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5:31-47
大家平安:今天我們要結束約翰福音第5章。約翰福音第5章一開始是耶穌在安息日醫治一個病了38年的病人,並且吩咐得醫治的人拿褥子行走。因為這件事,耶路撒冷宗教領袖逼迫耶穌,認為耶穌違反安息日,耶穌卻回答他們:「我父做事直到如今,我也做事。」耶穌藉著這次事件,把人的焦點從安息日提昇到認識耶穌的身分和工作,耶穌是三位一體上帝第二位格聖子上帝,在神性和聖父上帝同質、同等,但在工作上,聖子耶穌「憑著自己不能做什麼,惟有看見父所做的,子才能做;父所做的事,子也照樣做。」聖父把賜人生命、使死人復活的救贖工作顯給聖子耶穌、交給聖子耶穌執行,聖父也把審判世界的權柄和工作交給聖子耶穌,「叫人都尊敬子如同尊敬父一樣。不尊敬子的,就是不尊敬差子來的父。」聽了耶穌的話,相信耶穌是聖父差來的人,就從屬靈的死亡復活得到永遠的生命,耶穌的善成為相信的人的善,原本人自己的罪惡,成為耶穌的罪惡,耶穌替我們承擔。將來有一天,所有肉體死亡的人都要身體復活,接受耶穌公平的審判,「行善的,復活得生;作惡的,復活定罪。」相信耶穌、有耶穌的善的人復活得生,不相信耶穌、沒有耶穌的善的人,就要自己承擔罪惡,接受審判和刑罰。
約翰福音5章31到32節「我若為自己作見證,我的見證就不真。另有一位給我作見證,我也知道他給我作的見證是真的。」耶穌講完自己和聖父上帝的關係,以及聖父上帝交付給他的工作以後,耶穌繼續告訴反對他的猶太人,耶穌的話真實可信,除了耶穌自己的話以外,還有為耶穌做見證的。耶穌說:「我若為自己作見證,我的見證就不真。」這句話意思不是說,耶穌為自己作的見證是假的、說謊話,不是說耶穌為自己作見證沒有效果。其實耶穌說的話都是真話,也有具體效果,但是耶穌不是完全只使用自己的見證,來支持自己說的話,宣告的一切都是真的。除了自己以外,耶穌使用多重見證,幫助聽的人知道,耶穌的話是真實可信。接著耶穌提出有另一位為他做見證的,他為耶穌作的見證是真的,從上下文來看,另一位可以是前面提到的聖父上帝,也可以是後面提到的施洗約翰,但是從耶穌對這位做見證者的高度肯定來看,耶穌這裡指的是聖父上帝,不是施洗約翰。聖父上帝為耶穌做見證,這份見證存在聖子耶穌與聖父上帝關係之間,耶穌內心完全體認聖父上帝的旨意,耶穌一切言語行為都按照聖父上帝的言語行為。聖父上帝一直與聖子耶穌同在,耶穌為自己做見證,同時是為聖父上帝作見證,聖父上帝也為耶穌作見證,讓耶穌對自己的言語行為有最終的確據。
33到40節「你們曾差人到約翰那裡,他為真理作過見證。其實,我所受的見證不是從人來的;然而,我說這些話,為要叫你們得救。約翰是點著的明燈,你們情願暫時喜歡他的光。但我有比約翰更大的見證;因為父交給我要我成就的事,就是我所做的事,這便見證我是父所差來的。差我來的父也為我作過見證。你們從來沒有聽見他的聲音,也沒有看見他的形像。你們並沒有他的道存在心裡;因為他所差來的,你們不信。你們查考聖經,因你們以為內中有永生;給我作見證的就是這經。然而,你們不肯到我這裡來得生命。」雖然聖父上帝和聖子耶穌之間親密的關係可以為耶穌做見證,但是耶穌的聽眾沒有辦法像耶穌那樣,經歷聖父上帝與聖子耶穌內在親密的關係,一般人需要外在可以經歷的見證,因此耶穌提出四重見證,第一是施洗約翰的見證,第二是耶穌做的事成為見證,第三是差遣耶穌的聖父上帝為耶穌見證,第四是聖經為耶穌作見證。
