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10:7-21

大家平安:今天我們要繼續講約翰福音第10章。耶穌用牧羊人和羊的比喻,啟示自己與門徒之間的關係,耶穌是上帝差遣的救世主彌賽亞,道成肉身成為人進入世界,將天父上帝的話語帶給世人,凡天父上帝預定得永生的人,就認出耶穌的聲音,接受耶穌的話語,相信耶穌成為耶穌門徒。耶穌認識自己的羊群,一個一個按著名字呼召我們,從世界領出我們分別為聖,在前面帶領我們人生的道路,我們也認得耶穌的聲音。耶穌的門徒不會跟隨假冒救世主的人,因為不認得假冒之人的聲音,聽見了必會逃跑躲避,以免受害。耶穌用比喻啟示在他身邊的群眾,但是他們聽不懂耶穌的意思,因此耶穌繼續講解牧羊人和羊群的比喻。

約翰福音10章7到8節「所以,耶穌又對他們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我就是羊的門。凡在我以先來的都是賊,是強盜;羊卻不聽他們。」耶穌再一次用「實實在在」做出嚴肅、正式的宣告。耶穌從之前牧羊人與羊的比喻,提出兩個要點加以延伸,幫助人明白耶穌比喻的重點。耶穌第一個使用的概念是門,羊圈的門,第二個使用的概念是牧羊人,用羊圈的門和牧羊人繼續啟示耶穌的身分與工作。耶穌先用「我就是羊的門」來對比賊和強盜,在約翰福音10章1到3節,耶穌提到羊圈的門,羊圈是在村子裡提供羊群居住的場所,羊圈有可以開關的門,門口有人看守,但是現在耶穌說「我就是羊的門」,這裡指的不是1到3節在村莊裡的羊圈,而是另外一種情形。牧羊人帶領羊群到野外吃草,有時候會在野地過夜,為了保護羊群,牧羊人會在野地安置羊圈,四周圍著簡單的牆,牧羊人自己坐在羊圈開口的地方,自己成為門看守羊群,不讓羊亂跑出去,也不讓野獸和盜賊隨意闖進來。因此,在這裡「門」表示安全,耶穌成為曠野裡羊群的門,保護羊群平安進出,保證羊群絕對安全穩妥,就像詩篇121篇8節說的「你出你入,耶和華要保護你,從今時直到永遠。」羊群在曠野裡有平安,不是因為沒有狼,不是因為沒有盜賊,而是因為有耶穌,耶穌保護我們走過人生曠野的道路,賜給我們真平安。

賊和強盜不像耶穌,他們不是保護羊群的人,賊和強盜心裡想的是滿足犯罪的私慾,賊和強盜的外在行為是用殘忍的手段,傷害羊群、破壞羊群。耶穌說這些賊和強盜有一個特徵,是「凡在我以先來的」,他們是在耶穌以前來的,「在耶穌以先來的」不是指舊約時代上帝的僕人、眾先知,乃是指假冒自己是救世主彌賽亞的人,還有只顧自己利益,不管上帝百姓權益的領導人。在耶穌以前有許多人自稱是彌賽亞,他們應許百姓得到自由,實際上卻使百姓捲入戰爭,使百姓受苦、被殺害,戰敗之後百姓成為罪犯、成為奴隸。這樣的事情不只在耶穌時代才有,在歷史中其實不斷反覆出現,為了少數領導人的野心,卻叫整個社會、整個國家付出慘痛的代價,到21世紀還是一樣。耶穌不是這樣,耶穌來作救世主彌賽亞,不是使用刀劍,不是使用暴力,乃是藉著十字架,在十字架上犧牲自己的生命,目的是拯救羊群得到真自由。賊和強盜是為了滿足自己犧牲別人,耶穌基督卻是為了拯救我們犧牲自己,生命本質完全不一樣。耶穌時代有其他自稱救世主彌賽亞的人,有許多人跟隨他們,但是真正的羊不會聽從這些假救世主。幾年前在中國大陸,有個人自稱是耶穌基督,說自己是耶穌第二次再來,要人跟隨他,有一個愛主的弟兄聽見了,走了很遠的路去見這個自稱耶穌的人,見到以後看他的手和腳,看他肋骨旁邊,發現沒有釘痕,沒有槍傷,就說你是假的,然後再走很遠的路回家去。現代也有自稱救世主彌賽亞的人,有許多人跟隨他,有大企業、大老闆支持他,但是耶穌說真正的羊不會跟隨假彌賽亞,「羊卻不聽他們」。

