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平安:今天我們要從約翰福音11章進入第12章。耶穌叫拉撒路死裡復活以後,很多人因此被耶穌吸引,願意相信耶穌,但是宗教領袖看見人都往耶穌那裡去,他們忌妒耶穌,所以開大會決定殺死耶穌。耶穌知道以後,暫停所有公開活動,把釘十字架以前剩下的時間留給門徒,和門徒一起住在靠近曠野的以法蓮,等待逾越節來到。
約翰福音11章55到57節「猶太人的逾越節近了,有許多人從鄉下上耶路撒冷去,要在節前潔淨自己。他們就尋找耶穌,站在殿裡彼此說:你們的意思如何,他不來過節嗎?那時,祭司長和法利賽人早已吩咐說,若有人知道耶穌在哪裡,就要報明,好去拿他。」這是約翰福音第三次提到逾越節,第一次在約翰福音第二章,那時候耶穌在耶路撒冷潔淨聖殿。第二次在第六章,靠近逾越節的時候,耶穌行了五餅二魚的神蹟。約翰福音第三次提到逾越節,就是耶穌要釘十字架的逾越節,因此我們知道從現在開始,到約翰福音結束,都發生在很短的一段時間之內,以耶穌的死與復活為中心的一段時間。由於逾越節快到了,很多人提前出發前往耶路撒冷,預備在耶路撒冷過逾越節,摩西律法規定,過逾越節必須要潔淨自己,民數記9章9到12節「耶和華對摩西說:你曉諭以色列人說:你們和你們後代中,若有人因死屍而不潔淨,或在遠方行路,還要向耶和華守逾越節。他們要在二月十四日黃昏的時候,守逾越節。要用無酵餅與苦菜,和逾越節的羊羔同吃。一點不可留到早晨;羊羔的骨頭一根也不可折斷。他們要照逾越節的一切律例而守。」為了預備過節,逾越節前耶路撒冷已經充滿各地來的人,並且眾人按照律法潔淨自己。在眾人預備過節的時間裡,耶穌再一次成為眾人討論的焦點,大家在聖殿裡尋找耶穌,因為耶穌過節的時候,常在聖殿裡教導眾人,例如約翰福音7章11節「正在節期,猶太人尋找耶穌,說:他在哪裡?」相對於民眾對耶穌的好奇心,盼望可以在耶路撒冷遇見耶穌,祭司長和法利賽人卻如臨大敵,下達正式命令,要人通報耶穌出現的消息,以便捉拿耶穌,當然我們知道他們捉拿耶穌的目的,是要殺害耶穌。現在所有在耶路撒冷預備過逾越節的人,都可以感受到一股風雨欲來的緊張氣氛。
約翰福音12章1到3節「逾越節前六日,耶穌來到伯大尼,就是他叫拉撒路從死裡復活之處。有人在那裡給耶穌預備筵席;馬大伺候,拉撒路也在那同耶穌坐席的人中。馬利亞就拿著一斤極貴的真哪噠香膏,抹耶穌的腳,又用自己頭髮去擦,屋裡就滿了膏的香氣。」在聖經原文裡12章一開始有個「所以」,中文聖經沒有翻譯出來,這個所以把12章和11章結尾的段落連接在一起。11章53節告訴我們公會正式決議要殺耶穌,耶穌就和門徒一起住在距離耶路撒冷大約20公里的以法蓮,不再有公開行程。到11章57節逾越節已經時間近了,祭司長、法利賽人命令人通報耶穌行蹤以便捉拿,「所以」耶穌再一次來到伯大尼。耶穌來到伯大尼是按照天父上帝的旨意,因為耶穌釘十字架的時間到了。耶穌釘十字架的地點在耶路撒冷,所以耶穌必須前往耶路撒冷。伯大尼離耶路撒冷很近,只有3公里多的路程,所以伯大尼成為耶穌前往耶路撒冷的前哨站,到了伯大尼,耶路撒冷就不遠了。這時候離耶穌釘十字架只剩下不到一個禮拜的時間,耶穌受難是在禮拜四晚上吃逾越節晚餐,所以教會在復活節前的禮拜四,紀念主耶穌受難。耶穌在禮拜四晚上吃完晚餐以後被捕、受審,然後被釘十字架。因此12章1節說的「逾越節前六日」,應該從耶穌受難的禮拜四往前推六天,這樣會是前一個禮拜五。我們知道猶太人禮拜六必須守安息日,並且猶太人一天的算法是從日落開始,因此猶太人的安息日是從禮拜五日落開始,到禮拜六日落結束。耶穌在禮拜五來到伯大尼,等於預備在伯大尼,度過受難前最後一個安息日。耶穌不久之前才在伯大尼叫拉撒路死裡復活,並且六天以後耶穌要受難,真正成為逾越節羔羊釘十字架,親身進入死亡又死裡復活完全打敗死亡,帶給上帝百姓永恆的救贖。所以不管從地理的位置來看,還是從死裡復活的意義來看,伯大尼都是耶穌度過受難前最後一個安息日的最好選擇。
