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平安:今天我們要繼續講但以理書。但以理書一開始先告訴我們,但以理登上歷史舞台的時空背景。1章1到2節「猶大王約雅敬在位第三年,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來到耶路撒冷,將城圍困。主將猶大王約雅敬,並神殿中器皿的幾分交付他手。他就把這器皿帶到示拿地,收入他神的廟裡,放在他神的庫中。」上帝因為祂的百姓犯罪,所以把猶大王和貴族,連聖殿裡一部分的器皿,都交給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帶回巴比倫。巴比倫王要他的太監長,從這些貴族裡,挑出最頂尖的年輕人,預備用三年的時間,學習巴比倫的文字文化,讓他們從心裡成為巴比倫人。為了顯示優厚禮遇,三年的時間,巴比倫王把自己的膳和酒,分賜給這些年輕人。三年以後通過考核的人,可以成為王身邊的大臣。在這些年輕人裡,有猶大族的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亞撒利雅,他們分別被改名為伯提沙撒、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這些新改的名字都與巴比倫偶像有關,然而「但以理卻立志不以王的膳和王所飲的酒玷污自己,所以求太監長容他不玷污自己。」上次我們講到這裡,現在我們繼續往下看。
但以理書1章9到16節「神使但以理在太監長眼前蒙恩惠,受憐憫。太監長對但以理說:我懼怕我主我王,他已經派定你們的飲食;倘若他見你們的面貌比你們同歲的少年人肌瘦,怎麼好呢?這樣,你們就使我的頭在王那裡難保。但以理對太監長所派管理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亞撒利雅的委辦說:求你試試僕人們十天,給我們素菜吃,白水喝,然後看看我們的面貌和用王膳那少年人的面貌,就照你所看的待僕人吧!委辦便允准他們這件事,試看他們十天。過了十天,見他們的面貌比用王膳的一切少年人更加俊美肥胖。於是委辦撤去派他們用的膳,飲的酒,給他們素菜吃。」但以理和三個朋友為了上帝,不願意玷污自己。他們甘願冒著生命危險,向太監長提出請求,不吃尼布甲尼撒的膳和酒。但以理和三個朋友單純愛上帝,願意犧牲自己向上帝效忠的心。上帝看見了,就「使但以理在太監長眼前蒙恩惠,受憐憫。」聖經原文說得更有意思,上帝給但以理恩惠和憐憫,在太監長面前。上帝主動賜給他們恩典,讓他們在人眼前蒙恩。但以理書1章2節「主將猶大王約雅敬,並神殿中器皿的幾分交付他手。」這是但以理書第一次提到上帝主動的作為。表面上但以理和三個朋友只是俘虜,必須聽巴比倫人的話。實際上卻仍然是上帝的手在背後運作,主動給與恩惠和憐憫。上帝的主權不受地區和人的限制,上帝在巴比倫一樣是掌管萬有的那一位。
類似的場景我們可以在創世記看見,創世記39章21節「但耶和華與約瑟同在,向他施恩,使他在司獄的眼前蒙恩。」約瑟在埃及被誣陷入獄,但是上帝仍舊與約瑟同在,主動施恩給約瑟,上帝的主權不因地點改變而改變。聖經要我們看見,不管是埃及、以色列、巴比倫,上帝都照樣與祂的百姓同在,主動賜給祂的百姓恩惠和憐憫。太監長雖然喜歡但以理,卻不敢違背尼布甲尼撒王的命令。按照太監長的理解,王的食物是最好的食物。如果換成別的次等食物,但以理他們吃了以後面黃肌瘦,太監長肯定會被處罰掉腦袋。太監長很清楚尼布甲尼撒王的脾氣,所以不願意拿頭冒險。上帝讓但以理在太監長眼前蒙恩,所以太監長用委婉的態度,而不是兇惡地拒絕但以理。但以理雖然被拒絕,卻沒有放棄。但以理聽出太監長的話裡留有空間,所以決定消除太監長的疑慮,保守自己和三個朋友不受玷污。如果是一般人,聽到太監長的話,可能就會放棄了。但是只有15歲,甚至更小的但以理,卻為了保持信仰不放棄努力,繼續想辦法處理這個問題到底。但以理很有智慧,他沒有和太監長繼續說什麼,沒有恃寵而驕講道理辯論,沒有冒犯太監長以下犯上。這是一個很有智慧的選擇,因為在但以理的處境理,就算說得有道理,以下犯上關係弄僵,更是得不償失。