約翰福音10章9到10節「我就是門;凡從我進來的,必然得救,並且出入得草吃。盜賊來,無非要偷竊,殺害,毀壞;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耶穌第二次用「門」來啟示自己,和上一次不同,這次重點放在門的功能,前一次重點是和賊跟強盜作對比。我們之前講過,門是羊群出入羊圈唯一的路,耶穌是唯一讓羊群安全進入羊圈的門,羊可以自由出入享受野地上的青草,表示只有透過耶穌,人才能得著救恩,人才能享受上帝的賜福。盜賊的行為與耶穌的工作完全相反,耶穌拯救羊群,盜賊比喻的魔鬼以及人間領袖,卻偷竊─侵吞羊群的財產、殺害─踐踏羊群的生命,藐視人命、毀壞─破壞有價值的事物。耶穌來的目的是要人得生命,使人得到永生,進入上帝國度,並且使人生命更加豐盛。一個好的羊群狀態是:吃得飽足沒有缺乏,長得肥壯沒有疾病,並且族群擴張壯大,不受盜賊和野獸威脅,耶穌以此比喻門徒在祂裡面能夠享受的生命,是世人難以想像最高品質、最好的生活。

約翰福音10章11到13節「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若是雇工,不是牧人,羊也不是他自己的,他看見狼來,就撇下羊逃走;狼抓住羊,趕散了羊群。雇工逃走,因他是雇工,並不顧念羊。」耶穌接著用好牧人作比喻來啟示自己,好牧人指的是高尚、可敬的牧羊人,什麼樣的牧羊人是高尚、可敬的牧羊人呢?為羊捨命犧牲自己的牧羊人。羊群在野外吃草喝水、休息玩耍的時候,會有野獸來攻擊羊群,當野獸來攻擊羊群,好牧人為了保護羊群,會冒著生命危險和野獸搏鬥,撒母耳記上17章34到35節「大衛對掃羅說:你僕人為父親放羊,有時來了獅子,有時來了熊,從群中啣一隻羊羔去。我就追趕他,擊打他,將羊羔從他口中救出來。他起來要害我,我就揪著他的鬍子,將他打死。」在實際生活中,牧羊人極少因為保護羊群死掉,如果有通常是意外,因為牧羊人一但死亡,整個羊群都會陷入危險,所以為了整個羊群的益處,牧羊人必須活下去。既然通常牧羊人不會死於和野獸搏鬥,為什麼耶穌要這樣比喻呢?其實耶穌這裡的比喻超越生活常識,耶穌是啟示自己將要上十字架犧牲生命。耶穌不只像一般牧羊人一樣,願意為羊冒生命危險,耶穌更是願意為羊真正犧牲生命,死在十字架上,耶穌這樣做是按照天父上帝的旨意。

通常來說牧羊人死亡會帶給羊群混亂,嚴重的話整個羊群都會滅亡,但是耶穌的死不但不會造成羊群混亂,反而是吸引羊群,使羊群歸向祂。耶穌是「為羊」犧牲生命,聖經告訴我們,世人都在罪惡和死亡的權勢掌控之下,沒有人可以靠自己勝過罪惡和死亡,耶穌為了保護羊群拯救我們,犧牲自己的生命,因著耶穌的死,我們得到救贖,所以耶穌有資格被稱為好牧人。好牧人和雇工不一樣,雇工跟賊和強盜也不一樣,賊和強盜是邪惡的,雇工不是邪惡的,雇工不是羊群的主人,雇工是牧羊人花錢聘請協助牧養羊群的工作者,因此雇工聽命於牧羊人,當然這個聽命是有限度的,雇工是為工錢而來,所以雇工心裡最關心的是拿到工錢,不是羊群本身。這個差別平常看不出來,沒有危險的時候雇工和牧羊人一樣,都可以盡心盡力照顧羊群,但是當危險來臨的時候,例如狼來了,雇工不會為了保護羊群,自己冒生命危險,反而雇工為了保護自己的生命,會撇下羊群逃跑,讓狼抓住羊,剩下的羊群受到狼驚嚇,四散逃跑。耶穌不是雇工,乃是好牧人,意思是耶穌不會在羊群面臨危險的時候逃跑,反而會捨命保護羊群,寧願犧牲自己,也不讓羊群受到傷害。