約翰福音說「有人」在伯大尼為耶穌預備筵席過安息日,馬可福音14章3節「耶穌在伯大尼長大痲瘋的西門家裡坐席的時候,有一個女人拿著一玉瓶至貴的真哪噠香膏來,打破玉瓶,把膏澆在耶穌的頭上。」馬可福音告訴我們這個人是長大痲瘋的西門,很明顯這位長大痲瘋的西門,曾經接受耶穌醫治,因此相當感謝耶穌。在耶穌遭到公會通緝,風聲鶴唳的時候,他敢出面接待耶穌,邀請耶穌在他家吃飯,邀請耶穌在他家過安息日。不只西門懂得感恩,除了西門以外,還有馬大、馬利亞、拉撒路一起和耶穌過安息日,馬大在一旁伺候、拉撒路一起坐席、馬利亞拿香膏為耶穌抹腳,他們和西門一樣不怕跟耶穌扯上關係,一樣懂得向耶穌表達感恩。真哪噠香膏是從哪噠樹的根和穗榨取出來的油,哪噠樹是一種生長在印度的植物。真哪噠表示這個哪噠香膏沒有混合參雜其他添加物,保證完全是哪噠香膏,純度一百分,品質完全優良。馬利亞拿一斤真哪噠香膏來膏耶穌,換算成重量大約是3百多公克,以香膏的算法來說,算是很大的數量,尤其它還是難得一見的印度舶來品。約翰福音用「極貴」來描述香膏的價格,馬可福音則是用「至貴」來形容。因為真哪噠香膏的品質、數量和來源都非常珍貴稀有,所以價格相當昂貴,遠遠超過我們今天同等質量的產品,畢竟兩千年前沒有現代工業化生產,沒有現代化學肥料和農藥的農業,交通運輸也不發達,沒有飛機、貨櫃船和汽車。耶穌叫拉撒路死裡復活,因此被公會正式通緝,耶穌好不容易再一次來到伯大尼。馬利亞知道一件事,她要把握機會,把最好的獻給耶穌,向耶穌表達她的感恩和敬拜。
馬利亞把這瓶極貴、至貴的真哪噠香膏打破,拿來膏耶穌的腳,不但拿來膏耶穌的腳,膏完以後還用自己的頭髮去擦。這是很不尋常的舉動,在耶穌的時代,為人的腳服務是身分最卑微、最低下的奴隸才做的事,連稍微有一點身分的奴隸,都不做這樣的事,因為覺得羞辱,古時候道路不發達,鞋子品質也不好,人走來走去腳都很髒,耶穌的腳當然也不例外。馬利亞膏耶穌的腳,表示願意在耶穌面前謙卑自己,甘願處於最卑微的位置;馬利亞用珍貴稀有、價格高昂的真哪噠香膏膏耶穌,表示馬利亞對耶穌最高的自我奉獻和愛,真哪噠香膏是馬利亞能給耶穌最好、最寶貴的。從禮儀的角度來看,馬利亞用頭髮擦耶穌的腳,是很不合宜的舉動,因為當時的猶太婦女不會在公開場合把頭髮放下來,只有從事特種行業的女人才會這麼做。當馬利亞放開頭髮擦耶穌腳的時候,旁邊的人一定會感到驚世駭俗,甚至可能會覺得這個女人不知廉恥。但是馬利亞對耶穌的奉獻、對耶穌的愛,是不計代價,不管別人的眼光,不管別人的想法,馬利亞決定徹底降卑自己,把最好的奉獻給耶穌,單單討耶穌喜悅,表明對耶穌的敬拜和愛。
馬利亞的香膏讓整個屋子裡都充滿香氣,馬利亞對耶穌的愛、馬利亞對耶穌的徹底奉獻,得到耶穌讚賞,馬可福音14章9節「我實在告訴你們,普天之下,無論在什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做的,以為記念。」馬利亞的奉獻不但使香氣充滿整個屋子,也要記載在聖經裡傳遍天下,成為世世代代基督徒愛主奉獻的榜樣。馬利亞成為一個典範,反襯決定要殺耶穌的宗教領袖,也要反襯出耶穌門徒心裡的驕傲。在約翰福音13章我們將要看見,在耶穌受難之前,門徒彼此爭論誰為大,導致耶穌必須謙卑自己為門徒洗腳,來教導門徒彼此謙卑服事,不要自高自大彼此相爭。
約翰福音12章4到6節「有一個門徒,就是那將要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說:這香膏為什麼不賣三十兩銀子賙濟窮人呢?他說這話,並不是掛念窮人,乃因他是個賊,又帶著錢囊,常取其中所存的。」馬利亞謙卑自己,盡自己所能把最好的獻給耶穌,耶穌還沒開口表示意見,門徒猶大已經忍不住,開口反對馬利亞的舉動。約翰福音介紹猶大的時候,特別強調猶大的雙重身分,第一、猶大是耶穌的門徒,是最親近耶穌的十二使徒之一。第二、猶大雖然具有這麼尊貴的身分,卻是出賣耶穌的人。約翰福音這樣介紹猶大,是要讓我們知道,儘管猶大蒙受上帝厚恩,卻是更加犯下滔天大罪的人。