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平安:今天我們要繼續講約翰福音19章。之前我們講到大祭司和他的同夥,把耶穌告到羅馬總督彼拉多面前,要彼拉多處死耶穌。經過簡短的調查以後,彼拉多知道耶穌沒有犯法,不應該被處死,所以想要釋放耶穌。但是反對耶穌的群眾不願意彼拉多釋放耶穌,他們寧願彼拉多釋放恐怖份子巴拉巴,也不願意釋放無罪的耶穌。彼拉多鞭打耶穌,讓耶穌受羅馬士兵凌辱。士兵用荊棘編做冠冕,戴在耶穌頭上,給耶穌穿上紫袍。士兵一面恭喜耶穌作王,一面用手掌打耶穌嘲笑他。彼拉多以為苦肉計可以讓群眾回心轉意,同意釋放無罪的耶穌。「耶穌出來,戴著荊棘冠冕,穿著紫袍。彼拉多對他們說:你們看這個人!」然而祭司長和差役看見耶穌,就喊著說:「釘他十字架!釘他十字架!」這時候彼拉多也生氣了,回答說:「你們自己把他釘十字架吧!我查不出他有什麼罪來。」反對耶穌的猶太人向彼拉多亮出底牌,回答彼拉多:「我們有律法,按那律法,他是該死的,因他以自己為神的兒子。」上個禮拜我們講到這裡,現在繼續往下看。
約翰福音19章8到9節「彼拉多聽見這話,越發害怕,又進衙門,對耶穌說:你是哪裡來的?耶穌卻不回答。」彼拉多聽見猶太人的回答,心裡就害怕起來。彼拉多是羅馬人,不是猶太人。所以彼拉多的宇宙觀、價值觀,不是猶太人那一套,而是按照希臘羅馬人的世界觀。反對耶穌的猶太人認為耶穌褻瀆上帝,因為耶穌自稱是與上帝同等的上帝兒子,耶穌自稱是具有完全神性的救世主彌賽亞。但是從希臘羅馬人的世界觀來看,從希臘神話的角度來看,耶穌自稱是具有神性的上帝兒子,是沒有問題的。彼拉多對神的兒子的理解,和猶太人完全不同,儘管彼拉多理解的意義和聖經的啟示並不相同。就彼拉多來看,耶穌是一個神人,耶穌可能是一個擁有神的能力,半神半人的存在。在彼拉多的觀念裡,耶穌這樣的神人存在,不會造成褻瀆神的問題,也不會在政治軍事上造成羅馬帝國的威脅,羅馬人甚至可能歡迎耶穌這樣的神人。
使徒行傳14章11到18節「眾人看見保羅所做的事,就用呂高尼的話大聲說:有神藉著人形降臨在我們中間了。於是稱巴拿巴為丟斯,稱保羅為希耳米,因為他說話領首。有城外丟斯廟的祭司牽著牛,拿著花圈,來到門前,要同眾人向使徒獻祭。巴拿巴、保羅二使徒聽見,就撕開衣裳,跳進眾人中間,喊著說:諸君,為什麼做這事呢?我們也是人,性情和你們一樣。我們傳福音給你們,是叫你們離棄這些虛妄,歸向那創造天、地、海、和其中萬物的永生神。他在從前的世代,任憑萬國各行其道;然而為自己未嘗不顯出證據來,就如常施恩惠,從天降雨,賞賜豐年,叫你們飲食飽足,滿心喜樂。二人說了這些話,僅僅的攔住眾人不獻祭與他們。」使徒保羅和巴拿巴傳福音的時候,上帝使用保羅行神蹟醫好一個生來瘸腿的人。那個地方的人受希臘文化影響,以為使徒是希臘神話裡的神明從天而降,連神廟裡的人都要獻祭給使徒。然而使徒知道自己只是人,不是上帝,所以拒絕接受只有上帝可以接受的敬拜,並且向他們傳講福音,要他們歸向真正創造天地海和萬物的永生上帝。
