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的“香柏-魏格纳领袖学院”究竟致力于什么?(Isaac Cui)

作者:Isaac Cui

赵晓是谁?赵晓曾任国家经贸委研究中心、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战略部部长、北京大学-世界银行研究员、地产商;被认为是中国大陆目前最活跃、最有影响的青年经济学家之一。着有多篇有影响的著作及文章:《彻底的市场经济是无耻的》、《超越增长》、《穷人买房就是爱国》等。他至今依然接受自己是中共党员的身份,虽然2003年接受了基督教的洗礼仪式,但自称从未想过离开这个无神论的政党;而且他说即使这个党若把他清除出去,他会依然爱这个党。赵晓早年因一篇争议极大的《穷人买房就是爱国》的文章而闻名, 2008年亮相在海外某机构举办的“基督徒见证会”上,因其被刻意渲染的特殊的身份,为人所瞩目。

赵晓现主要的精力在主持“香柏-魏格纳领袖学院”。根据其网页介绍,“香柏-魏格纳领袖学院”原名是:“香柏领袖学院”,2013年与美国的彼得.魏格纳(Peter Wagner)合作,创办了“香柏-魏格纳领袖学院”,宗旨是培养一代有国度视野,国度胸怀和国度能力的领袖,为着实现中国的复兴,完成中国的命定,实现 30/30和回归耶路撒冷的异象使命。

这里的彼得.魏格纳(Peter Wagner)是谁?彼得.魏格纳是美国大名鼎鼎的“新使徒改革”运动的开拓者,著名灵恩大师。这个“运动”认为神召的“使徒”依然存在,彼得.魏格纳是理所当然的首席神召“使徒”。这是一个被保守的教会认为的典型的打着基督教名义的异端运动。

本文不打算分析彼得.魏格纳这个有名的美国异端如何,而把笔墨重点放在赵晓与彼得.魏格纳这个有名的异端合作,究竟要给教会带来什么?

赵晓在2012年 1月下旬于北京召开的一个论坛中的《神国经济与国度企业》的讲座中说:“耶稣基督的降临改变了整个的人类社会。我曾经把人类的变革分为两类:有十字架的变革和没有十字架的变革。而有十字架的变革在商业中的表现就是“国度企业”。这个“国度”与神国是有一定关系的。为何要建立“国度企业”?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如果我们谈经济,不谈企业的话,经济就无从谈起;同样我们今天谈神国经济,如果不谈企业,神国经济也是没有基础的。国度企业可以结出许多丰硕的果实来。而构建国度企业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要大力培养门徒企业家。”

对于门徒企业家的阐述,在2012年泉州市工商界基督徒团契会上,赵晓说的更直白,更确切:“今天的宣教完全靠教会是不可能的,非常重要的是国度企业,要构建神国企业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培养门徒企业家,没有门徒企业家,就没有神国企业。”

赵晓对中国的企业比较失望,对中国的无德经济也是充满忧虑。受洗“信”上帝后的赵晓在放弃一部分他的“社会改革“思想后,又被“属灵的革命“所代替。这就是赵晓通过他的“香柏” 极力鼓吹的东西:“国度企业”,“神国经济”,“门徒企业家”。其中的“神国经济” 、“国度企业”是中心,是目标,围绕这个“目标”和“中心”的是 “门徒企业家”。

一、赵晓的“国度企业”与“神国经济”实质

神的国度(或称“天国”)是耶稣在圣经里教导的中心。根据耶稣的教导“愿神的国降临,愿神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6:10) 等,“神的国”概念就是凡是神掌权的地方、神统治的地方就是“神的国度”。圣经里的“国度”不同于我们所理解的地上的国度的概念,它不是指着一个有着地理疆界的王国,它的空间方面的意义是衍生次要的意义;神的国度可以广阔到天上,也可以狭义到我们个人身上(路17:21)。

赵晓要建立、要繁荣的“国”是什么?通过由基督徒掌权的企业,赵晓认为可以创造出新型的、负责任的企业来;通过由这类企业所创造的经济,赵晓认为可以产生道德的经济来;通过培育出来的基督徒的企业家,赵晓认为他们对社会更有道德品格。这听起来真是鼓舞人心。

神的国度并不是建立在世界模式的基础上,那不是天国的模式。而赵晓主张建立的“国”却是一个完完全全的世界模式。他的“国”是服务于人的,满足于人的肚腹等各方面需要上的,甚至是满足于统治者政治需要的。赵晓给他的“国度企业”制定了三大目标:追求盈利、服务社会、更新生命。从这个目标可以看出, “更新生命”仅是个幌子,“追求盈利、服务社会”才是目的。但这根本就不可能蕴含有什么“更新生命”,因为基督已经被可看见的东西完全取代了。