約翰福音10章14到16節「我是好牧人;我認識我的羊,我的羊也認識我,正如父認識我,我也認識父一樣;並且我為羊捨命。我另外有羊,不是這圈裡的;我必須領他們來,他們也要聽我的聲音,並且要合成一群,歸一個牧人了。」耶穌繼續用好牧人啟示自己,這次重點放在強調祂與羊之間的關係,好的牧羊人認識自己的羊,羊也認識自己的牧羊人,這種認識不只限於知識性的認識,更存在於位格之間經驗的互動認識。1980年代在伯利恆附近有一個村子,軍人把全村的羊集中起來,關在用鐵絲網圍成的羊圈裡,後來有一個女人來求指揮官,把她家的羊還給她,因為她丈夫死了。指揮官告訴女人他無能為力,因為沒辦法在幾百頭羊裡,把她的羊找出來還她,後來是女人的兒子拿著一隻短笛,重複吹奏一個簡單的旋律,鐵絲網羊圈裡的幾百頭羊聽到旋律,有幾頭抬起頭來,女人的兒子一邊吹一邊走回家,他家的25頭羊也跟著他離開羊圈走回家。耶穌與我們的關係,就像牧羊人與羊之間的關係,耶穌進一步啟示,這個關係是以聖父上帝與聖子上帝之間的關係為基礎,上帝愛世人是三一上帝位格之間愛的延伸,上帝愛世人是以聖父與聖子之間的愛作為原型。因著這個愛,耶穌基督降世拯救罪人的恩典才得以實現,因著這個愛,耶穌基督願意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捨命。

耶穌說:「我另外有羊,不是這圈裡的。」福音書告訴我們,耶穌在世是向猶太人傳道,耶穌從猶太人呼召門徒,形成門徒群體建立教會。「另外有羊,不是這圈裡的」是從猶太民族的角度來看,指的是非猶太人的一切外邦人,其中也包括我們,耶穌在世傳道雖然是在以色列地區,但是耶穌福音拯救的範圍不只以色列,不只猶太人,乃是包括全世界,不限民族、不限地區、不限時間,耶穌的死不只為了猶太人,也為了全世界的上帝兒女。耶穌說他「另外有羊」,這些不屬於猶太民族的外國人,雖然還沒聽見耶穌呼召,還沒被耶穌領出來,但是耶穌認為這些羊已經是屬於他的了,是耶穌擁有的羊。因為這些羊屬於耶穌,所以耶穌會呼召他們,領他們出來,耶穌說這是「必須」的,這個「必須」是上帝的必須,是上帝預定必定要在歷史中完成的「必須」。不管猶太人非猶太人,所有屬於耶穌的羊群都要合成一群,歸於同一位牧人耶穌基督,在創世記裡人因著宗族血緣和居住地區分離,但耶穌要使分開的人再合而為一,全世界蒙揀選得救的人,要集合在一起,成為一個新的人類群體,應驗聖經的預言。這段經文也成為教會向外邦宣教的聖經支持,耶穌基督在馬太福音28章賜給門徒傳福音的大使命,然而搭配約翰福音這裡的經文來看,實際上仍然是耶穌自己在呼召帶領,耶穌基督使用我們與祂同工。