按照彼拉多的想法,如果耶穌真是神人,彼拉多下令鞭打耶穌、任憑士兵凌虐耶穌,自然會感到相當害怕,害怕自己遭受神明的報復。感到害怕的彼拉多回去衙門詢問耶穌,彼拉多不願意在群眾面前展現自己的恐懼,所以進到衙門裡,問耶穌說:「你是哪裡來的?」彼拉多想要知道,耶穌是不是像希臘羅馬神話裡的人物一樣,耶穌是不是具有神力的神人,甚至可能是希臘羅馬神話裡的某一個人物下凡。面對彼拉多提問,約翰福音告訴我們「耶穌卻不回答。」耶穌沉默了。其實耶穌和彼拉多是有過對話的,在約翰福音18章,耶穌和彼拉多談論他的國和真理。在約翰福音19章11節,耶穌也繼續和彼拉多對話。只是在這個時刻,耶穌選擇不和彼拉多對話,保持沉默。耶穌的沉默是對彼拉多的另一種回答。其實在約翰福音18章37節,耶穌已經告訴彼拉多:「你說我是王。我為此而生,也為此來到世間,特為給真理作見證。凡屬真理的人就聽我的話。」那時候彼拉多對耶穌的回答沒有興趣,彼拉多回答耶穌:「真理是什麼呢?」然後就離開耶穌走了。彼拉多對真理沒有興趣,彼拉多輕視真理。彼拉多對於自身利益的興趣,遠遠大於對於公平正義的興趣,遠遠超過對真理的敬畏。彼拉多心裡沒有對犯罪產生的懊悔,只有因為迷信產生的恐懼。耶穌知道彼拉多提問的心態不正確,所以沉默不回答彼拉多。耶穌不願意滿足彼拉多的好奇心,成為希臘羅馬神話裡的一個角色,彼拉多的心裡也沒有容納耶穌真理的空間,因此耶穌以沉默回答彼拉多。耶穌的沉默也是一種回答。
約翰福音19章10到12節「彼拉多說:你不對我說話嗎?你豈不知我有權柄釋放你,也有權柄把你釘十字架嗎?耶穌回答說:若不是從上頭賜給你的,你就毫無權柄辦我。所以,把我交給你的那人罪更重了。從此,彼拉多想要釋放耶穌。」耶穌的沉默激怒了彼拉多,彼拉多以為耶穌瞧不起他。彼拉多提醒耶穌,保持沉默不是明智之舉,因為彼拉多身為總督,手握大權。彼拉多沒有說大話,事實上的卻如此,總督在殖民地擁有行政和司法的最高權柄。彼拉多提醒耶穌自己身份尊貴,有權力釋放耶穌,也有權力殺死耶穌。耶穌這次回答彼拉多了,不過原因不是被恐嚇威脅嚇到了。因為耶穌一開口就先糾正彼拉多的錯誤觀念:「若不是從上頭賜給你的,你就毫無權柄辦我。」耶穌承認彼拉多有權柄,但是耶穌提醒彼拉多,彼拉多雖然擁有權柄,但是彼拉多並不是這個權柄的真正來源。彼拉多的權柄有更高的來源,彼拉多必須向給他權柄的更高權柄交帳負責。彼拉多的權柄不是無限的,彼拉多擁有的不是至高永恆的權柄,彼拉多擁有的只是暫時有限的權柄,在彼拉多之上還有更高的權柄。彼拉多有長官,彼拉多的長官上面還有長官,長官的長官上面還有羅馬皇帝。並且人間的權柄都是有期限的,就算做到皇帝,也會有駕崩或者被篡位失去權力的時候。皇帝之上還有上帝。上帝才是那位真正至高的永恆掌權者,所有受造萬物都必須在上帝面前低頭和交帳。馬太福音12章35到37節「善人從他心裡所存的善就發出善來;惡人從他心裡所存的惡就發出惡來。我又告訴你們,凡人所說的閒話,當審判的日子,必要句句供出來;因為要憑你的話定你為義,也要憑你的話定你有罪。」彼拉多的權柄只是暫時有限的。人間暫時有限的審判官,必須認識真正永恆的審判官上帝。上帝會審判彼拉多如何使用暫時交給他的權柄。路加福音12章48節「因為多給誰,就向誰多取;多託誰,就向誰多要。」