约翰福音6记载了众人经历了“五饼二鱼”之后,他们要逼耶稣做王,也就是逼耶稣重建以色列国,要从耶稣那里不断“求饼得饱”。耶稣斥责他们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找我,并不是因见了神迹,乃是因吃饼得饱。” (约6: 26)

通过上帝来建立地上的国这个思想从圣经里的以色列人,直到今天许多人仍有这样的思想,甚至跟随了耶稣三年的十二使徒也曾不例外。这是人被罪污染后贪爱世界的一个写照。人越是贪爱世界,就会越偏爱这种“社会福音”,因为他们自己要成为“社会福音”的一部分,以便完成与上帝之间的交易。“社会福音”目的是希冀上帝给社会带来繁荣与和谐,从而也给自己带来繁荣与和谐。

可是,上帝很多时候根本不在乎社会繁荣与否,他关心的是人从罪中能否重生。耶稣没有给巴勒斯坦带来什么繁荣,基督教也没有给罗马社会带来一丝复兴;该隐的族类可以给社会创造更多的繁荣,但他们却是与上帝为敌。今天,很多人太关注基督教给社会带了什么,而不关心上帝在关注是什么。赵晓就是这样,活生生把上帝活埋在物质利益之下,掩耳盗铃般地创造了一个新的“福音”:“有十字架的变革和没有十字架的变革”。真是荒谬至极,十字架在赵晓那里完全变了味道,救赎的十字架竟然与世界联系到了一起。

遗憾的是,竟然有一些海外所谓的福音派人士认为,这是赵晓对基督教伦理的一个新的理解,新的认识。

二、赵晓的“门徒企业家”代表什么?

不只是在2012年泉州市工商界基督徒团契会上,在多个场合赵晓都宣称,今天的宣教完全靠教会是不可能的,非常重要的是国度企业。

宣教的使命可以不依靠教会,甚至可以把教会一脚踢开;自由度够高的二十世纪的新派们,似乎也不曾有这样的胆量。但是在赵晓那里他可以毫无顾忌。用“国度企业”取代永生上帝的教会,就是从这些充满着极其严重错误的开始,“门徒企业家” 在他那里取代了上帝的选民。

基督是教会的磐石,因为上帝要把祂的教会建立在基督身上。“教会是建造在信徒与先知的根基上,有主耶稣自己为房角石。”(弗2:20),教会的创立是出于上帝的真理,教会的成立是在乎圣灵的工作。教会在地上基督是头,教会是代替基督在地上工作,教会在地上要彰显主的权能。

赵晓自称他有一个“30/30"异象,既“中国大陆在2030年,基督徒人数要从现在的7.7%突破到30%以上!”,先不要说这个7.7%是怎么臆想出来的,30%赵晓自称是上帝启示给他的。赵晓认为,基督化的福音突破点是30%,这样中国才能像韩国那样成为后起的基督化国家。

宣称圣经之外还有启示的异端、极端在中国极其繁多。赵晓的“亩产万斤”基督徒的想法,与其说是从天启而来,不如说是他凭空编造数字,以便迎合他的”国度“计划。因为基督徒的产生也是上帝的拣选,是上帝作主动所成就的善工,非人凭自己努力所能达到的结果(弗2:8-9)。基督徒意味着是一个有神生命的新造的人。他的品格,不是人可以“改造”出来的,而是神的“赋予”。基督的门徒一定是愿意付任何代价,作任何牺牲去跟随耶稣到底的人。而赵晓创造的“门徒”却是跟随世界到底的门徒。

赵晓一开始就建立一个不合乎圣经基础的“国度企业”,不合乎圣经基础的“神国经济”,不合乎圣经基础的 “门徒企业家”。但这些,赵晓统统都是打者复兴国度的旗号,招摇过市,蒙骗那些幼稚无知的世人。教会与世界应有的分界线在赵晓那里完全没有了。赵晓建立这些所有的目的是“为着实现中国的复兴,完成中国的命定”,与他的“爱国精神”有关,与复兴教会无关,与荣耀上帝无关。

钟马田在批判“社会福音”时说过,那些新派想通过基督教来为社会服务,来为政治服务,是存心梦想。因为基督徒的信仰职责是要把人从世界带出来,与世界分别组成新的国度,新的领域,新的族类(彼前2:9)。圣经从来没有教导我们基督徒把世界基督化,而是带领新人从世界出来带出来,与世界分别,进入新的地位。

赵晓通过他的“香柏”极力鼓吹的东西以“文化使命” 或“社会责任”等的姿态出现,极具有欺骗性,因为这东西,都是在满足人的肚腹,满足人的现实需要,如果教会跟随这东西,一定会偏入歧途。这也正是彼得.魏格纳极力推销的“福音”,所以他们能一拍即合。

Isaac Cui

2015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