約翰福音10章17到18節「我父愛我;因我將命捨去,好再取回來。沒有人奪我的命去,是我自己捨的。我有權柄捨了,也有權柄取回來。這是我從我父所受的命令。」聖父對聖子的愛不是從耶穌釘十字架捨命才開始,聖父愛聖子不是因為聖子道成肉身之後的行為,聖父愛聖子超越創造與救贖的工作,聖父在永恆中愛聖子,聖父因著聖子的位格本身而愛,不是因為聖子的行為才愛。這有什麼重要呢?剛剛我們講過,上帝愛世人是基於聖父愛聖子,父子的愛是上帝與世人之愛的原型,聖父愛聖子不是根據聖子的存為,而是因為聖子是聖子,因此上帝愛世人,不是看我們有什麼好條件,不是看我們今天乖多愛一點,明天壞少愛一點,乃因為我們是蒙上帝揀選拯救的人,上帝根據我們被揀選的身分而愛我們,上帝愛的是我們的存在本身,一個被祂創造,又被祂救贖,被祂成全到永遠的存在。聖父愛聖子,聖子對聖父愛的回應表現在無條件順服,這是聖子愛聖父的方式,聖子道成肉身進入世界,以人的身分上十字架受死,完成救贖計劃,以此表現出聖子對聖父的最高順服。

耶穌背負世人罪惡,在十字架上與聖父分離,被聖父拒絕,在十字架上承受罪的刑罰、羞辱、痛苦與死亡,然後第三天死裡復活,永遠不再嘗死味,按照聖父的心意,在死和復活的救贖工作上,完全與聖父同心一致,以完全同心合意表現出聖父與聖子之間的愛。按照聖父的命令,耶穌有權柄捨去生命,也有權柄取回捨去的生命,除了耶穌以外,沒有人可以這樣掌握生命,我們死了就是死了,生命不在我們手中,但是耶穌就算死了,還是掌握生命的主權,可以讓自己死裡復活,顯明自己是真正的生命之主。耶穌的死亡不是意外事件,不是任何人可以憑自己的意志和力量,把死強加在耶穌身上,耶穌的死是聖父的旨意,耶穌在十字架上死和第三天復活,沒有任何一個部分,沒有任何一段時間在聖父的旨意之外,即使是那些最黑暗無助的時刻。耶穌的死不是聖父計畫的全部,死是為了死裡復活預備的,為了順服聖父的命令,耶穌必須死裡復活,以順服命令的行動顯明自己與發命令的聖父完全合一,耶穌基督順服聖父的模式,就成為門徒順服耶穌基督的基礎和榜樣。

約翰福音10章19到21節「猶太人為這些話又起了紛爭。內中有好些人說:他是被鬼附著,而且瘋了,為什麼聽他呢?又有人說:這不是鬼附之人所說的話。鬼豈能叫瞎子的眼睛開了呢?」我們在約翰福音裡已經看過很多次,耶穌的話總是引起人意見不同,人因為意見不同而彼此紛爭。有些人聽見耶穌的話,直接拒絕相信接受,他們認為耶穌被鬼附是瘋子,因此耶穌的話不能聽,但另一些人認為耶穌的話雖然難懂,但是不是沒有條理,被鬼附的瘋子說不出這種具有深度邏輯和內涵的話,再加上之前在約翰福音第9章,耶穌以大能醫治生來瞎眼的人,因此第二派人認為,耶穌明顯不是被鬼附的瘋子,他們不同意直接拒絕耶穌的話語,可惜也沒有認真相信接受,沒有領受耶穌的話,從耶穌的話產生真實的信心,來回應所聽的道,好像我們在第9章看見被耶穌醫治的生來瞎眼之人那樣。根據主耶穌的話語我們知道,這兩派的人之所以都不能領受主的話,是因為他們都不是主的羊。今天我們講到這裡,接下來我們一起禱告,為我們能夠更深認識、更深經歷主耶穌是保護我們平安的羊的門,以及主耶穌是愛我們為我們甘願捨命的好牧人來禱告。我們一起開聲禱告:


講章聲音檔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EudiSn1W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