很多人無法理解全能全善的上帝,為什麼允許罪惡和邪惡存在。上帝為什麼讓許多人在罪惡帶來的苦難中間受傷、受苦,甚至死亡。然而有一位著名的神學家說:「苦難是上帝用來喚醒世界的傳聲筒。」很多時候人只有受到無法勝過、無法忍受的苦難時,才會正視罪惡的存在,才會打從心底承認,這是一個被罪扭曲的世界。人在苦難中看見並且承認罪惡存在的事實,和罪惡帶來的結果苦難。人承認自己需要被拯救,需要一位能夠超越罪惡和苦難的存在,罪人需要上帝的救贖,需要上帝的安慰,需要上帝的主權和大能,彰顯在我們的生命之中。這是上帝允許苦難存在的正面意義。上帝兒子耶穌基督在世為人的時候,親身體驗人世間最邪惡、最深刻的苦難。世界上最高尚、最好的人被指控為最可怕、最可惡的罪犯,最善良幫助許多人的人,被當作最邪惡的恐怖份子對待。這是耶穌基督。然而耶穌告訴彼拉多:「若不是從上頭賜給你的,你就毫無權柄辦我。」因著別人的罪惡中,耶穌受冤屈苦楚。這時候耶穌訴諸上帝的最高主權。耶穌親身進入人世間最邪惡的罪惡苦難之中,然而罪惡苦難卻不能勝過耶穌。耶穌要在人間最深的黑暗中得勝,勝過罪惡和死亡的權勢,並且將我們從罪惡和死亡的權勢底下釋放出來。希伯來書2章14到15節「兒女既同有血肉之體,他也照樣親自成了血肉之體,特要藉著死敗壞那掌死權的,就是魔鬼,並要釋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為奴僕的人。」
耶穌接著告訴彼拉多:「所以,把我交給你的那人罪更重了。」上帝的至高主權沒有免除人的責任,上帝的主權和人的責任同時存在,上帝的主權肯定了人的責任。耶穌的話表示彼拉多有罪,但是和把耶穌交給彼拉多審判的人相比,那個人的責任和罪更大。把耶穌交給彼拉多的人是誰呢?有可能是出賣主耶穌的前使徒猶大,但更有可能是大祭司該亞法。該亞法是主動謀劃捉拿殺害耶穌的靈魂人物,也是帶頭在宗教法庭定耶穌罪的審判官。該亞法定耶穌罪以後,把耶穌帶到彼拉多面前,讓耶穌受彼拉多審判。上帝透過羅馬帝國,把審判耶穌的權柄交給總督彼拉多。一方面彼拉多審判耶穌,另一方面彼拉多也要受耶穌的審判。彼拉多如何審判耶穌,將會成為彼拉多受如何審判的根據。耶穌說彼拉多的罪比較輕,因為在審判耶穌的過程裡,彼拉多處於一個相對被動的角色,彼拉多是被動受理案件的一方。儘管如此,彼拉多仍然要為自己的優柔寡斷,和為了保護自己的政治利益,做出明知錯誤的判決,昧著良心殺害無罪的義人耶穌而受審判。只是彼拉多始終不是積極主動控告耶穌的一方,彼拉多不是處心積慮要害死耶穌的一方。事實上彼拉多曾經多次想要釋放耶穌,不過最後還是被自己的利益計算打敗,不能堅持做對的事到底,以至於自己定了自己的罪。耶穌說:「把我交給你的那人罪更重了。」處心積慮積極謀劃殺害耶穌的人,實際行動把耶穌交給彼拉多,想盡辦法逼彼拉多定耶穌死罪的人,罪比彼拉多更重,因為他們是更積極地在明明行惡。
約翰福音告訴我們,聽了耶穌的話以後,「從此,彼拉多想要釋放耶穌。」彼拉多肯定沒有聽懂關於上帝至高主權的部分,但是有一點彼拉多聽得懂,彼拉多有罪,把耶穌交給彼拉多的人也有罪。事實上彼拉多很清楚,耶穌是無罪的,耶穌是受人誣告陷害。彼拉多想要釋放耶穌,不願意被猶太人利用,參與猶太人殺害神的兒子的計畫。只是彼拉多沒有堅持到底,最後仍然成為殺害上帝兒子的主要兇手,始終沒有悔改,成為被上帝定罪的一份子。今天我們講到這裡,下個禮拜我們繼續講,下定決心釋放耶穌的彼拉多,如何第一時間放棄決心,反而決心要殺耶穌。我們一起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