首先是施洗約翰,約翰福音1章6到7節「有一個人,是從神那裡差來的,名叫約翰。這人來,為要作見證,就是為光作見證,叫眾人因他可以信。」施洗約翰是上帝差遣來,為光做見證,也就是為耶穌做見證的人。關於施洗約翰見證,在約翰福音1章19到28節,耶路撒冷派遣宗教調查團,調查施洗約翰的身分和工作,施洗約翰反而把握機會,向耶路撒冷宗教領袖見證耶穌。約翰福音1章29到34節,施洗約翰公開正式見證耶穌是「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並且耶穌是「用聖靈」為人施洗的「上帝兒子」。雖然施洗約翰為耶穌做過見證,但是耶穌說:「其實,我所受的見證不是從人來的。」意思是耶穌對自己身分和工作的認識,不需要也不是建立在施洗約翰的見證上,不是施洗約翰說了,耶穌才突然意識到自己是上帝兒子、拯救世人的上帝羔羊彌賽亞,耶穌對自己的認識建立在他與聖父上帝的關係中間,只有聖父上帝有資格做這件事。既然耶穌自己不需要施洗約翰的見證,施洗約翰的見證是為誰做的呢?是為了群眾的需要,為了使群眾相信耶穌得救,施洗約翰的見證是為了幫助人相信耶穌而存在。耶穌給施洗約翰見證的評價是「點著的明燈」,聖經原文直接翻譯是「約翰是一盞燈,被點燃而發光。」施洗約翰的光和見證的確有價值,但是這不是出於施洗約翰自己,設立施洗約翰這盞燈,點燃施洗約翰這盞燈,讓施洗約翰發光發亮的,才是人真正應該追求的那一位。施洗約翰的事奉引起許多人對救世主彌賽亞來臨的盼望,施洗約翰呼喊上帝國度近了、聖靈將要被賜下來、上帝的審判快要來臨,這些信息受到群眾歡迎,但是對於施洗約翰最重要的見證,耶穌就是要帶來一切改變得那一位,大多數人沒有接受。因此耶穌說:「你們情願暫時喜歡他的光。」喜歡恩典,但是不要賜下恩典的主,不願意向主委身,事奉主作主門徒。「暫時」的意思就是沒有真正接受施洗約翰的見證。
除了施洗約翰以外,耶穌做的事也為耶穌說的話做見證,這是比施洗約翰更大的見證。約翰福音20章31節「但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使徒約翰告訴我們,他在約翰福音裡記載耶穌事蹟的原因,是要讓我們透過這些事蹟,可以認識耶穌的身分,相信耶穌的話語,順服耶穌的話語,因為相信耶穌基督的緣故,可以得救、得到永恆的生命。另外三本福音書同樣大量記載耶穌的事蹟,目的也是為了讓我們透過這些事蹟認識耶穌,相信耶穌的身分而得救。聖父上帝交給聖子耶穌,要耶穌成就的事,耶穌一切的傳道工作,包括傳福音、醫病、趕鬼、行神蹟,以及耶穌傳道工作最高峰,釘十字架、受死、復活、被高舉,耶穌做的這些事情,不是普通人類能做的事,就算是歷史中上帝大大興起、使用的僕人也不能,沒有一個先知、沒有一個祭司、沒有一個士師或者君王,能做耶穌做的一切事,說耶穌說的一切話。耶穌的工作完全是上帝的工作,即使是不認識耶穌身分的法利賽人尼哥底母,也必須向耶穌承認:「你所行的神蹟,若沒有神同在,無人能行。」耶穌做的事顯明耶穌是聖子上帝,顯明透過聖子耶穌啟示出來的聖父,顯明聖子耶穌的確是聖父上帝差遣來的。