猶大知道真哪噠香膏的價格,三十兩銀子原文是三百分錢,當時工人工作一天的薪水是一分錢,三百分錢相當於一個工人工作一整年的薪水,因為安息日和節期不能做工。三十兩銀子是一大筆錢,猶大反對馬利亞這樣浪費,使用在無意義的場合之上。表面上猶大的反對合情合理,猶大用關心窮人的大帽子扣在馬利亞頭上,指責馬利亞無意義奢侈浪費的奉獻是錯誤的。可是約翰福音立刻告我們猶大真正的動機,猶大是耶穌佈道團的財務大臣,負責管錢供應佈道團的需要,也負責賙濟窮人,但是猶大在金錢上不忠心,他是個賊,常常小額偷取公費,挪作私人用途。猶大假藉憐憫窮人的名義,遮掩自己對金錢物質貪婪奪取的犯罪欲望,以自以為義的敬虔,消滅真正憐憫人地心腸。比起馬利亞對耶穌單純的愛和信心,猶大的屬靈光景才是黑暗無光,把馬利亞愛主完全奉獻當作有罪,以無罪為有罪,卻看不見自己假冒偽善,自以為義胡亂定罪人,以有罪為無罪。最後反而是猶大自己,為了三十兩銀子出賣主耶穌,後來卻逃不過自己良心的譴責,出去上吊自殺死了。
約翰福音12章7到8節「耶穌說:由他吧!他是為我安葬之日存留的。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只是你們不常有我。」猶大扣大帽子反對馬利亞,耶穌卻開口為馬利亞說話。耶穌說這是為他「安葬之日存留的」,表明馬利亞的奉獻與耶穌釘十字假有關。根據四福音書記載,在耶穌基督受難以前,沒有任何人知道耶穌要釘十字架受死,第三天死裡復活,雖然耶穌事先說過,但是沒有人真正明白耶穌的預言,當中包括馬利亞。對馬利亞來說,她只是單純謙卑付上最高代價奉獻給耶穌,但是耶穌指出,馬利亞的奉獻已經超過她自己明白的意義。耶穌說馬利亞的奉獻是為耶穌安葬預備,並且耶穌說明原因,人的需要和存在不應該成為攔阻人親近耶穌的藉口。這個世界總是不斷存在窮人,需要接受門徒施捨,耶穌沒有阻止門徒照顧窮人,不過現在耶穌與門徒同在的時間剩下不多,門徒必須看清楚優先次序,敬拜耶穌必須要擺在最前面,敬拜耶穌不能被擺在滿足人的需要之後,人的需要永遠滿足不完。耶穌責備猶大以後,馬可福音告訴我們一個很重要的發展,馬可福音14章10到11節「十二門徒之中,有一個加略人猶大去見祭司長,要把耶穌交給他們。他們聽見就歡喜,又應許給他銀子;他就尋思如何得便把耶穌交給他們。」猶大沒有因為耶穌的話悔改歸正,反而下定決心和魔鬼合作,出賣主耶穌給要殺死他的宗教領袖。
約翰福音12章9到11節「有許多猶太人知道耶穌在那裡,就來了,不但是為耶穌的緣故,也是要看他從死裡所復活的拉撒路。但祭司長商議連拉撒路也要殺了;因有好些猶太人為拉撒路的緣故,回去信了耶穌。」耶穌到伯大尼的消息很快傳開了,為了看死裡復活的拉撒路,還有叫拉撒路死裡復活的耶穌,許多猶太人來到伯大尼,當中可能很多來自耶路撒冷。許多人看見耶穌復活的拉撒路,決定選擇離開公會這些宗教領袖,轉向信靠耶穌。之前我們說過,公會成員大部分是祭司,祭司都是撒都該人,撒都該人不相信死後有復活,耶穌卻在眾人面前,叫死人拉撒路活生生走出來,大大打擊公會的威信,讓撒都該人的神學思想成為一場笑話。所以宗教領袖決定不但要殺耶穌,連拉撒路這個活見證也要殺掉,阻止人繼續被耶穌吸引,離開他們的掌控之下。
參閱馬可福音記載,馬利亞不只用香膏膏主的腳,而是從頭到腳膏了耶穌全身,不過只用頭髮擦耶穌的腳,避免不適當的肢體接觸,耶穌全身包括他的衣服都因此充滿香膏的香味。過完這個安息日,耶穌即將進入耶路撒冷,耶穌在耶路撒冷過逾越節準備釘十字架這個禮拜,應該整個禮拜頭髮、整個身體,連衣服上都帶著香膏的味道,甚至當耶穌受難釘十字架的時候,香膏的香味可能仍然留在耶穌身上,陪伴耶穌釘十字架。這是來自馬利亞不顧他人眼光,謙卑完全的愛與奉獻。接下來我們一起禱告,什麼是我們的真哪噠香膏,我們願意向馬利亞一樣,不管別人怎麼看、怎麼說,一心謙卑自己,完全奉獻給主嗎?還是我們比較像賣主的猶大,跟隨主耶穌越久,越懂得怎麼用敬虔的口號為自己圖利,假冒偽善自以為義?求主憐憫我們。接下來我們一起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