網開一面,釋放小弟和其他哥哥一起回家。猶大提出他這樣請求的兩個原因,第一是「因為僕人曾向我父親為這童子作保,說:我若不帶他回來交給父親,我便在父親面前永遠擔罪。」第二是「若童子不和我同去,我怎能上去見我父親呢?恐怕我看見災禍臨到我父親身上。」猶大請求宰相讓他可以兌現對父親的承諾,否則他沒有辦法獨自回家,恐怕父親傷心而死。雅各一生受了許多苦難,年輕的時候與哥哥相爭,中年以後在舅舅拉班家受盡欺負。雅各老年時先失去畢生摯愛的妻子拉結,接著又失去最寵愛的兒子約瑟。雅各其餘的兒女也不讓人省心,大兒子與小媽有染,二兒子、三兒子都是逞兇鬥狠之輩,四兒子家庭生活一片混亂,小女兒被人玷汙強姦。雅各的兒子們曾經荒唐,但現在人到中年幾十歲了,不再是年少輕狂。猶大自己也是幾個兒子的父親,他也經歷過兩次喪子之痛。猶大家庭教育失敗,他的大兒子、二兒子都因為在上帝眼中看為惡,上帝就叫他們死了。猶大知道喪子之痛是什麼滋味,他不願意年老的父親再承受一次喪子之痛。
在創世記37章,兄弟們要殺死約瑟時,猶大曾經說:「我們殺我們的兄弟,藏了他的血有什麼益處呢?我們不如將他賣給以實瑪利人。」猶大提議把約瑟賣為奴隸換錢。現在便雅憫要被強逼為奴隸,猶大說:「求你容僕人住下,替這童子作我主的奴僕,叫童子和他哥哥們一同上去。」猶大的確改變了。事實上,猶大對約瑟說的這段話是創世記記載最長的一段話。這段話不但使約瑟下定決心與哥哥們相認和好,更是全本聖經第一次提出讓一個人代替另一個人受苦的經文。猶大身為兒子,在乎父親的心意。猶大為了拯救兄弟,拯救父親另一個愛子,甘願犧牲自己,代替便雅憫受苦,使便雅憫可以平安回到父親面前,與父親團聚。創世記用許多篇幅陳述這個故事,一個看起來好像跟我們沒有什麼關係,一個幾千年前別的民族、別的家庭裡的小茶壺風暴。但是約瑟的故事、猶大的故事不只是他們的故事,不只是以色列民族的歷史。上帝將它放在創世記裡,乃是為了歷世歷代所有選民的益處。
先前我們說過,約瑟的生平預表耶穌基督。不只這樣,猶大也預表了耶穌基督。從肉體來說,耶穌基督正是猶大子孫,兩人相隔不到兩千年。聖子耶穌基督體會聖父上帝的心意,甘願道成肉身生在律法以下,又犧牲自己死在十字架上,代替罪人承受罪惡與死亡的咒詛。便雅憫是無辜的,我們卻是有罪該死的。然而因為耶穌基督代替了我們,我們就可以被釋放得自由,回到聖父上帝面前,與上帝和好。在約瑟與兄弟和好的故事中,存在認罪悔改和代替受苦這些元素。這是創世記對亞當、夏娃犯罪提出的解答。雖然猶大不是基督、約瑟不是基督,但是從他們的生平,我們可以窺見上帝將要藉著基督耶穌救贖罪人的真理。這是上帝反轉創世記第三章,修復墮落世界的方式,上帝的愛也以此向我們顯明。今天先講到這裡,我們一起禱告。
講章聲音檔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JiMHGp45m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