耶穌提的第三個見證是「差我來的父也為我作過見證」。馬太、馬可、路加三卷福音書都記載,耶穌受洗的時候,天為耶穌開了,並且從天上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這是聖父上帝為聖子耶穌直接作的見證,使人可以認識耶穌是誰,可以接受聖父上帝在聖子耶穌裡的啟示。耶穌傳道的時候,耶穌一再強調:「子憑著自己不能做什麼,惟有看見父所做的,子才能做;父所做的事,子也照樣做。」但是大部分聽眾,對聖父上帝在聖子耶穌裡的啟示無知,於是耶穌從三方面發出責備和定罪。第一是「你們從來沒有聽見他的聲音」。出埃及記33章11節「耶和華與摩西面對面說話,好像人與朋友說話一般。摩西轉到營裡去,惟有他的幫手─一個少年人嫩的兒子約書亞不離開會幕。」當上帝對摩西說話的時候,摩西聽見上帝的聲音,摩西回應上帝的聲音,聖經裡的眾先知也是這樣,然而許多人雖然聽見耶穌說話的聲音,卻沒有在耶穌說的話裡,聽見上帝的聲音。第二是「沒有看見他的形像」。創世記32章30節「雅各便給那地方起名叫毘努伊勒【就是神之面的意思】,意思說:我面對面見了神,我的性命仍得保全。」以色列人的先祖雅各,面臨人生難關困境的時候,專心尋求上帝,一個人在雅博渡口和上帝摔跤,從夜晚直到黎明,快天亮上帝要離開雅各的時候,雅各對上帝說:「你不給我祝福,我就不容你去。」雅各認得向他顯現的上帝,可是看見耶穌的人,卻沒有在耶穌身上看見上帝。第三是「沒有他的道存在心裡」。心裡沒有上帝的道,是聽到卻聽不見、看到卻看不見的原因。詩篇119篇11節「我將你的話藏在心裡,免得我得罪你。」詩篇作者把上帝的話藏在心裡,默想上帝的話語,學習如何不得罪上帝,討上帝喜悅。上帝百姓生活蒙福來自被上帝話語充滿,耶穌是上帝的道、上帝的話語,許多自稱上帝選民的人卻不接受他。耶穌說:「因為他所差來的,你們不信。」希伯來書1章1到2節「神既在古時藉著眾先知多次多方的曉諭列祖,就在這末世藉著他兒子曉諭我們;又早已立他為承受萬有的,也曾藉著他創造諸世界。」上帝在歷史中多次多方啟示人,這些啟示是為了一個最高的啟示鋪路,這個最高啟示就是耶穌基督道成肉身,將人眼睛看不見的上帝,以耶穌基督人性肉身的形像顯現出來。耶穌是一切啟示的應驗,不信耶穌就是拒絕一切啟示,不管人對上帝多次多方的啟示作多少研究,認識啟示有多正確、精準,都失去領受啟示的真正目的和功能。
耶穌提的第四個見證是聖經。猶太人,特別是宗教領袖,認真研讀查考聖經,他們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蒙上帝悅納,得到永生,他們以為研讀聖經這件事本身,可以讓人得到生命,所以拼命地讀。可是這些人努力讀聖經,卻沒有從聖經認識聖經啟示的基督,聖經啟示出基督的身分、基督的事奉、基督的教訓、基督的死與復活。聖經的目的不是要人把注意力只停留在聖經本身,而是要人轉向耶穌基督,但是被耶穌責備的猶太人雖然研讀聖經,卻用研讀聖經當做理由,拒絕接受上帝的恩典,想要靠自己獨立於上帝的恩典之外,不接受聖經預言的耶穌。人除非信靠耶穌基督,否則光是研讀查考聖經,不會使人得到生命,這樣的人根本沒有正確閱讀和解釋聖經。有一位神學家說:「世人敵擋上帝,是基於他們想像的安全感,這樣的安全感最高、最危險的形式就出現在宗教中,因此,對於猶太人而言,就是他們基於聖經的生活模式。他們查考聖經,這一點使他們對耶穌的話語充耳不聞。」
