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生命季刊》引用傅士德和天主教神父的言论之潜在危险

作者:小草

前不久(2020.11.01)《生命季刊》发表了一篇刘传章牧师的文章:《深度文章:十字架与世界》文章里引了傅士德(Richard Foster)的书《金钱、性与权力》里的三句话,“鬼魔在钱中就是贪心;鬼魔在性里面就是情欲;鬼魔在权里就是骄傲。” 文章部分截图如下:

傅士德的信仰背景是贵格会(Quaker),也称为教友派(the Religious Society of Friends),他被认为可能是当今最著名的贵格会人士。下面是一贵格会网站对他的介绍:

贵格会起源于17世纪的英国,创始人是George Fox (乔治.福克斯1624 - 1691)。贵格会相信神会通过人内在的光(Inner Light)对人直接说话,这就意味着,他们接受超出圣经的启示。

美国的基督教护教和研究网站(CARM)上有篇文章是有关贵格会的信仰:《Quakers, The Friends Church, Religious Society of Friends》 。此文指出,贵格会不完全服从上帝的话,他们认为上帝的话得服从他们内在的启示。他们相信人是因为内在之光带来生命的改变而被称义,得救是在乎内在之光,而不在于对耶稣的认识。很显然的,贵格会并不是基督教,而是异端!

傅士德最著名的书是《属灵操练礼赞》(Celebration of Discipline),这本书让他在基督教界里获得不少的名气和好评。但是,吴主光牧师在他的《灵恩运动全面研究》第17章 <幻视成真术> 里颇为详细地指证,傅士德的《属灵操练礼赞》是在教导「幻视成真术」。吴主光牧师总结到:

综合傅士德的「属灵操练礼赞」一书,我们认为他所教的不是属灵操练,而是秘术操练。因为他在书中多次引据的,差不多全部是天主教黑暗时代修士的作品,例如十二世纪本笃修道会(Peter of Celles)的话,十四世纪神秘主义者Richard Roller的意见,十六世纪耶稣会神父Benedict Pererius的思想这些人修道主义式的默想早被宗教改革时代所革掉了,傅士德还见证,基督教七个世纪以来都没有注重这样的默想,连圣经也没有记载这样的默想方法。

笔者感到奇怪,七个世纪前,基督教还没有从天主教改革出来,那时正是天主教最黑暗的时期,我们何竟要返回去应用神早已革除的东西?再者,傅士德还引证一些东方超觉静默的做法,瑜迦术和佛教禅宗的打座为助证,说:「所有默想大师....都尽力唤醒我们....去探索内在的区域....能叫我们获得新的生命和自由,号召我们去作这样的冒险。」他劝基督徒用打座式来默想已经够严重,他们还认为这些做法是「得新生命和得自由」的途径,这完全是异端和鬼魔的道理。

当今假师傅和异端泛滥,假的看起来也跟真的似的,异端书籍和言论也被基督教界的一些牧师所推崇。基督徒选择属灵书籍时,一定要小心谨慎,要对作者的信仰背景有所了解,而不是凭着是不是畅销书,是不是有什么名人或牧师推荐,就以为是可靠的好书了。

当然,我不是说非基督徒的话就一定都是错的,就不能引用。而是,刘传章是资深牧师,是《生命季刊》的顾问牧师(《生命季刊》的介绍:刘传章 资深牧师,著有《宝架清影》、《教牧书信》等书,历届“中国福音大会”及“传道人培训”讲员,生命季刊顾问牧师),他在有关基督教信仰的文章里正面地引用傅士德的言论,会让读者以为傅士德的信仰和书籍是《生命季刊》和刘传章牧师所认可的,这就会在华人基督教界里为傅士德的种种异端言论的入侵打开破口,也可能造成信仰上的混乱。

我个人不认可傅士德的这三句话:“鬼魔在钱中就是贪心。鬼魔在性里面就是情欲。鬼魔在权里就是骄傲。” (英文是:the demon in money is greed, the demon in sex is lust, and the demon in power is pride)因为, 贪心、情欲、骄傲并不是鬼魔,而是罪。鬼魔和罪是不一样的。鬼魔会引诱人去犯罪,罪是人违背神的律法的行为,鬼魔是堕落的天使。很显然的,鬼魔不是罪,罪不是鬼魔。有些灵恩派的人把罪当成是鬼的作为,以致醉酒就归于是有酒鬼,淫乱的就归于是有色鬼,所以就有赶不完的鬼,并以此来取代认罪悔改。这些完全是背离圣经的奇谈怪论和荒谬作为。

傅士德的《属灵操练礼赞》(Celebration of Discipline)也被《生命季刊》的其他作者正面地引用在文章里。比如,在《生命季刊》的《一个“不再是我”的生命》一文里,作者非吾在谈到认罪的问题时说到: 傅士德(Richard Foster)曾将他一生分作三个阶段﹕幼小时、青少年期以及成年期。他在祷告中求圣灵光照,帮他回忆幼小时所犯的一切过错;任何浮上脑海的都记录下来,一一向神认罪求赦免。然后他进入青少年期所犯的一切罪过,一一面对而无丝毫隐瞒。最后思想成年期的罪。他这样做,为要成为圣洁,不留一丝“未得之地”。傅士德引了十七世纪的圣艾方苏·理果力(Alphonsus Liguori)所提出的认罪悔改应当经过三个步骤。作者所引的这些就是出自傅士德的《属灵操练礼赞》一书。而且,通过这样引傅士德的话,也间接地引了天主教神父艾方苏·理果力(1696年 –1787年)的言论。难道在认罪悔改的问题上,贵格会和天主教的领受比正统基督教更符合圣经?!

大卫说,“这罪孽比我的头发还多,我就心寒胆战。” (诗40:12)“谁能知道自己的错失呢?愿你赦免我隐而未现的过错。” (诗19:12)罪人一生所犯的罪比头发还多,怎么可能数得清,记得清?而且还有许多隐而未现的过错。傅士德的所谓回忆和思想一切过错,一切罪过,根本就不可能!否则,他怎么就没承认他的异端之罪?怎么就没从异端之中悔改过来?在异端之中的人还谈何成为圣洁?