太監長給了軟釘子,但以理換個方向,找上太監長手下的委辦。比起太監長,委辦和但以理在生活上實際接觸更多,委辦是直接管但以理和三個朋友飲食的人。但以理向委辦提出一個計畫,請委辦給他們十天的時間,只吃素菜白水。十天以後和其他人比比看,請委辦看實驗的結果,決定如何對待但以理和三個朋友。其實十天是很短的時間,照理說不會產生太大改變。對太監長和委辦來說,他們不會因此背負嚴重的後果,所以委辦准了但以理的請求。照理說,十天不會造成太大的改變,但是奇妙的事出現了。上帝行了一個明顯的神蹟,「他們的面貌比用王膳的一切少年人更加俊美肥胖。」雖然只吃素菜白水,但以理和三個朋友卻沒有營養不良,反倒得到更多營養,長得比吃肉喝酒的更壯、更健康。這是一件不正常的事,卻真實發生了,因為背後有上帝自己的供應。本來委辦同意可能是想讓但以理死心,用實驗證明不能只吃素菜白水,但是現在換委辦被實驗結果說服了。委辦正式撤去但以理和三個朋友的食物,不再給他們尼布甲尼撒王的膳和酒,只給他們素菜白水,三年的時間都是如此。在這三年裡,但以理和三個朋友不斷經歷上帝同在的神蹟。他們知道自己的俊美肥胖,不是來自王的飲食,乃是上帝親自供應、親自賜福。上帝看見他們的心,幫助他們分別為聖,不在食物上玷污自己,幫助他們討上帝的喜悅。
但以理書1章17到20節「這四個少年人,神在各樣文字學問上賜給他們聰明知識;但以理又明白各樣的異象和夢兆。尼布甲尼撒王預定帶進少年人來的日期滿了,太監長就把他們帶到王面前。王與他們談論,見少年人中無一人能比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亞撒利雅,所以留他們在王面前侍立。王考問他們一切事,就見他們的智慧聰明比通國的術士和用法術的勝過十倍。」在17節我們又看見上帝主動的作為。上帝主動給四個少年人特別的恩賜,「在各樣文字學問上賜給他們聰明知識」。按照聖經原文,上帝主動給與他們的,分別是知識、在各種文字的聰明,和智慧。這種知識、聰明、智慧,不是人一般透過學習能得到的,乃是在上帝超自然作為之下,賜下的能力。除了賜給四個少年人知識、在各種文字的聰明、智慧以外,上帝還給但以理個人一種特別恩賜。上帝使但以理能「明白各樣的異象和夢兆」。上帝給但以理這個能力,使但以理成為上帝一個特別的器皿。但以理憑著上帝給他的這個恩賜,多次領受各樣異象和解夢。這些經歷被記載下來,就成為聖經但以理書的內容,是上帝的特殊啟示。上帝給人恩賜不是隨便亂給,上帝給人恩賜都是有意義的。目的是預備領受恩賜的人,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可以被上帝使用,在上帝的國度裡效力,使上帝百姓的需要得到滿足。
三年的時間很快過去,到了尼布甲尼撒王預定考核的時間。太監長把這些被洗腦完成的年輕人,帶到王面前接受面試。雖然經過三年洗腦,我們卻在19節看見一個有趣的現象。經文提到四個少年人名字的時候,沒有使用巴比倫人給他們的新名字,而是使用他們原來的猶太名字。這表示四個少年人沒有被巴比倫的洗腦教育改變,他們仍然向獨一上帝忠心。在上帝面前,尼布甲尼撒的計畫失敗了,儘管這個計畫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很風光成功。透過記載名字沒有改變,這樣一個簡單的舉動,但以理書要告訴我們,巴比倫王看起來雖然很了不起,有權柄能力做這一切事,但是在上帝的至高主權面前,尼布甲尼撒的命令毫無能力,連改變一個俘虜的名字都做不到。在我們基督徒的天路歷程裡,上帝也會讓我們經歷類似的事。環境的風浪雖然興起,我們沒有能力抗拒風浪出現,但是上帝卻讓我們經歷,上帝的同在可以平靜風浪,上帝可以使我們勝過風浪,不被風浪吞滅。四個少年人學得很好,考試都知道正確答案。巴比倫王對他們的評價非常高,不但勝過同期的一切同學,甚至勝過全國所有經驗老道的術士,和用法術的十倍。王對自己的洗腦政策,給與極高的評價,以為這是自己雄才偉略,教育成功。然而四個少年人清楚知道,他們能力的來源不是巴比倫的精英教育,乃是賜給他們一切知識、聰明、智慧,和明白各樣異象和夢兆的上帝。從上帝而來的智慧遠勝過外邦異教的智慧,上帝使四個愛祂的年輕人,比最聰明的外邦人更聰明十倍。但以理和三個朋友能成為精英中的精英,是因為上帝給與的恩典,不是靠巴比倫的偶像,不是靠王的安排能達到的。榮耀單單歸於獨一上帝,不歸於假神。