41到47節「我不受從人來的榮耀。但我知道,你們心裡沒有神的愛。我奉我父的名來,你們並不接待我;若有別人奉自己的名來,你們倒要接待他。你們互相受榮耀,卻不求從獨一之神來的榮耀,怎能信我呢?不要想我在父面前要告你們;有一位告你們的,就是你們所仰賴的摩西。你們如果信摩西,也必信我,因為他書上有指著我寫的話。你們若不信他的書,怎能信我的話呢?」我們記得約翰福音第5章,原本是猶太人宗教領袖審問耶穌,但是耶穌回答到後來,卻反過來指出宗教領袖的罪惡。耶穌說自己「不受從人來的榮耀」,耶穌不討人的喜歡,單單討天父上帝喜悅,如果耶穌願意貶低自己,配合群眾口味,成為他們想要的彌賽亞,耶穌一定馬上得到群眾的支持和稱讚,群眾一定馬上立他為王,但是耶穌不這樣做,因為耶穌有一個心志,單單討上帝喜悅,惟獨接受從聖父上帝來的榮耀。耶穌的反對者卻不是這樣,耶穌的反對者與耶穌完全相反,「互相受榮耀,卻不求從獨一之神來的榮耀」。為什麼耶穌的反對者會這樣?因為他們「心裡沒有上帝的愛」,他們不是愛上帝的人,所以反對愛上帝的耶穌,這些人不願意尋求上帝,只想要把上帝納入自己的宗教形式,與耶穌相反。愛上帝的人必定遵行上帝的命令,上帝的命令就是要人相信接受祂的兒子耶穌基督,可是這群人不但不接受上帝差來的耶穌、真正的彌賽亞,反而去接受奉自己名來假的彌賽亞。為什麼不要真的要假的?因為假的彌賽亞和歡迎他、接受他的群眾一樣,「互相受榮耀,卻不求從獨一之神來的榮耀」,講群眾喜歡聽的話,迎合群眾的價值觀,讓群眾覺得他有智慧、有遠見,本質上卻是「愛人的榮耀過於愛神的榮耀」,就像我們在聖經裡可以看見的許多假先知一樣,為了利益出賣上帝的道。
最後,耶穌說了猶太人最害怕、最不喜歡聽到的一段話,「不要想我在父面前要告你們;有一位告你們的,就是你們所仰賴的摩西。」雖然耶穌在這裡指出猶太人的罪惡,不過其實真正在上帝面前,向上帝指控猶太人罪惡的不是耶穌,而是摩西。摩西是上帝大大使用的神人,他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帶領以色列人在曠野度過40年,上帝透過摩西頒布律法,當以色列人得罪上帝,上帝要滅絕他們的時候,是摩西站出來為以色列人代禱,祈求上帝不要發怒滅絕以色列人,祈求上帝按照所立的約,拯救並且賜福給以色列人。摩西是猶太人盼望的中保,猶太人認為即使摩西離開世界,還是會繼續不斷在上帝面前為他們代禱祈求,但是耶穌戳破猶太人錯誤的盼望,事實上摩西反而成為以色列的控告者。摩西控告以色列人,原因不是他們沒有遵守某條律法,乃是因為他們誤解律法的功能。律法存在的目的是要叫人放棄靠行律法得救,看清楚人已經犯罪墮落,沒辦法靠行為得救,轉而專心期盼彌賽亞來拯救,所以如果有人想要靠行律法得救,拒絕仰望彌賽亞,摩西會出來在上帝面前指控他。摩西不是彌賽亞,只是在歷史中預表彌賽亞的人,「信摩西,也必信耶穌」、「摩西寫的是講論耶穌」從創世紀到申命記,摩西的焦點都放在上帝以耶穌基督為中心的救贖計畫。「不信摩西,不能相信耶穌的話」相信一個必定相信另一個,拒絕一個就是拒絕另一個,摩西的預言由耶穌成就,真正的相信是從正確的理解開始,加上從心裡接受、順服。今天我們講到這裡,接下來我們一起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