但以理書1章21節「到古列王元年,但以理還在。」但以理書第1章告訴我們但以理初登場的故事。但以理書1章最後一節給我們一個小結語,預告我們但以理年老的事。從年輕愛主向主忠心的但以理,上帝賜給他長壽,到古列王元年還活在世上。古列王是波斯帝國的第一個王。古列王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居魯士大帝或者塞魯士大帝。古列王帶領波斯帝國,消滅新巴比倫帝國。從此新巴比倫帝國退出歷史舞台,波斯帝國取代新巴比倫帝國,成為新一代統治天下的大帝國。對上帝百姓來說,古列王元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因為這一年古列王下了一道命令,允許被擄的以色列人重回故鄉,回去上帝賜給以色列人的應許之地定居。但以理書1章1節「猶大王約雅敬在位第三年,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來到耶路撒冷,將城圍困。」這件事發生在主前605年,那年但以理被擄到巴比倫。古列王元年是主前539年,離但以理被擄過了差不多70年的時間,但以理從一個單純火熱的年輕人,成為一個飽經世故風霜的老人家。
耶利米書25章11到12節「這全地必然荒涼,令人驚駭。這些國民要服事巴比倫王七十年。七十年滿了以後,我必刑罰巴比倫王和那國民,並迦勒底人之地,因他們的罪孽使那地永遠荒涼。這是耶和華說的。」這是但以理年幼的時候,被擄以前先知耶利米的預言。先知預言猶大國要被新巴比倫帝國消滅,上帝百姓要被擄去巴比倫。但以理親身經歷這件事發生。但是先知耶利米也預言,70年以後上帝要再施恩,帶領猶太人回家。耶利米沒有活到70年以後,但是70年以後,但以理還活著。上帝讓但以理活著見證,第一批猶太人重回故土重建家園,見證先知耶利米的預言應驗。這時候但以理已經超過80歲了,他等上帝重新施恩給上帝百姓等了一輩子。上帝賜福給但以理,讓但以理可以長壽到見證上帝的話語應驗。在但以理長壽的一生中,他親眼看見新巴比倫帝國的興起與滅亡,親眼看見從尼布甲尼撒以來,六位巴比倫王作王和駕崩,親眼看見新的波斯帝國興起了。隨著時間過去,這一切的人和事都過去了,只有但以理還活著。但以理一生事奉過六位巴比倫王,和一位波斯王。上帝透過但以理的經歷,告訴我們上帝比人間的帝國和君王更大,君王的廢立和帝國的興衰,都在上帝手裡,不在君王和世人手裡。不管過了多久,上帝的話語都是真實可信,上帝的話語都是永遠長存,惟有上帝的國度可以存到永遠不被改變。
但以理書第一章讓我們看見,但以理怎樣登上歷史舞台。但以理身處的歷史環境,比大多數人更不好。但以理從應許之地,被帶到充滿罪惡、暴力、偶像的巴比倫。然而但以理書第一章告訴我們,雖然在逆境中,但以理和三個朋友還是可以繼續向上帝效忠。上帝可以在不好的環境裡,主動施恩給但以理和三個朋友,幫助和獎勵愛上帝、向上帝忠心的人。今天我們面對的環境,雖然和但以理不一樣,我們的考驗不在吃不吃王膳、喝不喝王酒,但是我們和但以理一樣面對信心的考驗。我們和但以理一樣,必須在一個充滿罪惡,充滿偶像的世界裡,選擇向上帝效忠。我們需要活出信仰,在生活中實踐信心,相信上帝、遵守上帝的話語。上帝沒有叫但以理和三個朋友,不必面對試煉和反對。上帝沒有把他們放在容易的環境裡,但是上帝在但以理和三個朋友的生活中,實際與他們同在。上帝仍然掌權,保守帶領但以理和三個朋友。上帝賜給他們恩惠憐憫,讓他們可以不玷污自己。上帝賜給他們知識聰明智慧,使他們脫穎而出,成為美好的見證。上帝不把但以理和三個朋友的苦難和困難拿走,卻給他們勝過困難和苦難的同在,讓他們能知道,不管在什麼環境之下,上帝都掌權作王,不受人間任何權柄限制。任何的環境都不能使上帝的愛與愛上帝的人隔絕。
最後,我用羅馬書一段經文結束今天的講道。羅馬書8章35到39節「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嗎?是困苦嗎?是逼迫嗎?是飢餓嗎?是赤身露體嗎?是危險嗎?是刀劍嗎?如經上所記:我們為你的緣故終日被殺;人看我們如將宰的羊。然而,靠著愛我們的主,在這一切的事上已經得勝有餘了。因為我深信無論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權的,是有能的,是現在的事,是將來的事,是高處的,是低處的,是別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們與神的愛隔絕;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的。」今天講到這裡,接下來我們一起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